本申请涉及供油泵、特别是涉及低压叶片泵与高压柱塞泵集成在一起的供油泵。
背景技术:
在柴油发动机的高压共轨系统中,供油泵将燃油从油箱加压供应到高压共轨中存储,以便后续依据需要喷射。供油泵通常集成有低压泵和高压泵,低压泵通常为叶片泵的形式,用于将燃油预加压;高压泵通常为柱塞泵的形式,用于将已预加压的燃油进一步加压供应到高压共轨中。
在高压泵与低压泵之间的油路内设置有电磁阀。在电磁阀接通的情况下,低压泵输出的低压燃油可以经由油路被供应到高压泵中进一步被加压。在电磁阀关闭的情况下,低压泵没有燃油输出至高压泵。另外,在从低压泵到高压泵之间的油路内还分支有一溢流油路,在该溢流油路内设置有溢流阀,以便在高压泵入口处的油压过高时可以使得多余的燃油经溢流阀返回到油箱内,起到保护作用。
在现有的供油泵中,在溢流阀上游的油路中,如果油压波动过大的话,会对溢流阀的结构造成冲击,降低溢流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改进的供油泵,从而能够尽量避免溢流油路中的燃油压力波动过大造成的溢流阀损坏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供油泵,包括
壳体;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的低压泵以及高压泵,其中,所述低压泵的出油口和所述高压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油路中设置选择性通断所述第一油路的电磁阀,一溢流油路在所述电磁阀的上游或下游流体连通至所述第一油路,其中,所述第一油路由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通道限定,所述通道具有位于所述电磁阀上游的直径扩大部,所述直径扩大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通道的其余部分的横截面尺寸。这样,在燃油压力过大而需要令多余的燃油从溢流油路返回至油箱时,直径扩大部增加了这些多余的燃油被返回油箱之前被接收的体积,从而为供油泵提供了一种阻尼效应,减小溢流油路中的溢流阀频繁启动而造成寿命降低。
可选地,所述直径扩大部自所述电磁阀的上游位置点处延伸至所述低压泵的出油口。
可选地,所述直径扩大部限定呈圆柱形或锥形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直径扩大部的直径大于4.6毫米且小于8毫米。
可选地,所述低压泵是叶片泵,并且所述高压泵是柱塞泵。
可选地,在所述溢流油路中设置有溢流阀。
可选地,所述锥形的内壁从所述低压泵的出油口朝向下游方向逐渐收缩地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供油泵,包括
壳体;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的低压泵以及高压泵,其中,所述低压泵的出油口和所述高压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油路中设置选择性通断所述第一油路的电磁阀,一溢流油路在所述电磁阀的上游或下游流体连通至所述第一油路,其中,所述溢流油路由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通道限定,所述通道具有直径扩大部,所述直径扩大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通道的其余部分的横截面尺寸。
采用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手段,在需要卸载多余的燃油时,在溢流阀上游的油路中能够容纳燃油的体积被增加,从而提供了一种阻尼效应,避免溢流阀上游的燃油压力波动过大,对溢流阀结构的冲击影响,进而增加了溢流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从后述的详细说明并结合下面的附图将能更全面地理解本申请的前述及其它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各附图的比例出于清楚说明的目的有可能不一样,但这并不会影响对本申请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供油泵的局部剖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与图1的供油泵所对应的局部液压油路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供油泵的局部剖视图;并且
图4示意性示出了与图3的供油泵所对应的局部液压油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各附图中,结构相同或功能相似的特征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供油泵100。该供油泵100大体上包括壳体110。在所述壳体110中安装有作为低压泵的叶片泵120以及作为高压泵的柱塞泵130(图1中被隐藏但在图2中示出)。
进一步结合参照图2,从叶片泵120的出油口到柱塞泵130的进油口,油路150设置在壳体110中。在该油路150中设置有电磁阀140,用于选择性使得该油路150接通和断开。在电磁阀140的上游,一溢流油路160从油路150分出,即溢流油路160的一端与油路150流体连通。在该溢流油路160中设置有溢流阀180。溢流阀180被配置成油路中的燃油压力达到一定压力后,溢流阀180才允许溢流油路160接通。溢流阀180的出口经由油路170连接至油箱190。在替代的实施例中,溢流阀180的出口可以经由油路与叶片泵120的进油口上游连通。在替代的实施例中,溢流油路160也可以在电磁阀140的下游从油路150分出,即溢流油路160的一端与油路150流体连通。
在供油泵100运行时,叶片泵120将燃油从油箱190抽吸并加压。随着电磁阀140启动,油路150接通,加压后的燃油从叶片泵120的出油口被供应至柱塞泵130的进油口,并在那里被进一步加压。如果油路150中柱塞泵130的进油口上游的压力过大,例如超过溢流阀180的开启压力,则溢流阀180打开,允许多余的燃油经由溢流油路160和油路170被返回至油箱190。如果油路中的燃油压力降低到溢流阀180的关闭压力或之下,则溢流阀180自动关闭。在此,溢流阀180起到定压溢流、稳压、系统卸荷和安全保护作用。
但是,在供油泵100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油路150内的燃油压力会频繁变动,导致溢流阀180频繁启动和关闭,特别是如果压力变化差异过大的话,将会对溢流阀的结构造成明显冲击,从而降低溢流阀180的使用寿命。因此,本申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在溢流阀180的上游油路中设置一缓冲区段。
例如,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供油泵200的局部剖视图。该供油泵200大体上包括壳体110。在所述壳体110中安装有作为低压泵的叶片泵120以及作为高压泵的柱塞泵130(图1中被隐藏但在图4中示出)。图4示意性示出了与图3的供油泵200所对应的局部液压油路图。在图3和4中,供油泵200的与供油泵100对应的那些特征由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针对它们的说明可以参照以上介绍。
如图4所示,缓冲区段210可以在油路150中设置,具体地,位于电磁阀140的下游。缓冲区段210的设置增加了在油路中容纳压力过高的燃油的量,使得在燃油压力达到溢流阀180的开启压力之前,能够对多余的燃油提供一种阻尼效应,避免溢流阀180受到显著冲击。
进一步对比参照图1和3来说明缓冲区段210的设置。在供油泵100和200的壳体110中,油路150由通道150a形成。该通道150a是在壳体110内机加工的圆筒形通道,并且横截面恒定。电磁阀140设置在该通道150a中,并且电磁阀140的启动和关闭能够使得通道150a导通和截止。此外,溢流油路160在壳体110中由通道160a形成,并且有油路170的一部分在壳体110中由通道170a形成。在供油泵200的壳体110中,在电磁阀140的上游(或者叶片泵120的出油口的下游),通道150a形成有直径扩大部210a作为所述缓冲区段210。例如,直径扩大部210a可以通过扩孔加工的工艺被形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直径扩大部210a可以为圆柱形。但是,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直径扩大部210a可以是锥形。出于加工方便的考虑并且为了最大化直径扩大部的横截面尺寸,锥形的直径扩大部可以是从叶片泵120的出油口朝向下游方向逐渐收缩地设置。
通常,在供油泵100中,通道150a的直径为4.6毫米。在供油泵200中,通道150a的直径扩大部210a的直径可以是大于4.6毫米且小于8毫米。
由于直径扩大部210a的存在,所以当电磁阀140使得通道150a接通后,如果燃油压力过高,则多余的燃油可以在直径扩大部210a中先期存储。因此,供油泵200与供油泵100相比,在溢流阀180被激活之前增加了存储燃油的容积,这样提供了一种阻尼效应,在燃油压力频繁变化的情况下,避免了溢流阀180受到明显冲击,进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仅仅受限于图中所示的供油泵的具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如果结构允许的话,与直径扩大部210a类似的直径扩大部也可以作为缓冲区段而设置在通道160a中。
尽管这里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但它们仅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给出,而不应认为它们对本申请的范围构成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各实施例可以彼此相互组合使用。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各种替换、变更和改造可被构想出来。
1.一种供油泵,包括
壳体(110);
在所述壳体(110)内设置的低压泵以及高压泵,其中,所述低压泵的出油口和所述高压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路(150)连接,在所述第一油路(150)中设置选择性通断所述第一油路(150)的电磁阀(140),一溢流油路(160)在所述电磁阀(140)的上游或下游流体连通至所述第一油路(15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150)由在所述壳体(110)内形成的通道(150a)限定,所述通道(150a)具有位于所述电磁阀(140)上游的直径扩大部(210a),所述直径扩大部(210a)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通道(150a)的其余部分的横截面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径扩大部(210a)自所述电磁阀(140)的上游位置点处延伸至所述低压泵的出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径扩大部(210a)限定呈圆柱形或锥形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径扩大部(210a)的直径大于4.6毫米且小于8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泵是叶片泵,并且所述高压泵是柱塞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流油路(160)中设置有溢流阀(18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的内壁从所述低压泵的出油口朝向下游方向逐渐收缩地设置。
8.一种供油泵,包括
壳体(110);
在所述壳体(110)内设置的低压泵以及高压泵,其中,所述低压泵的出油口和所述高压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路(150)连接,在所述第一油路(150)中设置选择性通断所述第一油路(150)的电磁阀(140),一溢流油路(160)在所述电磁阀(140)的上游或下游流体连通至所述第一油路(150),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油路(160)由在所述壳体(110)内形成的通道(160a)限定,所述通道(160a)具有直径扩大部(210a),所述直径扩大部(210a)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通道(160a)的其余部分的横截面尺寸。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