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2-04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书码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



    背景技术:

    胶订又名无线胶订,无线胶订是一种不用铁丝,不用线,而是用胶粘合书芯,从出书到自动完成装订的印刷工艺。其工艺流程大致为:配页,进本,铣背,打毛,上侧胶,上书背胶,包封面,成型,胶冷却,双联,分切,裁切成品,堆积光本,困扎。

    现有的胶订线使用较为高效,但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其中书在裁切为成品之后,由胶订线末端的传送带传出,胶订线末端的传送带为了适应胶订线的高效胶订,传出书的速度较为快速,书会散落在传送带对应的台面上,然后工作人员开始将书有序叠放,也即堆积光本,等待后续的困扎工序,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只能将散乱的书逐个拾捡起来,然后再进行叠放,因为传动速度的关系,所以部分书掉落的距离较远,拾捡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它设置在胶订线末端,能对工作人员的收书工作进行辅助,使得书的叠放码垛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用于配合在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末端,其包括传送带以及立板,立板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立板的板面垂直于传送带的传送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传送带设置在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末端,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垂直,也即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当书快速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传出后,其会撞击在立板上,然后掉落在传送带上,由传送带送至工作人员的收集区域,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有序收集并叠放了。相比现有技术,书不会再出现散乱的问题,收集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低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同时传送带的传送面低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传送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送时,后一本书的落点会覆盖前一本书的一部分,书相当于有了初步的叠放,工作人员可以一次性拿起多本书,并将其整齐,收集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传送带包括机架、水平转动支撑于机架上的主动辊和从动辊、张紧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上的皮带以及固定于机架上且输出端固定连接主动辊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电机驱动主动辊,主动辊带动皮带传送,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还包括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立柱、滑轨、横梁、顶丝以及固定条,立柱有两个且竖直固定于机架侧边,滑轨有两根且分别固定于立柱上端,滑轨水平设置且向接近传送带的方向延伸,横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贯通的滑动孔,横梁以两个滑动孔套设于两根滑轨上且能沿滑轨往复滑动,顶丝螺纹连接于横梁上,顶丝拧紧时其端部能挤压在滑轨上,固定条呈条状且沿横梁长度方向固定于横梁上,立板上边沿固定于固定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不同类型书的大小不同,部分面积较大的书撞击立板并掉落到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预留的宽度可能不够用于传送当前面积的书。为此设置安装组件,使用时,拧松顶丝可以沿滑轨调节横梁的位置,进而调节立板的位置,调节完成后,拧紧顶丝可以对立板位置进行固定,调节较为方便。这样对于大面积的书,立板可以向远离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方向调节,使得书可以尽可能落到传送带上,利于传送;对于常规面积的书,立板可以选择一个不远不近的拦截位置,以后一个书落下时能遮挡前一个书为标准,这样便于工作人员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还包括引导板,引导板设置于传送带的传送面上方且呈板状结构,其向两个方向倾斜,一个倾斜方向为由传送带初始端向着传送带末端倾斜向下,另一个倾斜方向为由远离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方向向着接近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方向倾斜向下,引导板与立板对应且位于立板接近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时,当书落到传送带上后,相当于突然具有了一个移动速度,书的封面容易因此受到损伤。设置引导板后,使用时,书会冲击到引导板上,然后再倾斜滑下,引导板一方面缓解了书和立板的撞击,另一个方面能使书预先有向传送带末端运动的初速度,这样书的封面就不容易受到损伤且其余部分受到冲击减少,也不容易出现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还包括固定调节组件,固定调节组件包括门架、立杆、套筒以及螺钉,门架跨设于皮带上且以两端固定于机架上,立柱竖直固定于门架上,套筒套设于立柱上且能沿立柱上下滑动,螺钉螺纹连接于套筒侧壁上,螺钉拧紧时其端部能挤压在立柱上,引导板固定于套筒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不同的书重量并不相同,部分重量较大的书在相同的传送速度下落点也并不相同,为了使得引导板能起到作用,设置固定调节组件,这样在使用时,可以上下调节套筒,同步上下调节引导板,引导板对于落点不同的书均能起到拦截作用,引导其落到传送带上,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调节组件还包括固定块以及定位螺杆,固定块固定在套筒侧边,定位螺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在引导板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连接杆,在固定块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通孔,定位螺钉拧紧后其端部可以挤压在连接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不同面积的书落点也不相同,为了使得引导板适应性更好,对固定调节组件进行进一步改进,改进后,使用时,拧松定位螺杆后,可以沿固定块上的通孔调节连接杆,进而调节引导板的位置,调节完成后,拧紧定位螺钉,就能对引导板的位置进行固定,调节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杆沿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设置有凸棱,固定块上的通孔形状与连接杆和凸棱形成的形状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棱可以避免立板受力后连接杆发生转动,使用更为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临时存放槽,临时存放槽的顶部和侧边设置有开口,临时存放槽的顶部开口低于传送带的传送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有时工作人员需要短暂离开工位,书不及时收集时会掉落到地面上。为此设置临时存放槽,使用时,没有及时收集的书会掉落到临时存放槽中,并陆续叠放起来,这样工作人员回到工位后可以将这批书再一起取出,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临时存放槽底面上对应临时存放槽侧边开口处设置有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从缺口处向上抬起书,使取书更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时,将传送带设置在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末端,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垂直,也即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当书快速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传出后,其会撞击在立板上,然后掉落在传送带上,由传送带送至工作人员的收集区域,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有序收集并叠放了,相比现有技术,书不会再出现散乱的问题,收集较为方便;

    2.设置安装组件,使得立板可以根据书面积大小的不同进行适应调节,使用更为方便;

    3.设置引导板,一方面减缓书和立板的撞击力,另一方面使得书落到传送带上时有一定的初速度,封面不易受损;

    4.设置固定调节组件,使得引导板能根据书重量和面积的大小进行适应性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送带;10、机架;11、主动辊;12、从动辊;13、皮带;14、电机;2、立板;3、安装组件;30、立柱;31、滑轨;32、横梁;320、滑动孔;33、顶丝;34、固定条;4、引导板;5、固定调节组件;50、门架;51、立杆;52、套筒;53、螺钉;54、固定块;55、定位螺杆;6、连接杆;60、凸棱;7、临时存放槽;8、缺口;9、胶订线末端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包括传送带1以及立板2,立板2沿传送带1的长度方向设置,立板2的板面垂直于传送带1的传送面。

    使用时,将传送带1设置在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末端,使传送带1的长度方向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长度方向垂直,也即传送带1的传送方向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传送方向垂直,当书快速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传出后,其会撞击在立板2上,然后掉落在传送带1上,由传送带1送至工作人员的收集区域,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有序收集并叠放了。相比现有技术,书不会再出现散乱的问题,收集较为方便。

    为了使得书更为好收集,可以将传送带1的传送速度稍微调低,使其传送速度稍低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传送速度,同时传送带1的传送面低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传送面,这样在传送时,后一本书的落点会覆盖前一本书的一部分,书相当于有了初步的叠放,工作人员可以一次性拿起多本书,并将其整齐,收集更为方便。

    传送带1包括机架10、水平转动支撑于机架10上的主动辊11和从动辊12、张紧于主动辊11和从动辊12上的皮带13以及固定于机架10上且输出端固定连接主动辊11的电机14。

    使用时,电机14驱动主动辊11,主动辊11带动皮带13传送,使用较为方便。

    实际使用中,不同类型书的大小不同,部分面积较大的书撞击立板2并掉落到传送带1上后,传送带1上预留的宽度可能不够用于传送当前面积的书。为此设置安装组件3,立板2与安装组件3连接,通过安装组件3可以适应性调节立板2在传送带1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使书能够被可靠传送。

    安装组件3包括立柱30、滑轨31、横梁32、顶丝33以及固定条34,立柱30有两个且竖直固定于机架10侧边,滑轨31有两根且分别固定于立柱30上端,滑轨31水平设置且向接近传送带1的方向延伸,横梁3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贯通的滑动孔320,横梁32以两个滑动孔320套设于两根滑轨31上且能沿滑轨31往复滑动,顶丝33螺纹连接于横梁32上,顶丝33拧紧时其端部能挤压在滑轨31上,固定条34呈条状且沿横梁32长度方向固定于横梁32上,立板2上边沿固定于固定条34上。

    使用时,拧松顶丝33可以沿滑轨31调节横梁32的位置,进而调节立板2的位置,调节完成后,拧紧顶丝33可以对立板2位置进行固定,调节较为方便。这样对于大面积的书,立板2可以向远离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方向调节,使得书可以尽可能落到传送带1上,利于传送;对于常规面积的书,立板2可以选择一个不远不近的拦截位置,以后一个书落下时能遮挡前一个书为标准,这样便于工作人员收集。固定条34的设置,使得立板2在受到书的撞击后,可以有一个摆动幅度,进而更好的缓冲书的势能,使书不易受损。

    实际使用时,当书落到传送带1上后,相当于突然具有了一个移动速度,书的封面容易因此受到损伤。为此,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还包括引导板4。引导板4设置于传送带1的传送面上方且呈板状结构,其向两个方向倾斜,一个倾斜方向为由传送带1初始端向着传送带1末端倾斜向下,另一个倾斜方向为由远离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方向向着接近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方向倾斜向下,引导板4与立板2对应且位于立板2接近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一侧。

    使用时,书会冲击到引导板4上,然后再倾斜滑下,引导板4一方面缓解了书和立板2的撞击,另一个方面能使书预先有向传送带1末端运动的初速度,这样书的封面就不容易受到损伤且其余部分受到冲击减少,也不容易出现损伤。

    实际使用中,不同的书重量并不相同,部分重量较大的书在相同的传送速度下落点也并不相同,为了使得引导板4能起到作用,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还包括固定调节组件5。

    固定调节组件5包括门架50、立杆51、套筒52以及螺钉53,门架50跨设于皮带13上且以两端固定于机架10上,立杆51竖直固定于门架50上,套筒52套设于立杆51上且能沿立杆51上下滑动,螺钉53螺纹连接于套筒52侧壁上,螺钉53拧紧时其端部能挤压在立杆51上,引导板4固定于套筒52上。

    这样在使用时,可以上下调节套筒52,同步上下调节引导板4,这样引导板4对于落点不同的书均能起到拦截作用,引导其落到传送带1上,使用较为方便。

    实际使用中,不同面积的书落点也不相同,为了使得引导板4适应性更好,对固定调节组件5进行进一步改进,固定调节组件5还包括固定块54以及定位螺杆55,固定块54固定在套筒52侧边,定位螺杆55与固定块54螺纹连接,在引导板4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在固定块54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供连接杆6穿过的通孔,定位螺钉55拧紧后其端部可以挤压在连接杆6上。

    使用时,拧松定位螺杆55后,可以沿固定块54上的通孔调节连接杆6,进而调节引导板4的位置,调节完成后,拧紧定位螺钉55,就能对引导板4的位置进行固定,调节较为方便。

    连接杆6沿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设置有凸棱60,固定块54上的通孔形状与连接杆6和凸棱60形成的形状适配。凸棱60可以避免立板2受力后连接杆6发生转动,使用更为可靠。

    实际使用中,有时工作人员需要短暂离开工位,书不及时收集时会掉落到地面上。为此在传送带1的末端设置有临时存放槽7,临时存放槽7的顶部和侧边设置有开口,临时存放槽7的顶部开口低于传送带1的传送面。

    使用时,没有及时收集的书会掉落到临时存放槽7中,并陆续叠放起来,这样工作人员回到工位后可以将这批书再一起取出,使用较为方便。

    在临时存放槽7底面上对应临时存放槽7侧边开口处设置有缺口8。缺口8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从缺口8处向上抬起书,使取书更为方便。需要注意的是,缺口8不宜做的太大,避免书从缺口8处掉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配合在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末端,其包括传送带(1)以及立板(2),立板(2)沿传送带(1)的长度方向设置,立板(2)的板面垂直于传送带(1)的传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1)的传送速度低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传送速度,同时传送带(1)的传送面低于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传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1)包括机架(10)、水平转动支撑于机架(10)上的主动辊(11)和从动辊(12)、张紧于主动辊(11)和从动辊(12)上的皮带(13)以及固定于机架(10)上且输出端固定连接主动辊(11)的电机(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还包括安装组件(3),安装组件(3)包括立柱(30)、滑轨(31)、横梁(32)、顶丝(33)以及固定条(34),立柱(30)有两个且竖直固定于机架(10)侧边,滑轨(31)有两根且分别固定于立柱(30)上端,滑轨(31)水平设置且向接近传送带(1)的方向延伸,横梁(3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贯通的滑动孔(320),横梁(32)以两个滑动孔(320)套设于两根滑轨(31)上且能沿滑轨(31)往复滑动,顶丝(33)螺纹连接于横梁(32)上,顶丝(33)拧紧时其端部能挤压在滑轨(31)上,固定条(34)呈条状且沿横梁(32)长度方向固定于横梁(32)上,立板(2)上边沿固定于固定条(3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还包括引导板(4),引导板(4)设置于传送带(1)的传送面上方且呈板状结构,其向两个方向倾斜,一个倾斜方向为由传送带(1)初始端向着传送带(1)末端倾斜向下,另一个倾斜方向为由远离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方向向着接近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方向倾斜向下,引导板(4)与立板(2)对应且位于立板(2)接近胶订线末端传送带(9)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还包括固定调节组件(5),固定调节组件(5)包括门架(50)、立杆(51)、套筒(52)以及螺钉(53),门架(50)跨设于皮带(13)上且以两端固定于机架(10)上,立杆(51)竖直固定于门架(50)上,套筒(52)套设于立杆(51)上且能沿立杆(51)上下滑动,螺钉(53)螺纹连接于套筒(52)侧壁上,螺钉(53)拧紧时其端部能挤压在立杆(51)上,引导板(4)固定于套筒(5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调节组件(5)还包括固定块(54)以及定位螺杆(55),固定块(54)固定在套筒(52)侧边,定位螺杆(55)与固定块(54)螺纹连接,在引导板(4)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在固定块(54)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供连接杆(6)穿过的通孔,定位螺钉(53)拧紧后其端部可以挤压在连接杆(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杆(6)沿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设置有凸棱(60),固定块(54)上的通孔形状与连接杆(6)和凸棱(60)形成的形状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传送带(1)的末端设置有临时存放槽(7),临时存放槽(7)的顶部和侧边设置有开口,临时存放槽(7)的顶部开口低于传送带(1)的传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临时存放槽(7)底面上对应临时存放槽(7)侧边开口处设置有缺口(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订线末端收书码垛装置,其用于配合在胶订线末端传送带的末端,其包括传送带以及立板,立板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立板的板面垂直于传送带的传送面。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胶订线末端,能对工作人员的收书工作进行辅助,使得书的叠放码垛更为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解建利;王立国;马德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白帆印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0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8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