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渣堰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1-05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挡渣堰。



    背景技术:

    挡渣堰的使用为了改变钢流的运动轨迹,从而适当延长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使其中的夹杂物有足够时间充分碰撞、聚集、上浮以净化钢液。

    钢液中的夹杂物会对挡渣堰的进行冲刷,对挡渣堰的表面进行侵蚀,并且因为钢液具有高的热量,会在挡渣堰上产生热应力,所以还会加重挡渣堰表面的侵蚀。所以挡渣堰被侵蚀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更换。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挡渣堰的内部并不会破坏,所以为了节省材料,节约成本,现有技术中的挡渣堰均设计为单一的墙体结构,并且厚度不大。但是,由于钢液的密度较高,所以钢液流动时所产生的动能较大,在钢液冲击到挡渣堰上时,容易造成挡渣堰的晃动甚至偏移,影响挡渣堰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渣堰,其通过增加挡渣堰的质量进而提高挡渣堰在使用时的稳定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挡渣堰,包括堰本体和固定在堰本体顶部的吊环,堰本体的厚度超过40cm,堰本体内部设置有空腔,还设置有联通空腔的浇筑口,在空腔填充有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之后,增加了挡渣堰的整体质量,所以在挡渣堰的使用过程中会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堰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联通堰本体外部与空腔的联通槽,填充于空腔中的混凝土同时填充入联通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混凝土固化之后形成的结构,将混凝土限制于空腔中,而不仅仅只是依靠混凝土与堰本体之间的粘连力,避免因高温导致堰本体与混凝土之间的粘连失效,发生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通槽设置有多个并且上下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通槽内的混凝土对混凝土整体产生的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呈矩形,空腔中相邻的各个壁面之间倒有超过1cm的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空腔中的热应力集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渣堰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吊环固定于凹槽内并不从凹槽中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吊环隐藏在凹槽内,不仅可以使相邻的堰本体之间能够紧密的堆放在一起,节省空间,便于储存;还能够避免吊环在运输途中受到撞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筑口位于所述堰本体的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堰本体的成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筑口将整个空腔完全暴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混凝土充分的填充到空腔中,避免在空腔中局部存有空气而无法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空腔并在空腔中浇筑混凝土,增加了挡渣堰的整体质量,提高了挡渣堰在使用时的稳定程度;

    2.通过设置联通槽,依靠混凝土固化之后形成的结构,将混凝土限制于空腔中;

    3.通过将吊环隐藏于凹槽内,不仅可以使相邻的堰本体之间能够紧密的堆放在一起,节省空间,便于储存;还能够避免吊环在运输途中受到撞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挡渣堰的等轴测试图;

    图2是挡渣堰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1、堰本体;2、空腔;3、浇筑口;4、联通槽;5、凹槽;6、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渣堰,包括呈矩形体的堰本体1以及固定在堰本体1顶部的吊环6。堰本体1的厚度超过40cm。

    在堰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凹槽5,吊环6在堰本体1成型固化时预埋在堰本体1中并不从凹槽5中向上伸出。将吊环6隐藏在凹槽5内,不仅可以使相邻的堰本体1之间能够紧密的堆放在一起,节省空间,便于储存;还能够避免吊环6在运输途中受到撞击。

    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呈矩形体的空腔2,空腔2中相邻的各个壁面之间倒有超过1cm的圆角。在堰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联通空腔2与堰本体1外部的浇筑口3,浇筑口3将整个空腔2完全暴露。空腔2中填充有混凝土。在空腔2中浇筑混凝土之后,增加了挡渣堰的整体质量,所以在挡渣堰的使用过程中会更加稳定。

    在堰本体1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联通堰本体1外部与空腔2的联通槽4。填充于空腔2中的混凝土同时填充入联通槽4中。依靠混凝土固化之后形成的结构,将混凝土限制于空腔2中,而不仅仅只是依靠混凝土与堰本体1之间的粘连力,避免因高温导致堰本体1与混凝土之间的粘连失效,发生分离。联通槽4设置有多个并且上下排布。联通槽4内的混凝土对混凝土整体产生的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挡渣堰,包括堰本体(1)和固定在堰本体(1)顶部的吊环(6),其特征在于:堰本体(1)的厚度超过40cm,堰本体(1)内部设置有空腔(2),还设置有联通空腔(2)的浇筑口(3),在空腔(2)填充有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堰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联通堰本体(1)外部与空腔(2)的联通槽(4),填充于空腔(2)中的混凝土同时填充入联通槽(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通槽(4)设置有多个并且上下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呈矩形,空腔(2)中相邻的各个壁面之间倒有超过1cm的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堰的顶部设置有凹槽(5),所述吊环(6)固定于凹槽(5)内并不从凹槽(5)中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口(3)位于所述堰本体(1)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口(3)将整个空腔(2)完全暴露。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挡渣堰,涉及冶金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堰本体和固定在堰本体顶部的吊环,堰本体的厚度超过40cm,堰本体内部设置有空腔,还设置有联通空腔的浇筑口,在空腔填充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挡渣堰的质量进而提高挡渣堰在使用时的稳定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瑞普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3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