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金属管件进行折弯的时候,一般情况为人工折弯或者设备折弯。在设备折弯的时候,一般将折弯轮平放在设备顶部(折弯轮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再利用情况采用电机驱动。这种方式中,折弯效率会相对比较低,而且管件横向放在平台上,如果折弯轮的限位件损坏的话,管件会横向弹出,对使用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折弯效率及质量,保证了产品折弯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折弯模具及油缸,所述折弯模具安装于所述机架顶部,所述油缸的底部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底部,所述油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折弯模具的一端转动相连;
所述折弯模具包括导向机构、转轮及推动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两组轴承,所述转轮经一转轴与两组所述轴承转动相连,所述导向机构安装于所述转轮下方左侧的机架上,所述转轮的外缘面上设有环形折弯槽;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板及限位件,所述推板为两组,两组所述推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前侧及后侧,所述推板的左侧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推板的右侧设置于所述转轮右侧外缘面的外部,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转轮右侧外缘面的外部,所述限位件与两组所述推板相连,所述限位件内设有一限位腔,所述限位腔正对所述环形折弯槽设置,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环形折弯槽相连通;
两组所述推板的右侧分别经一连轴相连,所述连轴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右侧外部,所述连轴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所述油缸的底部与所述机架的底部左侧转动相连,所述油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连轴转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板及两组侧板,所述限位板与两组所述侧板之间构成限位腔;两组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转轮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且所述侧板的右侧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右侧外缘面的外部,所述限位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侧板的右侧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侧板的一端经螺栓与所述转轮相连,所述推板的中部经一螺栓穿过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轮相连;所述限位板设置于两组所述推板的上方,且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与所述推板的顶面相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组导向块,分别为左侧导向块及右侧导向块,所述左侧导向块设置于所述右侧导向块的左侧,所述左侧导向块与右侧导向块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右侧导向块的右侧设置于所述转轮下方的左侧,且所述导向块的顶面与所述转轮的底面之间设有竖向间距。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块的顶面上设有弧形导向槽,所述弧形导向槽的左侧及右侧与所述导向块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折弯槽的截面为弧形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油缸推动推板、限位件及转轮转动,将插在环形折弯槽及限位腔内的产品进行快速折弯,且进行竖向折弯,既能够保证折弯效率及折弯质量,又能够保证折弯的安全性,减小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油缸;3、转轮;4、轴承;5、转轴;6、环形折弯槽;7、推板;8、限位件;9、限位腔;10、连轴;11、限位板;12、侧板;13、左侧导向块;14、右侧导向块;15、弧形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折弯模具及油缸2,所述折弯模具安装于所述机架顶部,所述油缸的底部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底部,所述油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折弯模具的一端转动相连;
所述折弯模具包括导向机构、转轮3及推动机构,所述机架1上设有两组轴承4,所述转轮3经一转轴5与两组所述轴承4转动相连,所述导向机构安装于所述转轮下方左侧的机架上,所述转轮的外缘面上设有环形折弯槽6;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板7及限位件8,所述推板7为两组,两组所述推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前侧及后侧,所述推板的左侧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推板的右侧设置于所述转轮右侧外缘面的外部,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转轮右侧外缘面的外部,所述限位件与两组所述推板相连,所述限位件8内设有一限位腔9,所述限位腔正对所述环形折弯槽设置,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环形折弯槽相连通;
两组所述推板7的右侧分别经一连轴10相连,所述连轴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右侧外部,所述连轴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所述油缸的底部与所述机架的底部左侧转动相连,所述油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连轴转动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油缸的输出轴先回缩,带动推板及限位件转动到转轮的正下方,使限位腔正对导向机构,然后操作人员将产品放在导向机构上,将产品的端部插入到限位腔与环形折弯槽之间,然后油缸的输出轴伸出,在这个过程中,油缸的输出轴推动推板朝向右上方转动,也就是带动转轮逆时针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会带动产品的右端向右移动并随着转轮的转动而进行折弯,实现产品的快速折弯,折弯完成之后,油缸的输出轴回缩,带动已经折弯的产品随着限位件顺时针转动,这样处于导向机构上面的产品也会随着顺时针转动而脱离导向机构,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将产品从转轮的环形折弯槽内取出。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说限位件损坏,即使产品弹出限位件及环形折弯槽,也会被两组推板和机架进行限位,不会脱离机架,这样能够保证产品折弯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同时油缸的推力更大,折弯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而且不容易损坏。以往采用电机驱动转轮转动,如果产品硬度较高的话,电机长时间大功率使用,容易损坏。因此,油缸的替换,成本更加低廉,使用寿命更长。
参见图1所示,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板11及两组侧板12,所述限位板与两组所述侧板之间构成限位腔;两组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转轮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且所述侧板的右侧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右侧外缘面的外部,所述限位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侧板的右侧相连。
每组所述侧板的一端经螺栓与所述转轮相连,所述推板的中部经一螺栓穿过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轮相连;所述限位板设置于两组所述推板的上方,且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与所述推板的顶面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经过螺栓与转轮连接,并将推板与限位件及转轮进行连接,这样能够保证限位件的牢固性,也能够保证推板在受到油缸推力带动转轮对产品进行折弯时候的牢固性,防止推板的变形。
参见图1所示,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组导向块,分别为左侧导向块13及右侧导向块14,所述左侧导向块设置于所述右侧导向块的左侧,所述左侧导向块与右侧导向块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右侧导向块的右侧设置于所述转轮下方的左侧,且所述导向块的顶面与所述转轮的底面之间设有竖向间距。
所述导向块的顶面上设有弧形导向槽15,所述弧形导向槽的左侧及右侧与所述导向块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相连通。
所述环形折弯槽的截面为弧形面。弧形导向槽及环形折弯槽的设置,能够对产品进行限位及保护,防止将产品的外形损坏。
1.一种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折弯模具及油缸,所述折弯模具安装于所述机架顶部,所述油缸的底部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底部,所述油缸的输出轴与所述折弯模具的一端转动相连;
所述折弯模具包括导向机构、转轮及推动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两组轴承,所述转轮经一转轴与两组所述轴承转动相连,所述导向机构安装于所述转轮下方左侧的机架上,所述转轮的外缘面上设有环形折弯槽;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板及限位件,所述推板为两组,两组所述推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前侧及后侧,所述推板的左侧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推板的右侧设置于所述转轮右侧外缘面的外部,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转轮右侧外缘面的外部,所述限位件与两组所述推板相连,所述限位件内设有一限位腔,所述限位腔正对所述环形折弯槽设置,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环形折弯槽相连通;
两组所述推板的右侧分别经一连轴相连,所述连轴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右侧外部,所述连轴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所述油缸的底部与所述机架的底部左侧转动相连,所述油缸的输出轴与所述连轴转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板及两组侧板,所述限位板与两组所述侧板之间构成限位腔;两组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转轮前侧面及后侧面相连,且所述侧板的右侧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右侧外缘面的外部,所述限位板的两端与两组所述侧板的右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侧板的一端经螺栓与所述转轮相连,所述推板的中部经一螺栓穿过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轮相连;所述限位板设置于两组所述推板的上方,且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与所述推板的顶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组导向块,分别为左侧导向块及右侧导向块,所述左侧导向块设置于所述右侧导向块的左侧,所述左侧导向块与右侧导向块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右侧导向块的右侧设置于所述转轮下方的左侧,且所述导向块的顶面与所述转轮的底面之间设有竖向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的顶面上设有弧形导向槽,所述弧形导向槽的左侧及右侧与所述导向块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折弯模具的管件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折弯槽的截面为弧形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