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19  70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巾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湿巾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无纺布作为原液的载体,但是现有的无纺布受到运输条件的限制,只能加工成规格有限的卷状,因此在湿巾的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换卷装置对无纺布进行换卷和拼接,从而确保湿巾生产线获得连续的载体供给。

    在现有的换卷装置中,两个相接驳的无纺布卷是呈水平状态放置的,而执行布条拼接工作的接驳装置需要设置在两布卷之间,因此现有换卷装置的整体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厂房内部空间的规划。此外,由于现有换卷装置中的两个无纺布卷将会交替进入放布状态,因此在接驳装置的两侧需要分别设置一组独立的切断机构,并且在两切断机构的下方设置一对相向运动的压合机构。因此在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情况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判断,选择正确的切断机构和粘合剂涂抹位置,从而确保换卷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通过更改布卷的放置位置,实现了降低装置体积,简化换卷工作操作难度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包括:支撑架、抬升机构和接驳机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布卷支架,在布卷支架上活动设置有备用布卷;

    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布卷支架的上方,包括抬升悬臂和抬升气缸,所述抬升悬臂的一端与支撑架相铰接,另一端设有钩取单元,在钩取单元中活动设置有工作布卷;所述抬升气缸的缸体与支撑架相铰接,活塞杆与抬升悬臂相铰接,在进行换卷工作时,通过抬升气缸驱使所述抬升悬臂进行转动,以使得钩取单元能对备用布卷进行钩取;

    所述接驳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且接驳机构位于抬升机构和布卷支架之间,通过接驳机构能对备用布卷和工作布卷上的布带进行拼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驳机构包括:固定架、承托座、联合动作单元和压合平台,所述固定架与支撑架相固接,在固定架上设有联合动作单元;

    所述联合动作单元包括:动作气缸、升降板、压紧板、切割刀和压头,所述动作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板的顶面相连,在升降板的底面上沿布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所述压紧板、切割刀和压头;当动作气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时,所述压紧板、切割刀和压头将同步进行升降动作,一次性完成布带的切断和压合工作;

    所述承托座设置在升降板的下方,在承托座上设有切割槽和压紧槽,所述切割槽与切割刀相对正,压紧槽与压紧板相对正;

    所述压合平台设置在所述压头的下方,且压合平台的顶面与压头底面相平行;当升降板下压时,所述压头与压合平台相压合,以使得两布带完成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座与固定架可拆卸连接,当抬升机构抬升备用布卷时,拆下所述承托座,防止承托座对布卷的运动造成阻碍;当进行布带拼接工作时,将所述承托座安装在固定架上,利用承托座与联合动作单元相配合,完成布带的压紧和切断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板的长度大于切割刀的长度,在联合动作单元进行动作时,所述压紧板会先与布带发生接触,以确保布带在切割时保持紧绷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板的底面为锯齿状。

    进一步的,所述接驳机构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固定弹片,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与连接板相连,所述固定弹片的一端与连接杆相连,另一端抵持在压合平台的侧壁上;通过固定弹片和压合平台的配合能对备用布卷的布带端部进行夹持,防止布带在拼接前发生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接驳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固定架相铰接,另一端设有承托辊,所述压合平台设置在连接板上,且压合平台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承托辊的轴线高度;当进行布带固定工作时,所述压合平台与压头之间的间距能随连接板的转动而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换卷放布装置包括涨紧机构,所述涨紧机构包括拉布胶辊、滑杆和浮动辊,所述拉布胶辊设置在接驳机构的出口侧,在拉布胶辊的下方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与支撑架相固接,所述浮动辊滑动设置在滑杆上,且布带的出料口位于浮动辊和拉布胶辊之间;在布带离开接驳机构后依次绕过浮动辊和拉布胶辊,所述浮动辊依靠自身重力对布带的涨紧程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涨紧机构包括配重辊,所述配重辊滑动设置在滑杆上,且位于所述浮动辊的上方,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配重辊相配合的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配重辊的最低高度进行限制;当浮动辊的自身重力不满足布带的涨紧需求时,所述浮动辊将向上运动并与配重辊相抵持,通过配重辊能提升浮动辊的重量,进而提升涨紧机构的涨紧力。

    进一步的,所述备用布卷和工作布卷均包括承载辊,所述承载辊包括辊筒和气胀轴,所述辊筒设置在布卷的中心,所述气胀轴可拆卸的设置在辊筒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换卷放布装置包括限速机构,所述限速机构设置在布卷支架上,通过限速机构能限制备用布卷的转动速度;所述限速机构包括:限速杆、限速气缸和刹车环,所述限速杆的一端与布卷支架相铰接,另一端设有容纳槽;所述限速气缸设置在布卷支架上,限速气缸的活塞杆与限速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刹车环套置在承载辊的端部,且刹车环置于所述容纳槽内部;通过限速气缸的伸缩能驱使限速杆进行转动,从而对容纳槽和刹车环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钩取单元包括钩取板,所述钩取板内侧端面的顶部与抬升悬臂相铰接,在钩取板的顶面上设有钩取槽,所述钩取槽用于容纳承载辊;在进行钩取动作时,所述钩取板能以铰接点为轴进行翻转,当钩取槽内部存在承载辊时,所述钩取板的内侧端面与抬升悬臂相抵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内部的备用布卷和工作布卷呈纵向布置,因此能够大幅降低本装置的占地面积,有利于工人对厂房内部的空间进行规划。此外,本装置通过抬升悬臂能够将不同状态的布卷进行分离,使得位于抬升悬臂上的布卷处于放布状态,位于布卷支架上的布卷处于备用状态。当工作布卷即将用尽时,接驳机构能够将备用布卷和工作布卷上的布带进行拼接,并通过备用布卷进行放布,确保后续装置能够获得连续不断的布带供给。在拼接过程完毕后,抬升悬臂将会通过钩取单元对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进行钩取,方便工作人员向本装置中填装下一个备用布卷。由于执行放布动作的布卷始终位于备用布卷的上方,因此在布带的切断和压合过程中,刀具的切割方向和粘合剂的涂抹位置是恒定的,工作人员无需经过判断即可做出正确的操作,简化了换卷工作的操作难度。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压紧板、切割刀和压头均通过同一个气缸进行驱动,因此在进行布带拼接过程时,布带的切断和压合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具有更快的布带拼接速度,提升了换卷装置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通过涨紧机构能够对布带中的涨紧力进行适应性调节,其中浮动辊能够依靠自身重力对布带进行涨紧,使得布带在本装置中保持平整紧绷的运动状态。当浮动辊的自身重力不足以满足布带的涨紧需求时,浮动辊会与滑杆上的配重辊相配合,利用配重辊提升浮动辊的重力,进而提升涨紧机构对布带的涨紧程度。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通过限速机构能对备用布卷的转动速度进行限制,防止备用布卷因转速过快而发生的过度放布现象。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换卷放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接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隐藏部分固定架);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涨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换卷放布装置在限速机构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换卷放布装置在钩取单元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承载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11-布卷支架;12-备用布卷;13-工作布卷;21-抬升悬臂;22-抬升气缸;3-钩取板;31-钩取槽;4-接驳机构;41-固定架;42-承托座;421-切割槽;422-压紧槽;431-动作气缸;432-升降板;433-压紧板;434-切割刀;435-压头;44-压合平台;45-连接板;46-承托辊;47-连接杆;48-固定弹片;51-拉布胶辊;52-滑杆;53-浮动辊;54-配重辊;6-限速机构;61-限速杆;611-容纳槽;62-限速气缸;63-刹车环;7-承载辊;71-辊筒;72-气胀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结构可由图1进行示意,包括:支撑架1、抬升机构和接驳机构4。在支撑架1上设有布卷支架11,在布卷支架11上活动设置有备用布卷12。

    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布卷支架11的上方,通过抬升机构能将处于放布状态的布卷抬升起来,使得本装置中备用布卷与工作布卷相隔离。具体的,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抬升悬臂21和抬升气缸22,所述抬升悬臂21的一端与支撑架1相铰接,另一端设有钩取单元,在钩取单元内部设有工作布卷13,所述工作布卷13将进行放布动作,以使得后续设备中获得布带供给。所述抬升气缸22的缸体与支撑架1相铰接,活塞杆与抬升悬臂21相铰接,通过抬升气缸22能驱使抬升悬臂21进行以抬升悬臂21和支撑架1的铰接点为轴的转动。当需要进行换卷工作时,所述抬升悬臂21将会转动至布卷支架11的附近,以使得钩取单元能够对备用布卷12进行钩取,钩取完成后备用布卷12将会随抬升悬臂21进行抬升,方便工作人员向布卷支架11内部装填新的备用布卷。

    可选的,为方便工作人员替换布卷时的工作量,所述备用布卷12和工作布卷13均包括承载辊7,承载辊7的结构可由图6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承载辊7包括辊筒71和气胀轴72,所述辊筒71设置在布卷的中心位置处,且布卷和辊筒71的侧壁相固接,所述气胀轴72可拆卸的设置在辊筒71内部。此外,当待加工布卷内部自带纸管时,可将布卷内部的纸管作为辊筒71进行工作,从而进一步简化本装置的结构。示例性的,所述气胀轴72可选用金属胀键气胀轴、胀扣式胀键气胀轴或非金属式胀键气胀轴。在进行换卷操作时,可通过对气胀轴72进行放气,实现在不卸料的情况下将布卷内的轴杆拆卸下来的目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换卷过程的动作效率。

    所述钩取单元的结构可由图5进行示意,如图所示,钩取单元包括钩取板3,所述钩取板3内侧端面的顶部与抬升悬臂21相铰接,在钩取板3的顶面上设有钩取槽31,所述钩取槽31用于容纳承载辊7。在进行钩取动作时,所述抬升悬臂21将会向布卷支架11附近转动,当钩取板3的底面与承载辊7发生接触时,钩取板3会以铰接点为轴进行翻转,以使得抬升悬臂21得以继续转动,当抬升悬臂21转动至承载辊7的另一侧时,钩取板3会恢复初始状态。随后抬升悬臂21将进行反向转动,以使得承载辊7进入钩取槽31内部,当钩取槽31内部存在承载辊7时,所述钩取板3的内侧端面将与抬升悬臂21相抵持。随着抬升悬臂21的转动,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12将会离开布料支架11,方便工作人员向布料支架11内部装填新的布卷。

    在本实施例中,备用布卷12和工作布卷13上布带的拼接过程由接驳机构4实现,所述接驳机构4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接驳机构4位于抬升机构和布卷支架11之间。接驳机构4的结构可由图2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接驳机构4包括:固定架41、承托座42、联合动作单元和压合平台44。

    所述固定架41与支撑架1相固接,在固定架41上设有联合动作单元,在进行布带的拼接工作时,联合动作单元能够一次性完成布带的切断和压合工作。具体的,所述联合动作单元包括:动作气缸431、升降板432、压紧板433、切割刀434和压头435。所述动作气缸431的活塞杆与升降板432的顶面相连,在升降板432的底面上沿布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所述压紧板433、切割刀434和压头435,当动作气缸431的活塞杆进行伸缩时,所述压紧板433、切割刀434和压头435将同步进行升降动作。所述压头435用于为布带的压合提供压力,同时对待拼接布带的一端进行固定;所述压紧板433用于对待拼接布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所述切割刀434用于切断处于放布状态的布带。

    可选的,为提升布带的切割质量,确保布带的两端在切割时均保持压紧状态,所述压紧板433的长度应大于切割刀434的长度。因此,当联合动作单元进行动作时,所述压紧板433将会先与布带发生接触,以确保布带在切割时保持紧绷状态。示例性的,所述压紧板433的长度大于切割刀434的长度,所述压头435的长度与切割刀434的长度相等,当升降板432进行下压动作时,压紧板433会先与布带发生接触,从而对布带的一端进行压紧。随后升降板432继续下压,使得压头435和切割刀434同时与布带发生接触,此时布带的另一端会被压头435所固定,因此切割刀434能够顺利的完成布带的切断任务。

    所述承托座42设置在升降板432的下方,且与固定架41可拆卸连接,在承托座42上设有切割槽421和压紧槽422,所述切割槽421与切割刀434相对正,压紧槽422与压紧板433相对正,当升降板432下降时,压紧板433和切割刀434将会对应的插入压紧槽422和切割槽421内部,方便布带压紧和切断过程的进行。当抬升机构对备用布卷12进行抬升时,工作人员可将承托座42拆下,从而避免承托座42对布带产生阻碍,当抬升过程完毕后,工作人员再将承托座42复位,方便进行下一次布带拼接工作。示例性的,所述承托座42与固定架41之间可通过锁扣进行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在承托座42的两端均设有锁扣,在固定架41上设有与锁扣相匹配的固定槽,在进行安装时,可将锁扣插入固定槽中,从而实现承托座42的固定;在承托座42需要拆卸时,仅需打开锁扣即可使承托座42与固定架41分离。

    可选的,为提升压紧板433对布带的固定能力,所述压紧板433的底面可设置为锯齿状。当压紧板433插入压紧槽422后,压紧板433的底面将会与布带相挤压,此时锯齿状底面的尖端会刺入布带内部,从而对布带进行固定,与常规的平面压合相比,本压紧板433能够对布带产生更好的固定效果,避免布带在切割时发生移动。

    由于本装置中的备用布卷12会随抬升悬臂21而向上抬升,因此在布卷的抬升过程中,承托座42会对布带产生阻碍。工作人员需在本装置完成布带拼接后将承托座42拆卸下来,以使得备用布卷12能够顺利的向上运动。当抬升悬臂21运动到顶部极限位置后,再将承托座42装在固定架41上,以方便下一次拼接过程的进行。

    在接驳机构4中,布带的压合工作由压头435和承载平台44配合实现,所述压合平台44设置在压头435的下方,且压合平台44的顶面与压头435底面相平行。当工作人员将备用布卷填装在布卷支架11上后,需要将备用布卷的布带端部固定在压合平台44上,便在布带的顶面上涂抹粘合剂。在进行布带的压合工作时,所述压头435将随升降板432而进行下压,此时压头435将会与压合平台44相压合,因此粘合剂会使备用布卷和放布布卷上的布带粘接在一起,实现布带的拼接。

    可选的,为提升布带在压合平台44上的固定效果,所述接驳机构4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杆47和固定弹片48,所述连接杆47的端部与连接板45相连,所述固定弹片48的一端与连接杆47相连,另一端抵持在压合平台44的侧壁上。当工作人员将布带放置在压合平台44上之后,需要通过固定弹片48对布带的端部进行夹持,而当两布带粘接完毕后,布带的运动会使被加持的端部脱离固定弹片48,随后备用布卷12将进入正常的放布状态。

    此外,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布带的固定,所述接驳机构4还包括连接板45,所述连接板45的一端与固定架41相铰接,另一端设有承托辊46。所述压合平台44设置在连接板45上,且压合平台44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承托辊46的轴线高度。由于连接板45与固定架41之间相铰接,因此在进行布带的固定工作时,工作人员能通过转动连接板45来调节压合平台44与压头435之间的间距。在进行备用布带的固定工作时,可通过连接板45的转动使压合平台44外露,方便工作人员将布带的端部夹在固定组件内部,随后在备用布带的顶面上涂抹粘合剂,以备布带压合过程中使用。当备用布带固定完毕后,通过转动连接板45能使压合平台44复位,此时承托辊46能对放布布带进行托举,避免放布布带在放布过程中与备用布带顶部的粘合剂接触。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布带可以是湿巾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无纺布布带,也可以是其他应用在包装印刷领域中的柔性带状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处于放布布卷13和备用布卷12呈纵向布置,因此能够缩减装置的体积,方便工作人员对厂房内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此外,由于抬升机构的存在,本装置中的放布布卷将始终位于备用布卷的上方,因此布带的切割方向和粘合剂的涂抹位置均是固定的,工作人员无需经过判断即可做出正确的操作,简化了换卷工作的操作难度。

    当接驳机构4完成布带的拼接工作时,备用布卷12会进入放布状态,而抬升机构的动作往往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因此备用布卷12会因放布动作而在布卷支架11上进行转动。但是,由于备用布卷12处于初次使用的状态,其布卷直径通常较大,因此放布动作诱发的转动会具有较大的惯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因布卷转动速度过快而导致的过度放布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本实施例在布卷支架11上设置了限速机构6,通过限速机构6对备用布卷12的转动速度进行限制,其结构可由图4进行示意。

    如图所示,限速机构6包括:限速杆61、限速气缸62和刹车环63。所述限速杆61的一端与布卷支架11相铰接,另一端设有容纳槽611,所述限速气缸62设置在布卷支架11上,限速气缸62的活塞杆与限速杆61的中部相铰接,所述刹车环63套置在承载辊的端部,且刹车环63置于所述容纳槽611内部。当限速气缸62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动作时,所述限速杆61将会以限速杆61与布卷支架11的铰接点为轴进行转动,而限速杆61的转动将会对容纳槽611和刹车环63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调整。当两者间隙变小时,容纳槽611与刹车环63之间的摩擦力将会增大,此时备用布卷12的转速将会逐渐降低。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对备用布卷12的转动速度进行限制,避免出现过度放布的现象。

    此外,由于布带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保持平整,因此本装置内部还设有涨紧机构,通过涨紧机构能够对布带提供涨紧力,避免布带在本装置中发生折边或扭曲。

    具体的,所述涨紧装置的结构可由图3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涨紧机构包括拉布胶辊51、滑杆52和浮动辊53,所述拉布胶辊51设置在接驳机构4的出口侧,在拉布胶辊51的下方设有滑杆52,所述滑杆52的底端与支撑架1相固接,所述浮动辊53滑动设置在滑杆52上,且布带的出料口位于拉布胶辊51和浮动辊53之间。如图3所示,当布带离开接驳机构4后会先从浮动辊53的底部绕过浮动辊53,随后布带向上运动,从拉布胶辊51的顶部绕过拉布胶辊51,最终沿布带的出料口离开本装置。

    由于布带沿浮动辊53的底部绕过浮动辊53,因此浮动辊53的重力将会作为涨紧力而施加在布带上。当布带的运动速度较快且涨紧力需求较大时,所述浮动辊53会沿滑杆52向上运动;当布带运动速度较慢且涨紧力需求较小时,所述浮动辊53会沿滑杆52向下运动。通过浮动辊53的重力能够对布带内部涨紧力进行调节,使得布带在本装置内部保持平整紧绷的运动状态。

    可选的,为提升涨紧机构的适应能力,满足更大的涨紧力需求,所述涨紧机构可包括配重辊54,所述配重辊54滑动设置在滑杆52上,且位于所述浮动辊53的上方。在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与配重辊54相配合的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配重辊54的最低高度进行限制。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可以是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挂钩。当浮动辊53能够提供足够的涨紧力时,所述配重辊54可挂载在所述挂钩上;当浮动辊53的自身重力无法满足布带的涨紧需求时,所述浮动辊53会向上运动并与所述配重辊54相抵持,此时配重辊54的重力将会通过浮动辊53而施加在布带上,从而使涨紧机构能够对布带施加更大的涨紧力。

    下面对上述方案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向布卷支架11上装填布卷,并利用这一布卷进行放布工作。在放布工作开始后,拆下承托座42并利用抬升机构将这一布卷抬升起来,使这一布卷成为工作布卷13。

    随后向布卷支架11内部装填新的备用布卷12,并将该布卷的布带端部固定在压合平台44上。接下来在布带的顶面上涂抹粘合剂,并将承托座42安装到初始位置上.

    当工作布卷13即将用尽时,启动动作气缸431,使得备用布卷12和工作布卷13上的布带完成拼接,并将工作布卷13上的布带切断,随后拆下承托座42,并取下用尽的工作布卷13。

    接下来通过抬升机构对备用布卷12进行钩取和抬升,并向布卷支架11内部装填新的布卷(同时完成布带端部的固定、粘合剂的涂抹和承托座42的复位)。

    重复上述工作,即可使后续加工设备获得连续不断的布带供给。

    下面对上述方案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通过布卷的纵向排布方式降低了装置的占地面积,同时通过抬升机构使放布布卷之中处于备用布卷的上方,因此降低了换卷操作的工作难度。其次,本装置在布卷支架上设有限速机构,通过限速机构能够对备用布卷的转动速度进行限制,避免其发生过度放布现象。此外,本装置中设有涨紧机构,利用涨紧机构能够确保布带在本装置中保持平整紧绷的状态进行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抬升机构和接驳机构(4);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布卷支架(11),在布卷支架(11)上活动设置有备用布卷(12);

    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布卷支架(11)的上方,包括抬升悬臂(21)和抬升气缸(22),所述抬升悬臂(21)的一端与支撑架(1)相铰接,另一端设有钩取单元,在钩取单元中活动设置有工作布卷(13);所述抬升气缸(22)的缸体与支撑架(1)相铰接,活塞杆与抬升悬臂(21)相铰接,在进行换卷工作时,通过抬升气缸(22)驱使所述抬升悬臂(21)进行转动,以使得钩取单元能对备用布卷(12)进行钩取;

    所述接驳机构(4)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接驳机构(4)位于抬升机构和布卷支架(11)之间,通过接驳机构(4)能对备用布卷(12)和工作布卷(13)上的布带进行拼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机构(4)包括:固定架(41)、承托座(42)、联合动作单元和压合平台(44),所述固定架(41)与支撑架(1)相固接,在固定架(41)上设有联合动作单元;

    所述联合动作单元包括:动作气缸(431)、升降板(432)、压紧板(433)、切割刀(434)和压头(435),所述动作气缸(431)的活塞杆与升降板(432)的顶面相连,在升降板(432)的底面上沿布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所述压紧板(433)、切割刀(434)和压头(435);当动作气缸(431)的活塞杆进行伸缩时,所述压紧板(433)、切割刀(434)和压头(435)将同步进行升降动作;

    所述承托座(42)设置在升降板(432)的下方,在承托座(42)上设有切割槽(421)和压紧槽(422),所述切割槽(421)与切割刀(434)相对正,压紧槽(422)与压紧板(433)相对正;

    所述压合平台(44)设置在所述压头(435)的下方,且压合平台(44)的顶面与压头(435)底面相平行;当升降板(432)下压时,所述压头(435)与压合平台(44)相压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42)与固定架41可拆卸连接,当抬升机构抬升备用布卷(12)时,拆下所述承托座(42);当进行布带拼接工作时,将所述承托座(42)安装在固定架(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布卷(12)和工作布卷(13)均包括承载辊(7),所述承载辊(7)包括辊筒(71)和气胀轴(72),所述辊筒(71)设置在布卷的中心,所述气胀轴(72)可拆卸的设置在辊筒(7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卷放布装置包括限速机构(6),所述限速机构(6)设置在布卷支架(11)上,包括:限速杆(61)、限速气缸(62)和刹车环(63),所述限速杆(61)的一端与布卷支架(11)相铰接,另一端设有容纳槽(611);所述限速气缸(62)设置在布卷支架(11)上,限速气缸(62)的活塞杆与限速杆(61)的中部相铰接;所述刹车环(63)套置在承载辊(7)的端部,且刹车环(63)置于所述容纳槽(61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取单元包括钩取板(3),所述钩取板(3)内侧端面的顶部与抬升悬臂(21)相铰接,在钩取板(3)的顶面上设有钩取槽(31),所述钩取槽(31)用于容纳承载辊(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卷放布装置包括涨紧机构,所述涨紧机构包括拉布胶辊(51)、滑杆(52)和浮动辊(53),所述拉布胶辊(51)设置在接驳机构(4)的出口侧,在拉布胶辊(51)的下方设有滑杆(52),所述滑杆(52)的底端与支撑架(1)相固接,所述浮动辊(53)滑动设置在滑杆(52)上,且布带的出料口位于浮动辊(53)和拉布胶辊(51)之间;在布带离开接驳机构(4)后依次绕过浮动辊(53)和拉布胶辊(51),所述浮动辊(53)依靠自身重力对布带的涨紧程度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机构包括配重辊(54),所述配重辊(54)滑动设置在滑杆(52)上,且位于所述浮动辊(53)的上方,在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与配重辊(54)相配合的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配重辊(54)的最低高度进行限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包括:支撑架、抬升机构和接驳机构;其中支撑架上设有布卷支架,在布卷支架上活动设置有备用布卷;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布卷支架的上方,包括抬升悬臂和抬升气缸,在抬升悬臂的端部设有钩取单元,在钩取单元内部设有工作布卷;在进行换卷工作时,通过抬升气缸驱使抬升悬臂进行转动,以使得钩取单元能对备用布卷进行钩取;所述接驳机构位于抬升机构和布卷支架之间,通过接驳机构能对备用布卷和工作布卷上的布带进行拼接,确保后续装置获得连续不断的布带供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换卷放布装置,能够降低换卷装置的占地面积,简化换卷工作的操作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比朗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0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