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生产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大致分为铜-铁系、铜-镍-硅系、铜-铬系、铜-镍-锡系(jk-2合金)等,三元、四元等多元系铜合金能够取得比传统二元合金更优的性能,更低的成本,铜-铁系合金的牌号最多,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抗应力松弛特性和低蠕变性,是一类很好的引线框架材料。由于引线框架制作及封装应用的需要,除高强度、高导热性能外,对材料还要求有良好的钎焊性能、工艺性能、蚀刻性能、氧化膜粘接性能等。材料向高强、高导电、低成本方向发展,在铜中加人少量的多种元素,在不明显降低导电率的原则下,提高合金强度(使引线框架不易发生变形)和综合性能,抗拉强度600mpa以上,导电率大于80%iacs的材料是研发热点。并要求铜带材向高表面,精确板型,性能均匀,带材厚度不断变薄,从0.25mm向0.15mm、0.lmm逐步减薄。随着加工原料金属带的逐渐变薄,给引线框架的加工带来了较大挑战。
引线框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进行金属带的切片后,接着进行引线框架的冲压成型,在金属带的切片过程中,输送装置能够为切片装置源源不断地输送金属带,因此输送装置在整个切片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有地输送装置的输送轮由金属制成,在金属带输送时,可能对金属带的表面产生划伤,同时,采用金属制的输送轮表面要么光滑,防止对金属带产生划痕,要么表面粗糙程度较大,方便稳定匀速地向切片装置输送金属带。现有地缺少从输送装置向切片装置导向金属带运动的导向部件,因此发生金属带从输送装置运动至切片装置时的金属带进入不了切片装置中,影响金属带的切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运输轮对金属带表面产生划痕,能够向下一个操作装置稳定且匀速地输送金属带,结构稳定性强,能够导向金属带的运动方向,提高金属带的切片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端设有用于输送金属带的输送机构;
输送机构包括安装于支撑架上端两侧的轴承座两对,其中一对轴承座沿着轴承座轴向装配有转轴,另外一对轴承座沿着轴承座轴向装配有转杆,转轴一端装配有从动轮,转杆一端装配有驱动轮,驱动轮驱动从动轮转动,转杆一端还装配有皮带轮,皮带轮位于驱动轮的内侧,皮带轮绕有皮带若干,皮带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机驱动单元,转轴与转杆沿着各自的轴向均装配有输送轮,两个输送轮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进一步地,输送轮外弧壁上呈等间隔阵列地成型有输送条。
进一步地,输送轮与输送条均由硬质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驱动轮与从动轮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下支板若干对,下支板内侧端上表面均垂直固定有支杆,支杆之间均设有中拉件,支杆上表面垂直固定有相互平行的横板一对,横板上表面两端固定有下固定板,下固定板上表面两端均垂直固定有侧板一对,轴承座均安装于侧板外壁,输送轮位于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支撑架还包括固定于两侧板外壁一端的“
进一步地,轴承槽呈半圆弧形结构,轴承槽的半径大于弧槽的半径。
进一步地,支撑架还包括均设于其中一对下支板一侧壁的前支撑件,前支撑件位于曲臂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前支撑件包括成形于一对下支板一侧壁的下板,下板另一端成形有另一端向上倾斜的斜板,斜板另一端成形有上板,上板下表面垂直固定有前板,前板内壁上固定有牵拉板,牵拉板另一端固定与斜板,前板下端垂直成形有与下板处于同一平面的前支板。
进一步地,两侧板内壁上均设有输送件一对,同侧的输送件之间具有预设间隙,输送件两端均成形有弯头,且位于上方的输送件弯头朝上弯曲,位于下方的输送件弯头朝下弯曲。
进一步地,中拉件包括中圆盘,沿着中圆盘径向且呈圆周阵列地设有斜撑板。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支撑架为对输送机构起着稳定支撑的作用,其中,由于用于放置金属带卷的部件曲臂设置在支撑架一侧,且延伸出支撑架,在金属带卷放置于曲臂上时整个装置的重心将向上向前偏移,为了防止支撑架出现倾倒的现象,因此,在支撑架的下支板上设置了相应的前支撑件,前支撑件,能够在金属带卷放置于曲臂上时支撑架能够保持稳定而不会出现或者运动,为了提高前支撑件的支撑效果,前支撑件主要由下板、上板以及斜板构成,这种构成方式能够大大的降低下板的负重防止出现支撑架和下板连接处断裂的现象;其中,为了确保每对支杆的结构稳定性,因此在每对支杆之间设置了中拉件;为了使曲臂稳定的位于侧板上,因此在侧板上设置了“
2、输送机构,用于金属带的输送。输送机构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进行彼此的同步传动,从而使两个输送轮进行彼此反向的转动,最终完成金属带的输送,同时,为了避免输送轮对金属带产生划伤以及稳定地向切片机构运输金属带,因此整个输送轮和输送条均由硬质橡胶制成,一方面提高了摩擦力,另一方面放置对金属带表面产生划伤,同时在两个输送轮之间预设了一定的间隙,间隙一般为0.1-0.05mm范围内;
3、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避免了运输轮对金属带表面产生划痕,能够向下一个操作装置稳定且匀速地输送金属带,结构稳定性强,能够导向金属带的运动方向,提高金属带的切片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端设有用于输送金属带的输送机构2。
输送机构2包括安装于支撑架1上端两侧的轴承座20两对,其中一对轴承座20沿着轴承座20轴向装配有转轴21,另外一对轴承座20沿着轴承座20轴向装配有转杆22,转轴21一端装配有从动轮23,转杆22一端装配有驱动轮24,驱动轮24驱动从动轮23转动,转杆22一端还装配有皮带轮25,皮带轮25位于驱动轮24的内侧,皮带轮25绕有皮带26若干,皮带26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机驱动单元,转轴21与转杆22沿着各自的轴向均装配有输送轮27,两个输送轮27之间具有预设间隙,间隙范围为0.1-0.05mm。输送轮27外弧壁上呈等间隔阵列地成型有输送条28。输送轮27与输送条28均由硬质橡胶制成。驱动轮24与从动轮23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
支撑架1包括下支板10若干对,下支板10内侧端上表面均垂直固定有支杆12,支杆12之间均设有中拉件13,支杆12上表面垂直固定有相互平行的横板14一对,横板14上表面两端固定有下固定板15,下固定板15上表面两端均垂直固定有侧板16一对,轴承座20均安装于侧板16外壁,输送轮27位于侧板16之间。支撑架1还包括固定于两侧板16外壁一端的“
本实用新型具体地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一、将金属带卷通过置卷装置转移至曲臂18上端,并且确保卷芯上的轴承位于曲臂18的轴承槽181,且卷形穿于弧槽182,而金属带卷位于曲臂18之间;
二、向下拉动金属带的一端使其穿过个输送轮27之间的预设间隙;
三、启动电机驱动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带动皮带26,皮带26带动皮带轮25转动,皮带轮25的转动带动转杆22的转动,转杆22的转动带动驱动轮24的转动,驱动轮24的转动带动从动轮23的转动,最终使得两个输送轮27开始转动,并且使位于两个输送轮27之间的金属带进行运动,金属带通过输送件29导向至下一个操作工艺段。其中,同侧的输送件29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一般为0.1-0.0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端设有用于输送金属带的输送机构(2);
输送机构(2)包括安装于支撑架(1)上端两侧的轴承座(20)两对,其中一对轴承座(20)沿着轴承座(20)轴向装配有转轴(21),另外一对轴承座(20)沿着轴承座(20)轴向装配有转杆(22),转轴(21)一端装配有从动轮(23),转杆(22)一端装配有驱动轮(24),驱动轮(24)驱动从动轮(23)转动,转杆(22)一端还装配有皮带轮(25),皮带轮(25)位于驱动轮(24)的内侧,皮带轮(25)绕有皮带(26)若干,皮带(26)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机驱动单元,转轴(21)与转杆(22)沿着各自的轴向均装配有输送轮(27),两个输送轮(27)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轮(27)外弧壁上呈等间隔阵列地成型有输送条(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轮(27)与输送条(28)均由硬质橡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轮(24)与从动轮(23)为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包括下支板(10)若干对,下支板(10)内侧端上表面均垂直固定有支杆(12),支杆(12)之间均设有中拉件(13),支杆(12)上表面垂直固定有相互平行的横板(14)一对,横板(14)上表面两端固定有下固定板(15),下固定板(15)上表面两端均垂直固定有侧板(16)一对,轴承座(20)均安装于侧板(16)外壁,输送轮(27)位于侧板(1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还包括固定于两侧板(16)外壁一端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槽(181)呈半圆弧形结构,轴承槽(181)的半径大于弧槽(182)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还包括均设于其中一对下支板(10)一侧壁的前支撑件(11),前支撑件(11)位于曲臂(18)的正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支撑件(11)包括成形于一对下支板(10)一侧壁的下板(110),下板(110)另一端成形有另一端向上倾斜的斜板(111),斜板(111)另一端成形有上板(112),上板(112)下表面垂直固定有前板(113),前板(113)内壁上固定有牵拉板(115),牵拉板(115)另一端固定与斜板(111),前板(113)下端垂直成形有与下板(110)处于同一平面的前支板(114)。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线框架用金属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板(16)内壁上均设有输送件(29)一对,同侧的输送件(29)之间具有预设间隙,输送件(29)两端均成形有弯头(290),且位于上方的输送件(29)弯头(290)朝上弯曲,位于下方的输送件(29)弯头(290)朝下弯曲。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