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能源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1-22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能源站。



    背景技术:

    传统的换热机组都需要现场盖一个换热站,再从热电厂铺设地下管道将热源引致换热站内与换热机组进行对接。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人力,物力和成本,而且热源的流量及热量无法进行控制,流量小了或是温度低了都会直接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能源站,解决了现有换热站的构建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并且无法对热源流量和热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能源站,包括锅炉集装箱、换热机组集装箱、燃气锅炉、管路机构、阀门机构、检测机构、电控柜、水泵机构、补水箱、软水器和换热器,所述燃气锅炉设置在锅炉集装箱的内部,所述管路机构设置在锅炉集装箱和换热机组集装箱之间,所述阀门机构设置在燃气锅炉、管路机构、水泵机构和软水器上,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锅炉集装箱、管路机构和补水箱上,所述水泵机构设置在锅炉集装箱和换热机组集装箱的内部,所述电控柜、补水箱、软水器和换热器设置在换热机组集装箱的内部,所述阀门机构、检测机构和水泵机构均与电控柜电性连接。

    所述管路机构包括一次侧回水管路rh、二次侧回水管路rlh、一次侧供水管路rg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所述一次侧回水管路rh的一端与燃气锅炉的出口相连通,所述一次侧回水管路rh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进口相连通,所述二次侧回水管路rlh的一端与换热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二次侧回水管路rlh的另一端与外界用户管道和水泵机构相连通,所述一次侧供水管路rg的一端与水泵机构相连通,所述一次侧供水管路rg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二次侧供水管路rlg的一端与换热器的进口相连通,所述二次侧供水管路rlg的另一端与外界用户管道相连通。

    所述阀门机构包括蝶阀、球阀、泄水电磁阀、安全阀、补水电磁阀、过滤器、止回阀、电动调节阀和避震连接器,所述蝶阀和球阀设置在一次侧回水管路rh上,所述球阀、安全阀、泄水电磁阀和过滤器设置在二次侧回水管路rlh上,所述蝶阀、过滤器和电动调节阀设置在一次侧供水管路rg上,所述球阀和蝶阀设置在二次侧供水管路rlg上,所述球阀和补水电磁阀设置在软水器的进出口管道上。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温度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水温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和水温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在一次侧回水管路rh、二次侧回水管路rlh、一次侧供水管路rg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上,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补水箱上,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锅炉集装箱的外侧箱体上。

    所述水泵机构包括锅炉循环泵、二次侧回路循环泵和补水泵,所述锅炉循环泵的出口与燃气锅炉的进口相连通,所述锅炉循环泵的进口与一次侧供水管路rg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二次侧回路循环泵的进出口均与二次侧回水管路rlh相连通,所述补水泵的进口与补水箱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补水泵的出口与二次侧回水管路rlh相连通,所述蝶阀、止回阀和避震连接器设置在锅炉循环泵、二次侧回路循环泵和补水泵的进出口管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柜的内部设置有变频器、电气元件、plc、触摸屏和手机app远程通讯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补水电磁阀、电动调节阀、压力传感器、水温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锅炉循环泵、二次侧回路循环泵和补水泵均与电控柜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水器的进口与外界用户管道相连通,所述软水器的进口管道上设置有水表,所述软水器的出口与补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能源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移动能源站,直接将锅炉集装箱和换热机组集装箱运输到现场后,将二次侧回水管路rlh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与用户管道连接,将燃气锅炉与燃气管道连接后即可投入使用,与传统建造换热站相比,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并且可以对热源的流量及热量进行控制,实现舒适供热,还可以实现节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集装箱;2、换热机组集装箱;3、燃气锅炉;4、管路机构;41、一次侧回水管路rh;42、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3、一次侧供水管路rg;44、二次侧供水管路rlg;5、阀门机构;51、蝶阀;52、球阀;53、泄水电磁阀;54、安全阀;55、补水电磁阀;56、过滤器;57、止回阀;58、电动调节阀;59、避震连接器;6、检测机构;61、温度表;62、压力表;63、压力传感器;64、水温温度传感器;65、液位传感器;66、室外温度传感器;7、电控柜;8、水泵机构;81、锅炉循环泵;82、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3、补水泵;9、补水箱;10、软水器;11、水表;12、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能源站,包括锅炉集装箱1、换热机组集装箱2、燃气锅炉3、管路机构4、阀门机构5、检测机构6、电控柜7、水泵机构8、补水箱9、软水器10和换热器12,燃气锅炉3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的内部,管路机构4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和换热机组集装箱2之间,阀门机构5设置在燃气锅炉3、管路机构4、水泵机构8和软水器10上,检测机构6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管路机构4和补水箱9上,水泵机构8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和换热机组集装箱2的内部,电控柜7、补水箱9、软水器10和换热器12设置在换热机组集装箱2的内部,阀门机构5、检测机构6和水泵机构8均与电控柜7电性连接。

    管路机构4包括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的一端与燃气锅炉3的出口相连通,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的另一端与换热器12的进口相连通,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的一端与换热器12的出口相连通,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的另一端与外界用户管道和水泵机构8相连通,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的一端与水泵机构8相连通,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的另一端与换热器12的出口相连通,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的一端与换热器12的进口相连通,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的另一端与外界用户管道相连通。

    阀门机构5包括蝶阀51、球阀52、泄水电磁阀53、安全阀54、补水电磁阀55、过滤器56、止回阀57、电动调节阀58和避震连接器59,蝶阀51和球阀52设置在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上,球阀52、安全阀54、泄水电磁阀53和过滤器56设置在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上,蝶阀51、过滤器56和电动调节阀58设置在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上,球阀52和蝶阀51设置在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球阀52和补水电磁阀55设置在软水器10的进出口管道上。

    检测机构6包括温度表61、压力表62、压力传感器63、水温温度传感器64、液位传感器65和室外温度传感器66,温度表61、压力表62、压力传感器63和水温温度传感器64均设置在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液位传感器65设置在补水箱9上,室外温度传感器66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的外侧箱体上。

    水泵机构8包括锅炉循环泵81、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和补水泵83,锅炉循环泵81的出口与燃气锅炉3的进口相连通,锅炉循环泵81的进口与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的一端相连通,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的进出口均与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相连通,补水泵83的进口与补水箱9的出口相连通,补水泵83的出口与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相连通,蝶阀51、止回阀57和避震连接器59设置在锅炉循环泵81、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和补水泵83的进出口管道上。

    本实施方案中,直接将锅炉集装箱1和换热机组集装箱2运输到现场后,将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与用户管道连接,将燃气锅炉3与燃气管道连接,锅炉循环泵81将换热器12中的水通过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送入进燃气锅炉3内进行加热,然后将加热后的热水通过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再次进入到换热器12中,同时换热器12中加热后的热水通过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进入到用户管道中,给用户进行热水供暖,然后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将用户管道的热水通过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再次抽入进换热器12中,同时通过补水泵83往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内进行补水,维持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的系统压力,可以实现恒压供水;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的水温温度传感器64通过检测供水温度值并传递给电控柜7,通过电控柜7控制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上的电动调节阀58开度,可以通过调节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的流量来控制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中的水温;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的压力传感器63用于检测水压并传递给电控柜7,当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压力传感器63给出信号,电控柜7控制泄水电磁阀53打开进行泄压,低于设定压力时,泄水电磁阀53关闭;液位传感器65用于检测补水箱9内的水位,当液位到达设定液位高度时,液位传感器65将信号传递给电控柜7,电控柜7控制补水电磁阀55关闭,当低于设定液位高度时,补水电磁阀55打开;锅炉集装箱1外的室外温度传感器66监测室外空气温度来控制燃气锅炉3的火力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的水温温度传感器64的温度值设定,当室外温度比较高时,室外温度传感器66将信号传递给电控柜7,电控柜7控制燃气锅炉3自动调小火力,同时控制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的水温温度传感器64自动降低温度设定值,这样不仅是用户体验到了舒适供热,同时也减少了天然气的使用量;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温度表61和压力表62检测管路机构4的水温和压力,方便进行观察;通过关闭和开启阀门机构5,实现了供水循环,保证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其中过滤器56的设计,可以将管路机构4流通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

    具体的,电控柜7的内部设置有变频器、电气元件、plc、触摸屏和手机app远程通讯装置。

    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电气控制。

    具体的,补水电磁阀55、电动调节阀58、压力传感器63、水温温度传感器64、液位传感器65、室外温度传感器66、锅炉循环泵81、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和补水泵83均与电控柜7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方便电控柜7及时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控制。

    具体的,软水器10的进口与自来水管道相连通,软水器10的进口管道上设置有水表11,软水器10的出口与补水箱9的进水口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流通的水源通过自来水管道进入到软水器10中,利用软水器10将自来水进行软化,同时水表11计量使用了多少水,然后软化后的水进入到补水箱9的内部,补水泵83将补水箱9内的水抽出送入进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内,然后经过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将水抽入进换热器12中,将换热器12中补充水源后,可以实现水循环加热和热水循环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直接将锅炉集装箱1和换热机组集装箱2运输到现场后,将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与用户管道连接,将燃气锅炉3与燃气管道连接,将软水器10的进水口与自来水管道连接,自来水通过软水器10软化后进入到补水箱9内,补水泵83将补水箱9内的水抽出送入进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内,然后经过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将水抽入进换热器12中,将换热器12中补充水源后,锅炉循环泵81将换热器12中的水通过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送入进燃气锅炉3内进行加热,然后将加热后的热水通过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再次进入到换热器12中,同时换热器12中加热后的热水通过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进入到用户管道中,给用户进行热水供暖,然后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将用户管道的热水通过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再次抽入进换热器12中,同时通过补水泵83往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内进行补水,维持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的系统压力,可以实现恒压供水;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的水温温度传感器64通过检测供水温度值并传递给电控柜7,通过电控柜7控制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上的电动调节阀58开度,可以通过调节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的流量来控制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中的水温;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的压力传感器63用于检测水压并传递给电控柜7,当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压力传感器63给出信号,电控柜7控制泄水电磁阀53打开进行泄压,低于设定压力时,泄水电磁阀53关闭;液位传感器65用于检测补水箱9内的水位,当液位到达设定液位高度时,液位传感器65将信号传递给电控柜7,电控柜7控制补水电磁阀55关闭,当低于设定液位高度时,补水电磁阀55打开;锅炉集装箱1外的室外温度传感器66监测室外空气温度来控制燃气锅炉3的火力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的水温温度传感器64的温度值设定,当室外温度比较高时,室外温度传感器66将信号传递给电控柜7,电控柜7控制燃气锅炉3自动调小火力,同时控制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的水温温度传感器64自动降低温度设定值,这样不仅是用户体验到了舒适供热,同时也减少了天然气的使用量;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温度表61和压力表62检测管路机构4的水温和压力,方便进行观察;通过关闭和开启阀门机构5,实现了供水循环,保证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其中过滤器56的设计,可以将管路机构4流通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过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能源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集装箱(1)、换热机组集装箱(2)、燃气锅炉(3)、管路机构(4)、阀门机构(5)、检测机构(6)、电控柜(7)、水泵机构(8)、补水箱(9)、软水器(10)和换热器(12),所述燃气锅炉(3)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的内部,所述管路机构(4)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和换热机组集装箱(2)之间,所述阀门机构(5)设置在燃气锅炉(3)、管路机构(4)、水泵机构(8)和软水器(10)上,所述检测机构(6)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管路机构(4)和补水箱(9)上,所述水泵机构(8)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和换热机组集装箱(2)的内部,所述电控柜(7)、补水箱(9)、软水器(10)和换热器(12)设置在换热机组集装箱(2)的内部,所述阀门机构(5)、检测机构(6)和水泵机构(8)均与电控柜(7)电性连接;

    所述管路机构(4)包括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所述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的一端与燃气锅炉(3)的出口相连通,所述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的另一端与换热器(12)的进口相连通,所述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的一端与换热器(12)的出口相连通,所述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的另一端与外界用户管道和水泵机构(8)相连通,所述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的一端与水泵机构(8)相连通,所述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的另一端与换热器(12)的出口相连通,所述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的一端与换热器(12)的进口相连通,所述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的另一端与外界用户管道相连通;

    所述阀门机构(5)包括蝶阀(51)、球阀(52)、泄水电磁阀(53)、安全阀(54)、补水电磁阀(55)、过滤器(56)、止回阀(57)、电动调节阀(58)和避震连接器(59),所述蝶阀(51)和球阀(52)设置在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上,所述球阀(52)、安全阀(54)、泄水电磁阀(53)和过滤器(56)设置在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上,所述蝶阀(51)、过滤器(56)和电动调节阀(58)设置在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上,所述球阀(52)和蝶阀(51)设置在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所述球阀(52)和补水电磁阀(55)设置在软水器(10)的进出口管道上;

    所述检测机构(6)包括温度表(61)、压力表(62)、压力传感器(63)、水温温度传感器(64)、液位传感器(65)和室外温度传感器(66),所述温度表(61)、压力表(62)、压力传感器(63)和水温温度传感器(64)均设置在一次侧回水管路rh(41)、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44)上,所述液位传感器(65)设置在补水箱(9)上,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66)设置在锅炉集装箱(1)的外侧箱体上;

    所述水泵机构(8)包括锅炉循环泵(81)、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和补水泵(83),所述锅炉循环泵(81)的出口与燃气锅炉(3)的进口相连通,所述锅炉循环泵(81)的进口与一次侧供水管路rg(4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的进出口均与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相连通,所述补水泵(83)的进口与补水箱(9)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补水泵(83)的出口与二次侧回水管路rlh(42)相连通,所述蝶阀(51)、止回阀(57)和避震连接器(59)设置在锅炉循环泵(81)、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和补水泵(83)的进出口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能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7)的内部设置有变频器、电气元件、plc、触摸屏和手机app远程通讯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能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电磁阀(55)、电动调节阀(58)、压力传感器(63)、水温温度传感器(64)、液位传感器(65)、室外温度传感器(66)、锅炉循环泵(81)、二次侧回路循环泵(82)和补水泵(83)均与电控柜(7)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能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水器(10)的进口与自来水管道相连通,所述软水器(10)的进口管道上设置有水表(11),所述软水器(10)的出口与补水箱(9)的进水口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移动能源站,包括锅炉集装箱、换热机组集装箱、燃气锅炉、管路机构、阀门机构、检测机构、电控柜、水泵机构、补水箱、软水器和换热器,所述燃气锅炉设置在锅炉集装箱的内部,所述管路机构设置在锅炉集装箱和换热机组集装箱之间,述阀门机构设置在燃气锅炉、管路机构、水泵机构和软水器上。本实用新型直接将锅炉集装箱和换热机组集装箱运输到现场后,将二次侧回水管路RLH和二次侧供水管路RLG与用户管道连接,将燃气锅炉与燃气管道连接后即可投入使用,与传统建造换热站相比,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并且可以对热源的流量及热量进行控制,实现舒适供热,还可以实现节能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派斯特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7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