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用及公共建筑在外墙美化、节能保温、密闭隔音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室内精装修、豪华装修逐渐占据了主流;凡事有利有弊,保温、密闭、精装也带来了室内外空气流通变差、室内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的问题,新风系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关注新风、购置新风系统;但是,楼盘开发商没有预留新风系统进、排风口的户型,新风机的安装成为一大难题;目前,吊顶式、落地式、壁挂式新风机室外进风口和或室外排风口因开口设计位置和或开孔形状的原因,均需在墙壁或窗户玻璃上开孔,工程量大、造价高、破坏建筑整体的承重结构和美观性;窗式新风机虽然不用在墙壁上开孔,但有些需要更换玻璃,施工麻烦、造价高、存在安全隐患;有些窗式新风机镶嵌在推拉窗上,虽然不用更换玻璃,但破坏了原有窗子的密封性及美观度;现有条件下带全热交换功能的壁挂、落地、窗式新风机因主机尺寸所限,室内外进风口和室内外排风口相距均小于1m,容易造成室内外进风和回风的短路,很难实现室内空气有效置换以及有效的全热交换,不利于建筑的节能。
现有技术条件下,壁挂式新风机为实现室内和室外的空气交换,均须由安装人员用水钻在墙体上钻110mm~160mm的圆孔,安装过程中会对建筑安全、室内装修、室外保温层、建筑外墙整体装饰风格造成破坏,两层以上楼房安装时,安装人员在安装室外侧风帽时人身安全存在极大风险;同时,多数小区物业禁止业主随意在外墙开孔,从安装技术条件方面限制了有安装需求用户的购买意愿;窗式新风机必须将安装部位的原钢化玻璃拆除,根据窗式新风机的安装位置,先切割符合尺寸形状的玻璃进行钢化,然后将窗式新风机和钢化好的玻璃装回窗户,最后对窗式新风机和玻璃之间的缝隙用玻璃胶进行密封;此种安装需要安装人员前期上门测量,玻璃切割、钢化,后期上门安装,造成人工及材料成本过高、原窗户玻璃浪费,打胶密封造成新的污染,因承重及采光限制,新风机的体积过小,因此净化效果、换气效率、节能要求都难以达标,较重的新风机以及玻璃承重问题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嵌入式窗式新风机虽然不用切割更换玻璃,但密封难以达到原来窗子的效果,打胶产生二次污染,承重及采光也限制了嵌入式新风机的体积,因此净化效果、换气效率、节能要求也难以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主机、室外进风组件、室外排风组件组成,所述的主机包括室外进风口、初效过滤网、中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电辅热、全热交换芯、室外排风口、室外排风电机、室内新风出风电机、室内新风出风口、室内回风口中效滤网、室内回风口、主机机壳组成,所述室外进风组件和所述室外排风组件均位于窗外,所述主机位于窗内,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外进风组件连接,所述室外排风口与所述室外排风组件连接,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内新风出口之间依次设置所述初效过滤网、中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电辅热、全热交换芯,所述室内新风出风口处设置所述室内新风出风电机,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室外排风口之间设置所述室内回风口中效滤网,所述室外排风口的出口处设置所述室外排风电机。
进一步,所述室外进风组件由室外进风管和进风管防虫帽组成,所述进风管防虫帽设置于所述室外进风管的一端,所述室外进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接;所述室外排风组件由室外排风管和排风管防虫帽组成,所述排风管防虫帽设置于所述室外排风管的一端,所述室外排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排风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位于主机后背板最上部。
优选的,所述室外进风管和室外排风管上管壁外侧与新风净化装置主机顶部外侧处于同一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室外进风管和室外排风管两管直线间距应取主机和窗台尺寸所能允许的最大值。
作为改进,所述进风管防虫帽、排风管防虫帽底部近外边缘处开有若干小孔,便于极端情况下雨水进入时顺利排出。
优选的,所述的室外进风管、室外排风管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优选的,所述室内新风出风口包括室内新风第一出风口和室内新风第二出风口,所述室内新风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主机的侧面,所述室内新风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主机的底面,所述室内新风第一出风口和室内新风第二出风口相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变现今新风机在墙体上或玻璃上开孔安装的弊端,不破坏楼房外立面、保温层,不更换钢化玻璃,不改变原来窗子的结构及装修风格,仅在原始窗台平面上切割一或两道与室外进风管和或室外排风管形状相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坑槽,将室外进风管和或室外排风管埋入坑槽,完美解决了小区物业禁止外立面开孔不能安装新风系统、安装后破坏装修风格、更换窗户玻璃的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主机、室外进风组件、室外排风组件组成,所述的主机包括室外进风口3、初效过滤网4、中效过滤网5、高效过滤网6、电辅热7、全热交换芯8、室外排风口11、室外排风电机12、室内新风出风电机13、室内新风出风口、室内回风口中效滤网16、室内回风口17、主机机壳18组成,所述室外进风组件和所述室外排风组件均位于窗外,所述主机位于窗内,所述室外进风口3与所述室外进风组件连接,所述室外排风口11与所述室外排风组件连接,所述室外进风口3与所述室内新风出口之间依次设置所述初效过滤网4、中效过滤网5、高效过滤网6、电辅热7、全热交换芯8,所述室内新风出风口处设置所述室内新风出风电机13,所述室内回风口17与所述室外排风口11之间设置所述室内回风口中效滤网16,所述室外排风口11的出口处设置所述室外排风电机。
进一步,所述室外进风组件由室外进风管2和进风管防虫帽1组成,所述进风管防虫帽1设置于所述室外进风管2的一端,所述室外进风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进风口3连接;所述室外排风组件由室外排风管10和排风管防虫帽9组成,所述排风管防虫帽9设置于所述室外排风管10的一端,所述室外排风管10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排风口11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室外进风口3和室外排风口11位于主机后背板最上部。
优选的,所述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排风管10上管壁外侧与新风净化装置主机顶部外侧处于同一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排风管10两管直线间距应取主机和窗台尺寸所能允许的最大值。
作为改进,所述进风管防虫帽1、排风管防虫帽9底部近外边缘处开有若干小孔,便于极端情况下雨水进入时顺利排出。
优选的,所述的室外进风管2、室外排风管10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优选的,所述室内新风出风口包括室内新风第一出风口14和室内新风第二出风口15,所述室内新风第一出风口14位于所述主机的侧面,所述室内新风第二出风口15位于所述主机的底面,所述室内新风第一出风口14和室内新风第二出风口15相邻。
本装置的安装方法为:
1)测量好壁挂式新风机室外进风口3和室外排风口11在窗户下方窗台处的位置,做好标记,移动推拉式窗扇或拆下固定式窗体的玻璃;
2)拆下装饰用窗台板,用无尘切割机从窗户内侧至窗户外侧切割出一或两道与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排风管10形状相同的坑槽;
3)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排风管10室外侧安装好即插防脱式防雨防蚊虫水风帽,将装好风帽的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排风管10放入坑槽,缝隙处打胶防水;
4)测量好位置用固定件固定新风机主机,将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排风管10连接至室外进风口3和室外排风口11,并密封固定,安装完成;
5)将割下的金属窗框部分复位、粘接处理,最后将拆下的玻璃、窗台板复位,安装工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是在充分调研当今建筑特点,考虑新风设备安装时的便利、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的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改变现今新风机在墙体上或玻璃上开孔安装的弊端,不破坏楼房外立面、保温层,不更换钢化玻璃,不改变原来窗子的结构及装修风格,仅在原始窗台平面上切割一或两道与室外进风管和或室外排风管形状相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坑槽,将室外进风管和或室外排风管埋入坑槽,完美解决了小区物业禁止外立面开孔不能安装新风系统、安装后破坏装修风格、更换窗户玻璃的诸多问题,可以充分解决目前因建筑外墙禁止或不易打孔造成部分消费者有安装需求但不能购买的困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主机、室外进风组件和室外排风组件组成,所述的主机包括室外进风口(3)、初效过滤网(4)、中效过滤网(5)、高效过滤网(6)、电辅热(7)、全热交换芯(8)、室外排风口(11)、室外排风电机(12)、室内新风出风电机(13)、室内新风出风口、室内回风口中效滤网(16)、室内回风口(17)、主机机壳(18)组成,所述室外进风组件和所述室外排风组件均位于窗外,所述主机位于窗内,所述室外进风口(3)与所述室外进风组件连接,所述室外排风口(11)与所述室外排风组件连接,所述室外进风口(3)与所述室内新风出口之间依次设置所述初效过滤网(4)、中效过滤网(5)、高效过滤网(6)、电辅热(7)、全热交换芯(8),所述室内新风出风口处设置所述室内新风出风电机(13),所述室内回风口(17)与所述室外排风口(11)之间设置所述室内回风口中效滤网(16),所述室外排风口(11)的出口处设置所述室外排风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组件由室外进风管(2)和进风管防虫帽(1)组成,所述进风管防虫帽(1)设置于所述室外进风管(2)的一端,所述室外进风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进风口(3)连接;所述室外排风组件由室外排风管(10)和排风管防虫帽(9)组成,所述排风管防虫帽(9)设置于所述室外排风管(10)的一端,所述室外排风管(10)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排风口(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进风口(3)和室外排风口(11)位于主机后背板最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排风管(10)上管壁外侧与新风净化装置主机顶部外侧处于同一水平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管(2)和室外排风管(10)两管直线间距应取主机和窗台尺寸所能允许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防虫帽(1)、排风管防虫帽(9)底部近外边缘处开有若干小孔,便于极端情况下雨水进入时顺利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进风管(2)、室外排风管(10)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下和窗侧壁挂式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新风出风口包括室内新风第一出风口(14)和室内新风第二出风口(15),所述室内新风第一出风口(14)位于所述主机的侧面,所述室内新风第二出风口(15)位于所述主机的底面,所述室内新风第一出风口(14)和室内新风第二出风口(15)相邻。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