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1-06  89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铆接是一个机械词汇,是利用轴向力将零件铆钉孔内钉杆墩粗并形成钉头,使多个零件相连接的方法。

    在铆接过程中需要用上下模将需要铆接的产品和铆钉固定,从而确保铆接的品质;在生产过程中上模固定不动,生产线将产品和铆钉搬运到上模内,然后充当下模的顶升机构上升将产品和铆钉固定,最后再将产品铆接。

    通常都是靠气缸带动下模向上运动将产品和铆钉固定,由于气缸的活塞杆不是刚性元件在铆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移动,影响铆接的品质,铆接后产品的一致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包括底板、竖板、气缸、运动板以及顶升件;所述运动板通过竖板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气缸通过安装板与底板连接,所述气缸与竖板位置相对应,所述竖板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驱动座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轮组件与运动板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通过调整件与定位座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上设置有放料槽,所述运动板通过复位件与底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板通过滑轨组件与竖板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位于运动板上远离底板处,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放料槽位于顶升件上远离底板处,所述驱动件与竖板位置相对应,所述复位件位于运动板远离气缸的一侧,所述连接件具体为螺杆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与轮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运动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顶升件通过滑槽与运动板连接,所述驱动件与通槽位置相对应,所述滑槽位于运动板上远离驱动座处,所述复位件关于驱动件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位于驱动件上远离气缸的一侧,所述轮组件位于运动板上远离滑槽处,所述驱动座上设置有驱动槽,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平面,所述复位件具体为弹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通过驱动槽与驱动座活动连接,所述平面位于驱动件远离底板的面上,且靠近气缸的一侧;所述平面与轮组件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通过底板、竖板、气缸、运动板以及顶升件相互配合使用,实现了铆接过程中下模不会移动的效果,提高了铆接后产品的品质,提高了铆接后产品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的另一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的又一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中:1、底板;2、竖板;3、气缸;4、驱动件;41、斜面;42、平面;5、滑轨组件;6、运动板;7、定位座;8、顶升件;81、放料槽;9、滑槽;10、调整件;11、复位件;12、驱动槽;13、通槽;14、安装板;15、轮组件;16、驱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3,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包括底板1、竖板2、气缸3、运动板6以及顶升件8;所述运动板6通过竖板2与底板1活动连接,所述气缸3通过安装板14与底板1连接,所述气缸3与竖板2位置相对应,所述竖板2上设置有通槽13,用于避免与驱动件产生干涉,所述气缸3的活塞杆上设置有驱动件4,用于驱动轮组件15和运动板6向上运动,所述驱动件4通过驱动座16与底板1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4通过轮组件15与运动板6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8通过调整件10与定位座7活动连接,用于调整顶升件8相对于运动板6的位置,所述顶升件8上设置有放料槽81,用于充当铆接时的下模,所述运动板6通过复位件11与底板1活动连接,用于带动运动板6复位,所述气缸3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运动板6通过滑轨组件5与竖板2活动连接,用于确保运动件6运动路径的精准性,所述顶升件8位于运动板6上远离底板1处,所述驱动件4上设置有斜面41,用于驱动运动板6和轮组件15向上运动,所述放料槽81位于顶升件8上远离底板1处,所述驱动件4与竖板2位置相对应,所述复位件11位于运动板6远离气缸3的一侧,所述调整件10具体为螺杆组件,用于方便调整顶升件8相对于运动板6的位置。

    所述斜面41与轮组件15位置相对应,所述运动板6上设置有滑槽9,用于限定顶升件8的位置,所述顶升件8通过滑槽9与运动板6连接,所述驱动件4与通槽13位置相对应,所述滑槽9位于运动板6上远离驱动座16处,所述复位件11关于驱动件4对称,用于确保运动板6受力均匀。

    所述斜面41位于驱动件4上远离气缸3的一侧,所述轮组件15位于运动板6上远离滑槽9处,所述驱动座16上设置有驱动槽12,用于限定驱动件4的运动路径,所述驱动件4上设置有平面42,用于限定运动板6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距离,所述复位件11具体为弹簧组件。

    所述驱动件4通过驱动槽12与驱动座16活动连接,所述平面42位于驱动件4远离底板1的面上,且靠近气缸3的一侧;所述平面42与轮组件15位置相对应,用于限定驱动件4的运动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开始工作时:当铆钉和产品进入上模内后,在外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气缸3的活塞杆伸出带动驱动件4在驱动座16的驱动槽12内滑动,驱动件4首先经过通槽13进而驱动件4的斜面41插入轮组件15的下方将轮组件15顶起,进一步的轮组件15带动运动板6在滑轨组件5上滑动,从而带动运动板6上的顶升件8向上运动,当驱动件4继续运动到平面42顶紧轮组件15时运动板6到达最高处,顶升件8上的放料槽81充当下模和上模相互配合将产品和铆钉固定,最后外部的铆接机构工作完成铆接工序后气缸3的活塞杆收缩带动所有零件复位,重复上述工序直到工作结束。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竖板(2)、气缸(3)、运动板(6)以及顶升件(8);所述运动板(6)通过竖板(2)与底板(1)活动连接,所述气缸(3)通过安装板(14)与底板(1)连接,所述气缸(3)与竖板(2)位置相对应,所述竖板(2)上设置有通槽(13),所述气缸(3)的活塞杆上设置有驱动件(4),所述驱动件(4)通过驱动座(16)与底板(1)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4)通过轮组件(15)与运动板(6)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8)通过调整件(10)与定位座(7)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8)上设置有放料槽(81),所述运动板(6)通过复位件(11)与底板(1)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板(6)通过滑轨组件(5)与竖板(2)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8)位于运动板(6)上远离底板(1)处,所述驱动件(4)上设置有斜面(41),所述放料槽(81)位于顶升件(8)上远离底板(1)处,所述驱动件(4)与竖板(2)位置相对应,所述复位件(11)位于运动板(6)远离气缸(3)的一侧,所述调整件(10)具体为螺杆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41)与轮组件(15)位置相对应,所述运动板(6)上设置有滑槽(9),所述顶升件(8)通过滑槽(9)与运动板(6)连接,所述驱动件(4)与通槽(13)位置相对应,所述滑槽(9)位于运动板(6)上远离驱动座(16)处,所述复位件(11)关于驱动件(4)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41)位于驱动件(4)上远离气缸(3)的一侧,所述轮组件(15)位于运动板(6)上远离滑槽(9)处,所述驱动座(16)上设置有驱动槽(12),所述驱动件(4)上设置有平面(42),所述复位件(11)具体为弹簧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通过驱动槽(12)与驱动座(16)活动连接,所述平面(42)位于驱动件(4)远离底板(1)的面上,且靠近气缸(3)的一侧;所述平面(42)与轮组件(15)位置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包括底板、竖板、气缸、运动板以及顶升件;所述运动板通过竖板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气缸通过安装板与底板连接,所述气缸与竖板位置相对应,所述竖板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通过驱动座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通过轮组件与运动板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通过调整件与定位座活动连接,所述顶升件上设置有放料槽,所述运动板通过复位件与底板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复位式铆接顶升装置,提高了铆接后产品的品质,提高了铆接后产品的一致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酌古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3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