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21  119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脱模机,多数依靠静力作用在起重机械上装配的夹扯和推顶专用工具。通过夹钳的开闭与提升运动和钢锭、钢锭模的重力作用完成各种自由脱模、脱帽和脱锭作业,利用推顶工具的顶、挡及与夹扯工具之间的相对直线运动而进行强制脱模作业。

    常见的电熔镁炉在生产脱模的时候,由于生料层为块状物料,拔筒过程块料之间及块料与炉筒之间发生摩擦,产生类似“蘑菇状”大量烟尘聚集在厂房内,严重危害员工健康、大气环境和厂房内附属设备,同行业中均无有效解决办法,是限制行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解决现有电熔镁炉脱模装置无法有效解决大量聚集在厂房内的烟尘严重危害员工健康、大气环境和厂房内附属设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包括钢构房屋和除尘管道,所述钢构房屋一侧设置有前门,所述钢构房屋另一侧设置有后门,所述钢构房屋顶部设置有吊升孔,所述钢构房屋底部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上设置有台车,所述台车顶部设置有炉筒,所述炉筒两侧设置有吊耳,所述炉筒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所述炉筒内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台车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两侧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两端设置有移动轮,所述钢构房屋中间设置有吸尘管道,所述吸尘管道有两个,所述吸尘管道底部设置有地沟通廊,所述地沟通廊内设置有所述除尘管道,所述电机与所述轮轴上均嵌套有皮带。

    进一步的,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均与所述钢构房屋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吊升孔成型于所述钢构房屋上。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与所述钢构房屋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台车与所述轨道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炉筒与所述台车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吊耳与所述炉筒焊接,所述隔热层与所述炉筒通过卡压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器内嵌在所述炉筒中,电机与所述台车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轮轴与所述台车滚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与所述轮轴插接,所述吸尘管道与所述钢构房屋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管道与所述地沟通廊插接,所述吸尘管道与所述除尘管道焊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电熔镁炉脱模装置无法有效解决大量聚集在厂房内的烟尘严重危害员工健康、大气环境和厂房内附属设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构房屋、吸尘管道以及除尘管道,可有效将装置脱模时产生的大量烟尘收集处理,达到无粉尘泄漏标准,减小了对员工健康、大气环境和厂房内附属设备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中炉筒、钢构房屋、吸尘管道以及除尘管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中炉筒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中台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钢构房屋;2、台车;3、吊升孔;4、轨道;5、炉筒;6、后门;7、前门;8、吸尘管道;9、地沟通廊;10、除尘管道;11、移动轮;12、电加热器;13、电机;14、轮轴;15、吊耳;16、隔热层;17、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包括钢构房屋1和除尘管道10,钢构房屋1一侧设置有前门7,钢构房屋1另一侧设置有后门6,钢构房屋1底部设置有吊升孔3,钢构房屋1顶部设置有轨道4,轨道4上设置有台车2,台车2顶部设置有炉筒5,炉筒5两侧设置有吊耳15,炉筒5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16,炉筒5内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12,台车2内部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两侧设置有轮轴14,轮轴14两端设置有移动轮11,钢构房屋1中间设置有吸尘管道8,吸尘管道8有两个,吸尘管道8底部设置有地沟通廊9,地沟通廊9内设置有除尘管道10,电机13与轮轴14上均嵌套有皮带17。

    如图1和图2所示,前门7和后门6均与钢构房屋1通过合页连接,吊升孔3成型于钢构房屋1上。

    如图1所示,轨道4与钢构房屋1通过卡槽连接,台车2与轨道4滑动连接,台车2由外部设备控制电机13通过皮带17带动轮轴14驱动移动轮11转动,进而实现台车2在轨道4上的前进。

    如图1所示,炉筒5与台车2通过螺栓连接,吊耳15与炉筒5焊接,隔热层16与炉筒5通过卡压的方式连接,隔热层16为氧化镁。

    如图3和图4所示,电加热器12内嵌在炉筒5中,电机13与台车2通过螺栓连接,轮轴14与台车2滚动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移动轮11与轮轴14插接,吸尘管道8与钢构房屋1通过螺栓连接,吸尘管道8通过外部的离心风机进行抽气,吸尘管道8吸尘口高度位于距离炉筒5顶部下0.5m处。

    如图2所示,除尘管道10与地沟通廊9插接,吸尘管道8与除尘管道10焊接,地沟通廊9位于地下5米处。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的工作原理:首先打开装置前门7,炉筒5和台车2通过电机13和移动轮11的作用下整体移动至钢构房屋1内,熔炼时将台车2移动至熔炼工位,块状原料投入到炉筒5空腔中被电加热器12加热,直至最终熔炼结束,装满炉筒5,接着启动外部的离心风机和除尘器,人工通过钢丝绳将厂房内的行车吊钩和炉筒5上的吊耳15连接,人员撤出,前门7关闭,启动行车进行上升,炉筒5随之上升,脱筒完成,打开后门6,将台车2整体移出,脱筒过程中灰尘先由下部溢出,再上升,吸尘管道8将整个脱筒产生的灰尘全部进行吸收,并通过除尘管道10对外排出并集中处理掉,达到无粉尘泄漏标准,减小了对员工健康、大气环境和厂房内附属设备的危害。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构房屋(1)和除尘管道(10),所述钢构房屋(1)一侧设置有前门(7),所述钢构房屋(1)另一侧设置有后门(6),所述钢构房屋(1)顶部设置有吊升孔(3),所述钢构房屋(1)底部设置有轨道(4),所述轨道(4)上设置有台车(2),所述台车(2)顶部设置有炉筒(5),所述炉筒(5)两侧设置有吊耳(15),所述炉筒(5)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层(16),所述炉筒(5)内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12),所述台车(2)内部设置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两侧设置有轮轴(14),所述轮轴(14)两端设置有移动轮(11),所述钢构房屋(1)中间设置有吸尘管道(8),所述吸尘管道(8)有两个,所述吸尘管道(8)底部设置有地沟通廊(9),所述地沟通廊(9)内设置有所述除尘管道(10),所述电机(13)与所述轮轴(14)上均嵌套有皮带(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7)和所述后门(6)均与所述钢构房屋(1)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吊升孔(3)成型于所述钢构房屋(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4)与所述钢构房屋(1)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台车(2)与所述轨道(4)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筒(5)与所述台车(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吊耳(15)与所述炉筒(5)焊接,所述隔热层(16)与所述炉筒(5)通过卡压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12)内嵌在所述炉筒(5)中,电机(13)与所述台车(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轮轴(14)与所述台车(2)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11)与所述轮轴(14)插接,所述吸尘管道(8)与所述钢构房屋(1)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管道(10)与所述地沟通廊(9)插接,所述吸尘管道(8)与所述除尘管道(10)焊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电熔镁炉产品脱模装置,包括钢构房屋和除尘管道,所述钢构房屋一侧设置有前门,所述钢构房屋另一侧设置有后门,所述钢构房屋顶部设置有吊升孔,所述钢构房屋底部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上设置有台车,所述台车顶部设置有炉筒。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构房屋、吸尘管道以及除尘管道,可有效将装置脱模时产生的大量烟尘收集处理,达到无粉尘泄漏标准,减小了对员工健康、大气环境和厂房内附属设备的危害。

    技术研发人员:曲林林;李伟;于国强;张景斌;赵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城海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0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