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新风机进风除尘机构。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可以引入室外新风空气的空调系统,引入的富养新风空气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但是室外空气中通常包含较多的污染物,新风机在引入新风空气时需要对这些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尤其是对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灰尘的去除。
现有技术对于新风空气中灰尘的去除主要是通过过滤网实现的,通过设置过滤网在阻挡空气中灰尘可以起到灰尘的去除。但是,由于灰尘颗粒的体积非常小,对应过滤网的网眼口径还必须小于灰尘颗粒的尺寸,进而过滤网的网眼的口径非常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这种过滤网十分容易由于灰尘的集聚而堵塞;同时由于网眼较小,其对空气的阻挡也较为严重,会大大降低新风空气的一次性通风量与风速,进而会影响新风机实际的通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灰尘过滤网容易堵塞以及影响新风空气通风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机进风除尘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机进风除尘机构,包括顶部开设有出风口的机箱,机箱内的上部设置有离心风机,机箱背面的下部水平设置有伸入机箱内部的方形的新风管,新风管末端连接有向上弯折的弧形的弯管,弯管的弯曲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弯管末端管口朝向机箱背面箱体且二者之间的空间为过滤腔,过滤腔上方设置有由若干相互平行且倾斜的整流板组成的整流机构,整流板倾斜方向为由机箱背面向正面斜向上,相邻整流板之间为空气流道且空气流道与过滤腔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弯管与机箱正面箱体之间有距离且二者之间的空间为回风腔,回风腔顶部由整流机构中最靠近机箱正面的整流板封闭,整流机构中除最靠近机箱背面的整流板以外的其他整流板中部相同位置均开设有缺口,若干整流板上的缺口组成回风混合通道,机箱正面箱体开设有与回风腔对应的回风口,回风口上安装有百叶扇。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的弯曲角度为135度。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口径自其与新风管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均匀减小。
进一步地,新风管位于机箱内的下部管体上设置有集尘凹槽,集尘凹槽中设置有第一集尘盒,过滤腔下部设置有放置在新风管顶部管体上的第二集尘盒,机箱一侧箱体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集尘盒、第二集尘盒对应的两个清理口,第一集尘盒与第二集尘盒侧面盒体均可与对应的清理口密封配合且该侧盒体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推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气流流道的设置,利用离心力、气流撞击、重力作用等方式降低空气中灰尘的动能,进而使其与空气分离,实现灰尘的去除。相比于现有采用过滤网的除尘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结构不用设置过滤网,进而不存在灰尘集聚堵塞网眼以及风阻较大影响通气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箱,2-出风口,3-离心风机,4-空气流道,5-整流板,6-回风混合通道,7-缺口,8-回风腔,9-百叶扇,10-回风口,11-弯管,12-集尘凹槽,13-第一集尘盒,14-新风管,15-第二集尘盒,16-过滤腔,17-推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新风机进风除尘机构,包括顶部开设有出风口2的机箱1,机箱1内的上部设置有离心风机3,机箱1背面的下部水平设置有伸入机箱1内部的方形的新风管14,新风管14末端连接有向上弯折的弧形的弯管11,弯管11的弯曲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弯管11末端管口朝向机箱1背面箱体且二者之间的空间为过滤腔16,过滤腔16上方设置有由若干相互平行且倾斜的整流板5组成的整流机构,整流板5倾斜方向为由机箱1背面向正面斜向上,相邻整流板5之间为空气流道4且空气流道4与过滤腔16对应连通。
工作原理:在离心风机3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风空气通过新风管14进入到新风机内部,新风空气通过新风管14到达弯管11处时,由于弯管11向上弯曲,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会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与弯管11壁发生较大冲击并在重力作用下使动能减小,进而逐渐与空气分离并落在弯管11底部后集聚。空气通过弯管11后气流向斜上方流出至过滤腔16中,气流在惯性作用下与机箱1背面箱体内壁发生二次撞击,此时空气中其余灰尘在撞击后动能减小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落至过滤腔16底部并在新风管14上方集聚。而后空气气流反向流向过滤腔16上方的整流机构,整流机构由若干整流板5组成,气流通过整流机构分成若干股,每股气流与整流板5发生第三次撞击,进一步去除灰尘,同时整流板5对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统一,增大气流流动高的方向性,最后气流流向离心风机3并通过出风口2排入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针对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可以适应性的设置对应的过滤机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灰尘的去除。其与污染物,例如各种细菌、pm2.5等,其体积非常小,一般不用常规的滤网过滤,进而对新风通气量影响不大,一般细菌采用紫外线去除、pm2.5采用负氧离子凝聚沉降,以上其它过滤机构可以设置在整流机构与离心风机3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气流流道的设置,利用离心力、气流撞击、重力作用等方式降低空气中灰尘的动能,进而使其与空气分离,实现灰尘的去除。相比于现有采用过滤网的除尘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结构不用设置过滤网,进而不存在灰尘集聚堵塞网眼以及风阻较大影响通气量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弯管11与机箱1正面箱体之间有距离且二者之间的空间为回风腔8,回风腔8顶部由整流机构中最靠近机箱1正面的整流板5封闭,整流机构中除最靠近机箱1背面的整流板5以外的其他整流板5中部相同位置均开设有缺口7,若干整流板5上的缺口7组成回风混合通道6,机箱1正面箱体开设有与回风腔8对应的回风口10,回风口10上安装有百叶扇9。由于室外新风的温度较低,特别是冬天,直接引入新风的话会造成室内局部温度陡然下降的问题。此时可以通过回风口10将室内空气引入至新风机中与新风空气混合,进而混合后的空气温度升高,提高新风引入的舒适度。并且通过回风口10进入新风机内部的室内空气会通过回风混合通道6在整流机构中与新风空气混合,由于整流机构将新风气流分成若干股,进而小股新风气流与室内空气的混合效果更好。
弯管11的弯曲角度为135度。弯管11角度的设置,既要考虑增大撞击力度又要考虑不能过多的降低气流流速,进而需要通过弯管11角度得到设置来调整气流与新风机背面箱体撞击时的夹角,综合以上需求,取气流与新风机被面箱体撞击时的夹角为45度,进而弯管11的弯曲角度设置为135度。
弯管11口径自其与新风管14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均匀减小。弯管11部分的进风口口径大于出风口口径,进而会增大气流从弯管11出风口流出时的速度,从而增大灰尘与新风机背面箱体撞击时的力度,进而可以使灰尘的动能更加迅速的减小。
新风管14位于机箱1内的下部管体上设置有集尘凹槽12,集尘凹槽12中设置有第一集尘盒13,过滤腔16下部设置有放置在新风管14顶部管体上的第二集尘盒15,机箱1一侧箱体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集尘盒13、第二集尘盒15对应的两个清理口,第一集尘盒13与第二集尘盒15侧面盒体均可与对应的清理口密封配合且该侧盒体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推拉把手17。第一集尘盒13与第二集尘盒15方便对灰尘的收集,并且可以通过推拉把手17将两个集尘盒取出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新风机进风除尘机构,包括顶部开设有出风口(2)的机箱(1),机箱(1)内的上部设置有离心风机(3),其特征在于:机箱(1)背面的下部水平设置有伸入机箱(1)内部的方形的新风管(14),新风管(14)末端连接有向上弯折的弧形的弯管(11),弯管(11)的弯曲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弯管(11)末端管口朝向机箱(1)背面箱体且二者之间的空间为过滤腔(16),过滤腔(16)上方设置有由若干相互平行且倾斜的整流板(5)组成的整流机构,整流板(5)倾斜方向为由机箱(1)背面向正面斜向上,相邻整流板(5)之间为空气流道(4)且空气流道(4)与过滤腔(16)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进风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弯管(11)与机箱(1)正面箱体之间有距离且二者之间的空间为回风腔(8),回风腔(8)顶部由整流机构中最靠近机箱(1)正面的整流板(5)封闭,整流机构中除最靠近机箱(1)背面的整流板(5)以外的其他整流板(5)中部相同位置均开设有缺口(7),若干整流板(5)上的缺口(7)组成回风混合通道(6),机箱(1)正面箱体开设有与回风腔(8)对应的回风口(10),回风口(10)上安装有百叶扇(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进风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11)的弯曲角度为1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进风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11)口径自其与新风管(14)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均匀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进风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新风管(14)位于机箱(1)内的下部管体上设置有集尘凹槽(12),集尘凹槽(12)中设置有第一集尘盒(13),过滤腔(16)下部设置有放置在新风管(14)顶部管体上的第二集尘盒(15),机箱(1)一侧箱体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集尘盒(13)、第二集尘盒(15)对应的两个清理口,第一集尘盒(13)与第二集尘盒(15)侧面盒体均可与对应的清理口密封配合且该侧盒体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推拉把手(17)。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