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2-30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



    背景技术: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也因此,人们一直在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而地源热泵就是其中一个研究方向。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土壤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地源热泵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地表土壤和水体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的500倍还多;它又是一个巨大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相对的平衡,地源热泵技术的成功使得利用储存于其中的近乎无限的太阳能或地能成为现实。如果实行冬夏连用,地源热泵的系统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够实现理论上的可再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现代人对于居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有效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来提高居住质量,是地源热泵技术领域一直在探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能够实现室内环境的恒温、恒湿和恒氧,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同时系统本身结构合理,高效节能。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所述送风系统包括第一降温单元、第二降温单元、升温单元和空气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降温单元的进气端连接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一降温单元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降温单元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降温单元的出气端与所述升温单元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升温单元的出气端与所述空气驱动单元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空气驱动单元的出气端与外界连接;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换热器,所述第一降温单元与地源热泵换热器串接构成第一热交换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降温单元为水媒表面冷却器,所述第二降温单元为降温压缩机,所述升温单元为升温压缩机。

    进一步地,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上还串接有辐射管道单元,且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和所述辐射管道单元串接构成第二热交换回路,所述第一热交换回路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回路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管道单元包括铺设在室内的毛细辐射管道,并通过毛细辐射管道与室内构成热交换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降温单元的进气端包括室内的回风进气口和室外的新风进气口,且所述新风进气口上设置有新风开闭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驱动单元的出气端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降温单元和所述升温单元之间设置有湿度补偿装置,且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湿度补偿装置的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采用双降温单元和升温单元的组合进行控温,同时结合毛细辐射管道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其中第一降温单元与地源热泵系统进行热交换,能有效减少控温系统的能量消耗,湿度传感器和湿度补偿装置组合可以有效室内湿度,新风的引入可以保持室内的恒氧,从而实现室内的恒温、恒湿、恒氧;本系统结构合理,高效节能,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三恒送风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包括送风系统1和地源热泵系统2;所述送风系统1包括第一降温单元11、第二降温单元12、升温单元13和空气驱动单元14;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的进气端连接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降温单元12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降温单元12的出气端与所述升温单元13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升温单元13的出气端与所述空气驱动单元14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空气驱动单元14的出气端与外界连接;所述地源热泵系统2包括地源热泵换热器21,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与地源热泵换热器21串接构成第一热交换回路31。

    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为水媒表面冷却器,所述第二降温单元12为降温压缩机,所述升温单元13为升温压缩机。

    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对空气进行初步的降温作用,同时由于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为水媒表面冷却器,对空气还有初步的除湿功能;接着第二降温单元12再对空气进行深度的降温和除湿,之后空气再由所述升温单元13进行加热加湿。送风系统的回风进口和回风出口均位于室内,送风系统会对空气进行循环处理,直到温湿度达到用户所设定的温湿度。

    在这个阶段由于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由于和地源热泵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可以降低整个送风系统的能量消耗。

    将降温单元分为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和所述第二降温单元12,能够大大降低送风系统内用于降温的压缩机功率,进而降低压缩机工作带来的噪音,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21上还串接有辐射管道单元4,且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21和所述辐射管道单元4串接构成第二热交换回路32,所述第一热交换回路3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回路32相互独立。

    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和所述辐射管道单元4相互独立地串接在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21上,能够更有效利用所述地源热泵系统2,提高所述地源热泵系统2的能源收益,同时也减少了基础设施的铺设费用,使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有效合理。

    所述辐射管道单元4包括铺设在室内的毛细辐射管道,并通过毛细辐射管道与室内构成热交换系统;毛细辐射管道制冷及供暖相对更为均匀,明显提升室内舒适程度;但毛细辐射管道无法调节和净化室内的气体,故送风系统和毛细辐射管道搭配使用,优势互补。

    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的进气端包括室内的回风进气口15和室外的新风进气口16,且所述新风进气口16上设置有新风开闭阀门17。所述新风进气口16可以在室内气体环境不佳,如室内人员过多或室内有吸烟者等情况下,调节新风开闭阀门17的开闭,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改善空气环境;而室外空气进入室内会使得室内呈正压状态,正压状态的空气会从室内门窗等细小缝隙中转至室外,达到动态平衡,实现室内恒氧;同时在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的进气端还设置有空气过滤网,对空气进行净化,辅助改善空气环境。

    所述空气驱动单元14的出气端设置有湿度传感器5,所述第二降温单元12和所述升温单元13之间设置有湿度补偿装置6,且所述湿度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湿度补偿装置的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湿度传感器5测量送风装置的输出空气的湿度,并控制,所述湿度补偿装置6,由所述湿度补偿装置6可以辅助调节室内湿度,达到室内恒湿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系统(1)和地源热泵系统(2);所述送风系统(1)包括第一降温单元(11)、第二降温单元(12)、升温单元(13)和空气驱动单元(14);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的进气端连接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降温单元(12)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降温单元(12)的出气端与所述升温单元(13)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升温单元(13)的出气端与所述空气驱动单元(14)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空气驱动单元(14)的出气端与外界连接;所述地源热泵系统(2)包括地源热泵换热器(21),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与地源热泵换热器(21)串接构成第一热交换回路(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为水媒表面冷却器,所述第二降温单元(12)为降温压缩机,所述升温单元(13)为升温压缩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21)上还串接有辐射管道单元(4),且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21)和所述辐射管道单元(4)串接构成第二热交换回路(32),所述第一热交换回路(3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回路(32)相互独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管道单元(4)包括铺设在室内的毛细辐射管道,并通过毛细辐射管道与室内构成热交换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温单元(11)的进气端包括室内的回风进气口(15)和室外的新风进气口(16),且所述新风进气口(16)上设置有新风开闭阀门(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驱动单元(14)的出气端设置有湿度传感器(5),所述第二降温单元(12)和所述升温单元(13)之间设置有湿度补偿装置(6),且所述湿度传感器(5)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湿度补偿装置(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冷源地源热泵的三恒辐射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所述送风系统包括第一降温单元、第二降温单元、升温单元和空气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降温单元的进气端连接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一降温单元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降温单元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降温单元的出气端与所述升温单元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升温单元的出气端与所述空气驱动单元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空气驱动单元的出气端与外界连接;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源热泵换热器,所述第一降温单元与地源热泵换热器串接构成第一热交换回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室内环境的恒温、恒湿和恒氧,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同时系统本身结构合理,高效节能。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森;唐华强;崔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铁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4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