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浮鱼护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28  128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浮鱼护。



    背景技术:

    鱼护是垂钓辅助用具之一,其作用是用于暂养钓到的鱼,使其不至马上死亡,鱼护的种类繁多,最开始的是竹制的鱼篓、笆笼,后来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由多股尼龙线编织的网兜广为盛行,例如用塑料打包带编织的鱼护,折叠式鱼护等等。

    目前盛行的鱼护主要是叠式鱼护,其是由护网、框箍及插杆组成,框箍一层层与护网连在一起,将护网支撑呈圆型,使鱼在鱼护中自由游动,保持其生命力,使用后,鱼护按框箍一层层叠起,所以称谓为叠式鱼护。叠式鱼护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叠起后面积大,携带不方便;二是使用后,鱼护带上来腥臭脏水流在汽车上,使得车上臭味难闻;三是框箍与护网连成一体,只能把整个鱼护放在水中漂一漂了事,不易清洗,腥臭味无法去除,很不卫生;四是现在的鱼护使用过程中均是沉于水中的,极易与水底的杂物挂在一起,取用过程中易被拉扯损坏,进而会造成鱼获丢失,使用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可浮鱼护,以解决现有鱼护使用时沉于水底易被水底杂物挂坏的问题。

    可浮鱼护,包括顶板和网兜,顶板可拆卸连接在网兜的开口端,顶板内部设有主浮力件,顶板上连接有次浮力件,顶板背离网兜的侧壁上设有牵引件。

    优选地,顶板包括板体和包覆在板体表面的布套,顶板背离网兜的侧壁中部设有凹槽,主浮力件嵌设在凹槽外侧的板体上。这样布套可对板体及主浮力件进行整体包覆保护,使得顶板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嵌设的主浮力件使得板体的形状轮廓更加规则,使得顶板整体外形轮廓更加简洁,占用空间更小,更便于放置。

    优选地,牵引件包括提手和牵引绳,提手转动连接在凹槽两个相对的侧壁之间,牵引绳固定连接在提手上。这样设置提手用于提拉顶板及网兜,使得鱼护搬运转移更加方便,不转移时提手可收纳在凹槽内,不占用空间,更便于鱼护的放置;牵引绳用于将鱼护连接在岸边或渔者身上,放置鱼护跟随水流漂移丢失。

    优选地,提手中部设有转轴,牵引绳的一端绑扎在转轴上、另一端缠绕在转轴上。这样对牵引绳的收纳更加简洁方便,使得鱼护整体更加简洁,且集约化程度高,不用单独放置牵引绳,可避免牵引绳的丢失。

    优选地,顶板朝向网兜的侧壁中部设有内凹的收纳槽,收纳槽侧壁、网兜开口端分别设有牙链带。牙链带为拉链中固定有牙链的布带,这样设置使用时网兜开口端通过两个牙链带啮合形成的拉链连接在顶板上,形成开口大小可调节的鱼护,使用更加方便,结构简洁可靠。

    优选地,网兜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的外周尺寸小于收纳槽的内周尺寸。这样通过底板可使得网兜在水体中可展开,避免网兜收束纠缠。

    优选地,次浮力件有两个,两个次浮力件对称分布在顶板的左、右两侧端,两个次浮力件均与顶板转动连接。这样设置通过次浮力件一方面可以增加浮力,保证网兜不会下沉,另一方面可增加顶板的漂浮稳定性,使得漂浮件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可有效避免鱼护的侧翻或倾覆。

    优选地,次浮力件为表面包覆有布袋的浮板,布袋与布套缝制连接。这样一方面可保证次浮力件的完整,另一方面采用布袋与布套的缝制连接,为稳定可靠的柔性连接,既可以在大角度范围内转动,又可以稳定的连接,可有效保证次浮力件浮于水面,且加工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

    优选地,次浮力件为铰接在顶板侧端的浮板。这样可保证次浮力件与水面充分接触。

    优选地,两个次浮力件远离顶板的端部均设有绑扎带,两个浮板的外周尺寸均小于或等于顶板外周尺寸的一半。这样两个次浮力件可收折在顶板外侧,并通过绑扎带相互固定,更可以在用底板将网兜压入收纳槽后,用两个次浮力件封堵收纳槽,这样收纳后的鱼护可收折为板状,占用空间小,更便于收纳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网兜为尼龙绳编织成的表面设有若干网孔的袋体或箱体,网兜和顶板可拆卸连接后形成开口封闭的网箱或网袋,主浮力件和次浮力件为顶板提供浮力,牵引件用于对顶板进行牵拉拖移。实际应用时,将本方案的可浮鱼护放在水中,网兜位于水面以下,与网兜连接的顶板由于主浮力件和次浮力件的浮力作用漂浮在水面上,进而使得网兜悬浮在水体中,收获的鱼获盛装在水面下的网兜中,避免网兜与水底的杂物接触,避免使用过程中网兜被水底的杂物刮坏。而且悬浮在水体中的网兜可接触到含氧量更加充足的中上层水体,更有利于网兜中的鱼获存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浮鱼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板体的仰视图;

    附图中,1-布袋,2-布套,3-板体,4-凹槽,5-牵引绳,6-提手,7-收纳槽,8-浮板,9-网兜,1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可浮鱼护,包括顶板和网兜9,网兜9为尼龙绳编织而成,网兜9呈顶端开口的矩形箱体状,网兜9的底部粘接有底板10,底板10优选为不锈钢丝编成的网板。顶板包括矩形的塑料材质的板体3和包覆粘接在板体3表面的布套2,顶板可拆卸连接在网兜9的开口端。具体的,顶板朝向网兜9的侧壁中部设有内凹的收纳槽7,收纳槽7侧壁对应的布套2上缝制有牙链带,网兜9开口端也缝制有牙链带。牙链带公知的为拉链中分布有牙链的布带,即收纳槽7侧壁和网兜9开口端通过拉链连接。底板10的外周尺寸小于收纳槽7的内周尺寸。顶板背离网兜9的侧壁中部设有凹槽4,顶板内部设有主浮力件,主浮力件嵌设在凹槽4外侧的板体3上。

    顶板上连接有次浮力件,次浮力件有两个,两个次浮力件对称分布在顶板的左、右两侧端,两个次浮力件均与顶板转动连接。具体的,次浮力件为表面包覆有布袋1的浮板8,布袋1与布套2缝制连接。顶板背离网兜9的侧壁上设有牵引件。具体的,牵引件包括提手6和牵引绳5,提手6转动连接在凹槽4两个相对的侧壁之间,具体的,提手6呈“几”型,凹槽4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盲孔,提手6的左、右两端插设在盲孔内,牵引绳5固定连接在提手6上。

    提手6中部设有转轴,具体的,提手6的两个竖向边顶端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通孔,转轴的两端均过渡配合在通孔中,牵引绳5的一端绑扎在转轴上、另一端缠绕在转轴上。

    两个次浮力件远离顶板的端部均设有绑扎带,两个浮板8的外周尺寸均小于或等于顶板外周尺寸的一半。主浮力件和浮板8均为泡沫板。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时,展开状态下两个次浮力件平铺在顶板的两侧,底板10带着网兜9的底部沉浸在水中,顶板和两个次浮力件漂浮在水面,牵引绳5的一端绑扎固定在提手6上,进而与鱼护连接,牵引绳5的另一端可绑扎在岸边的树干上或者绑在渔者的身上。钓到鱼后通过牙链带形成拉链打开网兜9,将鱼放入网兜9中后再拉上拉链封闭网兜9即可。这样通过顶板、次浮力件可将网兜9悬浮在水体的中上层,避免网兜9沉于水底后被水底的杂物挂住。不使用时,将网兜9收折在底板10上,然后将底板10向上推入到收纳槽7中,再将两个次浮力件翻折到收纳槽7外侧,并通过绑扎带将两个次浮力件绑扎在收纳槽7开口外侧,这样可将网兜9、底板10收纳在收纳槽7中,这样鱼护的底部可收纳平整。然后将牵引绳5缠绕在提手6或提手6的转轴上,再将提手6转动平放在顶板上的凹槽4内,这样鱼护的顶部也收纳平整,这样整个鱼护可收纳为板状,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更便于收纳存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和网兜,顶板可拆卸连接在网兜的开口端,顶板内部设有主浮力件,顶板上连接有次浮力件,顶板背离网兜的侧壁上设有牵引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板体和包覆在板体表面的布套,所述顶板背离网兜的侧壁中部设有凹槽,所述主浮力件嵌设在所述板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包括提手和牵引绳,所述提手转动连接在凹槽两个相对的侧壁之间,所述牵引绳固定连接在提手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中部设有转轴,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绑扎在转轴上、另一端缠绕在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朝向网兜的侧壁中部设有内凹的收纳槽,收纳槽侧壁、网兜开口端分别设有牙链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的外周尺寸小于收纳槽的内周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浮力件有两个,两个次浮力件对称分布在顶板的左、右两侧端,两个次浮力件均与顶板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浮力件为表面包覆有布袋的浮板,布袋与布套缝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浮力件为铰接在顶板侧端的浮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浮鱼护,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次浮力件远离顶板的端部均设有绑扎带,两个所述浮板的外周尺寸均小于或等于顶板外周尺寸的一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渔具领域内的可浮鱼护,包括顶板和网兜,顶板可拆卸连接在网兜的开口端,顶板内部设有主浮力件,顶板上连接有次浮力件,顶板背离网兜的侧壁上设有牵引件。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鱼护使用时沉于水底易被水底杂物挂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钧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健群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1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