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钢锻后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钢一般采用热作锻造制成方坯或者圆坯,当完成外形锻制后,需要对模具钢进行冷却;目前常规产用的冷却方式为水冷,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341631u的锻件冷却装置,通过升降装置,将锻件浸入冷却水中,通过大量的冷却水来对锻件进行快速冷却。但实践中存在几方面问题,1、炽热的锻件表面与大量的冷却水接触后,接触面上的水瞬间被气化形成气泡,大量的气泡包裹在了锻件表面,使其热量散出效率降低;2、锻件的表面冷却很快,但由于模具钢的大方块结构特性,导致其芯部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很大,大温差导致模具钢坯内芯热量不易散出,延长了其冷却时间;3、采用水池水冷,使锻件的表面质量与芯部质量在冷却时间、冷却速率的影响下,质量不均匀。
在此情况下,高压水雾冷却技术被采用,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643001a的用于大型铸锻件正火热处理的水雾冷却方法,其针对锻件的冷却需求(虽然专利中为正火热处理需求),对水雾设备进行了改进,通过压缩空气射流雾化,达到冷却工件的目的。
但针对热作模具钢锻后的冷却,仅仅直接采用水雾冷却,虽然可以解决冷却水气化过程中在模具钢表面形成气泡,延缓冷却的问题,但却仍很难解决冷却速率不均的问题。故有必要对模具钢的锻后冷却装置进行必要的改进,提高模具钢的锻后冷却效率及冷却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通过采用水雾冷却,高压水直接打击在模具钢表面,能够把气化的气泡直接吹走,使模具钢表面与冷媒更好的接触,提高了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包括水雾冷却装置和传送装置;
所述水雾冷却装置包括水雾冷却室和若干高压水雾喷嘴;所述水雾冷却室的两端均敞开,所述若干高压水雾喷嘴等间距均匀设置在所述水雾冷却室的两侧内壁上,所述若干高压水雾喷嘴通过外部管道连接外部的水源;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轨道、两辆运送小车和传送辊装置;所述轨道沿着所述水雾冷却室的纵向设置在水雾冷却室的底部,且所述轨道的两端均穿过水雾冷却室;所述两辆运送小车的底部设有与轨道相匹配的滚轮,所述运送小车通过滚轮滑动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运送小车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待冷却处理的模具钢的放置部;
所述传送辊装置包括两个传送辊支架、主动传送辊、被动传送辊和钢丝绳;所述两个传送辊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的两端;所述主动传送辊设置在任一传送辊支架上设,所述主动传送辊连接外部的驱动装置,另一传送辊支架上安装被动传送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缠绕在主动传送辊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缠绕在被动传送辊上,所述钢丝绳沿着所述轨道依次固定两辆运送小车。
优选地,所述水雾冷却室的顶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上设有传送管道,所述传送管道的另一端设有冷却水回收池。
优选地,所述水雾冷却室的顶部为喇叭型。
优选地,所述放置部边缘部均设有挡板。
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设有若干通孔。
优选地,所述钢丝绳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所述高压水雾喷嘴为可自动调节角度的高压水雾喷嘴。
工作原理:在两辆运送小车上分别放入模具钢,而后在传送装置的带动下,使得运送小车沿着运动运动,当第一辆运送小车到达水雾冷却室内时,关闭传送装置;启动高压水雾喷嘴,对模具钢的表面进行喷水冷却,打破模具钢表面的气膜,气化的冷却水经过风机的作用,沿着传送管道被收集到冷却水回收池;在第一辆运送小车上的模具钢冷却完毕时,启动传送装置,将第一辆运送小车牵引出水雾冷却室,第二辆小运送车牵引至水雾冷却室内,对第二辆运送小车上的模具钢进行冷却处理;同时卸下第一辆运送小车上的模具钢,再装上待冷却的磨具钢;第二辆运送小车上的模具钢冷却完毕后,启动传送装置,使得主动传送辊反转,第二辆运送小车被牵引出水雾冷却室,第一辆运送小车牵引至水雾冷却室进行冷却;完毕后重复上述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采用水雾冷却,高压水直接打击在模具钢表面,能够把气化的气泡直接吹走,使模具钢表面与冷媒更好的接触,提高了冷却效率;
(2)在冷却一段时间后,将模具钢运出水雾冷却室,使模具钢内部热量能够散发到模具钢表面,通过调节模具钢的内外温度差,使内部温度更好的散发到表面,提高冷却质量;
(3)采用双通道的冷却输送平台,提高了冷却设备的运行效率;
(4)设备采用自动化控制,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中的水雾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a;
图3为图2中的主动传送辊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运送小车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b;
图6为带有风机和传送管道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风机和传送管道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包括水雾冷却装置和传送装置;
所述水雾冷却装置包括水雾冷却室1和若干高压水雾喷嘴2;所述水雾冷却室1的两端均敞开,所述若干高压水雾喷嘴2等间距均匀设置在所述水雾冷却室1的两侧内壁上,所述若干高压水雾喷嘴1通过外部管道连接外部的水源;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轨道3、两辆运送小车9和传送辊装置;所述轨道3沿着所述水雾冷却室1的纵向设置在水雾冷却室1的底部,且所述轨道3的两端均穿过水雾冷却室1;所述两辆运送小车9的底部设有与轨道3相匹配的滚轮,所述运送小车9通过滚轮滑动设置在所述轨道3上,所述运送小车9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待冷却处理的模具钢10的放置部,为了防止模具钢10从运送小车9上掉落,所述放置部边缘部均设有挡板14,进一步为了使得放置部不影响模具钢10的冷却效果,所述挡板14上设有若干通孔,方便冷却水穿过;
所述传送辊装置包括两个传送辊支架5、主动传送辊6、被动传送辊7和钢丝绳8;所述两个传送辊支架5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3的两端;所述主动传送辊6设置在任一传送辊支架上设,所述主动传送辊6连接外部的驱动装置,另一传送辊支架上安装被动传送辊7;所述钢丝绳8的一端固定缠绕在主动传送辊6上,所述钢丝绳8的另一端固定缠绕在被动传送辊7上,所述钢丝绳8沿着所述轨道3的方向依次固定两辆运送小车9。
为了收集高压水雾喷嘴2喷出的冷却水,所述水雾冷却室1的顶部设有风机11,所述风机11上设有传送管道12,所述传送管道12的另一端设有冷却水回收池13;如此设置,当高压水雾喷嘴2喷出的冷却液喷打在模具钢10的表面后迅速气化,在风机11的作用下经过传送管道12进入到冷却水回收池13液化,可回收再利用,节约了冷却水,绿色环保,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为了方便风机11驱动冷却水蒸气运动到传送管道,所述水雾冷却室1的顶部4为喇叭型。
进一步,为了防止钢丝绳8经过长时间使用,表面出现浮锈,导致钢丝绳断裂,所述钢丝绳8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水雾喷嘴2为可自动调节角度的高压水雾喷嘴,方便多角度对模具钢进行喷水冷却处理,至于高压水雾喷嘴的具体结构以及如何实现自动调节角度,是现有技术,市场上有很多此类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很容易实现。
操作说明:在两辆运送小车9上分别放入模具钢,而后在传送装置的带动下,使得运送小车9沿着运动运动,当第一辆运送小车到达水雾冷却室内时,关闭传送装置;启动高压水雾喷嘴2,对模具钢的表面进行喷水冷却,打破模具钢表面的气膜,气化的冷却水经过风机11的作用,沿着传送管道12被收集到冷却水回收池13;在第一辆运送小车上的模具钢冷却完毕时,启动传送装置,将第一辆运送小车牵引出水雾冷却室1,第二辆小运送车牵引至水雾冷却室1内,对第二辆运送小车上的模具钢进行冷却处理;同时卸下第一辆运送小车上的模具钢,再装上待冷却的磨具钢;第二辆运送小车上的模具钢冷却完毕后,启动传送装置,使得主动传送辊6反转,第二辆运送小车被牵引出水雾冷却室1,第一辆运送小车牵引至水雾冷却室1进行冷却;完毕后重复上述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1.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雾冷却装置和传送装置;
所述水雾冷却装置包括水雾冷却室和若干高压水雾喷嘴;所述水雾冷却室的两端均敞开,所述若干高压水雾喷嘴等间距均匀设置在所述水雾冷却室的两侧内壁上,所述若干高压水雾喷嘴通过外部管道连接外部的水源;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轨道、两辆运送小车和传送辊装置;所述轨道沿着所述水雾冷却室的纵向设置在水雾冷却室的底部,且所述轨道的两端均穿过水雾冷却室;所述两辆运送小车的底部设有与轨道相匹配的滚轮,所述运送小车通过滚轮滑动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运送小车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放置待冷却处理的模具钢的放置部;
所述传送辊装置包括两个传送辊支架、主动传送辊、被动传送辊和钢丝绳;所述两个传送辊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的两端;所述主动传送辊设置在任一传送辊支架上设,所述主动传送辊连接外部的驱动装置,另一传送辊支架上安装被动传送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缠绕在主动传送辊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缠绕在被动传送辊上,所述钢丝绳沿着所述轨道依次固定两辆运送小车。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冷却室的顶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上设有传送管道,所述传送管道的另一端设有冷却水回收池。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冷却室的顶部为喇叭型。
4.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一项所述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部边缘部均设有挡板。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设有若干通孔。
6.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一项所述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7.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一项所述的模具钢锻后水雾冷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雾喷嘴为可自动调节角度的高压水雾喷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