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85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线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前进的脚步也不断加快,自动化、智能化是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趋势,传统的落后的工业如不及时更新,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为谋求发展,工业生产必须与时俱进,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在电感磁环的领域中,电感磁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磁环进行绕线,即用铜线或者其他材质的线材对电感磁环进行缠绕以增强电感磁环的性能。既然需要绕线工作,那么就必须需要不断地提供线材以保证绕线工作的顺利进行。专利cn207852469u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磁环绕线机,其中包含了送线机构,该送线机构能够完成对线材的输送,使得磁环绕线工作可以持续进行。但是,其自身没有拉线送线驱动结构,线材需要通过连接外部结构,即需要外接其它驱动机构才能实现线材的输送,且由于线材水平输送,在线材输送较长的距离时由于重力作用会影响线材的对位,进而影响整体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能够精准对位且能够自身实现线材输送功能的送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座、位置调节模组、夹线送线模组,所述位置调节模组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夹线送线模组滑动设置在所述位置调节模组上且与所述安装座相垂直,所述夹线送线模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夹线送线组件,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切线组件和导线组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导线组件相配合,所述夹线送线组件和所述切线组件均与所述导线组件配合。

    进一步,所述夹线送线组件包括驱动气缸、安装件、驱动电机和橡胶送线轮,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外侧的中部,所述安装件铰接在所述安装板的外侧中部且上端与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安装件的下端设置有压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内侧的中部偏下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板,所述橡胶送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压轮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导线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一导线管、第二安装块、第二导线管和第三导线管,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在所述驱动气缸和所述橡胶送线轮之间的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导线管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左端,所述第一导线管的上端与所述定位件相配合,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块并竖直对正所述压轮与所述橡胶送线轮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安装块设置在所述缝隙的正下方的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导线管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的上端的上凸块,所述第二导线管竖直对准所述第一导线管,所述第三导线管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的下端的下凸块,所述第三导线管竖直对准所述第二导线管且所述第三导线管与所述第二导线管之间留有空隙。

    进一步,所述切线组件包括切刀气缸和切刀,所述切刀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下方的安装板上,所述切刀设置在所述切刀气缸的输出端并与所述切刀气缸相配合,所述切刀的刀刃位于所述第三导线管与所述第二导线管之间的空隙处。

    进一步,所述位置调节模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立板和竖滑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两根竖直的竖滑轨,两根所述竖滑轨上均滑动设置有竖滑块,所述竖滑板与两块所述竖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立板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横板,所述安装横板上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横板,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竖滑板相连接,所述竖滑板上还设置有两根横滑轨,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两块与所述横滑轨相适配的横滑块,所述安装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横滑轨上,所述竖滑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上设置有横移气缸,所述横移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安装板的上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竖滑板远离安装侧板的那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安装板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竖滑板的底端设置有拉簧下安装片,所述立板的上端设置有拉簧上安装片,所述拉簧下安装片上设置有拉簧且所述拉簧与拉簧上安装片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若干个腰型孔。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立板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上采用了包括安装座、位置调节模组、夹线送线模组,所述位置调节模组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夹线送线模组滑动设置在所述位置调节模组上且与所述安装座相垂直,所述夹线送线模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夹线送线组件,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切线组件和导线组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导线组件相配合,所述夹线送线组件和所述切线组件均与所述导线组件配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采用垂直送线的方式,避免线材因长度较长受重力下坠导致对位不精准,同时设置定位件与导线组件配合将线材固定,进一步提高精准度;整个机构具有夹线送线组件,能够不通过外接其他机构独立输送线材;此外,位置调节模组可以根据线材的位置适时调整,保证对位的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线送线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座1、位置调节模组2、夹线送线模组3,所述位置调节模组2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夹线送线模组3滑动设置在所述位置调节模组2上且与所述安装座1相垂直,所述夹线送线模组3包括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件32,所述安装板31的中部设置有夹线送线组件33,所述安装板31的下端设置有切线组件34和导线组件35,所述定位件32与所述导线组件35相配合,所述夹线送线组件33和所述切线组件34均与所述导线组件35配合。位置调节模组2竖直设置在安装座1上,而夹线送线模组3滑动设置在位置调节模组2上,因此相对安装座1垂直,故而在输送线材的不需的担心重力的影响,线材的输送长度也因此可以相对放长,夹线送线模组主3要由安装板31、定位件32、夹线送线组件33、切线组件34和导线组件35组成,安装板31滑动设置在位置调节模组2上,定位件32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板1的上端的中部,另一端设置有陶瓷猪尾圈,用于限制线材的位置,线材从上方引入的时候穿过陶瓷猪尾圈,然后再引入安装在安装板31下端的导线组件35,夹线送线组件33用于输送线材,使整个机构拥有自己运输送的能力,切线组件34用于切断线材,将线材裁断成合适的长度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工作,导线组件35对线材的整个运输路径作了限制,使线材按照设定的线路进行输送,由此可见,整体设计合理,通过垂直入线的方式以及定位件32和导线组件35的配合,实现线材的精准对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线送线组件33包括驱动气缸331、安装件332、驱动电机333和橡胶送线轮334,所述驱动气缸33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的外侧的中部,所述安装件332铰接在所述安装板31的外侧中部且上端与所述驱动气缸331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安装件332的下端设置有压轮335,所述驱动电机333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的内侧的中部偏下处,所述驱动电机333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板31,所述橡胶送线轮334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333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压轮335相配合。夹线送线组件33主要由驱动气缸331、安装件332、驱动电机333和橡胶送线轮334组成,驱动气缸331安装在安装板31的外侧的中部位置并且相对靠近左侧,安装件332通过安装柱铰接在驱动气缸331的对侧,驱动气缸331的输出轴与安装件332的上端相连接,下端设置有压轮335,因此当驱动气缸331的输出轴向左伸出时,安装件332的下端带动压轮335向右动作,当驱动气缸331的输出轴往右缩回时,安装件332的下端带动压轮335向左动作;驱动电机333安装在安装板31的内侧的中部偏下处,水平位置处在驱动气缸331的下方,驱动电机333的输出轴穿过安装板31并且在其上面设置有橡胶送线轮334,橡胶送线轮334的与压轮335的相互平行并相互配合;当线材从橡胶送线轮334和压轮335之间经过时,驱动气缸331往左伸出,压轮335将线材压紧贴合在橡胶送线轮334上,驱动电机333启动带动橡胶送线轮334旋转,线材受力下移,实现线材的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组件35包括第一安装块351、第一导线管352、第二安装块353、第二导线管354和第三导线管355,所述第一安装块351设置在所述驱动气缸331和所述橡胶送线轮334之间的安装板31上,所述第一导线管352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351的左端,所述第一导线管352的上端与所述定位件32相配合,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块351并竖直对正所述压轮335与所述橡胶送线轮334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安装块353设置在所述缝隙的正下方的安装板31上,所述第二导线管354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353的上端的上凸块356,所述第二导线管354竖直对准所述第一导线管352,所述第三导线管355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353的下端的下凸块357,所述第三导线管355竖直对准所述第二导线管354且所述第三导线管355与所述第二导线管354之间留有空隙。导线组件35可以分为3段,其中,第一安装块351和第一导线管352的组合可以分为第一段,第二安装块353和第二导线管354的组合分为第二段,第二安装快353和第三导线管355的组合可以分为第三段;第一安装块351安装在驱动气缸331和橡胶送线轮334之间,第一导线管352穿过第一安装块351左端的凸起,第一导线管352的上端正对定位件32的陶瓷猪尾圈,下端正对压轮335和橡胶送线轮334的配合缝隙但不干涉任一构件;第二安装块353整体构造类似逆时针旋转90度的“凹”形,其上端的上凸块356贯穿设有第二导向管354,第二导向管354的上端正对第一导线管352的下端但不干涉压轮335和橡胶送线轮334的动作,其下端穿过上凸块356后继续延伸但距离下凸块357留有一定空间;第三导线管355设置在第二安装块353上的下凸块257上,第三导线管355的下端穿过下凸块257并且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其上端与下凸块257的上端面平齐并正对第二导线管354;第一导线管352、第二导向管354和第三导线管355均与定位件32上的陶瓷猪尾圈相适配并同圆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线组件34包括切刀气缸341和切刀342,所述切刀气缸341设置在所述安装件332下方的安装板31上,所述切刀342设置在所述切刀气缸341的输出端并与所述切刀气缸341相配合,所述切刀342的刀刃位于所述第三导线管355与所述第二导线管354之间的空隙处。在安装件332下方的安装板31上安装有切刀气缸座,切刀气缸341固定在切刀气缸座上,切刀342设置在切刀气缸341的输出端并受切刀气缸341驱动进行裁剪动作,切刀342的刀刃位于第三导线管355与第二导线管354之间的空隙处,线材从第二导线管354及第三导线管355中往下输送,当线材的长度满足一次工作所需长度时,切刀气缸341启动,切刀342将线材裁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模组2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的立板11和竖滑板12,所述立板11上设置有两根竖直的竖滑轨13,两根所述竖滑轨13上均滑动设置有竖滑块14,所述竖滑板12与两块所述竖滑块14固定连接,所述立板11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横板15,所述安装横板15上设置有升降气缸16,所述升降气缸1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横板15,所述升降气缸16的输出轴与所述竖滑板12相连接,所述竖滑板12上还设置有两根横滑轨17,所述安装板31的上端设置有两块与所述横滑轨17相适配的横滑块18,所述安装板31滑动设置在所述横滑轨17上,所述竖滑板1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侧板19,所述安装侧板19上设置有横移气缸110,所述横移气缸110的输出轴与所述安装板31的上端相连接。立板11上设置有两根竖滑轨13,竖滑板12与竖滑轨13上的竖滑块14固定连接,因此竖滑板12获得垂直方向的移动效果,升降气缸16安装在设置于立板11顶端上的安装横板15,并且升降气缸13的输出轴与竖滑板12固定连接,因此竖滑板12的垂直方向的运动由升降气缸16决定;竖滑板12上设置有两根横向的相互平行的横滑轨17,安装板31的上端设有两块与横滑轨17相适配的横滑块18,安装板31通过横滑块18滑动设置在竖滑板12上,取得水平方向的移动效果,此外,竖滑板12的左侧边安装有安装侧板19,横移气缸110安装在安装侧板19上且其输出轴与安装板31的上端固定连接,因此安装板31的左右移动受横移气缸110所控制;通过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移动效果,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二维空间内可随意进行设计范围内的移动,能够在工作中进行位置的调整,提高适应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滑板12远离安装侧板19的那一侧设置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与所述安装板31相配合。竖滑板12远离安装侧板19的那一侧设置了限位板4,限位板4可以限制安装板31的移动距离,防止安装板31滑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滑板12的底端设置有拉簧下安装片5,所述立板11的上端设置有拉簧上安装片6,所述拉簧下安装片5上设置有拉簧7且所述拉簧7与拉簧上安装片6相配合。拉簧7不但具备限制作用,防止竖滑板12从竖滑轨13上滑落,而且还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安装横板15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若干个腰型孔8。安装座1上设置有三个腰型孔8,三个腰型孔8环绕设置,通过腰型孔8可以在安装时调整角度,适应生产的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31上设置有加强板9,所述加强板9与所述立板11固定相连。设置加强板9可以加强结构的强度,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抗扭矩能力增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将线材垂直穿过定位件32,再穿过第一导线管352,然后线材到达压轮335和橡胶送线轮334之间的缝隙中,驱动气缸331启动,压轮335将线材压紧与橡胶送线轮334贴合,驱动电机33启动,橡胶送线轮334旋转带动线材往下移动,线材依次穿过第二导线管354、第三导线管355并继续往下移动,当到达所需长度时,切刀气缸341启动,切刀342将线材裁断。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座(1)、位置调节模组(2)、夹线送线模组(3),所述位置调节模组(2)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夹线送线模组(3)滑动设置在所述位置调节模组(2)上且与所述安装座(1)相垂直,所述夹线送线模组(3)包括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件(32),所述安装板(31)的中部设置有夹线送线组件(33),所述安装板(31)的下端设置有切线组件(34)和导线组件(35),所述定位件(32)与所述导线组件(35)相配合,所述夹线送线组件(33)和所述切线组件(34)均与所述导线组件(35)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送线组件(33)包括驱动气缸(331)、安装件(332)、驱动电机(333)和橡胶送线轮(334),所述驱动气缸(331)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的外侧的中部,所述安装件(332)铰接在所述安装板(31)的外侧中部且上端与所述驱动气缸(331)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安装件(332)的下端设置有压轮(335),所述驱动电机(333)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的内侧的中部偏下处,所述驱动电机(333)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板(31),所述橡胶送线轮(334)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333)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压轮(335)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件(35)包括第一安装块(351)、第一导线管(352)、第二安装块(353)、第二导线管(354)和第三导线管(355),所述第一安装块(351)设置在所述驱动气缸(331)和所述橡胶送线轮(334)之间的安装板(31)上,所述第一导线管(352)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351)的左端,所述第一导线管(352)的上端与所述定位件(32)相配合,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块(351)并竖直对正所述压轮(335)与所述橡胶送线轮(334)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安装块(353)设置在所述缝隙的正下方的安装板(31)上,所述第二导线管(354)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353)的上端的上凸块(356),所述第二导线管(354)竖直对准所述第一导线管(352),所述第三导线管(355)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353)的下端的下凸块(357),所述第三导线管(355)竖直对准所述第二导线管(354)且所述第三导线管(355)与所述第二导线管(354)之间留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组件(34)包括切刀气缸(341)和切刀(342),所述切刀气缸(341)设置在所述安装件(332)下方的安装板(31)上,所述切刀(342)设置在所述切刀气缸(341)的输出端并与所述切刀气缸(341)相配合,所述切刀(342)的刀刃位于所述第三导线管(355)与所述第二导线管(354)之间的空隙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模组(2)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的立板(11)和竖滑板(12),所述立板(11)上设置有两根竖直的竖滑轨(13),两根所述竖滑轨(13)上均滑动设置有竖滑块(14),所述竖滑板(12)与两块所述竖滑块(14)固定连接,所述立板(11)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横板(15),所述安装横板(15)上设置有升降气缸(16),所述升降气缸(1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横板(15),所述升降气缸(16)的输出轴与所述竖滑板(12)相连接,所述竖滑板(12)上还设置有两根横滑轨(17),所述安装板(31)的上端设置有两块与所述横滑轨(17)相适配的横滑块(18),所述安装板(31)滑动设置在所述横滑轨(17)上,所述竖滑板(1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侧板(19),所述安装侧板(19)上设置有横移气缸(110),所述横移气缸(110)的输出轴与所述安装板(31)的上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滑板(12)远离安装侧板(19)的那一侧设置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与所述安装板(31)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滑板(12)的底端设置有拉簧下安装片(5),所述立板(11)的上端设置有拉簧上安装片(6),所述拉簧下安装片(5)上设置有拉簧(7)且所述拉簧(7)与拉簧上安装片(6)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若干个腰型孔(8)。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1)上设置有加强板(9),所述加强板(9)与所述立板(11)固定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线机构,旨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能够精准对位且能够自身实现线材输送功能的送线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座、位置调节模组、夹线送线模组,所述位置调节模组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夹线送线模组滑动设置在所述位置调节模组上且与所述安装座相垂直,所述夹线送线模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夹线送线组件,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切线组件和导线组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导线组件相配合,所述夹线送线组件和所述切线组件均与所述导线组件配合。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市科瑞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