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固体废弃物,如残饵、排泄物、死亡的水产品或其他落入养殖池内的物品,这些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一方面会在养殖池内随水流四处移动,污染水体,甚至有些发生腐烂,造成病害,另一方面随水流移动的固体废弃物进入到排水管后很容易在排水管处淤积,造成排水管堵塞,排水不畅,排水管一般设在养殖池底部,清理比较麻烦。
传统的养殖业一般都是每年进行清淤处理,水产品收获以后,排干养殖池内的水,对池底的淤泥、杂物等进行清理;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发展,养殖池大量采用了硬化式池底,池底硬化后可以形成一个坡度或者漏斗型,专门设置有集污槽,可以通过定向推水等方式,将池底的沉淀物逐渐集中到集污槽内,然后采用吸污装置对集污槽内沉积的排泄物、残饵等进行抽取,排放到养殖池外进行集中处理。
常规的排污装置多为固定式,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养虾池的排污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8708503u)公开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岸上的可移动的集淤泥箱、分离机、吸污泵和涡轮泵,还包括吸泥罩,吸污泵通过吸泥罩将淤泥吸入到分离机内,分离机将淤泥分离出来后经涡轮泵将淤泥排放到集淤泥箱中,完成排污,这种方案的吸污效果不错,但是主要用于固定位置的吸污,整体移动非常困难,不太适用于大面积的清淤作业。
水下自动吸污装置的研发也有很多,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全自动鱼池吸污机及清污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6035199a)和中国发明专利:无需额外动力源的自动化水下清污机(授权公告号:cn104195999b)都对水下吸污清污装置进行了研究,都是通过设置在水下的潜水泵吸取淤泥,经过过滤袋对淤泥进行收集,在水下的行进依靠传感器对距离或者障碍物的判断来进行,控制系统比较复杂,另一方面防水传感器长期置于水中,非常容易被水中的杂物覆盖,造成传感失灵,尤其是吸污时难免沾染杂物,传感器很难发挥作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池塘循环水养殖的全自动高效除污系统(授权公告号:cn208783565u)采用了一种可以在集污槽内往返滑动的吸污头结构,其通过软管连接到固定在支架上的吸污泵,可由控制部分控制吸污头在集污槽内进行往返滑动,滑动可通过电机丝杠结构或其他能实现直线运动的结构来实现,但是在吸污头上设置电动丝杠等结构非常难实现。
因此,需要对养殖池用吸污装置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能够实现移动吸污,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轨道和吸污平台,所述吸污平台的底部设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在所述吸污平台的底部对称设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吸污平台底部的轴承座上,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转轴两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滚轮;所述主动轮的转轴上固定有传动轮,所述吸污平台的上部设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传动部件与所述传动轮相连接;所述吸污平台的上部还设有吸污泵,所述吸污泵连接有吸污管和排污管,所述吸污管沿所述吸污平台垂直向下,末端设有吸污口,所述排污管与所述轨道的方向垂直,管口超出所述轨道外侧;
所述轨道的两端还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连接有安全滑线,所述安全滑线的长度等于所述轨道的长度,与所述轨道平行设置,通过集电器与设置在所述吸污平台上的电控箱相连接,所述减速机、吸污泵均连接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吸污平台上方还设有顶盖;
在所述吸污平台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杆平行的两侧还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接,所述固定杆上设有与所述行程开关相对应的撞击点。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件为链条或皮带。
进一步的,所述吸污口为锥形吸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吸污口上方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为人字形屋顶结构,通过四根立柱固定在所述吸污平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为平板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两根立柱和一个框架式结构,所述顶盖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通过铰链方式安装在所述吸污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轨道铺设在集污槽上方,安装好安全滑线后将吸污平台放置到轨道上,把集电器接到安全滑线上,给电控箱供电,启动吸污泵和减速机,吸污泵将污物从吸污管吸入,通过排污管排放到处理装置中,减速机带动传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轮进而带动从动轮运动,到达轨道的另一端时,行程开关与撞击点发生碰撞,减速机转向发生反转,带动吸污平台向另一个方向运动,如此循环,将集污槽内的淤泥等污物排放干净。如需停机或维修保养等,先将电控箱的电源关闭,然后将集电器从安全滑线上取下,即可完全断电,进行后续操作。
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了安全滑线,用电安全度高,不易损坏;
(2)可沿轨道滑行往复运动,吸污效果好;
(3)采用行程开关控制平台往复运动,控制方式简单,操纵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轨道1,吸污平台2,吸污平台2的底部设有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在吸污平台2的底部对称设置,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均通过转轴固定在吸污平台2底部的轴承座上,其转轴两端设置有与轨道1配合的滚轮,可以沿着轨道1运动;主动轮21的转轴上固定有传动轮23,吸污平台2的上部设有减速机24,减速机24通过皮带或链条等传动部件与传动轮23相连接,可以通过减速机24的转动带动传动轮23运动,从而带动从动轮22推动吸污平台2运动;吸污平台2的上部还设有吸污泵25,吸污泵25连接有吸污管251和排污管252,吸污管251沿吸污平台2垂直向下,末端设有吸污口,排污管252与轨道1的方向垂直,管口超出轨道1外侧,可以通过活动软管连接到集污池内;
轨道1的两端还设有固定杆3,固定杆3上连接有安全滑线4,安全滑线4的长度等于轨道1的长度,与轨道1平行设置,通过集电器与设置在吸污平台2上的电控箱26相连接,用于吸污平台2的供电,减速机24、吸污泵25等均连接在电控箱26上;
吸污平台2上方还设有顶盖5,顶盖5通过四根立柱固定在吸污平台2上,采用常规的人字形屋顶结构,为了维护保养方便,顶盖5可以设置成平板结构,而不采用常规的人字形屋顶结构,也可以不采用四根立柱固定,而采用两根立柱加一个框架式结构,顶盖5与框架固定连接,框架通过铰链等方式固定在吸污平台2上,这样维修保养时可以直接将顶盖5连同框架掀开即可吧整个吸污平台2暴露出来,不需要进行拆卸等工作;
在吸污平台2的下部与固定杆3平行的两侧还设置有行程开关6,行程开关6与减速机24相连接,用于控制减速机24的转向,固定杆3上设有与行程开关6相对应的撞击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在使用时,将轨道1设置在集污槽的上方,吸污管251置于集污槽的底部,吸污平台2从轨道1的一端启动,同时启动吸污泵25,减速机24带动主动轮21向前运动,在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的作用下,带动吸污平台2向前运动,安全滑线4通过设在吸污平台2上的集电器连接电控箱26进行供电,吸污泵25在运动的过程中进行吸污,将集污槽底部的污物排出;当吸污平台2运动到轨道1的另一端时,行程开关6与相应的撞击点发生碰撞,减速机24转向反转,带动吸污平台2反向运动,如此反复,在轨道1内循环运动。
需要停机或者检修保养时,关掉电控箱电源,将集电器从安全滑线4上取下,即可实现设备断电,从而进行检修保养等操作。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仅限于所述的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轨道和吸污平台,所述吸污平台的底部设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在所述吸污平台的底部对称设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吸污平台底部的轴承座上,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转轴两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滚轮;所述主动轮的转轴上固定有传动轮,所述吸污平台的上部设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传动部件与所述传动轮相连接;所述吸污平台的上部还设有吸污泵,所述吸污泵连接有吸污管和排污管,所述吸污管沿所述吸污平台垂直向下,末端设有吸污口,所述排污管与所述轨道的方向垂直,管口超出所述轨道外侧;
所述轨道的两端还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连接有安全滑线,所述安全滑线的长度等于所述轨道的长度,与所述轨道平行设置,通过集电器与设置在所述吸污平台上的电控箱相连接,所述减速机、吸污泵均连接在所述电控箱上;所述吸污平台上方还设有顶盖;
在所述吸污平台的下部与所述固定杆平行的两侧还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接,所述固定杆上设有与所述行程开关相对应的撞击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为链条或皮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口为锥形吸污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口上方设有单向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为人字形屋顶结构,通过四根立柱固定在所述吸污平台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为平板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两根立柱和一个框架式结构,所述顶盖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通过铰链方式安装在所述吸污平台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