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式下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1-05  78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砖机,尤其涉及一种风车式下砖机。



    背景技术:

    现有陶瓷厂一般采用人工或自动化设备将由窑炉烧成的毛坯砖及抛光后的成品砖从生产线上拣下至堆砖架中,实现毛坯砖或成品砖的存放。但是,人工拣砖存在着耗费劳动力、劳动强度高、以及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而利用自动化设备下砖的,大部分是半自动设备,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参与,达不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全自动进行下砖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无需人工参与、可全自动下砖且下砖效率高的风车式下砖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风车式下砖机,包括顶砖装置、发砖装置和接砖缓降装置,所述的发砖装置设置于顶砖装置上方,接砖缓降装置设置于发砖装置发砖方向的斜下方,所述的顶砖装置包括回弹顶砖器和砖体顶起装置,回弹顶砖器包括一顶砖板14和回弹弹簧15,回弹弹簧15与顶砖板14接触连接,砖体顶起装置包括一顶起气缸17和一伸缩顶杆18,伸缩顶杆18安装在顶起气缸17上,伸缩顶杆18位于砖体下方,伸缩顶杆18缩回时高度低于顶砖板14,伸缩顶杆18伸出时高于顶砖板14,伸缩顶杆18伸出将砖体顶出后缩回,砖体落于顶砖板14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砖板14上设置有一转动支点13,回弹弹簧15作用于顶砖板14上使顶砖板14绕转动支点13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砖板14通过转动支点13贴近设置在支撑本体10的其中一侧,支撑本体10上设置有感应孔12,支撑本体10另一侧还设置有与顶起气缸17电连接的感应器19,感应器19与感应孔19位置对应,顶砖板14上还设置有感应板16,感应板16转动至感应器19位置时,感应器19控制顶起气缸17将伸缩顶杆18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本体10固定在支撑臂11上,支撑臂11设置于砖体输送装置40上,砖体输送装置40设置有推进动力和砖体输送带,感应器19与推进动力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砖装置包括一发砖电机20、与发砖电机20连接的发砖连杆21、设置于发砖连杆21上的两组发砖爪22,两组发砖爪22上相向的设置有发砖拨片23,发砖电机20旋转带动发砖拨片23旋转,发砖拨片23旋转经过的最低位置低于砖体被顶砖板14顶起后的最高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发砖连杆21上与发砖电机20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发砖感应片24,发砖感应片24处还设置有发砖感应器25,发砖感应器25与发砖电机20电连接,发砖感应片24随发砖连杆21旋转,当发砖感应器25感应到发砖感应片24时,控制发砖电机20停止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接砖缓降装置包括一接砖电机30、与接砖电机30连接的接砖连杆31、设置于接砖连杆31上的两组接砖爪32,两组接砖爪32上相向的设置有接砖拨片33,接砖拨片33之间的宽度小于砖体的宽度,接砖电机30旋转带动接砖拨片33旋转,接砖拨片33下方设置砖体输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接砖连杆31上与接砖电机30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砖感应片34,接砖感应片34处还设置有接砖感应器35,接砖感应器35与接砖电机30电连接,接砖感应片34随接砖连杆31旋转,当接砖感应器35感应到接砖感应片34时,控制接砖电机30停止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风车式自动下砖机,该下砖机设置有顶砖装置、发砖装置和接砖缓降装置。砖体整齐的竖向摆放在一起,当顶砖装置上设置的顶砖板触碰到第一块砖体时,设置在砖体下方的伸缩顶杆将砖体顶起,顶起后砖体底部高于顶砖板,这时将伸缩顶杆缩回,砖体就会落于顶砖板上,这时第一块砖体的水平位置在顶砖板的支撑下会高于其他砖体。发砖装置通过发砖拨片将高于其他砖体的第一这块砖体拨往接砖缓降装置,当接砖缓降装置接到第一块砖体时,慢慢旋转,使得第一块砖体缓缓倒落在砖体输送带上将砖体运走。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砖体的全自动下砖,全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力资源浪费及只能采用半自动设备生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砖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砖装置和接砖缓降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出放大图。

    图8是顶砖装置的顶砖步骤示意图。

    图9是发砖及接砖缓降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2、6、7、8所示,本实施例的风车式下砖机,包括顶砖装置、发砖装置和接砖缓降装置,所述的发砖装置设置于顶砖装置上方,接砖缓降装置设置于发砖装置发砖方向的斜下方,所述的顶砖装置包括回弹顶砖器和砖体顶起装置,回弹顶砖器包括一顶砖板14和回弹弹簧15,回弹弹簧15与顶砖板14接触连接,砖体顶起装置包括一顶起气缸17和一伸缩顶杆18,伸缩顶杆18安装在顶起气缸17上,伸缩顶杆18位于砖体下方,伸缩顶杆18缩回时高度低于顶砖板14,伸缩顶杆18伸出时高于顶砖板14,伸缩顶杆18伸出将砖体顶出后缩回,砖体落于顶砖板14上。

    砖体整齐的摆放在储砖架上,伸缩顶杆18置于第一块砖体下方,这时顶砖板14在回弹弹簧15的作用力下紧贴在第一块砖体侧面的,当伸缩顶杆18伸出,这时会将第一块砖体顶起,顶起的高度大于顶砖板14,顶砖板14在回弹弹簧15的作用力下往前走,置于砖体底部下方,伸缩顶杆18缩回,砖体就会落在顶砖板14上,顶砖板14的高度是高于其他砖体的,因此会将第一块砖体顶出其余砖体的高度,达到顶砖目的。需要将后面的砖体依次顶出,只需调整伸缩顶杆18及顶砖板14的位置即可。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砖板14上设置有一转动支点13,回弹弹簧15作用于顶砖板14上使顶砖板14绕转动支点13转动,当顶砖板14的前端顶在砖体侧面上时,回弹弹簧15会被压缩,伸缩顶杆18将砖体顶起后,顶砖板14不再顶在砖体侧面上,回弹弹簧15会将顶砖板14推出,是的顶砖板14置于砖体的底部,砖体落下时就会落在顶砖板14上。顶砖板14饶转动支点13转动,可固定顶砖板14的转动角度及转动行程。

    实施例3

    如图1、2、6、7、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砖板14通过转动支点13贴近设置在支撑本体10的其中一侧,支撑本体10上设置有感应孔12,支撑本体10另一侧还设置有与顶起气缸17电连接的感应器19,感应器19与感应孔12位置对应,顶砖板14上还设置有感应板16,感应板16转动至感应器19位置时,感应器19控制顶起气缸17将伸缩顶杆18伸出。

    顶砖板14上设置的感应板16是随顶砖板14转动的,当顶砖板14顶在砖体侧面上时,会因为与砖体的反作用力而往回收缩,感应板16也往回收缩,当感应器19感应到感应板16回缩到指定位置,即说明伸缩顶杆18已经到达砖体底部,可以通过控制顶起气缸17将伸缩顶杆18伸出,达到顶起砖体的目的。而砖体被顶起后,顶砖板14会因为没有砖体侧面的反作用力而被回弹弹簧15弹至下一块砖体侧面上,感应板16也就脱离了感应器19的感应位置,从而控制伸缩顶杆18缩回,使砖体落于顶砖板14上。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本体10固定在支撑臂11上,支撑臂11设置于砖体输送装置40上,砖体输送装置40设置有推进动力和砖体输送带,感应器19与推进动力电连接。回弹顶砖器和砖体顶起装置均是安装在支撑本体10上的,支撑本体10又设置于砖体输送装置40上,砖体输送装置40的推进动力将回弹顶砖器和砖体顶起装置朝前推进,推进过程中,顶砖板14是会与砖体侧面接触从而实现往回收缩的,感应板16在顶砖板14回缩的情况下也回缩,感应器19感应到感应板16即控制顶起气缸17将伸缩顶杆18伸出,感应器19也同时控制推进动力停止推进。当感应器19不再感应到感应板16,重新启动推进动力朝前推进,继续下一块砖体的顶起动作。

    实施例5

    如图3、4、5、6、9所示,本实施例中完善了发砖装置的结构,所述的发砖装置包括一发砖电机20、与发砖电机20连接的发砖连杆21、设置于发砖连杆21上的两组发砖爪22,两组发砖爪22上相向的设置有发砖拨片23,发砖电机20旋转带动发砖拨片23旋转,发砖拨片23旋转经过的最低位置低于砖体被顶砖板14顶起后的最高位置。所述的发砖连杆21上与发砖电机20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发砖感应片24,发砖感应片24处还设置有发砖感应器25,发砖感应器25与发砖电机20电连接,发砖感应片24随发砖连杆21旋转,当发砖感应器25感应到发砖感应片24时,控制发砖电机20停止转动。

    当第一块砖体被顶起后,这块砖体的顶部是高于其他砖体的,发砖装置利用发砖拨片23的旋转将伸出的第一块砖体拨下来,放到接砖缓降装置上。发砖拨片23通过发砖爪22与发砖连杆21连接,发砖连杆21则连接在发砖电机20上,发砖电机20工作带动发砖连杆21转动,实现发砖拨片23的旋转。发砖感应片24和发砖感应器25的设置,可以控制发砖电机20的工作和停止,当砖体已经倒落在接砖缓降装置上时,发砖电机20即可停止工作,直到下一块砖体又被顶砖板14顶起后再重新工作。

    实施例6

    如图3、4、5、6、9所示,本实施中完善了接砖缓降装置的结构,所述的接砖缓降装置包括一接砖电机30、与接砖电机30连接的接砖连杆31、设置于接砖连杆31上的两组接砖爪32,两组接砖爪32上相向的设置有接砖拨片33,接砖拨片33之间的宽度小于砖体的宽度,接砖电机30旋转带动接砖拨片33旋转,接砖拨片33下方设置砖体输送带。所述的接砖连杆31上与接砖电机30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砖感应片34,接砖感应片34处还设置有接砖感应器35,接砖感应器35与接砖电机30电连接,接砖感应片34随接砖连杆31旋转,当接砖感应器35感应到接砖感应片34时,控制接砖电机30停止转动。

    当发砖装置已经将砖体拨下,砖体会斜落在接砖拨片33上,接砖拨片缓慢旋转,将砖体放置在砖体输送带上,接砖拨片33的旋转是基于接砖电机30的旋转实现的,接砖电机30上设置接砖连杆31,接砖拨片33通过接砖爪32设置于接砖连杆31上。接砖感应片34和接砖感应器35的设置可用于控制接砖电机30的工作与否,当砖体已经落在砖体输送带上时,接砖电机30即可停止工作,直到下一块砖体又落在接砖拨片33上后再重新工作。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风车式下砖机,包括顶砖装置、发砖装置和接砖缓降装置,所述的发砖装置设置于顶砖装置上方,接砖缓降装置设置于发砖装置发砖方向的斜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砖装置包括回弹顶砖器和砖体顶起装置,回弹顶砖器包括一顶砖板(14)和回弹弹簧(15),回弹弹簧(15)与顶砖板(14)接触连接,砖体顶起装置包括一顶起气缸(17)和一伸缩顶杆(18),伸缩顶杆(18)安装在顶起气缸(17)上,伸缩顶杆(18)位于砖体下方,伸缩顶杆(18)缩回时高度低于顶砖板(14),伸缩顶杆(18)伸出时高于顶砖板(14),伸缩顶杆(18)伸出将砖体顶出后缩回,砖体落于顶砖板(1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车式下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砖板(14)上设置有一转动支点(13),回弹弹簧(15)作用于顶砖板(14)上使顶砖板(14)绕转动支点(13)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车式下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砖板(14)通过转动支点(13)贴近设置在支撑本体(10)的其中一侧,支撑本体(10)上设置有感应孔(12),支撑本体(10)另一侧还设置有与顶起气缸(17)电连接的感应器(19),感应器(19)与感应孔(12)位置对应,顶砖板(14)上还设置有感应板(16),感应板(16)转动至感应器(19)位置时,感应器(19)控制顶起气缸(17)将伸缩顶杆(18)伸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车式下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本体(10)固定在支撑臂(11)上,支撑臂(11)设置于砖体输送装置(40)上,砖体输送装置(40)设置有推进动力和砖体输送带,感应器(19)与推进动力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车式下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砖装置包括一发砖电机(20)、与发砖电机(20)连接的发砖连杆(21)、设置于发砖连杆(21)上的两组发砖爪(22),两组发砖爪(22)上相向的设置有发砖拨片(23),发砖电机(20)旋转带动发砖拨片(23)旋转,发砖拨片(23)旋转经过的最低位置低于砖体被顶砖板(14)顶起后的最高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车式下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砖连杆(21)上与发砖电机(20)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发砖感应片(24),发砖感应片(24)处还设置有发砖感应器(25),发砖感应器(25)与发砖电机(20)电连接,发砖感应片(24)随发砖连杆(21)旋转,当发砖感应器(25)感应到发砖感应片(24)时,控制发砖电机(20)停止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车式下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砖缓降装置包括一接砖电机(30)、与接砖电机(30)连接的接砖连杆(31)、设置于接砖连杆(31)上的两组接砖爪(32),两组接砖爪(32)上相向的设置有接砖拨片(33),接砖拨片(33)之间的宽度小于砖体的宽度,接砖电机(30)旋转带动接砖拨片(33)旋转,接砖拨片(33)下方设置砖体输送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车式下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砖连杆(31)上与接砖电机(30)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接砖感应片(34),接砖感应片(34)处还设置有接砖感应器(35),接砖感应器(35)与接砖电机(30)电连接,接砖感应片(34)随接砖连杆(31)旋转,当接砖感应器(35)感应到接砖感应片(34)时,控制接砖电机(30)停止转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砖机,尤其涉及一种风车式下砖机。该下砖机设置有顶砖装置、发砖装置和接砖缓降装置。砖体整齐的竖向摆放在一起,当顶砖装置上设置的顶砖板触碰到第一块砖体时,设置在砖体下方的伸缩顶杆将砖体顶起,顶起后砖体底部高于顶砖板,这时将伸缩顶杆缩回,砖体就会落于顶砖板上,这时第一块砖体的水平位置在顶砖板的支撑下会高于其他砖体。发砖装置通过发砖拨片将高于其他砖体的第一这块砖体拨往接砖缓降装置,当接砖缓降装置接到第一块砖体时,慢慢旋转,使得第一块砖体缓缓倒落在砖体输送带上将砖体运走。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砖体的全自动下砖,全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力资源浪费及只能采用半自动设备生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南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米海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5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