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于增材制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移动及定位装置及增材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增材制造设备的电箱与设备主体一般采用一体化设计,即电箱与设备主体的空间位置相对固定,主要目的是为了外形美观,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当电箱采用一体式结构时,一般与设备主体之间有两种固定方式。一种是在电箱与设备主体之间留有固定的维护空间,这种固定方式虽然简单,但该空间除用于设备主体维护外,无法得到进一步利用,进而导致设备内部空间冗余,设备空间利用率低。另一种是电箱与设备主体不留有维护空间,虽然减少了设备的空间浪费,但当设备主体维护时,需要临时拆除电箱以腾出维护空间,整个维护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及定位装置及增材制造设备,使得该装置内部无冗余空间,结构紧凑,增加空间利用率,同时维护过程简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及定位装置,包括:
底座;
支撑体,用于承载增材制造设备的电箱;
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滑动机构用于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沿预设的直线方向彼此相对滑动,且增材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沿所述支撑体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电箱相对设置;所述电箱用于在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相对滑动时,还与所述设备主体相对运动;
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在所述电箱朝向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设位时,将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底座彼此相对固定;所述锁定机构还用于在所述电箱朝远离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将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彼此相对固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包括电箱和设备主体,还包括:上述移动及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电箱与设备主体之间是通过移动及定位装置实现固定的,同时由于该移动及定位装置包括了底座、支撑体、滑动机构和锁定机构,其中支撑体用于承载电箱,底座用于固定设备主体,并且支撑体和底座之间是相对设置的,同时滑动机构设置于底座和支撑体之间,且分别与底座和支撑体连接,用于支撑体和底座沿预设的直线方向彼此相对滑动,从而实现电箱与设备主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当电箱朝向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设位时,或者当电箱朝向远离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还可均通过锁定机构将支撑体与底座彼此相对固定,从而使得设备主体在需要维护时可借助于滑动机构和锁定机构即可与电箱之间产生维护空间,而在无需进行维护时又可借助滑动机构和锁定机构消除设备主体与电箱之间的维护空间,以保证整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多余的冗余空间,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维护过程较为简便。
另外,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上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下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上限位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上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电箱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时,与所述下限位件相互锁定;
所述上限位组件还用于在所述电箱朝远离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与所述下限位件相互锁定。
另外,所述下限位件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落位板,所述落位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支撑体的滑动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上限位组件包括:
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回弹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用于朝向所述落位板的方向进行回弹;
落位球,有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座内,且分别与所述落位板和所述回弹部件相抵;所述落位球用于在所述电箱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时,有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落位球还用于在所述电箱朝远离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有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另外,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为弧形凹槽或v形槽。
另外,所述安装座包括:
座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安装块,设置于所述座本体内;所述安装块开设用于收纳所述回弹部件的收容槽,且所述落位球有部分嵌入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回弹部件相抵。
另外,所述座本体沿垂直于所述落位板的方向开设螺纹孔,所述安装块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安装块绕所述螺纹孔的轴线方向,形成与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相互旋合的外螺纹。
另外,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电箱与所述设备主体彼此相对的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至少一个滑块;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用于与所述导轨彼此相对滑动。
另外,所述支撑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还具有以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锁定机构相对设置;
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导轨远离所述锁定及机构的一端相抵接。
另外,所述移动及定位装置还包括:
滚轮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支撑体的一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箱体在第一预设位时移动及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箱体在第二预设位时移动及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移动及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及定位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底座1、支撑体2、滑动机构3和锁定机构。其中,支撑体2用于承载增材制造设备的电箱4。而滑动机构3设置在底座1和支撑体2之间,且分别与底座1和支撑体2连接,该滑动机构3用于支撑体2和底座1沿预设的直线方向彼此相对滑动。同时,增材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5设置于底座1上,并沿支撑体2的滑动方向与电箱4相对设置,从而当支撑体2和底座1相对滑动时,会使得电箱4与设备主体5也相对运动。而锁定机构用于在电箱4朝向设备主体5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设位时,将支撑体2与底座1彼此相对固定,以消除电箱4与设备主体5之间的冗余空间。而当需要对设备主体进行维护时,锁定机构还用于在电箱4朝远离设备主体5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将支撑体2和底座1彼此相对固定,以使电箱4和设备主体5之间形成固定的维修空间。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设备主体5设置于底座1上,而电箱4设置于支撑体2上,且底座1与支撑体2之间可通过滑动机构彼此相对滑动,使得电箱4和设备主体5之间可彼此相对运动,因此,当需要对设备主体5进行维护时,可借助于滑动机构,将电箱4朝远离设备主体5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并通过锁定机构将底座1和支撑体2彼此相对固定,以使电箱4和设备主体5之间产生较大的维护空间,供工作人员对设备主体5进行维护操作,由于在移动电箱4的过程中无需对设备主体5进行拆卸,因此使得整个维护操作非常简单,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而在无需对设备主体5进行维护时,又可借助于滑动机构,将电箱4朝设备主体5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设位,并通过锁定机构将底座1和支撑体2彼此相对固定,以达到消除电箱4与设备主体5之间所产生的维护空间的目的,从而使得整台设备无冗余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3所示,滑动机构3包括:导轨31和多个滑块32,导轨31沿电箱4与设备主体5彼此相对的方向设置于支撑体2上。而各滑块32均设置于底座1上,且沿着电箱4与设备主体5相对的方向进行排列,且各滑块32均与导轨31滑动连接,用于与导轨31彼此相对滑动。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滑块32也可只设置一个,本实施方式不对滑块32的数量做具体限定。当需要对设备主体5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可朝向远离设备主体5的方向拉动电箱4,使得电箱4可借助于导轨31与各滑块32的滑动配合,进而逐渐远离设备主体5的方向进行运动,同时支撑体2和导轨31会随着电箱4一起运动,并且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滑块32的数量有多个,因此可提高电箱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减少电箱4在运动时所产生的晃动和振动。同样的,在对设备主体5维护结束后,工作人员又可朝设备主体5的方向推动电箱4,使得电箱4又可重新借助于导轨31与各滑块32的滑动配合,逐渐朝设备主体5的方向进行运动,直至消除电箱4与设备主体5之间的所产生的间隙。
另外,为了能够将电箱4稳定的被固定在第一预设位或处于第二预设位,可通过锁定机构将支撑体2和底座1彼此相对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该锁定机构具体包括:上限位组件6和下限位件7,上限位组件6设置于支撑体2上,下限位件7设置于底座1上,并与上限位组件6相对设置。上限位组件6用于在电箱4朝向设备主体5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设位时,与下限位件7相互锁定,上限位组件6还用于在电箱4朝远离设备主体5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与下限位件7相互锁定。
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3所示,下限位件7为设置于底座1上的落位板,通过螺栓锁紧在底座1上,落位板远离底座1的一侧开设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20,且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20沿支撑体2的滑动方向相对设置。而上限位组件6包括:安装座61、回弹部件62和落位球63。安装座61设置在支撑体2上,通过螺栓贯穿安装座61将安装座61与支撑体2相固定。回弹部件62可为弹簧或弹片,按照实际需求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回弹部件62为弹簧,并设置于安装座61内,并且该弹簧的回弹方向为朝向落位板的方向。另外,落位球63有部分嵌设于安装座61内,且分别与落位板和回弹部件62相抵。在实际使用中,如图1和图3所示,当电箱4运动至第一预设位时,即电箱4与设备主体5相靠近,以消除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维护空间时,落位球63会在回弹部件62的回弹作用下进入落位板上的第一限位槽10内,从而将支撑体2与底座3相对固定。而当电箱4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即电箱4与设备主体5相互远离,以使两者之间产生维护所需要的维护空间时,落位球63又会在回弹部件62的回弹作用下进入落位板上的第二限位槽20内,从而将支撑体2与底座3相对固定。当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锁定机构也可以是其他固定方式将将支撑体2与底座1进行锁紧,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对锁定机构的结构作具体限定。
另外,为了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推动或拉动电箱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20均为弧形凹槽,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20也可均为v形槽。使得落位球63在离开第一限位槽10或第二限位槽20时,可借助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20的圆弧面对落位球63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减小导轨31在滑动时的滑动阻力,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电箱4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落位球63也可采用其他定位部件代替,例如球头柱、球头钉等,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在进行详细阐述。
另外,通过图2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座61包括:座本体611和安装块612。座本体611设置于支撑体2上,安装块612设置于座本体611内,安装块612也与座本体611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安装块612开设有用于收纳回弹部件62的收容槽8,且落位球63有部分嵌入收容槽8内,且与回弹部件62相抵。
而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体2朝向底座1的一侧还具有以凸出部30,凸出部30与锁定机构相对设置,凸出部30与导轨31远离锁定机构的一端相抵接。具体的说,凸出部30给导轨31提供安装定位,即在安装导轨31时,可先将导轨31与凸出部30相抵持住,然而再借助螺栓将导轨31锁紧在支撑体2上。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及定位装置还包括:滚轮机构9,该滚轮机构9设置于底座1远离支撑体2的一侧。滚轮机构9包括多个轮组,每个轮组均包括滚轮91和支架92,支架92与底座1相连,滚轮91与支架92相连,让该整个装置可在地面上移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箱4的拉动和推动均是通过手动方式实现,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使用电机等动力件拖动电箱4,或使用拖链结构拖动电箱4,以实现对电箱运动的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及定位装置,本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座本体611沿垂直于落位板的方向开设螺纹孔40,安装块612设置于螺纹孔内,且安装块612绕螺纹孔40的轴线方向,形成与螺纹孔40的内螺纹相互旋合的外螺纹。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安装块612与座本体611之间是采用内、外螺纹旋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因此可借助此种连接方式,调整安装块612在座本体611内的位置,从而可适应底座1与支撑体2之间不同的距离变化。同时,通过调节安装块612在座本体611内的位置,又可改变回弹部件6施加在落位球63上的回弹力,使得落位球63有部分在进入至第一限位槽10或第二限位槽20内后,落位球63不会因导轨31的滑动惯性,而从第一限位槽10和第二限位槽内轻易滑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撑体2与底座1之间相对固定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包括电箱和设备主体,还包括: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移动及定位装置。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移动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支撑体,用于承载增材制造设备的电箱;
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滑动机构用于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沿预设的直线方向彼此相对滑动,且增材制造设备的设备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沿所述支撑体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电箱相对设置;所述电箱用于在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相对滑动时,还与所述设备主体相对运动;
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在所述电箱朝向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设位时,将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底座彼此相对固定;所述锁定机构还用于在所述电箱朝远离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将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彼此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上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下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上限位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上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电箱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时,与所述下限位件相互锁定;
所述上限位组件还用于在所述电箱朝远离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与所述下限位件相互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件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落位板,所述落位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支撑体的滑动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上限位组件包括:
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回弹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用于朝向所述落位板的方向进行回弹;
落位球,有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座内,且分别与所述落位板和所述回弹部件相抵;所述落位球用于在所述电箱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时,有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落位球还用于在所述电箱朝远离所述设备主体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设位时,有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为弧形凹槽或v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
座本体,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安装块,设置于所述座本体内;所述安装块开设用于收纳所述回弹部件的收容槽,且所述落位球有部分嵌入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回弹部件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本体沿垂直于所述落位板的方向开设螺纹孔,所述安装块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安装块绕所述螺纹孔的轴线方向,形成与所述螺纹孔的内螺纹相互旋合的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电箱与所述设备主体彼此相对的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至少一个滑块;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用于与所述导轨彼此相对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还具有以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锁定机构相对设置;
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导轨远离所述锁定机构的一端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及定位装置还包括:
滚轮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支撑体的一侧。
10.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包括电箱和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移动及定位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