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净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和村镇中,都建设有很多商用建筑,商用建筑是供人们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建筑物,包括各类日常用品和生产资料等的零售商店、商场、批发市场;金融、证券等行业的交易场所以及供经营管理业务活动的商务办公楼;各类服务业建筑,包括旅馆、餐馆、文化娱乐设置、会所等。
商用建筑往往是人群聚集地且多采用自动门或带有复位的旋转门,导致商用建筑内气体不能进行自主流通与更换,此时安装新风净化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以及必要,以此保证商用建筑内气体环境的清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具有保证商业建筑内空气清新且节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所述新风净化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安装在商用建筑的内部用于监测商用建筑内部环境状况,所述监测模块连接有处理控制模块,所述处理控制模块连接有新风设备,所述新风设备在处理控制模块对监测模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新风设备启动相应的工作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处理控制模块连接监测模块和新风设备,将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的商业建筑内部气体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由此控制新风设备进行相应的工作模式,使新风设备与商业建筑内气体环境向匹配,为商业建筑内部提供更好的气体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风设备包括进风口以及排风扇,所述进风口连通有进风通道,所述排风扇连通有排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上设置有进风处理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口和排风扇分别进行进气和出气,在进气前利用进风处理组件对进气进行处理,将空气中的杂质、湿气等去除,并可沿对气体进行预热,使经过进风口的空气更清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风通道上设置有热量处理组件,所述热量处理组件与进风处理组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量处理组件对排出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通过进风处理组件进行再利用,使进气更节能的到达与商业建筑更匹配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风设备内设置有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与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通道将排风通道排出的气体重新导入进风通道进行循环在利用,减少总用气量同时循环能够避免热量的流失,实现节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通道上设置有循环阀,所述循环阀与处理控制模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阀使新风设备的工作模式能够调节,是否启用循环模式,使新风设备与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匹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通道上设置有循环处理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处理组件对循环气体在进入进风通道之前进行处理,过滤、除杂、除湿、消菌等使循环气体更清新的进行循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粉尘感应器以及气体分析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模块对商业建筑内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从而使新风设备对空气进行全方位的清新化,使建筑内气体更清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体分析仪对气体成分及含有细菌程度进行测量、分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成分分析直接判断气体是否符合正常呼吸需求,细菌程度决定了气体健康程度,由此气体分析仪提供处理控制模块重要的数据依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处理控制模块与新风设备和监测模块均相连,将监测模块的各项商业建筑内的气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控制新风设备的工作模式,使其两者匹配运行,提供商业建筑内更匹配的清新气体环境;
2.新风设备内设置循环通道,在排出气体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经过循环处理组件进行循环再利用,减少总用气量,从而实现节能;
3.在排风通道设置热量处理组件,将排出气体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后传输至进风处理组件,减少排风所带走的热量,使进风气体更节能的达到与商业建筑内所需气体更匹配的热量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监测模块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设备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中,1、新风设备;2、进风通道;21、进风处理组件;3、进风口;4、排风扇;5、排风通道;51、热量处理组件;6、循环通道;61、循环阀;62、循环处理组件;8、监测模块;81、温度感应器;82、湿度感应器;83、粉尘感应器;84、气体分析仪;9、处理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包括新风设备1。新风设备1连接有处理控制模块9,处理控制模块9连接有监测模块8。监测模块8安装在商业建筑内部,用于监测商业建筑内部的气体环境,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处理控制模块9,处理控制模块9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数据结果控制新风设备1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
参照图2,监测模块8包括温度感应器81、湿度感应器82、粉尘感应器83以及气体分析仪84。温度感应器81用于对商业建筑内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处理监控模块9与建筑外界温度做对比,既能够在夏季夜晚利用自然凉风对商业建筑内进行风冷同时可以在冬季通过温度对比,在进风时通过新风设备1进行预热。湿度感应器82监控商业建筑内湿度指数,确保新风设备1的强度能够满足建筑内不因为过于潮湿而发霉也不因干燥而引起不适。粉尘感应器83用于监测商业建筑内悬浮物比如pm2.5等密度,作为空气质量判定的参考指数。气体分析仪84用于分析气体环境中的成分以及所占比重,例如二氧化碳的含量、氧气的含量、有味气体的含量。气体分析仪84还对气体中含有细菌的程度进行分析,横梁气体的健康程度。温度感应器81、湿度感应器82、粉尘感应器83以及气体分析仪84均独立进行工作且均与处理控制模块9进行连接,分别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处理控制模块9进行处理、分析。
参照图3,新风设备1包括进风口3以及排风扇4。进风口3已经排风扇4均为气体单向通道,进风口3连接有进风通道2,气体只能由进风通道2通过进风口3排入商业建筑内,不能反向流通。进风通道2内设置有进风处理组件21,进风处理组件21对空气进行除杂、过滤、杀菌、消毒、祛湿等一系列处理,使通过进风口3的空气更加清新适宜。排风扇4连接有排风通道5,排风通道5内设置有热量处理组件51,热量处理组件51由处理控制模块9进行控制,根据商业建筑内部与外部温度差异的对比结果,选择是否开启热量处理组件,使其将排出气体的热量进行留存。热量处理组件51与进风处理组件21连通,可以留存的气体热量传输至进风处理组件21使其对进气进行温度预处理,利用排出气体的热量减少热量流失。
参照图3,新风设备1中设置有循环通道6,循环通道6的两端分别连通进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5。循环通道6上设置有循环阀61,循环阀61控制循环通道6的开启与否以及开启程度。循环阀61与处理控制模块9连接并由处理控制模块9控制其开关以及开启程度。当处理控制模块9对于监测模块8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在气体分析仪84未监测到有味气体、氧气含量达标,粉尘感应器83粉尘指数较低的情况下处理控制模块9开启循环阀61,对排出气体进行循环利用。循环通道6内还设置有循环处理组件62,对循环气体进行过滤、除杂、消毒、杀菌、除湿等处理,使其更加清新的进行再循环。气体分析仪84、粉尘感应器83任意一个指标不合格时,循环阀61均不会开启,将有味气体以及粉尘颗粒等彻底排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利用处理控制模块9对监测模块8所监测的各项商业建筑内气体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商业建筑内气体环境数据,根据数据结果控制新风设备1开启相应的工作模式,即是否开设循环阀61对排出的气体进行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循环处理组件62对循环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循环的气体更清新;利用热量处理组件51对排出的气体的热量进行收集,并将热量传输至进风处理组件21,对热量进行再利用,避免热量流失。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净化系统包括监测模块(8),所述监测模块(8)安装在商用建筑的内部用于监测商用建筑内部环境状况,所述监测模块(8)连接有处理控制模块(9),所述处理控制模块(9)连接有新风设备(1),所述新风设备(1)在处理控制模块(9)对监测模块(8)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新风设备(1)启动相应的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1)包括进风口(3)以及排风扇(4),所述进风口(3)连通有进风通道(2),所述排风扇(4)连通有排风通道(5),所述进风通道(2)上设置有进风处理组件(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道(5)上设置有热量处理组件(51),所述热量处理组件(51)与进风处理组件(2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1)内设置有循环通道(6),所述循环通道(6)与进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通道(6)上设置有循环阀(61),所述循环阀(61)与处理控制模块(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通道(6)上设置有循环处理组件(6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8)包括温度感应器(81)、湿度感应器(82)、粉尘感应器(83)以及气体分析仪(8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商用建筑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析仪(84)对气体成分及含有细菌程度进行测量、分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