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1-04  106


    本实用新型属于凹版印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复合纸因表面带有不易讲解的基膜,用的越来越少。为了达到环保的要求,印刷行业转而采用转移复合纸(即转移镀铝纸)进行印刷。

    现有的轮转凹版印刷,一般采用双工位不停机放卷,把卷筒纸展开,由引入装置将承印物(即卷筒纸)输入给机组式印刷单元进行印刷,是一种成熟的印刷方式。而转移复合纸卷,是一卷需要剥离基膜后方能进行印刷的转移复合纸,基膜撕开后转移复合纸的表面是一层几微米左右的铝层(即真空镀铝层)和一层涂层(清漆层),因此剥离基膜后的转移复合纸对摩擦等外力非常敏感,如过于提前剥离基膜,容易被复卷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作用,使纸张之间发生相互抹茶和挤压,造成剥离基膜后的转移复合纸表面很容易产生擦花和粘花的缺陷,使生产的时候产生大量的废品。

    中国专利201110093249.8公开了一种联线剥离轮转凹版印刷设备及其生产工艺,直接将转移复合纸进行在线剥离确实减少了废品的产生,但其需要二次贴胶带,初次胶带贴合后要剥离基膜,但还是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在线将新基纸的基膜剥离开后,由于连续的拉力问题,可能在还没进行二次剥离时就发生了断裂,此外,二次贴胶带的时候,靠感应器,有可能出现贴合不准的情况,依旧可能发生断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贴合准确,无需二次贴胶带,使印刷稳定进行的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机构,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一放卷装置与第二放卷装置以及引入装置、贴胶带装置,所述贴胶带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装置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之间,所述引入装置位于所述贴胶带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放卷装置包括第一放纸轴、第一收膜轴与第一剥离装置,所述第一剥离装置置于所述第一放纸轴上方,所述第一收膜轴位于所述第一放纸轴的侧边,所述第二放卷装置包括第二放纸轴、第二收膜轴与第二剥离装置,所述第二剥离装置置于所述第二放纸轴上方,所述第二收膜轴位于所述第二放纸轴的侧边,所述第一放纸轴或所述第二放纸轴上放置的复合纸通过所述第一剥离装置或所述第二剥离装置剥离成基膜与基纸,所述基膜被所述第一收膜轴或所述第二收膜轴收卷,所述第一放卷装置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导出的所述基纸在所述贴胶带装置中完成首尾拼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剥离装置与所述第二剥离装置均包括有导膜辊、导纸辊与剥离刀,所述导膜辊与所述导纸辊相切设置,所述剥离刀位于所述导膜辊与所述导纸辊的切点上方,所述导膜辊用于引导所述基膜,所述导纸辊用于引导所述基纸,所述剥离刀用于剥离所述基纸与所述基膜。

    具体的,所述第一剥离装置与所述第一放纸轴之间设有第一复合纸引导轴,所述第二剥离装置与所述第二放纸轴之间设有第二复合纸引导轴。

    优选的,所述第一复合纸引导轴与所述第二复合纸引导轴均为两根并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引入装置包括紧固辊组与引入辊,所述紧固辊组位于所述贴胶带装置的正上方,所述引入辊位于所述紧固辊组的上方。

    具体的,还包括有储备装置,所述储备装置位于所述引入装置上方,所述基纸通过所述引入装置后进入所述储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双剥离装置的设置,将复合纸在在进行印刷的前一工序时,在线剥离,并经过贴胶纸装置进行双面贴胶纸,使贴合后的胶纸稳固,强度高,不易发生脱落,同时,不用二次贴胶带,使印刷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设置储备装置,对基纸进行储备,但基纸进行连线接纸的时候,储存在储备装置中的基纸会送入印刷机中,进而达到连线不停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剥离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表示的意义如下:

    1第一放卷装置,11第一放纸轴,12第一收膜轴,13第一复合纸引导轴,14第一剥离装置,15导膜辊,16导纸辊,17剥离刀,2第二放卷装置,21第二放纸轴,22第二收膜轴,23第二复合纸引导轴,24第二剥离装置,3贴胶带装置,4引入装置,41紧固辊组,42引入辊,5储备装置,6印刷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机构如图1-2所示,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一放卷装置1与第二放卷装置2以及引入装置4、贴胶带装置3,所述贴胶带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装置1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2之间,所述引入装置4位于所述贴胶带装置3的上方,所述第一放卷装置1包括第一放纸轴11、第一收膜轴12与第一剥离装置14,所述第一剥离装置14置于所述第一放纸轴11上方,所述第一收膜轴12位于所述第一放纸轴11的侧边,所述第二放卷装置2包括第二放纸轴21、第二收膜轴22与第二剥离装置24,所述第二剥离装置24置于所述第二放纸轴21上方,所述第二收膜轴22位于所述第二放纸轴21的侧边,所述第一放纸轴11或所述第二放纸轴21上放置的复合纸通过所述第一剥离装置14或所述第二剥离装置24剥离成基膜与基纸,所述基膜被所述第一收膜轴12或所述第二收膜轴22收卷,所述第一放卷装置1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2导出的所述基纸在所述贴胶带装置3中完成首尾拼接。将复合纸分别放置在第一放卷装置1和第二放卷装置2上,当第一放卷装置1上的复合纸放卷完时可以快速在贴胶带装置3中和第二放卷装置2上的复合纸进行贴合,实现快速连线的目的,同时因均进行在线剥离基膜的工作,无需再贴合后进行再次剥离基膜也就无需二次贴胶带,从而使贴合后的基纸的稳固性更好并且更为稳定。

    具体的,所述第一剥离装置14与所述第二剥离装置24均包括有导膜辊15、导纸辊16与剥离刀17,所述导膜辊15与所述导纸辊16相切设置,所述剥离刀17位于所述导膜辊15与所述导纸辊16的切点上方,所述导膜辊15用于引导所述基膜,所述导纸辊16用于引导所述基纸,所述剥离刀17用于剥离所述基纸与所述基膜。剥离刀17使基纸和基膜的剥离更为准确,并且不会损伤基纸。

    具体的,所述第一剥离装置14与所述第一放纸轴11之间设有第一复合纸引导轴13,所述第二剥离装置24与所述第二放纸轴21之间设有第二复合纸引导轴23。第一复合纸引导轴13与第二复合纸引导轴23能够有效的引导复合纸并且给复合纸提供张力,使其进入第一剥离装置14或第二剥离装置24中能够存在足够的张力,避免张力不够复合纸发生偏移进而使剥离刀17的剥离发生偏移造成基纸损伤。

    此外,在第一剥离装置14与第二剥离装置24的左右两侧均对应设有第一基纸引导轴(图中未标示)、第一基膜引导轴(图中未标示)与第二基纸引导轴(图中未标示)、第二基膜引导轴(图中未标示),实现对分离后的基纸与基膜进行引导,保证基膜的准确收卷与基纸的稳固运输。

    优选的,所述第一复合纸引导轴13与所述第二复合纸引导轴23均为两根并相互配合。该设置能够使复合纸的张力更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引入装置4包括紧固辊组41与引入辊42,所述紧固辊组41位于所述贴胶带装置3的正上方,所述引入辊42位于所述紧固辊组41的上方。紧固辊组41用于将在贴胶带装置3中贴合好的基纸进一步压实,使其更为稳固引入辊42主要使引导基纸离开紧固辊组41并进入张力装置。

    具体的,还包括有储备装置5,所述储备装置5位于所述引入装置4上方,所述基纸通过所述引入装置4后进入所述储备装置5。储备装置5用于储备基纸,用于基纸连线更换的时候,供给给印刷单元6,使印刷单元6无需停机,同时也为基纸提供足够的张力。基纸经过储备单元后即进入印刷单元6,进行印刷工序。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一种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机构,包括如下步骤:

    主纸上机,将复合纸卷放置到第一放卷装置1的第一放纸轴11上;

    主纸剥离,将第一放纸轴11上的复合纸通过第一复合纸引导轴13引入第一剥离装置14,进行基纸与基膜分离;

    主基膜收卷,将主纸剥离后的基膜引导到第一收膜轴12上进行收卷;

    主基纸导入,将主纸剥离后的基纸依次引导通过贴胶带装置3与导入装置,最终导入印刷单元6进行印刷;该步骤中还包括有如下步骤:基纸储备,导入装置将基纸导入储备装置5,储备装置5进行基纸储备并控制基纸的张力,此后,储备装置5将控制好张力的基纸导入印刷单元6进行印刷。储备装置5会储存一定量的基纸,以满足在更换基纸使,有足够的剩余时间用于新、旧基纸之间的粘合时间,以满足不停机持续连线的操作,同时储备装置5同时也能为基纸提供张力调节,使基纸的张力能够位置在限定区域,使印刷效果正常,不会因连线换纸而导致印刷错位偏移等问题的发生。

    副纸上机,将复合纸卷放置到第二放卷装置2的第二放纸轴21;

    副纸剥离,将第二放纸轴21上的复合纸通过第二复合纸引导轴23引入第二剥离装置24,进行基纸与基膜分离;

    副基膜收卷,将副纸剥离后的基膜引导到第二收膜轴22上进行收卷;

    副基纸备用,将副纸剥离后的基纸引导至贴胶带装置3的边缘处备用;

    连线接纸,第一放卷装置1上的复合纸放卷完之后,将第一放卷装置1放卷的基纸尾端与第二放卷装置2上备用的基纸首端在贴胶带装置3上进行贴合后,完成连线,此时,第一放卷装置1与第二放卷装置2的主副位置更替。具体的,贴胶带装置3对基纸进行的贴合为双面贴合。粘合完成后,储备装置5会重新储备基纸,以供下次进行连线接纸时的使用。因第二放卷装置2也与第一放卷装置1一致,会在复合纸进入印刷之前,进行基纸与基膜的分离,因此,贴胶带装置3的双面贴合胶带直接贴合在基纸的正反两面,无需重新在中间进行基膜剥离,因此贴合后的稳定性更好,也不容易出现贴合后断裂的情况发生,使印刷的稳定性更为稳固。贴胶纸装置3可以是人工进行胶纸黏贴的空间,也可以是机械化自动贴胶纸的机器人,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一放卷装置(1)与第二放卷装置(2)以及引入装置(4)、贴胶带装置(3),所述贴胶带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装置(1)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2)之间,所述引入装置(4)位于所述贴胶带装置(3)的上方,所述第一放卷装置(1)包括第一放纸轴(11)、第一收膜轴(12)与第一剥离装置(14),所述第一剥离装置(14)置于所述第一放纸轴(11)上方,所述第一收膜轴(12)位于所述第一放纸轴(11)的侧边,所述第二放卷装置(2)包括第二放纸轴(21)、第二收膜轴(22)与第二剥离装置(24),所述第二剥离装置(24)置于所述第二放纸轴(21)上方,所述第二收膜轴(22)位于所述第二放纸轴(21)的侧边,所述第一放纸轴(11)或所述第二放纸轴(21)上放置的复合纸通过所述第一剥离装置(14)或所述第二剥离装置(24)剥离成基膜与基纸,所述基膜被所述第一收膜轴(12)或所述第二收膜轴(22)收卷,所述第一放卷装置(1)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2)导出的所述基纸在所述贴胶带装置(3)中完成首尾拼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装置(14)与所述第二剥离装置(24)均包括有导膜辊(15)、导纸辊(16)与剥离刀(17),所述导膜辊(15)与所述导纸辊(16)相切设置,所述剥离刀(17)位于所述导膜辊(15)与所述导纸辊(16)的切点上方,所述导膜辊(15)用于引导所述基膜,所述导纸辊(16)用于引导所述基纸,所述剥离刀(17)用于剥离所述基纸与所述基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离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装置(14)与所述第一放纸轴(11)之间设有第一复合纸引导轴(13),所述第二剥离装置(24)与所述第二放纸轴(21)之间设有第二复合纸引导轴(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剥离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纸引导轴(13)与所述第二复合纸引导轴(23)均为两根并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离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装置(4)包括紧固辊组(41)与引入辊(42),所述紧固辊组(41)位于所述贴胶带装置(3)的正上方,所述引入辊(42)位于所述紧固辊组(41)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储备装置(5),所述储备装置(5)位于所述引入装置(4)上方,所述基纸通过所述引入装置(4)后进入所述储备装置(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机构,包括镜像设置的第一放卷装置与第二放卷装置以及引入装置、贴胶带装置,所述贴胶带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放卷装置与所述第二放卷装置之间,所述引入装置位于所述贴胶带装置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凹印铜版纸的剥离连线机构采用双剥离装置的设置,将复合纸在在进行印刷的前一工序时,在线剥离,并经过贴胶纸装置进行双面贴胶纸,使贴合后的胶纸稳固,强度高,不易发生脱落,同时,不用二次贴胶带,使印刷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明;罗小利;林镇喜;宋阳波;刘喜炎;文永森;陈杰;刘晓敏;王丽湘;蔡雪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新宏泽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3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3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