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306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suv车型和部分高端轿车开始配置电动后背门系统,作为传统机械背门的升级,提升了用户的便利性,提高了车辆的科技感,目前电动后背门可以通过多种开关、及遥控器等方式开启,但是当用户搬动行李无法再腾出手操作时,就需要其他的开启方式来解决。

    目前市面上开始出现有脚踢感应开启后背门的功能配置,该功能可以解放双手,采用踢脚的方式感应开启背门,极大的提升了便利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的脚踢感应是硬线开关唤醒,并且接入电动背门控制器,而电动背门控制器又经can网络连接peps系统,由于钥匙检测的是peps系统的功能,这样每次脚踢动作都需要唤醒can网络,存在试验延迟高、反应时间长、容易误开启背门的问题;同时由于脚踢感应信号容易被外界干扰而导致can网络误唤醒,使得车辆蓄电池电量消耗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包括peps模块、用于检测脚踢信号的脚踢感应控制器、用于获取外界对地电容值的脚踢感应模块、用于控制电动后背门开启与关闭的电动后背门控制器、用于获取车速信号的esc模块、用于检测智能钥匙是否在后背门区域的低频天线模块和p档开关,所述脚踢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脚踢感应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脚踢感应控制器与peps模块之间通过lin总线连接,所述电动后背门控制器与esc模块和peps模块之间均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低频天线模块和p档开关的输出端均与peps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脚踢感应模块包括安装于后保险杠上的第一感应条和第二感应条,所述第一感应条和第二感应条平行布置,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与第二感应条错开布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与第二感应条错开布置。

    进一步地,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与第二感应条之间的距离x为100mm≤x≤150mm,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与第二感应条之间的距离z为0mm<z≤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条与第二感应条之间的垂直距离l为100mm≤l≤200mm,所述第一感应条与第二感应条组成的平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0°<α≤30°。

    进一步地,所述踢感应控制器安装在后保险杠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低频天线模块包括第一低频天线、第二低频天线、第三低频天线、第四低频天线和第五低频天线,所述第一低频天线、第二低频天线和第三低频天线分别安装于换挡杆前方防滑垫底部、扶手箱后部和后排座椅下方,所述第四低频天线和第五低频天线分别安装于车门把手内和后防撞梁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脚踢感应控制器通过lin总线直接接入peps模块,作为peps的从节点,这样在脚踢动作后,peps首先会驱动低频天线判断钥匙位置,若钥匙不在有效区域,则peps不会唤醒整车can网络,避免了其他控制器系统唤醒导致整车电流消耗增大,使得蓄电池电量使用时间更长;

    2、脚踢感应控制器直接接入peps模块,不需要电动后背门控制器与peps先交互,使得智能钥匙的检测结果最及时,节省了信息交互时间,使得本系统的脚踢感应开启背门功能更灵敏。

    3、peps模块连接p档开关,电动后背门控制器连接esc模块,其能够判断p档开关信号,并且接收esc的车速信号,还要求钥匙位置必须在后备门外侧,使得系统不会出现脚踢动作误识别的情况,行车过程中避免了后背门误开启,安全性也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脚踢感应模块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脚踢感应模块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脚踢感应模块的布置角度示意图。

    图中:1-peps模块;2-脚踢感应控制器;3-脚踢感应模块;4-电动后背门控制器;5-esc模块;6-低频天线模块;7-p档开关;8-智能钥匙;9-后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包括peps模块1、用于检测脚踢信号的脚踢感应控制器2、用于获取外界对地电容值的脚踢感应模块3、用于控制电动后背门开启与关闭的电动后背门控制器4、用于获取车速信号的esc模块5、用于检测智能钥匙是否在后背门区域的低频天线模块6和p档开关7,所述脚踢感应模块3的输出端与脚踢感应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脚踢感应控制器2与peps模块1之间通过lin总线连接,所述电动后背门控制器4与esc模块5和peps模块1之间均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低频天线模块6和p档开关7的输出端均与peps模块1电连接。

    上述peps模块1是指智能进入控制器,负责驱动低频天线模块6,并接收智能钥匙8的433.92mhz射频信号,综合判断钥匙位置,peps模块1与脚踢感应控制器3之间采用lin总线通讯,并检测p档开关7信号;第一感应条3.1和第二感应条3.2采集外界对地电容值变化;脚踢感应控制器2通过第一感应条3.1和第二感应条3.2来检测脚踢动作;电动后背门控制器4通过can总线获取peps模块1发出的脚踢动作请求信号,并接收esc模块5的车速信号,在车辆静止时才输出驱动电动撑杆,实现电动后背门的开启和关闭功能。上述各模块及控制器均为现有常规的硬件产品,如peps模块采用的型号为upd78f1845(renesas),电动背门控制器采用的型号为r5f10pmhlfb(renesas),脚部感应控制器采用的型号为msp430fr2633(ni);esc模块采用的型号为mk60;第一感应条和第二感应条脚采用的型号为od4.8,发泡pe(琴创),低频天线为125k低频天线(美尚美)。

    上述方案中,如图2-4所示,脚踢感应模块3包括安装于后保险杠9上的第一感应条3.1和第二感应条3.2,踢感应控制器安装在后保险杠上,靠近脚踢感应模块布置,所述第一感应条3.1和第二感应条3.2平行布置,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错开布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错开布置,具体地,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之间的距离x为100mm≤x≤150mm,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之间的距离z为0mm<z≤100mm;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之间的垂直距离l为100mm≤l≤200mm,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组成的平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0°<α≤30°。

    上述方案中,低频天线模块6包括第一低频天线、第二低频天线、第三低频天线、第四低频天线和第五低频天线,所述第一低频天线、第二低频天线和第三低频天线分别安装于换挡杆前方防滑垫底部、扶手箱后部和后排座椅下方,所述第四低频天线和第五低频天线分别安装于车门把手内和后防撞梁外侧,低频天线模块布置方式未在图中显示,通过5根低频天线实现钥匙位置的准确判断,只有钥匙处于后背门外侧1米范围才有效,防止钥匙在车内脚踢误触发开启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步骤1:携带钥匙站在后背门外侧有效范围内(半径1米的半圆)进行脚踢动作;

    步骤2:peps控制器通过lin总线收到脚踢感应控制器的信号;

    步骤3:peps控制器判断p档开关(低有效)是否有效;

    步骤4:peps控制器驱动5根低频天线,判断钥匙不处于车内,并且在后背门外侧有效范围内(半径1米的半圆);

    步骤5:若符合步骤4,则peps模块唤醒整车网络,并发出脚踢有效信号给电动后背门控制器;若不符合步骤4,则peps模块不会唤醒整车网络;

    步骤6:电动后背门控制器接收到peps模块的脚踢有效信号,判断esc的车速信号是否为0km/h;

    步骤7:若以上条件均满足,则控制电撑杆开启背门或关闭背门。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包括peps模块(1)、用于检测脚踢信号的脚踢感应控制器(2)、用于获取外界对地电容值的脚踢感应模块(3)、用于控制电动后背门开启与关闭的电动后背门控制器(4)、用于检测智能钥匙是否在后背门区域的低频天线模块(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获取车速信号的esc模块(5)和p档开关(7),所述脚踢感应模块(3)的输出端与脚踢感应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脚踢感应控制器(2)与peps模块(1)之间通过lin总线连接,所述电动后背门控制器(4)与esc模块(5)和peps模块(1)之间均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低频天线模块(6)和p档开关(7)的输出端均与peps模块(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踢感应模块(3)包括安装于后保险杠上的第一感应条(3.1)和第二感应条(3.2),所述第一感应条(3.1)和第二感应条(3.2)平行布置,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错开布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错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之间的距离x为100mm≤x≤150mm,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之间的距离z为0mm<z≤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之间的垂直距离l为100mm≤l≤200mm,所述第一感应条(3.1)与第二感应条(3.2)组成的平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0°<α≤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踢感应控制器(2)安装在后保险杠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天线模块包括第一低频天线、第二低频天线、第三低频天线、第四低频天线和第五低频天线,所述第一低频天线、第二低频天线和第三低频天线分别安装于换挡杆前方防滑垫底部、扶手箱后部和后排座椅下方,所述第四低频天线和第五低频天线分别安装于车门把手内和后防撞梁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脚踢感应功能的电动后背门系统。它包括PEPS模块、脚踢感应控制器、脚踢感应模块、电动后背门控制器、ESC模块、低频天线模块和P档开关,所述脚踢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脚踢感应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脚踢感应控制器与PEPS模块之间通过LIN总线连接,所述电动后背门控制器与ESC模块和PEPS模块之间均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低频天线模块和P档开关的输出端均与PEPS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脚踢感应控制器直接接入PEPS模块,不需要电动后背门控制器与PEPS先交互,使得智能钥匙的检测结果最及时,节省了信息交互时间,使得本系统的脚踢感应开启背门功能更灵敏。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明;郭彪;李威;汪丰;周新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