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27  88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元经部分或完全合金化而形成的金属粉末。合金粉末按成分分类主要有铁合金粉、铜合金粉、镍合金粉、钴合金粉、铝合金粉、钛合金粉和贵重金属合金粉等。硬质合金由硬质基体和黏结金属两部分组成。硬质合金是一种优良的工具材料,主要用于切削工具、金属成型工具、表面耐磨材料以及高刚性结构部件。硬质基体采用难熔金属化合物,主要是碳化钨和碳化钛,还有碳化钽、碳化铌和碳化钒等,保证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黏结金属用铁族金属及其合金,以钴为主,使合金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度。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另外,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也叫钝化。钝化,金属由于介质的作用生成的腐蚀产物如果具有致密的结构,形成了一层薄膜(往往是看不见的),紧密覆盖在金属的表面,则改变了金属的表面状态,使金属的电极电位大大向正方向跃变,而成为耐蚀的钝态。

    目前的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无法对钝化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进行有效收集处理,造成车间污染,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新型的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无法对钝化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进行有效收集处理,造成车间污染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包括反应仓,所述反应仓的顶端设置有投放口,且投放口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反应仓的一端安装有钝化剂储存箱,且钝化剂储存箱通过橡胶软管与泵体相连接,所述泵体的一端通过输液管与清洗管路相连接,且清洗管路的下端设置有清洗喷头,所述反应仓的内部两端设置有固定卡块,且固定卡块之间安装有过滤罩桶,所述反应仓的底部通过出液管与钝化剂回收箱密封连接,且出液管内部设置有出液控制阀,所述反应仓底部安装有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反应仓的前端表面安装有密封箱门,且密封箱门上设置有观察窗和门把手。

    优选的,所述反应仓的一端通过支架与承载架相连接,且承载架上方设置有气体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气体收集箱的上端通过吸气管与引风机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风机的一端通过引风管与反应仓内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引风管与反应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钝化剂储存箱通过橡胶软管与泵体相连接,泵体的一端通过输液管与清洗管路相连接,通过利用泵体可将钝化剂储存箱内部储存的钝化剂通过清洗喷头送入进反应仓内部,与投放进反应仓内部的合金发生钝化还原反应,同时反应仓的底部通过出液管与钝化剂回收箱密封连接,待反应完成后,可将剩余钝化剂通过出液管送入进钝化剂回收箱中,可进行二次回收利用;

    (2)气体收集箱的上端通过吸气管与引风机相连接,引风机的一端通过引风管与反应仓内部相通,通过设置有引风机,将反应仓内部产生的气体通过引风机的引风作用,气体经过吸气管被吸入进气体收集箱中储存起来,防止造成气体外泄而引发车间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盖;2、投放口;3、输液管;4、密封箱门;5、反应仓;6、泵体;7、承载架;8、钝化剂回收箱;9、出液管;10、出液控制阀;11、支撑柱;12、橡胶软管;13、钝化剂储存箱;14、清洗管路;15、清洗喷头;16、固定卡块;17、过滤罩桶;18、引风机;19、吸气管;20、气体收集箱;21、引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包括反应仓5,反应仓5的顶端设置有投放口2,且投放口2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1,反应仓5的一端安装有钝化剂储存箱13,且钝化剂储存箱13通过橡胶软管12与泵体6相连接,泵体6的一端通过输液管3与清洗管路14相连接,且清洗管路14的下端设置有清洗喷头15,通过利用泵体6可将钝化剂储存箱13内部储存的钝化剂通过清洗喷头15送入进反应仓5内部,与投放进反应仓5内部的合金发生钝化还原反应,反应仓5的内部两端设置有固定卡块16,且固定卡块16之间安装有过滤罩桶17,反应仓5的底部通过出液管9与钝化剂回收箱8密封连接,且出液管9内部设置有出液控制阀10,待反应完成后开启出液控制阀10,可将剩余钝化剂通过出液管9送入进钝化剂回收箱8中,可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反应仓5底部安装有支撑柱11。

    进一步,反应仓5的前端表面安装有密封箱门4,且密封箱门4上设置有观察窗和门把手。

    进一步,反应仓5的一端通过支架与承载架7相连接,且承载架7上方设置有气体收集箱20。

    进一步,气体收集箱20的上端通过吸气管19与引风机18相连接。

    进一步,引风机18的一端通过引风管21与反应仓5内部相通,通过设置有引风机18,将反应仓5内部产生的气体通过引风机18的引风作用,气体经过吸气管19被吸入进气体收集箱20中储存起来,防止造成气体外泄而引发车间污染。

    进一步,引风管21与反应仓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工作原理:使用时,反应仓5的顶端设置有投放口2,且投放口2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1,将带钝化的合金从投放口2投入进反应仓5内部,盖上密封盖1,反应仓5的一端安装有钝化剂储存箱13,且钝化剂储存箱13通过橡胶软管12与泵体6相连接,泵体6的一端通过输液管3与清洗管路14相连接,且清洗管路14的下端设置有清洗喷头15,通过利用泵体6可将钝化剂储存箱13内部储存的钝化剂通过清洗喷头15送入进反应仓5内部,与投放进反应仓5内部的合金发生钝化还原反应,气体收集箱20的上端通过吸气管19与引风机18相连接,引风机18的一端通过引风管21与反应仓5内部相通,通过设置有引风机18,将反应仓5内部产生的气体通过引风机18的引风作用,气体经过吸气管19被吸入进气体收集箱20中储存起来,防止造成气体外泄而引发车间污染,反应仓5的底部通过出液管9与钝化剂回收箱8密封连接,且出液管9内部设置有出液控制阀10,待反应完成后开启出液控制阀10,可将剩余钝化剂通过出液管9送入进钝化剂回收箱8中,可进行二次回收利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包括反应仓(5),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仓(5)的顶端设置有投放口(2),且投放口(2)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1),所述反应仓(5)的一端安装有钝化剂储存箱(13),且钝化剂储存箱(13)通过橡胶软管(12)与泵体(6)相连接,所述泵体(6)的一端通过输液管(3)与清洗管路(14)相连接,且清洗管路(14)的下端设置有清洗喷头(15),所述反应仓(5)的内部两端设置有固定卡块(16),且固定卡块(16)之间安装有过滤罩桶(17),所述反应仓(5)的底部通过出液管(9)与钝化剂回收箱(8)密封连接,且出液管(9)内部设置有出液控制阀(10),所述反应仓(5)底部安装有支撑柱(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仓(5)的前端表面安装有密封箱门(4),且密封箱门(4)上设置有观察窗和门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仓(5)的一端通过支架与承载架(7)相连接,且承载架(7)上方设置有气体收集箱(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集箱(20)的上端通过吸气管(19)与引风机(18)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18)的一端通过引风管(21)与反应仓(5)内部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21)与反应仓(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磁合金粉末钝化处理装置,包括反应仓,所述反应仓的顶端设置有投放口,且投放口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反应仓的一端安装有钝化剂储存箱,且钝化剂储存箱通过橡胶软管与泵体相连接,所述泵体的一端通过输液管与清洗管路相连接,且清洗管路的下端设置有清洗喷头,所述反应仓的内部两端设置有固定卡块,且固定卡块之间安装有过滤罩桶,所述反应仓的底部通过出液管与钝化剂回收箱密封连接,且出液管内部设置有出液控制阀,所述反应仓底部安装有支撑柱。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钝化剂引入进反应仓内与合金发生钝化反应,同时可对反应仓内产生的气体进行快速收集,防止气体泄漏造成车间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周培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兴紫鑫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1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