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机械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能用到的所有机械设备,又称铸造设备。在铸造机械对工件进行铸造成型中,一般是将熔融状态下的液体直接浇灌进模具中,而浇灌在模具中液体的量不容易控制,这就导致工艺品成型后,工件的形态精度较低,从而影响成型后工件的售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包括侧板,所述侧板正面的一侧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有出液箱,所述侧板的正面且位于出液箱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与出液箱的顶部滑动穿插连接,所述主轴的底端且位于出液箱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且位于转板的顶端固定套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位于转板的下方,且所述限位杆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0度到45度。
优选的,所述侧板正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液塔,所述储液塔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且两个所述第二导管的底端均与出液箱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出液箱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端对称设置有模具,且两个所述模具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部活动卡接,所述模具的外部活动套设有抱箍。
优选的,所述主轴的外部套设有至少三个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出液箱固定套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转板与密封板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将出液箱的内腔中通入液体,而第一通孔内腔中的液体由于自重,液体会流过第二通孔压迫转板,从而使转板在限位杆的限位下转动一定角度使液体通过第一通孔流至出液箱内腔的底部,直至液体将出液箱的内腔填满,使出液箱的内腔中储存一定量的液体,从而实现了对出液量的有效控制;
2、本实用新型利用模具和抱箍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抱箍对两个模具进行紧固,然后将抱箍拧松后,再打开两个模具,便于将成型后的工件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液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板;2、出液箱;3、液压缸;4、挤压块;5、第一通孔;6、转板;7、密封板;8、第二通孔;9、限位杆;10、储液塔;11、第一导管;12、第二导管;13、底板;14、底座;15、模具;16、抱箍;1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包括侧板1,侧板1正面的一侧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有出液箱2,侧板1正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液塔10,储液塔10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11,第一导管11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12,且两个第二导管12的底端均与出液箱2的顶端固定连接,储液塔10内腔中熔融状态的液体经过第一导管11分流进两个第二导管12的内腔中,然后从第二导管12的内腔进入出液箱2内腔的顶部,然后液体会流经挤压块4的上表面,再继续在出液箱2的内腔中通入液体,便于将熔融状态下的液体通入第一通孔5的内腔中,侧板1的正面且位于出液箱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液压缸3,液压缸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主轴,主轴与出液箱2的顶部滑动穿插连接,主轴的外部套设有至少三个密封圈17,且密封圈17的外壁与出液箱2固定套接,密封圈17可以加强主轴与出液箱2之间的密封作用。
主轴的底端且位于出液箱2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挤压块4,挤压块4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板6,第一通孔5的内壁上且位于转板6的顶端固定套接有密封板7,密封板7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8,第一通孔5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液体会流过第二通孔8压迫转板6,从而使转板6在限位杆9的限位下转动一定角度使液体通过第一通孔5流至出液箱2内腔的底部,直至液体将出液箱2的内腔填满,使出液箱2的内腔中储存一定量的液体,限位杆9位于转板6的下方,且限位杆9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0度到45度,限位杆9会对转板6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防止转板6的转动角度过大,当向下滑动挤压块4时,避免转板6不能恢复到其原始状态的位置。
侧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3,底板13的上表面且位于出液箱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14,底座14的顶端对称设置有模具15,且两个模具15的底端与底座14的顶部活动卡接,模具15的外部活动套设有抱箍16,通过抱箍16对两个模具15进行紧固,然后将抱箍16拧松后,再打开两个模具15,便于将成型后的工件取出。
本实用工作原理:
使用时,储液塔10内腔中熔融状态的液体经过第一导管11分流进两个第二导管12的内腔中,然后从第二导管12的内腔进入出液箱2内腔的顶部,然后液体会流经挤压块4的上表面,再继续在出液箱2的内腔中通入液体,熔融状态下的液体会流经第一通孔5,而第一通孔5内腔中的液体由于自重,液体会流过第二通孔8压迫转板6,从而使转板6在限位杆9的限位下转动一定角度使液体通过第一通孔5流至出液箱2内腔的底部,直至液体将出液箱2的内腔填满,使出液箱2的内腔中储存一定量的液体,然后将液压缸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液压缸3带动挤压块4在出液箱2的限位下向下运动,此时转板6会受到来自转板6下方液体的推力作用,使转板6转动至与密封板7相贴合,防止位于转板6下方的液体回流至出液箱2的顶部,从而将一定量的液体压入到模具15的内腔中,从而实现了对出液量的有效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包括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正面的一侧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有出液箱(2),所述侧板(1)的正面且位于出液箱(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与出液箱(2)的顶部滑动穿插连接,所述主轴的底端且位于出液箱(2)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挤压块(4),所述挤压块(4)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板(6),所述第一通孔(5)的内壁上且位于转板(6)的顶端固定套接有密封板(7),所述密封板(7)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第一通孔(5)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9)位于转板(6)的下方,且所述限位杆(9)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0度到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正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液塔(10),所述储液塔(10)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11),所述第一导管(11)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12),且两个所述第二导管(12)的底端均与出液箱(2)的顶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3),所述底板(13)的上表面且位于出液箱(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的顶端对称设置有模具(15),且两个所述模具(15)的底端与底座(14)的顶部活动卡接,所述模具(15)的外部活动套设有抱箍(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控制出液体积的铸造机械用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外部套设有至少三个密封圈(17),且所述密封圈(17)的外壁与出液箱(2)固定套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