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2-03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净化车间在使用时,需要保证其湿度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净化车间的湿度不合格,会直接影响产品细菌指数和产品粘接力,大大降低成品率,严重的会造成车间停产。因此,现有的净化车间一般都设有空调除湿设备,来对通入净化车间的空气进行除湿。

    现有的空调除湿设备一般采用转轮除湿和深冷露点除湿+电加热再升温除湿两种方式,转轮除湿机的主体结构为一不断转动的蜂窝状干燥转轮,干燥转轮由特殊符合耐热材料支撑的波纹状介质构成,波纹状介质中载有吸湿剂,这种除湿方式耗电量达,投资费用高,且转轮每过三年需要更换一次;冷露点除湿+电加热再升温的除湿方式,一般是空气经过蒸发器冷却除湿,由加热器升温,这种除湿方式的耗电量和投资费用比转轮除湿机稍微低一点,但是其主件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只有3000小时,需要定期更换,这两种除湿方式的投资均比较大,设备均需定期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能够对通入净化车间的空气进行除湿,提高生产效率,且运行成本低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所述第一换热机构设置于室内,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新风室、第一过滤室、冷却室、风机室、再热室及第二过滤室,新风室的顶部开设有新风进风口,空气经新风进风口进入新风室内,第一过滤室内设有初效过滤器,所述冷却室内设置有表冷器,表冷器连接有冷冻水进水管道和冷冻水出水管道,冷冻水进水管道和冷冻水出水管道分别与第二换热机构相连,所述风机室内设有风机组,风机组将第一过滤室内的吸入再热室,再热室内的温度高于冷却室的温度,使冷却后的空气温度升高,达到除湿的效果,所述再热室分别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道和冷却水出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道和冷却水出水管道分别与第二换热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过滤室内设置有中效过滤器,第二过滤室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除湿后的空气经中效过滤器过滤后,经出风口排入净化车间内;

    所述第二换热机构设置于室外,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换热器,第一电机设置于冷冻水出水管道上,第二电机设置于冷却水出水管道上,表冷器内的冷冻水经冷冻水出水管道进入换热器内,换热后的冷冻水经冷冻水进水管道进入表冷器,再热室内凝结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出水管道进入换热器内,换热后的冷却水经冷却水进水管道进入再热室。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室与冷却室之间还设置有回风室,回风室的顶部开设有回风进风口,从净化车间抽出的空气经回风进风口进入回风室内,与过滤后的空气混合后,一起进入冷却室。

    优选的,所述冷冻水出水管道和冷却水出水管道上均设置有电动阀。

    优选的,所述电动阀采用比例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新风进风口、回风进风口及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阀。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第二压差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的两个检测探头分别设置于新风室和第一过滤室中,第二压差传感器的两个检测探头分别设置于再热室和第二冷却室内,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过滤室内,第一压差传感器、第二压差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控制连接各个电动阀、风量调节阀及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经驱动电路分别控制连接各个电动阀和风量调节阀,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经第一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级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级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二电阻连接电源正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第二三极管的基级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级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各个电动阀和风量调节阀相连。

    优选的,所述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均采用袋式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冷却室的底部连接有冷凝水出水管道,冷却室内的冷凝水经冷凝水出水管道流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室来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再通过再热室使空气温度升高,使冷去后的空气温度升高,达到除湿的效果,使净化车间内的湿度保持再设定的范围内,无需设置加热器,其耗电量和投资费用较低,设备更换频率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包括第一换热机构、第二换热机构及控制机构,第一换热机构设置于室内,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新风室1、第一过滤室、回风室17、冷却室6、风机室10、再热室14及第二过滤室12,新风室1的顶部开设有新风进风口,第一过滤室1内设有初效过滤器5,空气经新风进风口进入新风室1内,并经初效过滤器5过滤,回风室17的顶部开设有回风进风口,净化车间抽出的空气经回风进风口进入回风室17,与经初效过滤器5过滤后的空气一起进入冷却室6;冷却室6内设置有表冷器8,过滤后的空气经表冷器8冷却除湿后,进入风机室10,表冷器8连接有冷冻水进水管道16和冷冻水出水管道2,冷冻水进水管道16和冷冻水出水管道2分别与第二换热机构相连,冷却室6的底部连接有冷凝水出水管道18,冷却室6内的冷凝水经冷凝水出水管道18流出;风机室10内设有风机组9,冷却后的低温空气被风机组9吸入再热室14内;再热室14内的温度高于冷却室6内的温度,使冷却后的低温空气温度升高,湿度合格的空气进入第二过滤室12,再热室14内分别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道15和冷却水出水管道22,冷却水进水管道15和冷却水出水管道22分别与第二换热机构相连;第二过滤室12内设置有中效过滤器13,第二过滤室12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除湿后的空气经中效过滤器13过滤后,经出风口排入净化车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初效过滤器5和中效过滤器13均采用袋式过滤器。

    第二换热机构设置于室外,包括第一电机19、第二电机20及换热器21,第一电机设置于冷冻水出水管道2上,第二电机20设置于冷却水出水管道22上,表冷器8内的冷冻水经冷冻水出水管道2进入换热器21内,换热后的冷冻水经冷冻水进水管道16进入表冷器8,再热室14内凝结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出水管道22进入换热器内,换热后的冷却水经冷却水进水管道15进入再热室14。

    冷冻水出水管道2和冷却水出水管道22上均设置有电动阀7,电动阀7采用电动比例调节阀,新风进风口、回风进风口及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阀3,调节阀3和风量电动阀7可采用手动调节,也可由控制机构控制。

    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4-1、第二压差传感器4-2、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第一压差传感器4-1的两个检测探头分别设置于新风室1和第一过滤室中,第二压差传感器4-2的两个检测探头分别设置于再热室14和第二冷却室12内,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过滤室12内,第一压差传感器4-1、第二压差传感器4-2及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控制连接各个电动阀7和风量调节阀3,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差传感器4-1和第二压差传感器4-2采集的数据,来调节各个阀门的开度,使新风室1与第一过滤室之间、再热室14与第二冷却室12之间的压差保持稳定,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进入净化车间内的空气的湿度,控制器控制连接换热器,控制器根据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来调节换热器的工作,使再热室14内的温度变化,从而调节除湿效果。控制器调节换热器工作的过程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经驱动电路控制连接各个电动阀7和风量调节阀3,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vt1及第二三极管vt2,控制器的输出端经第一电阻r1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基级相连,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级接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经第二电阻r2连接电源正极vcc,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还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级相连,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级接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电动阀7或风量调节阀3相连。控制器输出的信号,依次经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放大后,与各个电动阀7和风量调节阀3相连,从而控制各个阀门的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采用51单片机,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差传感器4-1和第二压差传感器4-2采集的数据来调节各个阀门的开度的过程为控制内部的处理过程,该过程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空气经新风进风口进入新风室1内,并经初效过滤器5过滤,净化车间抽出的空气经回风进风口进入回风室17,与经初效过滤器5过滤后的空气一起进入冷却室6,过滤后的空气经表冷器8冷却后,进入风机室10,表冷器8内的冷冻水经冷冻水出水管道2进入换热器21内,换热后的冷冻水经冷冻水进水管道16进入表冷器8内,从而对表冷器8内的水进行降温,冷却后的空气被风机组9吸入再热室14内,再热室14内的温度低于冷却室的温度,使冷去后的空气温度升高,达到除湿的效果,再热室14内凝结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出水管道22进入换热器内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水经冷却水进水管道15进入再热室14,除湿合格后的空气进入第二过滤室12再次过滤,最后经出风口排入净化车间内。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通入净化车间的空气进行除湿,使净化车间内的湿度保持再设定的范围内,无需设置加热器,其耗电量和投资费用较低,设备更换频率也大大降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所述第一换热机构设置于室内,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新风室、第一过滤室、冷却室、风机室、再热室及第二过滤室,新风室的顶部开设有新风进风口,空气经新风进风口进入新风室内,第一过滤室内设有初效过滤器,所述冷却室内设置有表冷器,表冷器连接有冷冻水进水管道和冷冻水出水管道,冷冻水进水管道和冷冻水出水管道分别与第二换热机构相连,所述风机室内设有风机组,风机组将第一过滤室内的吸入再热室,再热室内的温度高于冷却室的温度,使冷却后的空气温度升高,达到除湿的效果,所述再热室分别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道和冷却水出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道和冷却水出水管道分别与第二换热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过滤室内设置有中效过滤器,第二过滤室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除湿后的空气经中效过滤器过滤后,经出风口排入净化车间内;

    所述第二换热机构设置于室外,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换热器,第一电机设置于冷冻水出水管道上,第二电机设置于冷却水出水管道上,表冷器内的冷冻水经冷冻水出水管道进入换热器内,换热后的冷冻水经冷冻水进水管道进入表冷器,再热室内凝结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出水管道进入换热器内,换热后的冷却水经冷却水进水管道进入再热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室与冷却室之间还设置有回风室,回风室的顶部开设有回风进风口,从净化车间抽出的空气经回风进风口进入回风室内,与过滤后的空气混合后,一起进入冷却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水出水管道和冷却水出水管道上均设置有电动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采用比例调节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回风进风口及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压差传感器、第二压差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的两个检测探头分别设置于新风室和第一过滤室中,第二压差传感器的两个检测探头分别设置于再热室和第二冷却室内,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过滤室内,第一压差传感器、第二压差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控制连接各个电动阀、风量调节阀及换热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经驱动电路分别控制连接各个电动阀和风量调节阀,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经第一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级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级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二电阻连接电源正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第二三极管的基级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级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各个电动阀和风量调节阀相连。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均采用袋式过滤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的底部连接有冷凝水出水管道,冷却室内的冷凝水经冷凝水出水管道流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空调专用节能除湿装置,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第一换热机构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室、冷却室、风机室、再热室及第二过滤室,冷却室内设置有表冷器,表冷器连接有冷冻水进水管道和冷冻水出水管道,再热室内的温度高于冷却室的温度,使冷却后的空气温度升高,达到除湿的效果,再热室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道和冷却水出水管道,除湿后的空气过滤后,经出风口排入净化车间内;第二换热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换热器,第一电机设置于冷冻水出水管道上,第二电机设置于冷却水出水管道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通入净化车间的空气进行除湿,使净化车间内的湿度保持再设定的范围内,耗电量和投资费用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蔡自海;蔡文蔚;赵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蔡自海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8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