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1-05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系统仅提供制冷和制热功能。用户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旦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用户的舒适度会明显下降,为满足用户的舒适性的需求,需要补充氧气和稀释二氧化碳,现有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新风系统。

    但是,发明人(们)发现:新风系统排入的量的控制常常是根据房间的大小来定,一个小时内新风量为室内空间容积的两倍,才能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提升氧气的浓度;并且,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时,新风系统排入的新风需要进行冷热除湿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可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制氧装置,所述制氧装置的供氧出口与所述室内机的气流通道连通,所述制氧装置的排废出口与所述室外机的气流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电连接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设于室内,并且用于检测室内的氧气和/或二氧化碳的浓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浓度的信息,并用于向所述制氧装置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

    可选的,所述制氧装置的包括供氧管道,所述供氧出口开设于所述供氧管道,所述供氧管道上设置有电磁开关阀,所述电磁开关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向所述电磁开关阀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于所述室外机、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所述第二控制器设于所述室内机、并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制氧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磁开关阀和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浓度的信息,并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浓度数据,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浓度数据,并向所述制氧装置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

    可选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体浓度显示装置,所述气体浓度显示装置设于所述室内机的外部,所述气体浓度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用于显示室内的氧气和/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外机的风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同时向所述风机和所述制氧装置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于所述室外机、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所述第二控制器设于所述室内机、并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制氧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室外机的风机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设于所述室内机。

    可选的,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设于所述室内机的气流通道上;和/或,

    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碱石灰。

    可选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电连接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设于室内,并且用于检测室内的氧气和/或二氧化碳的浓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浓度的信息,并用于向用户发出更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指令。

    可选的,所述制氧装置的供氧出口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的气流通道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设置,制氧装置的供氧出口与所述室内机的气流通道连接,有利于借助室内机的风机将制氧装置制造的氧气向室内供应,以提高室内的氧气浓度,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将所述制氧装置的排废出口与所述室外机的气流通道连通,有利于借助室外机的风机将制氧装置制造氧气时产生的氮气向室外排放,避免氮气局部富集的现象,以提高制氧装置制氧的效率、保证制氧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制氧装置可快速、有效地补充室内的氧气,提升用户的舒适度,能耗较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以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空调系统10

    室外机100

    制冷管路110

    总线120

    室内机200

    回风口210

    出风口220

    制氧装置300

    供氧管310

    电磁开关阀311

    供氧出口312

    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10,空调系统10可用于控制室内的温度以及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满足位于室内的用户对于舒适度的要求。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0包括室外机100、室内机200、制氧装置300和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

    制氧装置300可设置于室外机100中,可避免制氧装置300对室内机200的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室内机200轻薄化的设计,提升室内机200的美感、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制氧装置300也可以设置于是室外机100的外部,例如:制氧装置300可以安设于室外机的上端面。

    室内机200包括回风口210和出风口220,并且室内机200内部设置有风机。当室内机200中的风机转动时,外界的空气自回风口210流入室内机200,再自室内机200的内部、通过出风口220流向外界。在此过程中,空气的流动形成室内机200的气流通道。室外机100中也设置有风机,当风机转动时,室外机中的空气的流动形成室外机100的气流通道。

    制氧装置300设有供氧管310,供氧管310上开设有供氧出口312,供氧出口作为制氧装置300向外提供氧气的出口。制氧装置300制造的氧气可经过供氧管310,再通过供氧出口312排出制氧装置300。在本实施例中的,供氧出口312与室内机200的气流通道连通。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借助室内机200的风机将制氧装置300制造的氧气向室内供应,以提高室内的氧气浓度,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同时,直接利用制氧装置300制氧,可快速、有效地补充室内的氧气,提升用户的舒适度,能耗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制氧装置300的供氧出口312与室内机200的回风口210连接(图中的连接方式仅为示意)。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借助室内机200的风机将制氧装置300制造的氧气向室内供应。当室内机200启动时,风机转动,以造成室内机200内部负压,从而加速供氧管310中排出的氧气的流动,使氧气更快速地流入室内机200的内部,再通过室内机200的出风口220流入室内,以补充室内空气中的氧气,提高室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在加速氧气流动的同时,为氧气的流动提供更多动力,从而使得氧气可以更均匀地分布于室内,提升用户的舒适度,能耗较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制氧装置300的供氧出口312也可以与室内机200的出风口220连接。当室内机200启动时,风机转动,将室内机200中的空气通过出风口220排放至室内。供氧出口312与出风口220连接,供氧管310中的氧气可跟跟随室内机200中的空气一起被吹向室内,以加速供氧管310中的氧气的流动。相较于为制氧装置和供氧管310单独设置加速氧气流动的风机的设计,本方案简化空调系统10中的零部件、节能减排、有利于空调系统10轻薄化设置。或者,制氧装置300的供氧出口312也可仅靠近出风口220或者靠近进风口210设置。

    制氧装置300还包括排废出口(未图示),在制造氧气的同时会产生氮气和其他气体,氮气和其他气体通过排废出口排出制氧装置300。将制氧装置300的排废出口与室外机100的气流通道连通,有利于借助室外机100的风机将制氧装置300制造氧气时产生的氮气向室外排放,避免氮气局部富集的现象,保证制氧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制氧装置300制造氧气需要足够的新鲜的空气,避免制氧装置300周围的氮气的富集、利用室外机100的风机向制氧装置300提供更多的空气,可提高制氧装置制氧的效率。

    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设于室内机200的内部,其用于吸收室内的二氧化碳,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其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的内部设置有碱石灰,以吸收二氧化碳。

    优选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设于室内机200的气流通道上,室内机200的风机转动时,室内机200的内部形成负压,以使得空气通过回风口210进入室内机200中,再通过出风口220排出室内机200。将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设置于室内机200的气流通道上,可加速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周围的空气的流动,从而使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可以吸附更多地二氧化碳,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在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设置于室内机200内的靠近出风口220的位置。当然,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也可以设置于靠近回风口210的位置,也可加速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吸附二氧化碳。在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的个数为一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多个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分别设置于回风口210和出风口220。在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设于室内机200的内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也可以设于室内机200的外部、并靠近出风口220和/或回风口210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了清晰地显示室内机200、室外机100、制氧装置300和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之间的连接关系,将室内机200的回风口210和出风口220开设于室内机200的靠近室外机100的侧面。在实现使用过程中,室内机200的回风口210和出风口220均应朝向室内的开阔处。

    空调系统10还包括电连接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和控制器(未图示)。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设于室内,并且用于检测室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器用于接收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信息,由此判断室内空气的质量(含氧量)是否满足用户对舒适度的要求,并根据此向制氧装置300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当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于第一阈值时,制氧装置300开启、并进行制氧工作;当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高于第二阈值时,制氧装置300关闭,以减小能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也可以仅检测室内的氧气或者二氧化碳的浓度。当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仅能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时,若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即可推定室内空气中含氧量过低,需要开启制氧装置300。

    空调系统10还包括气体浓度显示装置(未图示),气体浓度显示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并用于显示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检测到的室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以供用户参考。用户可根据显示装置所显示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并结合自身需求,控制制氧装置300的开启或者关闭,或者通过调节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使得制氧装置300能在指定的区间内进行启停,从而使得空调系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的舒适度需求。当然,当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仅能检测到氧气或者二氧化碳的浓度时,气体浓度显示装置仅用于显示对应的氧气或者二氧化碳的浓度。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和室内机200可独立设置,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可设置于室内机200的外部,气体浓度显示装置可设置于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的外表面。或者,气体浓度显示装置也可以作为室内机200的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或者,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也可以设置于室内机200的内部,室内机200的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作为气体浓度显示装置,即室内机200的显示面板在显示室内的温度的同时,也可显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进一步的,控制器与室外机100的风机电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同时向风机和制氧装置300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即当制氧装置300开启并进行制氧时,室外机100的风机开始转动。当制氧装置300开始制氧时,会产生氮气,通过保证室外机100的风机和位于室外机100中的制氧装置300同步开启,室外机100的风机可加速室外机中空气的流动,避免室内机200中因制造氧气而出现局部氮气富集的现象,保证了设备的安全使用。同时,室外机100的风机的转动,可引入更多的新鲜的空气以补给制氧装置300在制氧时所需的空气。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系统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时,且室内氧气富足时,室外机的风机可以单独工作,即室外机的风机转动,但此时制氧装置300可停止工作。但是,当制氧装置300开始工作时,室外机的风机需保证转动。

    同时,控制器还可根据接收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更换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并用于向用户发出更换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的指令。控制器可判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一时间区间是否持续升高,或者判断二氧化碳的升高的趋势在一时间区间中是否不具有下降趋势等等,以判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是否需要进行更换。当控制器判断该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需要进行更换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室内机200的显示面板上显示提醒更换二氧化碳吸收装置400的图样,或者通过控制外接的蜂鸣器进行工作等方式实现指令的发送,以对用户进行提醒,具体方式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供氧管310上设置有电磁开关阀311,电磁开关阀311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向电磁开关阀311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以控制氧气的输出。同时,控制器还可以根据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电磁开关阀311开合的幅度,从而控制氧气的输出量,从而保证室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维持在一个较佳的范围内,以保证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第一控制器设于室外机100、并用于控制室外机100,比如,第一控制器与室外机100的风机电连接,以控制室外机100中的风机的开启、关闭或者转动的转速等等。第一控制器还与制氧装置300电连接。第二控制器设于室内机200、并用于控制室内机,比如,第二控制器与室内机200中的风机电连接,以控制室内机200中的风机的开启、关闭或者转动的转速等等。第二控制器还与电磁开关阀311、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以及气体浓度显示装置电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控制器接收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检测到的浓度的信息,并根据浓度的信息向第一控制器发送浓度数据。其中,上述所指的浓度数据可以是气体浓度检测装置500检测到的氧气和/或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信息,也可以是将氧气的浓度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比较后得到的开启或者关闭制氧装置300的指令,当然,也可以是将氧气的浓度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比较后得到的中间数据等等。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浓度数据,并向制氧装置300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同时,第二控制器还可以根据浓度的信息向电磁开关阀311发送开启或者关闭的指令,以控制电磁开关阀311的开启、关闭或者开合的幅度,以控制氧气的输出量。并且,第二控制器还可以根据浓度的信息,控制气体浓度显示装置对二氧化碳和/或氧气的浓度进行显示。

    通过上述设置,当多个室内机200对应一个室外机100时,即一个制氧装置300对多个设有室内机200的房间进行供氧时,多个室内机200中第二控制器可根据各个房间内不同的实时的气体浓度,对制氧装置300和/或对应的电磁开关阀311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各个房间均能获得适量的氧气,实现智能控制。举例说明:各个房间内的第二控制器可向第一控制器发送对应的房间内的气体的浓度数据,第一控制器根据多个控制器发送的浓度数据控制制氧装置300的开启、关闭,或者控制制氧装置300的制氧的功率。第二控制器再根据各自房间内的气体的浓度的信息控制对应的电子开关阀311的开启、关闭或者开合的幅度,以控制自对应的供氧管310中获取的、实际所需的氧气的含量。

    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制氧装置300的供氧出口312可与多个室内机200的回风口210连接。即,制氧装置300可同时供应多个室内机200对应的房间的氧气所需。当然制氧装置300的供氧出口312可以与多个室内机200的出风口220连接,或者同时与出风口220和回风口210连接。不同房间的室内机200中第二控制器可根据不同的房间中的氧气和/或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对房间内的氧气的补给量,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另外,室内机200和室外机100还通过制冷管路110进行连接,以使得制冷剂可在室内机200和室外机100中循环。同时,室内机200和室外机100还通过总线120进行信号传输,在本实施例中,总线包括rs485总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专利文件披露的内容包含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该版权为版权所有人所有。版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复制专利与商标局的官方记录和档案中所存在的该专利文件或者该专利披露。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制氧装置,所述制氧装置的供氧出口与所述室内机的气流通道连通,所述制氧装置的排废出口与所述室外机的气流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电连接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设于室内,并且用于检测室内的氧气和/或二氧化碳的浓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浓度的信息,并用于向所述制氧装置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的包括供氧管道,所述供氧出口开设于所述供氧管道,所述供氧管道上设置有电磁开关阀,所述电磁开关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向所述电磁开关阀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于所述室外机、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所述第二控制器设于所述室内机、并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制氧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磁开关阀和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浓度的信息,并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浓度数据,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浓度数据,并向所述制氧装置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体浓度显示装置,所述气体浓度显示装置设于所述室内机的外部,所述气体浓度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用于显示室内的氧气和/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外机的风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同时向所述风机和所述制氧装置发送开启或者关闭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于所述室外机、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所述第二控制器设于所述室内机、并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机,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制氧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室外机的风机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设于所述室内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设于所述室内机的气流通道上;和/或,

    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碱石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电连接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设于室内,并且用于检测室内的氧气和/或二氧化碳的浓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浓度的信息,并用于向用户发出更换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指令。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的供氧出口与多个所述室内机的气流通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制氧装置,制氧装置的供氧出口与室内机的气流通道连通,制氧装置的排废出口与室外机的气流通道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制氧装置的供氧出口与室内机的气流通道连接,有利于借助室内机的风机将制氧装置制造的氧气向室内供应,以提高室内的氧气浓度,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将制氧装置的排废出口与室外机的气流通道连通,有利于借助室外机的风机将制氧装置制造氧气时产生的氮气向室外排放,避免氮气局部富集的现象,以提高制氧装置制氧的效率、保证制氧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制氧装置可快速、有效地补充室内所需的氧气,提升用户的舒适度,能耗较小。

    技术研发人员:杜玉清;周锦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3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