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2-27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



    背景技术: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是一种省水的灌水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但是,现有的滴灌工作往往都是通过一条主水管分布给滴灌头,所以在滴灌头堵塞,需要维修更换滴灌头时,需要把整个水管的水流控制开关关闭,此种方式会影响滴灌工作的效率和时间,对农作物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现有技术不足,需要对此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滴灌头堵塞,需要维修更换滴灌头时,需要把整个水管的水流控制开关关闭,会影响滴灌工作效率和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包括主管,所述主管上方两端设有分管,所述主管中端设有阀门,且阀门处于分管进水口与出水口竖向中心轴线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管与分管之间连接有软管,所述主管分为两段,且主管之间也设有软管,所述分管通过软管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分管作用于软管与软管构成伸缩结构所述分管设置为圆环结构,且分管分布在植物外围。

    优选的,所述分管外端套有套管,且套管上设有滴灌口,所述套管作用于分管与滴灌口构成旋转调节灌溉结构,且旋转角度为180度。

    优选的,所述分管下端外壁套有支架,且支架置于套管下端,并且分管通过支架固定在土壤表面,所述支架作用于分管与分管构成固定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设置有单独的阀门,通过阀门的开启与闭合可以控制水流的流淌方向,让水流向主管或者分管流淌,使该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在执行喷灌工作时不影响对损坏滴灌口的更换与维修操作,达到灌溉用滴灌管道的智能化应用效果,使该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的滴灌效率很高,使农植物对水的吸收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图1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图1正视图。

    图中:1、主管,2、阀门,3、套管,4、分管,5、软管,6、支架,7、滴灌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包括主管1、阀门2、套管3、分管4、软管5、支架6和滴灌口7,主管1上方两端设有分管4,主管1与分管4之间连接有软管5,主管1分为两段,且主管1之间也设有软管5,分管4通过软管5构成伸缩结构,植物的根茎都会成长使植物根茎面积会加大,软管5本身具有伸缩特性,分管4通过软管5拉伸后会增加分管4的直径,使对植物成长之后的灌溉角度与植物成长之前的灌溉角度相同,保证植物的吸水效率,分管4设置为圆环结构,且分管4分布在植物外围,圆环结构的分管4能对需要灌溉的植物进行全方位的灌溉,能避免灌溉死角,使植物根部对水的吸收均匀,分管4外端套有套管3,且套管3上设有滴灌口7,套管3作用于分管4与滴灌口7构成旋转调节灌溉结构,且旋转角度为180度,套管3的旋转可以改变滴灌口7的滴灌角度,便于适应各种滴灌环境,使滴灌工作不受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分管4下端外壁套有支架6,且支架6置于套管3下端,并且分管4通过支架6固定在土壤表面,支架6作用于分管4与分管4构成固定结构,支架6能对分管4进行固定,使分管4不易移位造成滴灌灌溉不均匀的情况,同时支架6的搭建,能使分管4与地面保留空隙,避免滴灌口7受泥土堵塞,主管1中端设有阀门2,且阀门2处于分管4进水口与出水口竖向中心轴线之间。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时,首先把分管4套在种植物外部,然后用支架6套在分管4外部把支架6固定在土地上,打开滴灌开关,水流从主管1流向分管4从套管3上的滴灌口7喷出,通过旋转套管3来改变滴灌口7的角度,使种植物受滴灌工作而水分充足,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物根茎成长,握住分管4分别向前后拉伸和左右拉伸使软管5展开,软管5展开促使分管4直径变大,能让滴灌口7的滴灌工作一直适应种植物的成长,保证对种植物供水充足当滴灌口7堵塞时可以逆时针旋转阀门2,使主管1的内壁被打开,让水流不经过分管4直接从主管1往前流动,可以对滴管口7进行维修更换工作,这就是该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的使用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包括主管(1),所述主管(1)上方两端设有分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中端设有阀门(2),且阀门(2)处于分管(4)进水口与出水口竖向中心轴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与分管(4)之间连接有软管(5),所述主管(1)分为两段,且主管(1)之间也设有软管(5),所述分管(4)通过软管(5)构成伸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4)设置为圆环结构,且分管(4)分布在植物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4)外端套有套管(3),且套管(3)上设有滴灌口(7),所述套管(3)作用于分管(4)与滴灌口(7)构成旋转调节灌溉结构,且旋转角度为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管(4)下端外壁套有支架(6),且支架(6)置于套管(3)下端,并且分管(4)通过支架(6)固定在土壤表面,所述支架(6)作用于分管(4)与分管(4)构成固定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包括主管,所述主管上方两端设有分管,所述主管中端设有阀门,且阀门处于分管进水口与出水口竖向中心轴线之间。该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设置有单独的阀门,通过阀门的开启与闭合可以控制水流的流淌方向,让水流向主管或者分管流淌,使该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在执行喷灌工作时不影响对损坏滴灌口的更换与维修操作,达到灌溉用滴灌管道的智能化应用效果,使该智能灌溉用滴灌管道的滴灌效率很高,使农植物对水的吸收更加充分,植物的根茎都会成长使植物根茎面积会加大,软管本身具有伸缩特性,分管通过软管拉伸后会增加分管的直径,使对植物成长之后的灌溉角度与植物成长之前的灌溉角度相同。

    技术研发人员:康胜元;陈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宁县旭东农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0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4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