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1-23  71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下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林下种植的幼苗种类繁多,且对幼苗进行培育工作时,需要育苗装置的参与,同时,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少不了营养液、水分、阳光等的加入,且幼苗的生长与林下种植区域的环境息息相关。

    现有的林下种植育苗装置在工作时,不易通过蒸汽操作使得固体营养物料融化,进行营养补充操作,导致该装置需要人工对其进行营养补充工作,浪费人力,并且不能够通过限定机构辅助幼苗完成直立型生长工作,使得幼苗生长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壁设置有水箱,且水箱的内侧安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水管,所述主体的顶部安装有薄膜,且薄膜的内侧设置有衔接环,所述衔接环的外侧安置有连接杆,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且主体的内侧安置有海绵垫,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限定机构,且限定机构的底部安置有通气机构,所述薄膜的底端设置有网兜,且薄膜的顶部安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与连接杆之间为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薄膜通过衔接环与主体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薄膜的截面面积大于主体的顶部开口截面面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网兜的中轴线与固定杆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固定杆与连接杆之间呈垂直状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定机构的内侧包括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内部安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板的顶部安置有夹持环,所述夹持环的外壁连接有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夹持环通过弹簧与固定环构成弹性结构,且夹持环通过固定槽与固定板构成滑动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通气机构的内侧包括有主进气管,且主进气管的内部安置有过滤网,所述主进气管的底部连接有副进气管,且主进气管的顶端开设有出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副进气管关于主进气管的中轴线对称,且主进气管的中心线与固定环的中心线相重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中轴线与固定杆的中轴线相重合的网兜的作用,使得预先在网兜内侧加入固体营养物料后,且在电热丝对进气管内进入的气体的加热作用下,便于气体气化,接触至薄膜处,形成液体,并对网兜内部的固体营养物料进行湿润操作,则产生的营养液洒落至幼苗安置区,便于通过装置自身对幼苗进行营养补偿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簧与固定环构成弹性结构的夹持环的作用,使得幼苗在培育过程中,出现横向生长时,将夹持环撑开,且在弹簧对夹持环的弹力作用下,便于检测幼苗横向生长后的承受力度,并根据其承受力度是否达到标准来对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判断工作。

    3、本实用新型中,在衔接环与主体构成可拆卸结构的薄膜的作用下,使得其对主体顶端进行密封操作,同时,当需要拆卸薄膜时,则将衔接环呈竖直状脱离主体,能够便于薄膜进行拆卸工作,并且在薄膜的弧形状结构的作用下,便于其对蒸发的气体进行导向操作,使得液化后的水珠均流动至薄膜的最低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主体;2、水箱;3、薄膜;4、网兜;5、固定杆;6、电热丝;7、海绵垫;8、水管;9、水泵;10、限定机构;1001、固定环;1002、固定板;1003、固定槽;1004、夹持环;1005、弹簧;11、通气机构;1101、主进气管;1102、过滤网;1103、副进气管;1104、出气口;12、连接杆;13、衔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包括主体1、水箱2、薄膜3、网兜4、固定杆5、电热丝6、海绵垫7、水管8、水泵9、限定机构10、固定环1001、固定板1002、固定槽1003、夹持环1004、弹簧1005、通气机构11、主进气管1101、过滤网1102、副进气管1103、出气口1104、连接杆12和衔接环13,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水箱2,且水箱2的内侧安置有水泵9,水泵9的输出端设置有水管8,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薄膜3,且薄膜3的内侧设置有衔接环13,衔接环13的外侧安置有连接杆12,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6,且主体1的内侧安置有海绵垫7,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限定机构10,且限定机构10的底部安置有通气机构11,薄膜3的底端设置有网兜4,且薄膜3的顶部安置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顶端与连接杆12之间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薄膜3通过衔接环13与主体1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薄膜3的截面面积大于主体1的顶部开口截面面积,在薄膜3的弧形状结构的作用下,便于主体1对蒸发的气体进行导向操作,使得液化后的水珠均流动至薄膜3的最低处,有效加快装置对幼苗的营养补充速度。

    进一步的,网兜4的中轴线与固定杆5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固定杆5与连接杆12之间呈垂直状分布,通过由两段通过螺纹连接的杆体构成的固定杆5的作用,使得其能够进行伸缩操作,便于对薄膜3底部的网兜4进行升降辅助工作,则提升网兜4内部的固体营养物料对幼苗的营养补偿工作时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限定机构10的内侧包括有固定环1001,且固定环1001的内部安置有固定板1002,固定板1002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1003,且固定板1002的顶部安置有夹持环1004,夹持环1004的外壁连接有弹簧1005。

    进一步的,夹持环1004通过弹簧1005与固定环1001构成弹性结构,且夹持环1004通过固定槽1003与固定板1002构成滑动结构,在弹簧1005对夹持环1004的弹力作用下,便于检测幼苗横向生长后的承受力度,并根据其承受力度是否达到标准来对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判断工作。

    进一步的,通气机构11的内侧包括有主进气管1101,且主进气管1101的内部安置有过滤网1102,主进气管1101的底部连接有副进气管1103,且主进气管1101的顶端开设有出气口1104。

    进一步的,副进气管1103关于主进气管1101的中轴线对称,且主进气管1101的中心线与固定环1001的中心线相重合,通过进气管的作用,能够便于气体沿着主体1的底部由下而上进行输送工作,防止气流由上至下流动时,对幼苗造成损伤。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工作人员将幼苗的根部安置于主体1内部的土壤中,并且在夹持环1004及弹簧1005的配合作用下,完成对幼苗的竖直方向的限定工作,当幼苗在进行培育工作时,通过电热丝6对进气管内进入的气体的加热作用下,便于气体蒸发,接触至薄膜3处,形成液体,能够对网兜4内部的固体营养物料进行湿润操作,则产生的营养液洒落至幼苗安置区,便于通过装置自身对幼苗进行营养补偿工作,同时,洒落至海绵垫7的水分能够对幼苗进行保湿操作,而当幼苗出现横向生长时,通过弹簧1005对夹持环1004的弹力作用,便于检测幼苗横向生长后的承受力度,并根据其承受力度是否达到标准来对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判断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水箱(2),且水箱(2)的内侧安置有水泵(9),所述水泵(9)的输出端设置有水管(8),所述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薄膜(3),且薄膜(3)的内侧设置有衔接环(13),所述衔接环(13)的外侧安置有连接杆(12),所述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6),且主体(1)的内侧安置有海绵垫(7),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限定机构(10),且限定机构(10)的底部安置有通气机构(11),所述薄膜(3)的底端设置有网兜(4),且薄膜(3)的顶部安置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顶端与连接杆(12)之间为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3)通过衔接环(13)与主体(1)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薄膜(3)的截面面积大于主体(1)的顶部开口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4)的中轴线与固定杆(5)的中轴线相重合,且固定杆(5)与连接杆(12)之间呈垂直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机构(10)的内侧包括有固定环(1001),且固定环(1001)的内部安置有固定板(1002),所述固定板(1002)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1003),且固定板(1002)的顶部安置有夹持环(1004),所述夹持环(1004)的外壁连接有弹簧(1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环(1004)通过弹簧(1005)与固定环(1001)构成弹性结构,且夹持环(1004)通过固定槽(1003)与固定板(1002)构成滑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机构(11)的内侧包括有主进气管(1101),且主进气管(1101)的内部安置有过滤网(1102),所述主进气管(1101)的底部连接有副进气管(1103),且主进气管(1101)的顶端开设有出气口(11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进气管(1103)关于主进气管(1101)的中轴线对称,且主进气管(1101)的中心线与固定环(1001)的中心线相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林下种植用育苗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壁设置有水箱,且水箱的内侧安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水管,所述主体的顶部安装有薄膜,且薄膜的内侧设置有衔接环,所述衔接环的外侧安置有连接杆,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且主体的内侧安置有海绵垫,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限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中轴线与固定杆的中轴线相重合的网兜的作用,使得预先在网兜内侧加入固体营养物料后,且在电热丝对进气管内进入的气体的加热作用下,便于气体气化,接触至薄膜处,形成液体,并对网兜内部的固体营养物料进行湿润操作,则产生的营养液洒落至幼苗安置区,便于通过装置自身对幼苗进行营养补偿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祝玉英;刘冬梅;王冉;来芳;景红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祝玉英
    技术研发日:2019.05.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7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