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1-22  71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新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也越发重视,因此,日益严重的室外空气质量也带动了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等空气净化产品的发展。

    在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一般在密闭空间使用,持续的门窗紧闭断绝了人与新鲜空气的接触,长时间后会使人体感到不适,并造成各种与空气不流通相关的疾病。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管道式新风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如体积较大,安装麻烦以及后期的维护不方便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壁挂式新风机,解决室内空气不流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新风机,包括:有容置空间的壁挂式机体、过滤组件、电机以及管道;

    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四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道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机体外部密封连接;

    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电机连接,且所述过滤组件以及电机均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包括前壳以及后壳;

    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均为一端开口的腔体,且所述前壳的开口端与所述后壳的开口端扣合连接,并形成所述机体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后壳开口端对侧,所述管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后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口以及安装槽,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在所述前壳开口端侧面,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开口端对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机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墙面板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传感器盖,所述传感器盖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

    所述传感器盖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结构,所述传感器盖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模块、过滤模块架、下蜗壳、离心风轮以及上蜗壳;

    所述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上,所述过滤模块架与所述下蜗壳一侧滑动连接,所述下蜗壳另一侧与所述上蜗壳一侧连接;

    所述上蜗壳为有容置空间的腔体;

    所述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上蜗壳的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上蜗壳另一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粗过滤层以及精过滤层;

    所述过滤模块架为两侧开口的中空腔体;

    所述粗过滤层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远离下蜗壳的开口侧,所述过滤模块架的另一开口侧与所述下蜗壳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精过滤层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的中空腔体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离心风轮罩,所述离心风轮罩设置在所述离心风轮四周,并与所述下蜗壳以及所述上蜗壳抵接。

    所述管柱体一端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管柱体靠近所述第三通风口的周侧上设置有第四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为可伸缩管道。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壁挂式新风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壁挂式新风机,包括:有容置空间的壁挂式机体、过滤组件、电机以及管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四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道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机体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电机连接,且所述过滤组件以及电机均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壁挂式结构方便了新风机的安装,通过独立的过滤模块以及过滤模块架的滑动连接方便了后期对新风机的维护,通过可伸缩的管道实现了室内外空气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壁挂式新风机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壁挂式新风机的机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新风机过滤组件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过滤模块架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壁挂式新风机的工作示意图。(其中,图中实心箭头表示室外空气或未经过滤空气,空心箭头表示经过滤后的空气,箭头方向表示风向)图2为一实施例中电机5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壁挂式新风机,包括:有容置空间的壁挂式机体1、过滤组件2、电机5以及管道3;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21,所述第一通风口121四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22,所述管道3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22与所述机体1外部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组件2与所述电机5连接,且所述过滤组件2以及电机5均设置在所述机体1容置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新风机可以通过在墙壁上或是窗户上开的圆孔,连通室内外的空气。整个装置安装顺序为:所述管道3与所述机体1连接,所述管道3穿过墙上或者窗户上开设的圆孔,保证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22实现与新风机机体1的连通;设置在所述机体1的容置空间内的所述过滤组件2对室外进来的空气起到一个过滤净化的作用,同时,设置在所述机体1的容置空间内的与所述过滤组件2连接的所述电机5为所述过滤组件2提供动力。这样,在整个装置中,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管道3进入室内,在进入新风机机体1时首先要经过所述过滤组件2的过滤,然后从所述机体1上设置的第一通风口121排出,进入室内。正是由于有外界空气的进入,导致室内气压明显高于室外气压,从而在室内外之间形成了微正压;在压强的作用下,室内原来循环过多次的空气便会顺着门窗的缝隙排出,确保室外新鲜空气的流入以及室内循环空气的流出,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2为卡扣结构。为了使得所述管道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2与所述机体1之间实现密封连接,在所述管道3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2之间还设置了密封胶圈。

    参照图3-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壁挂式新风机的机体1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体1组装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体1包括前壳11以及后壳12;所述前壳11与所述后壳12均为一端开口的腔体,且所述前壳11的开口端与所述后壳12的开口端扣合连接,并形成所述机体1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通风口12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2均设置在所述后壳12开口端对侧,所述管道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2与所述后壳12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新风机的机体1分为前壳11以及后壳12,并通过所述前壳11与所述后壳12之间的连接,使得所述机体1形成如上述所说的内置空间。在该内置空间里设置有相连接的所述过滤组件2以及电机5。安装时,所述机体1的后壳12靠近墙壁安装,这样设置在所述后壳12上的第一通风口12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2就可以与所述管道3实现密封连接,并使所述管道3通过墙上开凿的通孔实现新风机与外界的连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壳11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口111以及安装槽112,所述第二通风口111设置在所述前壳11开口端周侧,所述安装槽112用于安装传感器。所述后壳12开口端对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123,所述机体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3与墙面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新风机内部与室内空气的连通,在所述前壳11上设置了第二通风口111。所述新风机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111将所述过滤组件2过滤干净的空气通入室内。同时为了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还在所述机体1的前壳11上设置了安装传感器的安装槽112。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该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pm2.5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实现将新风机固定在墙面上,在所述后壳12上设置了第二连接结构123。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23包括但不限于卡扣结构。将整个新风机固定在墙面上的过程为:首先先将墙面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墙面上,并在所述墙面板上预留出和新风机扣合部相适配的卡嵌部(包括但不限于突出墙面板的卡嵌钉),在新风机的所述后壳12上设置了平衡新风机重力的扣合部(包括但不限于有扣合作用的铁圈),安装时,仅须将新风机的扣合部与墙面板上的卡嵌部相卡扣即完成。(需要说明的是,为平衡新风机的重力,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选用“四点”设置法,即在新风机所述后壳12的靠近四个角处的位置设置扣合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壁挂式新风机,还包括传感器盖4,所述传感器盖4与所述安装槽112相适配;所述传感器盖4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结构41,所述传感器盖4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结构41与所述安装槽112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外界给所述传感器造成不必要的认为损坏,本实施例为所述传感器的安装槽112匹配了相适合的传感器盖4。并在所述传感器盖4上设置了第三连接结构41,所述第三连接结构41包括但不限于卡扣结构,这样方便后期对传感器的维护及拆装。

    参见图5-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新风机过滤组件2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过滤模块架22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模块21、过滤模块架22、下蜗壳23、离心风轮以及上蜗壳25;所述过滤模块21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22上,所述过滤模块架22与所述下蜗壳23一侧滑动连接,所述下蜗壳23另一侧与所述上蜗壳25一侧连接;所述上蜗壳25为有容置空间的腔体;所述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上蜗壳25的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上蜗壳25另一侧活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过滤模块21的独立性,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过滤模块21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22上,并将所述过滤模块架22与和其相连的下蜗壳23之间设置为滑动连接,同时在所述机体1的后壳12上设置所述过滤模块架2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过滤模块架22侧边大小相适配的开口,方便所述过滤模块架22在所述机体1内的抽出和放回。这样使得所述新风机在不打开所述机体1的前提下,便可以通过滑动设置的过滤模块架22实现过滤模块21的新旧更换。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蜗壳23与所述上蜗壳25之间形成了一个风道系统,当外界空气经过过滤层时,即进入此风道系统。同时,正是由于在上蜗壳25与下蜗壳23之间形成的风道系统,使得设置于所述上蜗壳25容置空间内的离心风轮与所述过滤模块架22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从而达到保护离心风轮的作用。进入风道系统的空气在离心风轮的气流旋涡作用下,从离心风轮的周侧散去,再经过第二通风口111通入室内,完成新鲜空气的通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模块21包括粗过滤层以及精过滤层;所述过滤模块架22为两侧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粗过滤层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22远离下蜗壳23的开口侧,所述过滤模块架22的另一开口侧与所述下蜗壳23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精过滤层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22的中空腔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粗过滤层包括但不限于铁丝过滤网,通过所述粗过滤层过滤掉外界空气中带来的坚硬物质,如小石子等,从而达到保护离心风轮的作用。所述精过滤层则对经过粗过滤层的空气进一步优化,使得经过所述精过滤层的空气能达到用户所要求的室内空气质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粗过滤层通过设置在四角的螺钉固定在所述过滤模块架22的一侧(如需更换,可将该固定的螺钉拆除,然后更换新的粗过滤层);所述精过滤层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22的中空腔体内,所述精过滤层的周侧设置有凸起,且所述过滤模块架22的中空腔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精过滤层的凸起相对应的位置处对应设置有凹槽,这样所述精过滤层与所述过滤模块架22通过卡接实现固定,方便后期更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起的设置不止一个。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壁挂式新风机中,还包括离心风轮罩24,所述离心风轮罩24设置在所述离心风轮四周,并与所述下蜗壳23以及所述上蜗壳25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轮为塑料材料制成,为了进一步保护所述离心风轮不被外界所影响,在所述离心风轮的周侧设置了所述离心风轮罩24。

    参见图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管道3为两端设置有开口的管柱体;所述管柱体一端设置有第三通风口31,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2连接;所述管柱体靠近所述第三通风口31的周侧上设置有第四通风口32。进一步地,所述管道3为可伸缩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道3包括但不限于可伸缩管道。为了加大新风机的通风量,在所述第三通风口31的侧面设置了第四通风口32。安装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下雨下雪天气对所述第四通风口32的影响,应将所述第四通风口32设置在靠近地面一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壁挂式新风机,包括:有容置空间的机体1、过滤组件2以及管道3;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21,所述第一通风口121四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22,所述管道3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22与所述机体1连接;所述过滤组件2设置在所述机体1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壁挂式结构方便了新风机的安装,通过独立的过滤模块21以及过滤模块架22的滑动连接方便了后期对新风机的维护,通过可伸缩的管道3实现了室内外空气的流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容置空间的壁挂式机体、过滤组件、电机以及管道;

    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四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道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机体外部密封连接;

    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电机连接,且所述过滤组件以及电机均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前壳以及后壳;

    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均为一端开口的腔体,且所述前壳的开口端与所述后壳的开口端扣合连接,并形成所述机体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后壳开口端对侧,所述管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后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口以及安装槽,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在所述前壳开口端侧面,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开口端对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机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墙面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盖,所述传感器盖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

    所述传感器盖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结构,所述传感器盖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槽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模块、过滤模块架、下蜗壳、离心风轮以及上蜗壳;

    所述过滤模块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上,所述过滤模块架与所述下蜗壳一侧滑动连接,所述下蜗壳另一侧与所述上蜗壳一侧连接;

    所述上蜗壳为有容置空间的腔体;

    所述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上蜗壳的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上蜗壳另一侧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粗过滤层以及精过滤层;

    所述过滤模块架为两侧开口的中空腔体;

    所述粗过滤层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远离下蜗壳的开口侧,所述过滤模块架的另一开口侧与所述下蜗壳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精过滤层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架的中空腔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心风轮罩,所述离心风轮罩设置在所述离心风轮四周,并与所述下蜗壳以及所述上蜗壳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两端设置有开口的管柱体;

    所述管柱体一端设置有第三通风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管柱体靠近所述第三通风口的周侧上设置有第四通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可伸缩管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壁挂式新风机,包括:有容置空间的壁挂式机体、过滤组件、电机以及管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四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道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机体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电机连接,且所述过滤组件以及电机均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壁挂式结构方便了新风机的安装,通过独立的过滤模块以及过滤模块架的滑动连接方便了后期对新风机的维护,通过可伸缩的管道实现了室内外空气的流动。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江;胡轩恒;高永胜;龙铭河;梁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7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