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虫媒病原携带宿主捕捉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蜱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蜱虫一般伏在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被蜱虫叮咬后容易感染病毒、立克次体、无形体等病原体,人对此类病原体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对于蜱虫携带有哪些病毒,如何能有效预防蜱虫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危害,都需要通过捕获蜱虫后进行研究,目前用于捕获蜱虫的装置,是采用捕捉粘板,捕捉粘板不能单独捕捉蜱虫,会有其它昆虫也会粘结在粘板;且效率极低,需要放置的时间长。另,通过动物直接作为诱体,在动物体毛内寻找蜱虫进行人工捕捉,需要研究人员靠眼睛来捉捕,这样耗时、耗力,大大增加人的工作量,效率不高,人在野外还会遭受有其它危害的可能性,如蚊虫的叮咬、蜱虫的吸附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蜱虫诱捕器,可有效捕捉蜱虫。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蜱虫诱捕器,其包括蜱虫收集箱、夹层隔板和顶板,所述夹层隔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蜱虫收集箱的中间偏下方,将蜱虫收集箱分隔为上层的co2释放箱和下层的蜱虫捕获箱,所述夹层隔板上靠近蜱虫收集箱内壁的一圈设有一圈气孔圈,在气孔圈内设有一圈嵌套圈;所述顶板可抽拉地设于所述co2释放箱的顶端,所述蜱虫捕获箱的每个侧面的底部中央均设有只向内打开的单向门,在蜱虫捕获箱内的每个侧板上靠近夹层隔板的一圈设有阻隔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夹层隔板可拆卸设置为在蜱虫收集箱的每个侧面的内侧壁或夹角处上设有卡接件,用于卡接所述夹层隔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夹层隔板与所述co2释放箱为一体设置,所述夹层隔板作为co2释放箱的底层,所述co2释放箱与蜱虫捕获箱嵌套设置。所述嵌套设置可采用co2释放箱的底层边缘突出,蜱虫捕获箱上端外层内侧凸起,正好与co2释放箱的底层边缘突出卡接嵌套。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气孔圈上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嵌套圈为高于气孔圈的一圈凸起边缘,嵌套圈内与气孔圈为同一水平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向门由固定在蜱虫捕获箱内壁上的合页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阻隔带的边缘用雕刻线示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蜱虫co2释放箱的侧板的顶端开设有缝隙,所述顶板插入缝隙中可抽拉地打开或密封蜱虫收集箱。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蜱虫收集箱为透明硬质材料,大小为22cm×12cm×15.5cm,所述单向门为1cm×1cm,所述夹层隔板2设置在距离底部3.5cm处,所述阻隔带的宽为1c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阻隔带为磨砂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气孔圈为凸起的边缘结构,气孔圈上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嵌套圈相对于气孔圈为凹陷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蜱虫诱捕器,可利用干冰和活鼠两种蜱虫诱剂,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条件蜱虫的捕获;单向门的设计使蜱虫可进不可出,这样避免了采用胶板粘贴蜱虫的方法,此法可保持蜱虫形态的完整性,便于后续形态学鉴定,并可用于制作完整形态的标本。利用夹层隔板将活体动物和收集到的蜱虫分开,并通过夹层板的边缘气孔使得上层的二氧化碳进入下层,通过阻隔带阻断蜱虫向上爬进入动物笼进入动物皮毛,便于后期蜱虫的收集,蜱虫和动物的分离也避免了蜱虫体内病原体来源分析的困扰。该装备设计小巧,便于野外试验的开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蜱虫诱捕器,利用夹层隔板将活体动物和收集到的蜱虫分开,并通过夹层板的边缘气孔使得上层二氧化碳进入下层,通过阻隔带阻断蜱虫向上爬进入动物笼进入动物皮毛,便于蜱虫收集。蜱虫和动物的分离也避免了蜱虫体内病原体来源分析的困扰。且气孔圈高于嵌套圈,嵌套圈内用于放置动物笼时,嵌套圈的设置使的动物的排泄物不会滴漏到底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蜱虫诱捕器属于半开放式设备,仅单向门可在外力作用下单向推开,不但可使蜱虫从外向内单向进入捕蜱器,也能保证设备内的二氧化碳不会快速释放,保证了设备内相对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利于捕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蜱虫诱捕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向门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蜱虫诱捕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夹层隔板2横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蜱虫收集箱;
2:夹层隔板;
3:顶板;
4:单向门;
5:阻隔带;
6:合页;
7:气孔;
8:动物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蜱虫诱捕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蜱虫收集箱1、夹层隔板2和顶板3,所述夹层隔板设于所述蜱虫收集箱的中间偏下方,距离蜱虫收集箱1高度的1/4-1/3处,夹层隔板2可卡接在蜱虫收集箱1内壁的卡接件,可将夹层隔板2从上取出,夹层隔板2靠近蜱虫收集箱1内壁部分设有一圈气孔圈,连通夹层隔板2的上方与下方,靠近气孔圈在气孔圈内设有嵌套圈,嵌套圈内用于作为卡接动物笼或干冰的存放处。嵌套圈为高于夹层隔板2水平面的一圈凸起边缘,凸起边缘的外侧设有多个气孔,形成气孔圈;嵌套圈内与气孔圈为同一水平面,嵌套圈内用于放置动物笼时,嵌套圈的设置使的动物的排泄物不会滴漏到底层。
蜱虫收集箱1的顶端设有可抽拉的顶板2,蜱虫收集箱1侧板的顶端开设有缝隙,顶板3插入缝隙中,将蜱虫收集箱1密封。夹层隔板将蜱虫收集箱1分隔为上方的co2释放箱和下方的蜱虫捕获箱。co2释放箱用于动物笼或干冰的存放,起到蜱虫诱剂的作用。
蜱虫捕获箱在其箱体的每个侧面的底部中央均设有单向门4,单向门4只能朝向箱体内部打开,如图2所示,可通过在箱体内部设有合页6,合页将单向门固定在蜱虫捕获箱上。合页6折叠角度为180度,只能单向向内开启,不能从内向外开。在蜱虫捕获箱内的每个侧板上靠近夹层隔板2的一圈设有阻隔带5,阻隔带的边缘可用雕刻线示意,在使用时,阻隔带上用于涂抹凡士林,以达到阻碍蜱虫上爬的作用。
该蜱虫诱捕器在使用时,先将顶板3和夹层隔板2取出。用涂抹棒,将凡士林在阻隔带5的位置涂抹,以达到阻碍蜱虫上爬的作用。
将夹层隔板2放置到卡接件上,形成动物笼/干冰存放箱和蜱虫收集箱。
放入干冰或小鼠笼后,将顶板3插入蜱虫收集箱1的顶部。
将该装置放置到蜱虫容易出现的环境和场所,进行收集。
收集完毕后,打开顶板3取出动物笼/干冰存放箱,取出夹层隔板2。
用镊子将蜱虫从蜱虫收集箱取出,放入蜱虫收集容器中,带回实验室检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蜱虫诱捕器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不同之处具体为蜱虫收集箱采用透明硬质材料构成,大小为22cm×12cm×15.5cm,在底部四周的底沿,有1cm×1cm的单向门,该门材料为轻质塑料,且硬度较强,方便开启,便于蜱虫进入箱内,不易变形,门的上沿由合页装结构连接,合页折叠角度为180度,只能单向向内开启,不能从内向外开。夹层隔板2设置在距离底部3.5cm处,co2释放箱与夹层隔板2为一体设置,co2释放箱和蜱虫捕获箱采用0.5×0.5大小的凸起嵌套结构相连如图3所示,co2释放箱的底层边缘突出,蜱虫捕获箱上端外层内侧凸起,正好与co2释放箱的底层边缘突出卡接嵌套。夹层隔板2内侧设有卡接动物笼8的嵌套圈,夹层隔板2不仅起到嵌套作用,且夹层隔板上的气孔圈也便于二氧化碳向蜱虫捕获箱的释放,夹层隔板2使得上方的co2释放箱为22cm×12cm×12cm,和下方的蜱虫捕获箱为22cm×12cm×3.5cm。
在蜱虫捕获箱的底沿儿向上1cm处为阻隔带宽为1cm,防止进入收集箱的蜱虫向上爬。为了能将凡士林涂抹均匀,可将阻隔带设为磨砂面,增大了接触面,使得凡士林牢固结合在阻隔带上。
夹层隔板2为嵌套结构,四围边缘为宽1厘米/高1厘米的突出的边缘结构,在突出的边缘上有多个气孔7,作为气孔圈,如图3所示,在气孔圈内侧,即低于气孔圈的凹陷部分作为用于卡接方便动物笼(底面积为18cm×8cm)或干冰存放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蜱虫诱捕器,设有可利用干冰或小鼠进行诱导,该装备设计小巧,便于野外试验的开展,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捕捉效率。
将该设备放入草场中,每3米放置一个,共4个,分别放置于边长3米正方形的4个顶角。将干冰放入二氧化碳释放箱,野外收集蜱虫2小时,4个设备中分别捕获到蜱虫5,2,4,4个。说明该设备可以实现野外采集蜱虫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蜱虫诱捕器,利用夹层隔板将活体动物和收集到的蜱虫分开,并通过夹层板的边缘气孔使得上层二氧化碳进入下层,通过阻隔带阻断蜱虫向上爬进入动物笼进入动物皮毛,便于蜱虫收集。该设备和以往蜱虫采集设备的优点在于,嵌套的上下层结构将动物和蜱虫分开,不但便于蜱虫的收集,且蜱虫和动物的分离也避免了蜱虫体内病原体来源分析的困扰。蜱虫和动物的分离也避免了蜱虫体内病原体来源分析的困扰。且气孔圈高于嵌套圈,嵌套圈内用于放置动物笼时,嵌套圈的设置使的动物的排泄物不会滴漏到底层。不同于其他蜱虫捕获器采用胶粘的方法,可保持蜱虫形态的完整性,便于后续形态学鉴定,并可用于制作完整形态的标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做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上述公开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1.一种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蜱虫收集箱、夹层隔板和顶板,所述夹层隔板可拆卸地设于所述蜱虫收集箱的中间偏下方,将蜱虫收集箱分隔为上层的co2释放箱和下层的蜱虫捕获箱,所述夹层隔板上靠近蜱虫收集箱内壁的一圈设有一圈气孔圈,在气孔圈内设有一圈嵌套圈;所述顶板可抽拉地设于所述co2释放箱的顶端,所述蜱虫捕获箱的每个侧面的底部中央均设有只向内打开的单向门,在蜱虫捕获箱内的每个侧板上靠近夹层隔板的一圈设有阻隔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隔板可拆卸设置为在蜱虫收集箱的每个侧面的内侧壁或夹角处上设有卡接件,用于卡接所述夹层隔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隔板与所述co2释放箱为一体设置,所述夹层隔板作为co2释放箱的底层,所述co2释放箱与蜱虫捕获箱嵌套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圈上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嵌套圈为高于气孔圈的一圈凸起边缘,嵌套圈内与气孔圈为同一水平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门由固定在蜱虫捕获箱内壁上的合页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带的边缘用雕刻线示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o2释放箱的侧板的顶端开设有缝隙,所述顶板插入缝隙中可抽拉地打开或密封蜱虫收集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蜱虫收集箱为透明硬质材料,大小为22cm×12cm×15.5cm,所述单向门为1cm×1cm,所述夹层隔板设置在距离底部3.5cm处,所述阻隔带的宽为1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带为磨砂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圈为凸起的边缘结构,气孔圈上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嵌套圈相对于气孔圈为凹陷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