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装卸料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3-01-04  129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人工挖孔装卸料桶。



    背景技术:

    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由于装卸料装置固定不牢固,在提升过程中容易摆动而碰撞到孔壁,造成装卸料装置滑移或侧翻,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装卸料装置提手位置位于装卸料装置顶部,施工人员在卸料时要用力端住装卸料装置底部才能完成卸料动作,运料过程中比较费工、费力,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人工挖孔装卸料桶,解决传统装卸料装置安全隐患大、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包括储料桶、提手、导流装置和提手限位装置,所述储料桶为上部开口的圆柱空腔体,且储料桶侧部设有提手和挂耳;所述提手两端分别与挂耳活动连接;所述储料桶一侧设有与提手相配合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插销孔、第二插销孔、第三插销孔及插销;所述提手顶部呈圆弧型,且弧面上设置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储料桶外壁上设置有滚圈,所述导流装置与滚圈活动连接;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固定圈、固定器及刮板。

    进一步,所述提手限位装置的第一插销孔及第二插销孔固定于储料桶的侧壁上;所述第三插销孔位于第一插销孔及第二插销孔之间轴对称设置,且第三插销孔另一端通过转动器与提手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滚圈为下部开口的空腔体,且滚圈内部设置有轴承,轴承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其表面设置有两个固定台,所述固定器通过安装轴与固定台相连接;所述固定器顶部设置有刮板。

    进一步,所述固定器顶部呈l型,且固定器顶部表面上设置矩形开口,所述刮板一端固定设置在矩形开口中,刮板另一端深入储料桶腔体中并与储料桶的内壁衔接;所述刮板侧边设置有挡块。

    进一步,所述提手限位装置的插销贯穿第一插销孔、第二插销孔及第三插销孔设置,所述插销顶部设置有圆球型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挂耳为弧形体,且挂耳固定设置于距储料桶底部四分之一位置;所述挂耳与提手连接极点处设置加强筋,且加强筋表面带花纹。

    进一步,所述限位环为圆柱空腔体,且限位环外部设置有固定圈及可与提手相固定的通孔,所述限位环与提手通过通孔及螺栓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人工挖孔桩施工时,装卸料桶在提升过程中发生摆动、滑移或侧翻,保证了孔底施工人员的安全,且在卸料时施工人员可轻松完成卸料动作,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

    2.在料桶外部设置了滚圈及导流装置,操作人员在卸料过程中可通过转动固定器驱动刮板,对储料桶内壁进行旋转刮料,将附着于内壁上的物料刮离出来,通过刮板和挡块将其导出至外部,不仅能够卸料彻底,而且能够解决物料与储料桶内壁沾合不易清洁的问题,加快了工作效率。

    3.提手上部的限位孔内部设置了限位环,限位环采用圆柱腔体分离式设计,可根据所使用钢丝绳直径来更换相应的限位环,提高装置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流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中:1-提手、2-限位环、3-第一插销孔、4-第三插销孔、5-第二插销孔、6-挂耳、7-储料桶、8-插销、9-转动器、10-导流装置、12-滚圈、13-固定器、14-刮板、15-挡块、16-固定圈、17-轴承、18-安装轴、19-固定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图4示出了: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包括储料桶7、提手1、导流装置10和提手限位装置,所述储料桶7为上部开口的圆柱空腔体,且储料桶7侧部设有提手1和挂耳6;所述提手1两端分别与挂耳6活动连接;所述储料桶7一侧设有与提手1相配合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插销孔3、第二插销孔5、第三插销孔4及插销8;所述提手1顶部呈圆弧型,且弧面上设置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环2;所述储料桶7外壁上设置有滚圈11,所述导流装置10与滚圈11活动连接;所述导流装置10包括固定圈16、固定器13及刮板14。

    上述方案中,储料桶7外侧通过挂耳6连接了环形设置的提手1,而提手1侧部采用第三插销孔4与第一插销孔3和第二插销孔5通过销轴固定连接,能够有效防止储料桶7在上提过程中发生晃动情况,保证工作安全性;而储料桶7侧部设置了导流装置10,能够有效的将储料桶7内壁上附着的物料刮离出,加强工作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提手限位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提手限位装置的第一插销孔3及第二插销孔5固定于储料桶7的侧壁上;所述第三插销孔4位于第一插销孔3及第二插销孔5之间轴对称设置,且第三插销孔4另一端通过转动器9与提手1活动连接。

    第三插销孔4采用转动器9与提手1活动连接,能够在卸料时提手与第一插销孔3及第二插销孔5之间打开,加强卸料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滚圈11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滚圈11为下部开口的空腔体,且滚圈11内部设置有轴承17,轴承17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圈16;所述固定圈16其表面设置有两个固定台19,所述固定器13通过安装轴18与固定台19相连接;所述固定器13顶部设置有刮板14。

    刮板14为弧形板,在刮板14一侧设计成斜向切边,另一侧设置了条形挡块,能够在转动过程中将储料桶7内壁上的物料刮离下,并通过弧形板导出到外部,加强工作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固定器13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固定器13顶部呈l型,且固定器13顶部表面上设置矩形开口,所述刮板14一端固定设置在矩形开口中,刮板14另一端深入储料桶7腔体中并与储料桶7的内壁衔接;所述刮板14侧边设置有挡块15。固定器13上部l型边与储料桶7端口相衔接,能够防止卸料过程中物料流入导流装置10中,延长使用寿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提手限位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提手限位装置的插销8贯穿第一插销孔3、第二插销孔5及第三插销孔4设置,所述插销8顶部设置有圆球型限位块,在第一插销孔3、第二插销孔5及第三插销孔4的固定孔内均设置了线性轴承,便于插销8插入及分离。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挂耳6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挂耳6为弧形体,且挂耳6固定设置于距储料桶7底部四分之一位置;所述挂耳6与提手1连接极点处设置加强筋,且加强筋表面带花纹,由于提手1与挂耳6连接位置为应力集中位置,因此在极点处设置加强筋,能够加强连接点摩擦,有效提升部件及装置使用寿命。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限位环2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限位环2为圆柱空腔体,且限位环2外部设置有固定圈及可与提手1相固定的通孔,所述限位环2与提手1通过通孔及螺栓相连接,提手的限位孔内部设置了限位环,限位环采用圆柱腔体分离式设计,可根据所使用钢丝绳直径来更换相应的限位环,提高装置实用性。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桶(7)、提手(1)、导流装置(10)和提手限位装置,所述储料桶(7)为上部开口的圆柱空腔体,且储料桶(7)侧部设有提手(1)和挂耳(6);所述提手(1)两端分别与挂耳(6)活动连接;所述储料桶(7)一侧设有与提手(1)相配合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插销孔(3)、第二插销孔(5)、第三插销孔(4)及插销(8);所述提手(1)顶部呈圆弧型,且弧面上设置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环(2);所述储料桶(7)外壁上设置有滚圈(11),所述导流装置(10)与滚圈(11)活动连接;所述导流装置(10)包括固定圈(16)、固定器(13)及刮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限位装置的第一插销孔(3)及第二插销孔(5)固定于储料桶(7)的侧壁上;所述第三插销孔(4)位于第一插销孔(3)及第二插销孔(5)之间轴对称设置,且第三插销孔(4)另一端通过转动器(9)与提手(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圈(11)为下部开口的空腔体,且滚圈(11)内部设置有轴承(17),轴承(17)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圈(16);所述固定圈(16)其表面设置有两个固定台(19),所述固定器(13)通过安装轴(18)与固定台(19)相连接;所述固定器(13)顶部设置有刮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13)顶部呈l型,且固定器(13)顶部表面上设置矩形开口,所述刮板(14)一端固定设置在矩形开口中,刮板(14)另一端深入储料桶(7)腔体中并与储料桶(7)的内壁衔接;所述刮板(14)侧边设置有挡块(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限位装置的插销(8)贯穿第一插销孔(3)、第二插销孔(5)及第三插销孔(4)设置,所述插销(8)顶部设置有圆球型限位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6)为弧形体,且挂耳(6)固定设置于距储料桶(7)底部四分之一位置;所述挂耳(6)与提手(1)连接极点处设置加强筋,且加强筋表面带花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2)为圆柱空腔体,且限位环(2)外部设置有固定圈及可与提手(1)相固定的通孔,所述限位环(2)与提手(1)通过通孔及螺栓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人工挖孔装卸料桶,包括储料桶、提手、导流装置和提手限位装置,所述储料桶为上部开口的圆柱空腔体,且储料桶侧部设有提手和挂耳;所述提手两端分别与挂耳活动连接;所述储料桶一侧设有与提手相配合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插销孔、第二插销孔、第三插销孔及插销;所述提手顶部呈圆弧型,且弧面上设置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储料桶外壁上设置有滚圈,所述导流装置与滚圈活动连接;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固定圈、固定器及刮板。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传统装卸料装置安全隐患大、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罗加鹏;涂伟;龙慧;浦仕亮;刘子林;张俊春;雍森林;吴启东;杨丽文;陆继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建投第十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0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5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