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1-13  130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原有的缸筒芯在浇注完毕后,缸筒芯不能快速冷却成型,延长了工作时间,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2、原有的缸筒芯在浇注完毕后,工作人员需要人工将缸筒芯取出,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具有快速冷却以及便于取料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包括下模具、定位槽、定位柱、上模具、浇注管和浇注槽,所述下模具的上方滑动连接有所述上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所述定位槽,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和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所述浇注槽,所述上模具的内部连接有所述浇注管,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连接有定位柱,且设于所述定位槽的上表面,所述下模具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设于所述浇注槽的中间位置,所述下模具的内表面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和所述弧形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均连接有上油机构。

    优选的,所述上油机构包括上油管、储油罐和气泵,其中,所述气泵连接在所述下模具的外表面,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和所述定位槽通过所述上油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内部下表面连接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内部下表面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两个弧形板固定在一起,弧形板和浇注槽型号一致,可以使得缸筒芯在弧形板和浇注槽内成型,当浇注完毕后,气缸带动弧形板滑动,使得两个弧形板分离,从而使得缸筒芯接触空气,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2、两个弧形板分离后,液压缸的输出轴升起,可以将缸筒芯顶出,方便工作人员取出缸筒芯,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下模具上表面及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上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模具;2、液压缸;3、风机;4、定位槽;5、上油机构;51、上油管;52、储油罐;53、气泵;6、定位柱;7、上模具;8、浇注管;9、气缸;10、浇注槽;11、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包括下模具1、定位槽4、定位柱6、上模具7、浇注管8和浇注槽10,下模具1的上方滑动连接有上模具7,下模具1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4,下模具1的上表面和上模具7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浇注槽10,上模具7的内部连接有浇注管8,上模具7的下表面连接有定位柱6,且设于定位槽4的上表面,下模具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形板11,弧形板11设于浇注槽10的中间位置,下模具1的内表面连接有气缸9,气缸9的输出端和弧形板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气缸9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两个弧形板11固定在一起,弧形板11和浇注槽10型号一致,可以使得缸筒芯在弧形板11和浇注槽10内成型,当浇注完毕后,气缸9带动弧形板11滑动,使得两个弧形板11分离,从而使得缸筒芯接触空气,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具体的,下模具1的两侧均连接有上油机构5;上油机构5可以自动为下模具1上的定位槽4进行上油,达到自动润滑的效果,方便模具进行工作。

    具体的,上油机构5包括上油管51、储油罐52和气泵53,其中,气泵53连接在下模具1的外表面,气泵53的输出端连接有储油罐52,储油罐52和定位槽4通过上油管51固定连接;气泵53开启,气泵53可以将气体通入储油罐52中,然后将储油罐52中的润滑油通入至定位槽4内,达到上油的效果,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的,下模具1的内部下表面连接有风机3;风机3开启后可以将风吹出,达到降低下模具1内部温度的效果,方便缸筒芯快速降温。

    具体的,风机3为倾斜设置;风机3的输出方向朝向弧形板11,可以使得风机3吹出的风精确吹至缸筒芯上,达到高效降温的效果。

    具体的,下模具1的内部下表面连接有液压缸2,液压缸2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两个弧形板11分离后,液压缸2的输出轴升起,可以将缸筒芯顶出,方便工作人员取出缸筒芯,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本实施例中:气缸9为乐清市佳源气动元件有限公司销售的sc63型气缸。

    本实施例中:液压缸2为乐清市瑞亨气动源头厂家销售的货号为mob的液压缸。

    本实施例中:风机3为展鹏电子源头厂家销售的6015型风机。

    本实施例中:气泵53为深圳市创言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cy370-q1pm型气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上模具7和下模具1靠近,工作人员通过浇注管8加入注塑液进行压模,上模具7中两个弧形板11固定在一起,弧形板11和浇注槽10型号一致,可以使得缸筒芯在弧形板11和浇注槽10内成型,当浇注完毕后,气缸9带动弧形板11滑动,使得两个弧形板11分离,从而使得缸筒芯接触空气,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风机3的输出方向朝向弧形板11,可以使得风机3吹出的风精确吹至缸筒芯上,达到高效降温的效果,两个弧形板11分离后,液压缸2的输出轴升起,可以将缸筒芯顶出,方便工作人员取出缸筒芯,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气泵53开启,气泵53可以将气体通入储油罐52中,然后将储油罐52中的润滑油通入至定位槽4内,达到上油的效果,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包括下模具(1)、定位槽(4)、定位柱(6)、上模具(7)、浇注管(8)和浇注槽(10),所述下模具(1)的上方滑动连接有所述上模具(7),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开设有所述定位槽(4),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和所述上模具(7)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所述浇注槽(10),所述上模具(7)的内部连接有所述浇注管(8),所述上模具(7)的下表面连接有定位柱(6),且设于所述定位槽(4)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形板(11),所述弧形板(11)设于所述浇注槽(10)的中间位置,所述下模具(1)的内表面连接有气缸(9),所述气缸(9)的输出端和所述弧形板(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9)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两侧均连接有上油机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机构(5)包括上油管(51)、储油罐(52)和气泵(53),其中,所述气泵(53)连接在所述下模具(1)的外表面,所述气泵(53)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储油罐(52),所述储油罐(52)和所述定位槽(4)通过所述上油管(5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内部下表面连接有风机(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为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内部下表面连接有液压缸(2),所述液压缸(2)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缸筒芯浇注装置,包括下模具、定位槽、定位柱、上模具、浇注管和浇注槽,下模具的上方滑动连接有上模具,下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下模具的上表面和上模具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浇注槽,上模具的内部连接有浇注管,上模具的下表面连接有定位柱;两个弧形板固定在一起,弧形板和浇注槽型号一致,可以使得缸筒芯在弧形板和浇注槽内成型,当浇注完毕后,气缸带动弧形板滑动,使得两个弧形板分离,从而使得缸筒芯接触空气,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两个弧形板分离后,液压缸的输出轴升起,可以将缸筒芯顶出,方便工作人员取出缸筒芯,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芦卫中;邓财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市唯尔机械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6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