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睡莲栽培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家养睡莲的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睡莲是睡莲科(nymphacaceae)睡莲属(nymphaeal.)植物,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美丽的水景观赏植物。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庭中营造小型水景或水族箱的消费日趋增长,睡莲因其花色丰富、花期长、养护容易,成为水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花卉。
市场上睡莲的售卖主要以根茎或种苗为主,消费者将其买回家后,需将睡莲根茎或种苗种植在花盆中,再沉入水池或水缸中。目前市场上没有专用的睡莲种植盆,用一般的花盆种植睡莲,会出现在沉入水体过程中花盆发生倾倒、与周围植物不融合、在后期限制睡莲生长等影响睡莲生长和水体景观的后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利于睡莲种植的花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养睡莲的栽培装置,采用内、外盆体结构,种苗或种球在运输中可保持睡莲种苗的湿润,保证种苗的叶子不被挤压;栽培时,操作方便,种植方式选择多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家养睡莲的栽培装置包括内盆体1、上盖ⅰ2、下盖ⅰ3、外盆体4、上盖ⅱ5、下盖ⅱ6,所述内盆体1、外盆体4均为中空圆台结构,且其上口小、下口大;所述内盆体1本体和上盖ⅰ2、下盖ⅰ3均为栅栏结构,上盖ⅰ2和下盖ⅰ3分别设于内盆体1的上方和下方,且与内盆体1的上口和下口相匹配;所述上盖ⅱ5和下盖ⅱ6分别设于外盆体4的上方和下方,且与外盆体4的上口和下口相匹配;内盆体1通过下盖ⅰ3安装于下盖ⅱ6上,且使内盆体1置于外盆体4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ⅰ2和下盖ⅰ3分别与内盆体1的上口处和下口处卡接;所述上盖ⅱ5和下盖ⅱ6分别与外盆体4的上口处和下口处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ⅰ3的外侧壁相对设有卡扣7,下盖ⅱ6上设有与卡扣7相对应的凸起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内、外盆体的套盆结构,种苗或种球可定植于内盆体中,再将内盆体放于外盆体中,种苗的叶子可放置在内外盆之间的空隙中。运输时外盆体处于封闭空间,可保持睡莲种苗的湿润。内盆体通过下盖ⅰ安装于下盖ⅱ上,保持了两个盆体的相对固定,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种苗的叶子不被挤压。
2、消费者购买含种苗的套盆回家以后,可根据需求,选择去掉外盆体的上盖ⅱ后直接整个沉入水体中,或是去掉外盆体的下盖ⅱ,将含种苗的内盆体取出并直接放入水体底部泥土中,与其他水生植物一起定植成为水下森林景观,免去自己分别购买盆、土和定植的步骤。由于内盆体的保护,使种苗在运输和定植中根部不受到损坏,种苗成活率高;同时随着种苗的生长,伸长的根须可通过栅栏结构伸出内盆体外,与周围其他植物生长融为一体。
对于水体较深人下水定植不便的情况,可将睡莲种苗种植在内盆体中后,盖紧内盆体的上下盖,直接抛入水中即可。由于栽培装置采用中空圆台结构,且其上口小、下口大的结构,可保证种苗抛入水中后不会侧翻或倾倒,保持底部朝下种苗朝上的正确定植方式,还可防止在水体中由于水的浮力和鱼类等的游动碰撞使其造成倾倒。随着种苗的长大,伸长的根可以从栅栏结构伸出内盆体外,从周围泥土吸收营养,并将睡莲植株固定在水体底部泥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图(卡扣连接);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外盆体的结构示意图(卡扣连接);
图4是内盆体的结构示意图(卡扣连接);
图5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图(螺纹连接);
图6是外盆体的结构示意图(螺纹连接);
图7是内盆体的结构示意图(螺纹连接)。
图中,1-内盆体、2-上盖ⅰ、3-下盖ⅰ、4-外盆体、5-上盖ⅱ、6-下盖ⅱ、7-卡扣、8-凸起、9-螺纹凸起、10-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家养睡莲的栽培装置包括内盆体1、上盖ⅰ2、下盖ⅰ3、外盆体4、上盖ⅱ5、下盖ⅱ6,内盆体1、外盆体4均为中空圆台结构,且其上口小、下口大;内盆体1本体和上盖ⅰ2、下盖ⅰ3均为栅栏结构,上盖ⅰ2和下盖ⅰ3分别设于内盆体1的上方和下方,且与内盆体1的上口和下口相匹配;上盖ⅱ5和下盖ⅱ6分别设于外盆体4的上方和下方,且与外盆体4的上口和下口相匹配。上盖ⅰ2和下盖ⅰ3分别与内盆体1的上口处和下口处可采用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活动连接方式。所述上盖ⅱ5和下盖ⅱ6分别与外盆体4的上口处和下口处可采用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活动连接方式。
内盆体1通过下盖ⅰ3安装于下盖ⅱ6上,且使内盆体1置于外盆体4内,保持了两个盆的相对固定,内盆体1与外盆体4之间保证一定的间隙,避免运输中种苗的叶子被挤压。下盖ⅰ3安装于下盖ⅱ6上可采用卡扣7或螺纹连接等活动连接方式。如图1-4所示,下盖ⅰ3的外侧壁相对设有卡扣7,下盖ⅱ6上设有与卡扣7相对应的凸起8,通过卡扣7与凸起8的扣合使下盖ⅰ3安装于下盖ⅱ6上。如图5-7所示,下盖ⅰ3的底部设有螺纹凸起9,下盖ⅱ6上设有与螺纹凸起9相对应的螺纹槽10,下盖ⅰ3与下盖ⅱ6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种苗或种球运输:种苗或种球可定植于内盆体中,再将内盆体放于外盆体中,种苗的叶子可放置在内外盆之间的空隙中。运输时由于外盆体的上下盖使其空间为封闭状态,可保持睡莲种苗的湿润。内盆体通过下盖ⅰ安装于下盖ⅱ上,保持了两个盆体的相对固定,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种苗的叶子不被挤压。
2、种苗栽培与种植:消费者购买含种苗的套盆回家以后,去掉外盆体的上盖ⅱ后即可整个沉入水体中,免去自己分别购买盆、土和定植的步骤。由于盆是套盆结构,从内盆体中散落的泥土会留在外盆体中,不会污染水体,保持水体透明洁净。若要与其他水生植物一起定植成为水下森林景观,可去掉外盆体的下盖ⅱ,将含种苗的内盆体取出并直接放入水体底部泥土中。由于内盆体的保护,使种苗在运输和定植中根部不受到损坏,种苗成活率高;同时随着种苗的生长,伸长的根须可通过栅栏结构伸出内盆体外,与周围其他植物生长融为一体。
3、在一些较深的水体中定植睡莲种苗时由于水体较深,人下水定植不便,可单独使用内盆体。将睡莲种苗种植在内盆体中后,盖紧内盆体的上下盖,直接抛入水中即可。由于内盆体为梯形结构,底部装的泥土较多,沉入水中时底部较重,这样就保证了在种苗抛入水中后不会侧翻或倾倒,保持底部朝下种苗朝上的正确定植方式。同时随着种苗的长大,伸长的根可以从栅栏结构伸出内盆体外,从周围泥土吸收营养,并将睡莲植株固定在水体底部泥土中。
4、本发明栽培装置采用中空圆台结构,且其上口小、下口大,可防止在水体中由于水的浮力和鱼类等的游动碰撞使其造成倾倒。
5、可根据不同的睡莲类型对内盆体、外盆体或整个栽培装置的尺寸进行调整。如睡莲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睡莲,对应的可以将内盆体、外盆体或整个栽培装置做成大、中、小型。消费者也可以根据需求单独使用内盆体、外盆体或整个栽培装置自己种植睡莲。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1.一种家养睡莲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家养睡莲的栽培装置包括内盆体(1)、上盖ⅰ(2)、下盖ⅰ(3)、外盆体(4)、上盖ⅱ(5)、下盖ⅱ(6),所述内盆体(1)、外盆体(4)均为中空圆台结构,且其上口小、下口大;所述内盆体(1)本体和上盖ⅰ(2)、下盖ⅰ(3)均为栅栏结构,上盖ⅰ(2)和下盖ⅰ(3)分别设于内盆体(1)的上方和下方,且与内盆体(1)的上口和下口相匹配;所述上盖ⅱ(5)和下盖ⅱ(6)分别设于外盆体(4)的上方和下方,且与外盆体(4)的上口和下口相匹配;内盆体(1)通过下盖ⅰ(3)安装于下盖ⅱ(6)上,且使内盆体(1)置于外盆体(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养睡莲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ⅰ(2)和下盖ⅰ(3)分别与内盆体(1)的上口处和下口处卡接;所述上盖ⅱ(5)和下盖ⅱ(6)分别与外盆体(4)的上口处和下口处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养睡莲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ⅰ(3)的外侧壁相对设有卡扣(7),下盖ⅱ(6)上设有与卡扣(7)相对应的凸起(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