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27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的型腔内注入金属熔融液,待金属熔融液冷却后形成工件,是一种常见的制造机械零件的手段。模具一般包括上下两部分,对模具注入金属熔融液后,在型腔中的金属熔融液冷却成型前,需要对模具的两部分进行压紧,是由于模具没有被压紧时,型腔中可能未被金属熔融液充满,对模具的上下两部分压紧,使金属熔融液在受到合模的压力时挤入模具的型腔内,使原本未被充满的模具型腔内充满金属熔融液。

    传统模具的压铸设备,会导致成型的工件不合格,不能保证成型的工件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它能解决目前的传统模具的压铸设备,会导致成型的工件不合格,不能保证成型的工件符合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配电箱1、安装孔2、升降杆3、顶板4、压模组件5、模具组件6、指示灯7、支腿8,所述配电箱1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内壁与升降杆3贯穿连接,所述升降杆3上端与顶板4固定连接,所述顶板4下表面外壁与压模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1上表面外壁开设有模具组件6,且配电箱1外壁与指示灯7电性连接,所述配电箱1底板四周与支腿8固定连接。

    所述压模组件5包含上模具壳51、内安装板52、连接杆53、配重块54、轴承55、下连接管56、模具板57、限位孔58、模具孔59,所述上模具壳51内壁安装有内安装板52,且上模具壳51内壁中心与连接杆53固定连接,所述内安装板52之间与配重块5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3外表与轴承55贯穿连接,且连接杆53下端与下连接管56贯穿连接,所述下连接管56下单与模具板57固定贴合,所述模具板57外壁开设有限位孔58,且模具板57外壁四周开设有模具孔59。

    所述模具组件6包含限位圈61、压模筒62、伸缩环63、缓冲垫64,所述限位圈61下端与压模筒62固定贴合,所述压模筒62之间安装有伸缩环63,所述压模筒62底部与缓冲垫64固定贴合。

    所述上模具壳51通过连接杆53贯穿轴承55、下连接管56与模具板57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壳51具体采用不锈钢构件。有利于使用寿命长。

    所述配重块54数量为6-8组,且配重块54通过内安装板52与上模具壳51固定连接。便于保证成型的工件符合要求。

    所述缓冲垫64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缓冲垫64贴合在压模筒62底部。提高了加工的精密度。

    所述指示灯7具体采用红蓝双色led发光二极管,且指示灯7与配电箱1电性连接。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单快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方便实用,简单快速,提高了加工的精密度,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压模组件5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模具组件6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配电箱1、安装孔2、升降杆3、顶板4、压模组件5、上模具壳51、内安装板52、连接杆53、配重块54、轴承55、下连接管56、模具板57、限位孔58、模具孔59、模具组件6、限位圈61、压模筒62、伸缩环63、缓冲垫64、指示灯7、支腿8。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它包含配电箱1、安装孔2、升降杆3、顶板4、压模组件5、模具组件6、指示灯7、支腿8,所述配电箱1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内壁与升降杆3贯穿连接,所述升降杆3上端与顶板4固定连接,所述顶板4下表面外壁与压模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1上表面外壁开设有模具组件6,且配电箱1外壁与指示灯7电性连接,所述配电箱1底板四周与支腿8固定连接。

    所述压模组件5包含上模具壳51、内安装板52、连接杆53、配重块54、轴承55、下连接管56、模具板57、限位孔58、模具孔59,所述上模具壳51内壁安装有内安装板52,且上模具壳51内壁中心与连接杆53固定连接,所述内安装板52之间与配重块5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3外表与轴承55贯穿连接,且连接杆53下端与下连接管56贯穿连接,所述下连接管56下单与模具板57固定贴合,所述模具板57外壁开设有限位孔58,且模具板57外壁四周开设有模具孔59。

    所述模具组件6包含限位圈61、压模筒62、伸缩环63、缓冲垫64,所述限位圈61下端与压模筒62固定贴合,所述压模筒62之间安装有伸缩环63,所述压模筒62底部与缓冲垫64固定贴合。

    所述上模具壳51通过连接杆53贯穿轴承55、下连接管56与模具板57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壳51具体采用不锈钢构件。有利于使用寿命长。

    所述配重块54数量为6-8组,且配重块54通过内安装板52与上模具壳51固定连接。便于保证成型的工件符合要求。

    所述缓冲垫64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缓冲垫64贴合在压模筒62底部。提高了加工的精密度。

    所述指示灯7具体采用红蓝双色led发光二极管,且指示灯7与配电箱1电性连接。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单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将模具液体注入至压模筒内,通过缓冲垫可起到缓冲效果,通过升降杆将顶板进行下压,通过模具板与上模具壳进行对压模筒内进行压模,通过下连接管与模具板的设置可进行更换模具板从而便于更换压铸模具形状,它方便实用,简单快速,提高了加工的精密度,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配电箱(1)、安装孔(2)、升降杆(3)、顶板(4)、压模组件(5)、模具组件(6)、指示灯(7)、支腿(8),所述配电箱(1)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内壁与升降杆(3)贯穿连接,所述升降杆(3)上端与顶板(4)固定连接,所述顶板(4)下表面外壁与压模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1)上表面外壁开设有模具组件(6),且配电箱(1)外壁与指示灯(7)电性连接,所述配电箱(1)底板四周与支腿(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组件(5)包含上模具壳(51)、内安装板(52)、连接杆(53)、配重块(54)、轴承(55)、下连接管(56)、模具板(57)、限位孔(58)、模具孔(59),所述上模具壳(51)内壁安装有内安装板(52),且上模具壳(51)内壁中心与连接杆(53)固定连接,所述内安装板(52)之间与配重块(5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3)外表与轴承(55)贯穿连接,且连接杆(53)下端与下连接管(56)贯穿连接,所述下连接管(56)下单与模具板(57)固定贴合,所述模具板(57)外壁开设有限位孔(58),且模具板(57)外壁四周开设有模具孔(5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6)包含限位圈(61)、压模筒(62)、伸缩环(63)、缓冲垫(64),所述限位圈(61)下端与压模筒(62)固定贴合,所述压模筒(62)之间安装有伸缩环(63),所述压模筒(62)底部与缓冲垫(64)固定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壳(51)通过连接杆(53)贯穿轴承(55)、下连接管(56)与模具板(57)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壳(51)具体采用不锈钢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54)数量为6-8组,且配重块(54)通过内安装板(52)与上模具壳(5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64)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缓冲垫(64)贴合在压模筒(62)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7)具体采用红蓝双色led发光二极管,且指示灯(7)与配电箱(1)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多型腔的电子转子压铸模具,它涉及压力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它包含配电箱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壁与升降杆贯穿连接,升降杆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顶板下表面外壁与压模组件固定连接,配电箱上表面外壁开设有模具组件,且配电箱外壁与指示灯电性连接,配电箱底板四周与支腿固定连接。它方便实用,简单快速,提高了加工的精密度,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施建锋;王春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富松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2.0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1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