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板材翻转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1-12  122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板材翻转机。



    背景技术:

    我公司主要生产阻燃板,阻燃板极易因为后续的加工导致表面破损,影响生产质量。板材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在板材的表面印刷标识一面完成印刷后,通常需要将板材翻转后,继续印刷标识。

    申请号为201420412730.8公开的一种板材翻转装置,包括翻转轮和输送带装置,所述翻转轮前后均装设有输送带装置,所述翻转轮由轴、轴承座、轮体和辐条组成,所述轴两端安装有轴承座,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轴两侧固定安装有轮体且轮体位于两侧轴承座内部,轮体通过螺栓固定在轴上,所述轮体上安装有辐条,两侧轮体上安装的辐条以轴心对称且辐条相互之间角度相等。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板材翻转机简单,操作简单,维护保养方便,包括翻转轮和输送带装置,所述翻转轮前后均装设有输送带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配合各种板材设备,且能够轻松的翻转板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不会损坏板材上已加工好的一面。

    该对比文件能很好的实现对板材的翻转,但是,容易对板材表面形成划痕,阻燃板表面相比较传统板材更加脆弱,更容易造成划痕,如果不研发一种新的简易板材翻转机,则难以在高端市场销售我公司的阻燃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板材翻转机,能够减少板材翻转、表面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划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简易板材翻转机,包括带有动力源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右侧的第一输送滚轮以及位于所述转轴左侧的第二输送滚轮,所述第一输送滚轮向前运转,所述第二输送滚轮向后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干管,相邻两个干管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干管的末端设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弹力装置,另一侧设有第二弹力装置,所述第一弹力装置包括与所述支管连接的基板,在所述基板的上端设有吸盘,所述吸盘的下端设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基板并在末端设有限位块,所述吸盘与所述基板之间设有穿过所述连接杆的涨弹簧,所述干管与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相互配合且可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穿过所述第一输送滚轮实现转动,所述干管与所述第二输送滚轮相互配合且可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穿过所述第二输送滚轮实现转动。

    优选地,所述干管为3组且均匀的设置在转轴上,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第二输送滚轮上皆设有与所述干管以及支管相互配合的避让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力装置与第二弹力装置为相同构造。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板材翻转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减少对比文件存在的容易在翻转过程中造成板材表面的划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送滚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管与吸盘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简易板材翻转机,包括带有动力源的转轴1、位于所述转轴右侧的第一输送滚轮2以及位于所述转轴左侧的第二输送滚轮3,所述第一输送滚轮向前运转,所述第二输送滚轮向后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干管4,相邻两个干管之间的夹角β为60°,所述干管的末端设有支管5,所述支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弹力装置6,另一侧设有第二弹力装置7,所述第一弹力装置包括与所述支管连接的基板61,在所述基板的上端设有吸盘62,所述吸盘的下端设有两个连接杆63,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基板并在末端设有限位块64,所述吸盘与所述基板之间设有穿过所述连接杆的涨弹簧65,所述干管与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相互配合且可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穿过所述第一输送滚轮实现转动,所述干管与所述第二输送滚轮相互配合且可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穿过所述第二输送滚轮实现转动。

    优选地,所述干管为3组且均匀的设置在转轴上,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第二输送滚轮上皆设有与所述干管以及支管相互配合的避让槽8。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力装置与第二弹力装置为相同构造。

    当板材9被右侧的第一输送滚轮输送至第二弹力装置的下端(即,3组支管的下端),此时,转轴带动干管转动;干管带动支管转动(干管与支管恰好在避让槽内转动,对第一、第二输送滚轮皆不形成任何干涉,即,输送滚轮在干管处,是可以形成空隙,具体方法是两个输送滚轮在此拼接,或者直接此处,设置一个避让槽);第一弹力装置、第二弹力装置之间留有板材的位置,板材被支管下端的第一弹力装置带动转动,当板材位于最上端时,此时转轴仍在转动,板材倾斜,靠在第二弹力装置上,由于第二弹力装置具有弹性,能够极大的对板材的倾斜起缓冲作用,当板材被转动至左侧的第二输送滚轮时,被带走。

    相邻两个干管以及支管穿过避让槽的间隙,一块板材被输送至第一弹力装置与第二弹力装置之间,完成板材的翻转。

    具体点,就是输送滚轮将若干板材逐一输送至弹力装置与第二弹力装置之间耗时是固定的,这个时间与旋转轴带动干管转动60°的时间相同的,因此,能够源源不断的完成板材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弹力装置与第二弹力装置完成对板材的缓冲,能够确保最高处的板材(实践证明,划痕基本来自最高处的板材,因为此时,板材容易频繁晃动,与支管频繁摩擦)能够平稳的被第一弹力装置与第二弹力装置过渡,从而避免较多划痕的出现。

    可能有疑问,最高处的板材是能够平稳的过渡,那么斜角处的板材呢?斜角处的板材一直靠在第一弹力装置(或第二弹力装置上),且角度仍然倾斜,不会造成在两个弹力装置之间频繁摩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简易板材翻转机,包括带有动力源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右侧的第一输送滚轮以及位于所述转轴左侧的第二输送滚轮,所述第一输送滚轮向前运转,所述第二输送滚轮向后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干管,相邻两个干管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干管的末端设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弹力装置,另一侧设有第二弹力装置,所述第一弹力装置包括与所述支管连接的基板,在所述基板的上端设有吸盘,所述吸盘的下端设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基板并在末端设有限位块,所述吸盘与所述基板之间设有穿过所述连接杆的涨弹簧,所述干管与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相互配合且可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穿过所述第一输送滚轮实现转动,所述干管与所述第二输送滚轮相互配合且可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穿过所述第二输送滚轮实现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板材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管为3组且均匀的设置在转轴上,所述第一输送滚轮、第二输送滚轮上皆设有与所述干管以及支管相互配合的避让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板材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装置与第二弹力装置为相同构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板材翻转机,包括带有动力源的转轴以及位于所述转轴两侧的输送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干管,所述干管的末端设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两侧设有连接部,相邻两个干管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干管与所述输送滚轮相互配合且可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穿过所述输送滚轮实现转动,所述连接部为与所述支管连接的吸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仲小波;王慧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莱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6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