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系指一种利用芯片致冷的技术实施于电梯车厢之中,以解决现有电梯冷气的缺失。
背景技术:
气温飙高,动辄破表使人一刻都离不开冷气,因此在电梯里装冷气机的需求也就逐渐扩增;依现有技术若安装「分离式冷气」,将室内机装于电梯车厢内部,室外主机则装于车厢外之顶部,再将管线通通藏在车厢天花板上头。但我们都知道分离式冷气机,室内、外机整体的重量对于车厢负荷极大;且室内机会产生大量热交换的水,虽然可采用强制排水的方式将水排出,但碍于电梯之机电设备与电梯坑井的机械运作,「水」这项危险因子应当避免产生。
另一冷气机原理,则为蒸发式,该冷气机主要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等设备组成,主要利用压缩机与鳍片管式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外侧的风扇迫使空气经过冷凝器,将热空气带走,高压蒸汽被冷凝为高压液体,经毛细管节流降压后,进入鳍片管式蒸发器内汽化吸热,使空气得到冷却吹向车厢内,使车厢内空气降温;车厢内空气又经由风扇回风吸入,如此不断反复循环,使空气温度降至所需的温度范围内。此型「蒸发式冷气机」在运行中,亦会有空气中的水蒸汽所凝结的水滴,为了防止凝结水滴滴入电梯井道,会在冷气机中设有凝结水处理装置。将产生的凝结水集中至积水盘内,再用来冷却冷凝器,经受热形成水蒸汽,由风扇吹入电梯井道排出。
电梯空调是安装在车箱上方顶部,必须解决空调工作的时候不能有冷凝水外溢的问题,所以电梯空调一般采用二次蒸发的方法将冷凝水重新蒸发,保持安置环境的干燥;另外,一部分的空调轿厢上没有足够的电源准备,需要另外拉随行电缆。上述虽可将「水」以二次蒸发的方式排出,但所需的电能功率极大,且产生的高温,与电梯车厢之机电设备作动所产生的热,再加上坑井本身的烟囱结构,散热效果实在让人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其装设于电梯车厢的上方顶部,芯片致冷式冷气机包括:一致冷芯片、一散热鳍片、一散冷鳍片以及复数个风扇;该散热鳍片与散冷鳍片之间夹设致冷芯片,并于两侧设有作为支架供风扇固定的鳍片;风扇朝向鳍片外面吹风,散热鳍片的风扇将所产生的热向上排出;散冷鳍片的风扇将所产生的冷向下排出于车厢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利用芯片致冷的技术,实施于电梯车厢之中,由于芯片致冷式冷气具有体积小,无噪音,不使用冷煤,因此无环保公害,寿命长,可倒立或侧立使用,无方向的限制,不会产生大量水凝,以及低电能功率的特性,特别适用于车箱空间较小的场合,且日后几乎不需维护等诸多优点;利用风扇循环的方式,使车厢内的温度达到降温,以取代现有电梯冷气空调的缺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的作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1、芯片致冷式冷气机,10、散热鳍片,11、散冷鳍片,12、风扇,14、致冷芯片,2、车厢,20、车厢空间,3、车厢坑井。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其中芯片致冷式冷气机1装设于电梯车厢2的上方顶部21的孔槽210;该芯片致冷式冷气机1至少包括:一致冷芯片14,一上、下镜射并对应的散热鳍片10与散冷鳍片11,以及复数个风扇12。
其中,散热鳍片10与散冷鳍片11皆为金属散热材,并以一体拉抽成型有复数个鳍片,每一鳍片皆保持适当的间距,使空气能于间距中对流,而将热或冷风带走;另于两侧设有作为支架供固定风扇12的鳍片;而该鳍片当一端为散热时,另一端则为则为散冷,本实施例上方为散热鳍片10,下方为散冷鳍片11,于两者之间设有一致冷芯片14,该致冷芯片14主要提供整体致冷式冷气机1的产生冷气空调来源;
再者,于散热鳍片10与散冷鳍片11中设有复数个风扇12,该风扇12可以为朝向鳍片外面吹风,或朝向内部鳍片吹风,其最主要将散热鳍片10或散冷鳍片11所产生的热或冷造成气流,达到扩散的效应。
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1装设于电梯车厢2的上方顶部21,该散热鳍片10上的风扇12可将散热鳍片10所产生的热向上排出于坑井3中,并产生气流的循环,已达到散热的功能,其中散热鳍片10上的风扇12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另者,散冷鳍片11上的风扇12可将散冷鳍片11所产生的冷向下排出于车厢空间20中,并产生气流的循环,使整个车厢空间20中循环着冷空气,达到降低空气温度的要求,其中散冷鳍片11上的风扇12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本案实施为降温需求的冷气机,倘若有升温暖气的需求,本案亦可实施,其主要将致冷芯片14反置,使热方朝向车厢空间20,使冷方朝向坑井3,其他风扇12、13组件设置结构不变,同理亦可提供做为暖房效果实施。其因车厢空间20为闭合空间,且一般车厢空间20仅需容纳为6~10人左右(约2500公升),因此无论于致冷或致热的需要,只要风扇13能于车厢空间20产生气流,造成循环即可完成实施。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再请参阅图4,图中见悉,当车厢2为较大者,相对使车厢空间20为较大可供更多人货搭乘时,此时则需本实用新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1一者以上实施,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芯片来达到致冷,因此可依照车厢空间20的需求,使用者决定串联使用或是并联使用安装。如此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1实施的灵活度。让它适用在更多车厢空间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达到所预期的使用目的与功效,上述实施例仅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而已,此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举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手段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1.一种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装设于电梯车厢的上方顶部,芯片致冷式冷气机包括:一致冷芯片、一散热鳍片、一散冷鳍片以及复数个风扇;
其中,该散热鳍片与散冷鳍片之间夹设致冷芯片,并于两侧设有作为支架供风扇固定的鳍片;风扇朝向鳍片外面吹风,散热鳍片的风扇将所产生的热向上排出;散冷鳍片的风扇将所产生的冷向下排出于车厢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鳍片与散冷鳍片为上、下镜射且对应,皆为金属散热材,并以一体拉抽成型有复数个鳍片,每一鳍片皆保持适当的间距,使空气能于间距中对流,使热与冷的空气产生对流扩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厢型芯片致冷式冷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朝向鳍片内部鳍片吹风。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