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排辊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具体涉及一种密排辊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的结构,属于钢铁冶金机械行业连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扇形段是板坯连铸机的重要核心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对凝固过程中的连铸坯提供支撑和导向,该段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是连铸机顺利完成铸坯生产的关键要素。
在实际生产实例中,或有需要在某异型坯断面连铸机基础上,增加一种板坯断面,由于两种铸坯断面不同,导致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结构形式与常规板坯扇形段大为不同。
现有的常规板坯扇形段由于结构形式限制,无法同时满足以下三点基本技术要求:一是基础框架共用要求、二是辊列设计要求、三是刚度和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密排辊板坯连铸机扇形段,是一种密排辊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的设计方案,应用于一种异型坯断面连铸机上,采用该扇形段的设计,能实现背景技术所述的三点基本技术要求,用于生产现场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密排辊板坯扇形段,包括:导向轮装配1、外弧框架2、内弧框架3、密排辊装配4、接水盘5、内弧冷却管9、润滑配管10、水冷配管11;
所述外弧框架2为整体焊接件,外弧框架2的内弧侧设置有内弧侧板,所述内弧侧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为内弧框架3提供安装基础;外弧框架2的外弧侧设置有轴承座板,所述轴承座板用于为密排辊装配4提供安装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弧框架2上设置有上下两块异形弧板6,所述异形弧板6弧形形状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各项安装要求,不与所述的扇形段的基础框架发生干涉;在异形弧板6内部若干部位,为保证扇形段整体刚度与强度,焊接有多块补强筋板7,所述补强筋板7在扇形段纵向和横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外弧框架2上左右侧分别布置两组吊耳8,所述吊耳8用于为安装提供合理的吊装位置,其焊接位置能满足安装时扇形段整体重心稳定,便于安装。
所述导向轮装配1分为前后两组,包括:四个导向轮,各导向轮用于为扇形段提供导向作用,扇形段通过导向轮在扇形段导轨上滚动,能保证扇形段装配到位。
所述内弧框架3根据密排辊装配4的组数,设定为6组,6组内弧框架3中有5组结构形式完全相同,可满足互换要求,6组内弧框架3均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外弧框架2联接,线下检修更换非常方便。
所述的两侧接水盘5分为左侧及右侧两种接水盘,接水盘的结构形式是根据扇形段下部基础框架而设计,在扇形段安装时,扇形段与接水盘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确保喷淋水、本体冷却水及冷却气等多个回路的自动接通且不发生漏水漏气问题。
所述内弧冷却管9位于外弧框架2的内弧侧,其作用是为内弧侧板提供本体水冷却,内弧冷却管9呈弧形,内弧冷却管9的内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水冷孔,所述水冷孔用于进回水,内弧冷却管9整体焊接在外弧框架2上,若有渗漏容易补焊处理。
所述润滑配管10和水冷配管11均为扇形段本体配套部分,润滑配管10设置有二处接入点,所述接入点位于扇形段上部;所述水冷配管11由不锈钢钢管及金属软管组合而成,润滑配管10和水冷配管11用于对扇形段提供润滑、本体冷却及喷淋冷却,是扇形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密排辊板坯扇形段”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⑴新结构形式的密排辊板坯扇形段为板坯连铸机铸坯提供有利支撑导向,通过对铸坯进一步冷却,使其完全凝固。
⑵所述密排辊板坯扇形段能成功同异型坯扇形段基础框架对接,大大减少了更换扇形段时间。
⑶所述密排辊板坯扇形段采用收缩辊逢技术,密排辊装配4符合辊列设计要求,可有效防止铸坯内裂。
⑷所述密排辊板坯扇形段结构强度及刚度适中,保证对铸坯提供最佳的支撑状态。
⑸整台密排辊板坯扇形段为铸坯顺利生产提供有利保障,产生了极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密排辊板坯扇形段”实施例之扇形段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扇形段外弧框架主视图;
图3为扇形段局部断面视图;
图4为扇形段润滑配管原理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导向轮装配,2—外弧框架,3—内弧框架,4—密排辊装配,5—接水盘,6—异形弧板,7—补强筋板,8—吊耳,9—内弧冷却管,10—润滑配管,11—水冷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技术方案中未详细述及的,均为公知技术。
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密排辊板坯扇形段,包括:导向轮装配1、外弧框架2、内弧框架3、密排辊装配4、接水盘5、内弧冷却管9、润滑配管10、水冷配管11。扇形段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它位于连铸机弧线段的中间部位,其辊子排列根据辊列设计为密排辊装配4,本实施例中,设定共有20组辊子装配,为铸坯通过提供合理的导向及支撑。
所述外弧框架2为整体焊接件,外弧框架2的内弧侧设置有内弧侧板,所述内弧侧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为内弧框架3提供安装基础;外弧框架2的外弧侧设置有轴承座板,所述轴承座板用于为密排辊装配4提供安装基础。
所述外弧框架2上设置有上下两块异形弧板6,所述异形弧板6弧形形状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各项安装要求,不与所述的扇形段的基础框架发生干涉;在异形弧板6内部若干部位,为保证扇形段整体刚度与强度,焊接有多块补强筋板7,所述补强筋板7在扇形段纵向和横向均匀布置。
外弧框架2上左右侧分别布置两组吊耳8,所述吊耳8用于为安装提供合理的吊装位置,其焊接位置能满足安装时扇形段整体重心稳定,便于安装。
导向轮装配1分为前后两组,包括:四个导向轮,各导向轮用于为扇形段提供导向作用,扇形段通过导向轮在扇形段导轨上滚动,能保证扇形段装配到位。
内弧框架3根据密排辊装配4的组数,设定为6组,6组内弧框架3中有5组结构形式完全相同,可满足互换要求,6组内弧框架3均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外弧框架2联接,线下检修更换非常方便。
参考图3,两侧接水盘5分为左侧及右侧两处接水盘,接水盘的结构形式是根据扇形段下部基础框架而设计,在扇形段安装时,扇形段与接水盘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确保喷淋水、本体冷却水及冷却气等多个回路的自动接通且不发生漏水漏气问题。
内弧冷却管9位于外弧框架2的内弧侧,其作用是为内弧侧板提供本体水冷却,内弧冷却管9呈弧形,内弧冷却管9的内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水冷孔,所述水冷孔用于进回水,内弧冷却管9整体焊接在外弧框架2上,若有渗漏容易补焊处理。
参考图3和图4,润滑配管10和水冷配管11均为扇形段本体配套部分,润滑配管10设置有二处接入点,所述接入点位于扇形段上部;所述水冷配管11由不锈钢钢管及金属软管组合而成,润滑配管10和水冷配管11用于对扇形段提供润滑、本体冷却及喷淋冷却,是扇形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密排辊扇形段安装之前,需依照设计尺寸要求将外弧框架2各处孔精确加工,将润滑配管10及水冷配管11安装图纸要求安装到位,确保在安装过程顺利进行。
在吊装扇形段之前,需用扇形段专用绳吊具将此扇形段与天车进行联接,当专用吊具上的卸扣穿过4处吊耳8并完全固定完后,便可指挥将此扇形段吊起放至垂直位置。利用扇形段上部两处导向轮装配1先靠在扇形段更换导轨内弧侧轨道,缓慢放入扇形段至扇形段下部两处导向轮装配1贴住扇形段更换导轨外弧侧轨道,随后不断调整扇形段吊点位置,使得外弧框架2下部的两侧接水盘5分别同原有的异型坯连铸机扇形段基础框架接水盘对接,至此完成整个扇形段的安装工作,在安装完成后扇形段内部的喷淋水、喷淋气及本体冷却水全部自动接通。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内弧框架3及外弧框架2上的密排辊装配4位置,对辊缝进行详细调整,能实现板坯铸坯截面约180mm×600mm至180mm×1100mm的顺利生产。其上部润滑配管10通过与车间配管的联接,可为各处密排辊装配4提供有效的在线润滑,保证在生产中辊子的合理滚动,对铸坯质量稳定提供了有效保障。其上部水冷配管11可在线对铸坯及扇形段本体进行冷却,为铸坯生产顺利提供合理支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截面”、“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加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一种密排辊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包括:导向轮装配(1)、外弧框架(2)、内弧框架(3)、密排辊装配(4)、接水盘(5)、内弧冷却管(9)、润滑配管(10)、水冷配管(11);
所述外弧框架(2)为整体焊接件,外弧框架(2)的内弧侧设置有内弧侧板,所述内弧侧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为内弧框架(3)提供安装基础;外弧框架(2)的外弧侧设置有轴承座板,所述轴承座板用于为密排辊装配(4)提供安装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弧框架(2)上设置有上下两块异形弧板(6),所述异形弧板(6)内部焊接有均匀分布的补强筋板(7);外弧框架(2)上左右侧分别布置两组吊耳(8);
所述内弧框架(3)根据密排辊装配(4)的组数,设定为6组,6组内弧框架(3)中有5组结构相同,内弧框架(3)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外弧框架(2)联接;
所述导向轮装配(1)分为前后两组,包括:四个导向轮,各导向轮用于为扇形段提供导向作用,扇形段通过导向轮在扇形段导轨上滚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密排辊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5)设置有二处,分别为左侧接水盘和右侧接水盘,扇形段与接水盘(5)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密排辊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弧冷却管(9)呈弧形且位于外弧框架(2)的内弧侧,内弧冷却管(9)的内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水冷孔,所述水冷孔用于进回水,内弧冷却管(9)整体焊接在外弧框架(2)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密排辊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配管(10)设置有二处接入点,所述接入点位于扇形段上部;所述水冷配管(11)由不锈钢钢管及金属软管组合而成,润滑配管(10)和水冷配管(11)用于对扇形段提供润滑、本体冷却及喷淋冷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