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20  115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聚酯薄膜、环保胶片、pet胶片、乳白胶片等印刷包装耗材,广泛用于玻璃钢行业、建材行业、印刷行业、医药卫生,聚酯膜又叫聚酯薄膜……苯锡膜、玻璃纸、离型膜。

    聚酯薄膜在胶带领域也得到应用,例如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在进行生产时,需要用到分切机,对其进行分切,然后进行封装,而现有的分切机结构简单,不方便工作人员对辊芯进行替换,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以解决上述内容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具备方便对于辊芯进行替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不方便对辊芯进行替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包括分切机,所述分切机的底部栓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侧栓接有第一竖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后侧栓接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内部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焊接有u型块,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有辊芯,所述辊芯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与u型块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辊芯表面的前端卡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底部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一竖板的正面栓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滚轮的内部卡接,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栓接有用于顶起辊芯的顶出结构。

    优选的,所述顶出结构包括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栓接,所述液压杆的顶部栓接有u型框。

    优选的,所述u型框位于辊芯的下方,所述u型框内部的弧度与辊芯表面的弧度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u型块的宽度小于放置槽的宽度,所述u型块的高度为放置槽高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为光滑状态,所述u型块的表面为光滑状态。

    优选的,所述辊芯的表面套设有若干个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等距分布在辊芯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辊芯位于第一竖板前侧的部分大于辊芯位于第二竖板后侧的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可以分离的动力结构,可以便于辊芯与动力结构进行分离,再通过凹槽和u型块来对辊芯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使辊芯可以进行垂直移动抬起,而不会在转动时出现偏移的情况,最后采用液压杆和u型框,可以将辊芯进行顶起,便于工作人员对辊芯进行抬起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竖板三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辊芯三维示意图。

    图中:1、分切机;2、支撑板;3、第一竖板;4、第二竖板;5、放置槽;6、u型块;7、辊芯;8、凹槽;9、第一滚轮;10、第二滚轮;11、电机;12、顶出结构;121、液压杆;122、u型框;13、支撑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包括分切机1,分切机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分切机,分切机1的底部栓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顶部的前侧栓接有第一竖板3,支撑板2顶部的后侧栓接有第二竖板4,第一竖板3和第二竖板4的内部均开设有放置槽5,放置槽5的内部焊接有u型块6,放置槽5的内部设有辊芯7,辊芯7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8,凹槽8为圆形槽,凹槽8的内部与u型块6的表面滑动连接,辊芯7表面的前端卡接有第一滚轮9,第一滚轮9的底部设有第二滚轮10,第二滚轮10位于第一滚轮9的正下方,第二滚轮10的直径要小于第一滚轮9的直径,第一竖板3的正面栓接有电机11,电机11位于第一竖板3与前侧液压杆121之间,电机11的输出轴与第二滚轮10的内部卡接,支撑板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栓接有用于顶起辊芯7的顶出结构12,通过采用可以分离的动力结构,可以便于辊芯7与动力结构进行分离,再通过凹槽8和u型块6来对辊芯7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使辊芯7可以进行垂直移动抬起,而不会在转动时出现偏移的情况,最后采用液压杆121和u型框122,可以将辊芯7进行顶起,便于工作人员对辊芯7进行抬起转移。

    本实施例中,顶出结构12包括液压杆121,液压杆121的底部与支撑板2的顶部栓接,液压杆121的顶部栓接有u型框122,通过液压杆121和u型框122的配合使用,可以将辊芯7进行平稳顶起。

    本实施例中,u型框122位于辊芯7的下方,u型框122内部的弧度与辊芯7表面的弧度相契合,便于u型框122与辊芯7接触时,与辊芯7进行契合,对其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u型块6的宽度小于放置槽5的宽度,u型块6的高度为放置槽5高度的三分之一,使u型块6和凹槽8可以在放置槽5的内部进行组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凹槽8的内部为光滑状态,u型块6的表面为光滑状态,以减少辊芯7旋转时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辊芯7的表面套设有若干个支撑圈13,支撑圈13等距分布在辊芯7的表面,支撑圈13的使用,可以对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进行多股同时卷取。

    本实施例中,辊芯7位于第一竖板3前侧的部分大于辊芯7位于第二竖板4后侧的部分,以便辊芯7与动力结构和顶出结构12进行接触和配合使用。

    使用时,当需要对辊芯7进行替换时,关闭分切机1,并将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裁断,随后启动液压杆121,液压杆121带动u型框122进行移动,随后u型框122将辊芯7顶起,辊芯7随后在放置槽5的内部进行上升移动,第一滚轮9与第二滚轮10进行分离,同时,凹槽8与u型块6进行分离,当辊芯7完全移出放置槽5时,工作人员对辊芯7进行抬起转移,辊芯7在使用时,电机11带动第二滚轮10进行旋转,第二滚轮10带动第一滚轮9进行旋转,随后辊芯7也进行旋转,并带动凹槽8与u型块6进行相对转动,u型块6对辊芯7进行限位,辊芯7的转动带动支撑圈13对胶带进行卷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包括分切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切机(1)的底部栓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前侧栓接有第一竖板(3),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后侧栓接有第二竖板(4),所述第一竖板(3)和第二竖板(4)的内部均开设有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的内部焊接有u型块(6),所述放置槽(5)的内部设有辊芯(7),所述辊芯(7)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内部与u型块(6)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辊芯(7)表面的前端卡接有第一滚轮(9),所述第一滚轮(9)的底部设有第二滚轮(10),所述第一竖板(3)的正面栓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与第二滚轮(10)的内部卡接,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栓接有用于顶起辊芯(7)的顶出结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结构(12)包括液压杆(121),所述液压杆(121)的底部与支撑板(2)的顶部栓接,所述液压杆(121)的顶部栓接有u型框(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框(122)位于辊芯(7)的下方,所述u型框(122)内部的弧度与辊芯(7)表面的弧度相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块(6)的宽度小于放置槽(5)的宽度,所述u型块(6)的高度为放置槽(5)高度的三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8)的内部为光滑状态,所述u型块(6)的表面为光滑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芯(7)的表面套设有若干个支撑圈(13),所述支撑圈(13)等距分布在辊芯(7)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芯(7)位于第一竖板(3)前侧的部分大于辊芯(7)位于第二竖板(4)后侧的部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聚酯薄膜无纺布胶带用分切机,包括分切机,所述分切机的底部栓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侧栓接有第一竖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后侧栓接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内部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焊接有U型块,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有辊芯,所述辊芯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可以分离的动力结构,可以便于辊芯与动力结构进行分离,再通过凹槽和U型块来对辊芯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使辊芯可以进行垂直移动抬起,而不会在转动时出现偏移的情况,最后采用液压杆和U型框,可以将辊芯进行顶起,便于工作人员对辊芯进行抬起转移。

    技术研发人员:丁一;王黎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誉翔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0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