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1-08  72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是指针对室内的各种环境问题提供杀菌消毒、降尘除霾、祛除有害装修残留以及异味等整体解决方案,以此来达到提高改善生活、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发现室内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来源主要包括放射性气体、霉菌、颗粒物、装修残留、二手烟等,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现在,空气净化这一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现有空气净化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且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较为齐全的净化种类,为人们带来了整体优良的净化体验,成功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并为以后的市场发展打下了基础,但现有空气净化系统依然存在着指引性较差,造成资源净化效率低,渗透性较低,不能均匀向四周环绕使用,造成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空气净化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空气净化系统依然存在着指引性较差,造成资源净化效率低,渗透性较低,不能均匀向四周环绕使用,造成使用体验差的问题。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底座,底控区,开关,净化区,阻污网,渗透孔和延伸通道,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底控区,且底控区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该净化区的底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净化区的两侧均设置有渗透孔,且净化区的内部设置有阻污网,该阻污网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通道;所述底控区包括吸附区,电机和旋转轴,且底控区的内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吸附区,该底控区的内部中心位置通过电机连接有旋转轴;所述净化区包括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单片机,顶壳和旁渗,且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该单片机的电源端口通过稳压模块连接有外部控制电源,其中单片机采用at89c2051型号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模块连接有电机,且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放大电路连接继电器控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该驱动模块、电机与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分别采用l298n驱动模块、zwbpd032032型号电机与bm-f324型号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延伸通道包括通管和穿透孔,且延伸通道的表面设置有穿透孔,该延伸通道的内部设置有通管;所述净化区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净化区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旋转轴的上端,该净化区的上下两端内部均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阻污网的两端。

    所述吸附区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吸附区通过卡扣结构对称设置在底控区的内部,该吸附区的内部填充设置有活性炭,确保电机工作的整体稳定性,避免电机接触脏污空气形成的灰尘堆积等情况的发生,以此提高装置本身的洁净程度。

    所述阻污网采用圆形结构的hepa空气过滤网,且阻污网对称安装在延伸通道的上下两表面,该阻污网通过卡扣结构与延伸通道内部的通管进行固定连接,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程度,确保装置外端流通的空气进入装置后的隔离性与过滤性,确保装置的整体使用体验。

    所述延伸通道采用漏斗状转圆柱结构的abs塑料,且延伸通道的内部嵌套有圆柱形空腔结构的通管,该通管的底端通过卡扣结构设置在阻污网的表面,确保装置内部的稳定程度,保证装置的整体结构连接性能,确保装置的整体做工性,提高装置的指引性,保证装置的整体做工简单性。

    所述渗透孔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渗透孔通过开设结构设置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上端外表面,该渗透孔的厚度等于净化区的壁厚,可以提升装置内部的负离子扩散性能,保证装置在短时间内进行四周扩散,以此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程度并确保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

    所述顶壳采用圆形开孔结构的abs塑料,且顶壳的底端表面通过卡扣结构设置在净化区上表面的开孔内部,该顶壳的两侧均对称设置长方形开孔结构的旁渗,其中旁渗与顶壳为搭配使用,确保装置内部负离子的渗透性,确保装置与空气的接触性,保证装置的净化效果,确保负离子的分散性能,以此提高做工效率。

    所述单片机选用20引脚的51系列单片机,且单片机t0、t1与int1口线接三个按键,该单片机的k1与k2按键分别控制“分钟加一”与“分钟减一”,其中k3为浓度选择键;所述空气负离子发生器通过单片机外接出的按键进行遥控调增,且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脉冲频率为20khz,该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定时值与浓度变化均通过led数码管极性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渗透孔的设置,保证装置的渗透均匀性,确保装置的整体表面清洁性,确保负离子整体的投放性与穿透性,保证装置的清洁性能。

    2.本实用新型延伸通道的设置,保证装置的整体指引性,确保装置的整体分散性,保证装置结构的衔接性与整体连贯性,保证装置的搭配作业状态。

    3.本实用新型安装网的设置,保证装置的内部结构防护性,保证装置的整体接触过滤性,保证装置的内部结构稳定性,提升装置的做工环境情节性,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净化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延伸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底控区,21-吸附区,22-电机,23-旋转轴,3-开关,4-净化区,41-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2-单片机,43-顶壳,44-旁渗,5-阻污网,6-渗透孔,7-延伸通道,71-通管,72-穿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底座1,底控区2,开关3,净化区4,阻污网5,渗透孔6和延伸通道7,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底控区2,且底控区2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4,该净化区4的底端设置有开关3;所述净化区4的两侧均设置有渗透孔6,且净化区4的内部设置有阻污网5,该阻污网5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通道7;所述底控区2包括吸附区21,电机22和旋转轴23,且底控区2的内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吸附区21,该底控区2的内部中心位置通过电机22连接有旋转轴23;所述净化区4包括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单片机42,顶壳43和旁渗44,且单片机4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3,该单片机42的电源端口通过稳压模块连接有外部控制电源,其中单片机42采用at89c2051型号单片机;所述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模块连接有电机22,且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放大电路连接继电器控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该驱动模块、电机22与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分别采用l298n驱动模块、zwbpd032032型号电机与bm-f324型号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延伸通道7包括通管71和穿透孔72,且延伸通道7的表面设置有穿透孔72,该延伸通道7的内部设置有通管71;所述净化区4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净化区4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旋转轴23的上端,该净化区4的上下两端内部均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阻污网5的两端。

    所述吸附区21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吸附区21通过卡扣结构对称设置在底控区2的内部,该吸附区21的内部填充设置有活性炭,确保电机工作的整体稳定性,避免电机接触脏污空气形成的灰尘堆积等情况的发生,以此提高装置本身的洁净程度。

    所述阻污网5采用圆形结构的hepa空气过滤网,且阻污网5对称安装在延伸通道7的上下两表面,该阻污网5通过卡扣结构与延伸通道7内部的通管71进行固定连接,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程度,确保装置外端流通的空气进入装置后的隔离性与过滤性,确保装置的整体使用体验。

    所述延伸通道7采用漏斗状转圆柱结构的abs塑料,且延伸通道7的内部嵌套有圆柱形空腔结构的通管71,该通管71的底端通过卡扣结构设置在阻污网5的表面,确保装置内部的稳定程度,保证装置的整体结构连接性能,确保装置的整体做工性,提高装置的指引性,保证装置的整体做工简单性。

    所述渗透孔6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渗透孔6通过开设结构设置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的上端外表面,该渗透孔6的厚度等于净化区4的壁厚,可以提升装置内部的负离子扩散性能,保证装置在短时间内进行四周扩散,以此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程度并确保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

    所述顶壳43采用圆形开孔结构的abs塑料,且顶壳43的底端表面通过卡扣结构设置在净化区4上表面的开孔内部,该顶壳43的两侧均对称设置长方形开孔结构的旁渗44,其中旁渗44与顶壳43为搭配使用,确保装置内部负离子的渗透性,确保装置与空气的接触性,保证装置的净化效果,确保负离子的分散性能,以此提高做工效率。

    所述单片机42选用20引脚的51系列单片机,且单片机42t0、t1与int1口线接三个按键,该单片机42的k1与k2按键分别控制“分钟加一”与“分钟减一”,其中k3为浓度选择键;所述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通过单片机42外接出的按键进行遥控调增,且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的脉冲频率为20khz,该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的定时值与浓度变化均通过led数码管极性显示。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将装置接通外部电源,按下开关3,单片机42开始工作,发出信号通过驱动模块控制电机21开始旋转,然后电机21通过旋转轴23进行传动工作,带动上端净化区4进行旋转,同时以单片机42位核心,开始产生20khz的间歇脉冲波形,通过功放、升压、整流、变换最终输出6kv左右的高压,使用者通过按键和遥控调整装置内部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时长与负离子浓度,定时值最大为99,通过led数码管显示,其工作方式为每分钟减一,知道零制动熄灭,负离子发生器也随之停止工作,浓度设置通过数码管2个小数点的4中亮灭组合来表示四种四档工作状态,在装置产生负离子后,负离子通过延伸通道7进行接触,延伸通道7表面的穿透孔72被穿透,负离子同步存在在净化区4的内部、延伸通道7的内部与通管71的外围及内部,通过渗透孔6接触外部空气,然后通过净化区4的整体旋转促进负离子的运动轨迹为圆形分散,同时上端经过延伸通道7的规整,通过上端顶壳43与旁渗44进行渗透,更加充分的接触空气,然后产生净化效果,在装置工作过程中,空气流通而进入装置内部的空气,被安装网5进行初步过滤,空气继续在装置内部流通,与装置内部负离子产生反应,进行净化并最终伴随负离子进行排出,底端电机22在接触脏污悬浮后,活性炭会进行吸附,以此产生洁净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控区(2),开关(3),净化区(4),阻污网(5),渗透孔(6)和延伸通道(7),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底控区(2),且底控区(2)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4),该净化区(4)的底端设置有开关(3);所述净化区(4)的两侧均设置有渗透孔(6),且净化区(4)的内部设置有阻污网(5),该阻污网(5)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通道(7);所述底控区(2)包括吸附区(21),电机(22)和旋转轴(23),且底控区(2)的内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吸附区(21),该底控区(2)的内部中心位置通过电机(22)连接有旋转轴(23);所述净化区(4)包括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单片机(42),顶壳(43)和旁渗(44),且单片机(4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3),该单片机(42)的电源端口通过稳压模块连接有外部控制电源,其中单片机(42)采用at89c2051型号单片机;所述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模块连接有电机(22),且单片机(42)的输出端通过放大电路连接继电器控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该驱动模块、电机(22)与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1)分别采用l298n驱动模块、zwbpd032032型号电机与bm-f324型号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延伸通道(7)包括通管(71)和穿透孔(72),且延伸通道(7)的表面设置有穿透孔(72),该延伸通道(7)的内部设置有通管(71);所述净化区(4)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净化区(4)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旋转轴(23)的上端,该净化区(4)的上下两端内部均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阻污网(5)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区(21)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吸附区(21)通过卡扣结构对称设置在底控区(2)的内部,该吸附区(21)的表面环绕开设有圆形开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污网(5)采用圆形结构的hepa空气过滤网,且阻污网(5)对称安装在延伸通道(7)的上下两表面,该阻污网(5)通过卡扣结构与延伸通道(7)内部的通管(71)进行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通道(7)采用漏斗状转圆柱结构的abs塑料,且延伸通道(7)的表面通过开设结构环绕设置有圆形开孔结构的穿透孔(72),该延伸通道(7)的内部通过嵌套结构对称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通管(7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孔(6)采用圆柱形空腔结构的abs塑料,且渗透孔(6)通过开设结构设置在净化区(4)的表面,该渗透孔(6)采用均匀结构环绕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43)采用圆形开孔结构的abs塑料,且顶壳(43)通过卡扣结构设置在净化区(4)上表面的开孔内部,该顶壳(43)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旁渗(44),其中旁渗(44)采用长方形结构的abs塑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底座,底控区,开关,净化区,阻污网,渗透孔和延伸通道,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底控区,且底控区的上方设置有净化区,该净化区的底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净化区的两侧均设置有渗透孔,且净化区的内部设置有阻污网,该阻污网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通道;所述底控区包括吸附区,电机和旋转轴,且底控区的内部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吸附区,该底控区的内部中心位置通过电机连接有旋转轴。本实用新型阻污网,渗透孔和延伸通道的设置,有利于确保装置内部的指引性,提升装置的资源净化效率,减少装置的不均匀性,为使用者带来较为稳定的均匀渗透做工性能,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徐劲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翔泰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5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