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18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培养及纯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根结线虫是一类植物寄生性线虫,会引起植物根形成根结,植物更容易感染其他真菌和细菌性病害。受线虫危害的植株根系生长差,有的在根上产生瘤状物,类似于地瘤环子,有的则是根系肿胀,不生长毛细根,严重的如丝瓜地里面的线虫,可使土壤拱起,约有地瓜那么大。根系出现线虫危害后,基本上不再吸收水分和养分,植株容易出现萎蔫,严重的则会造成绝产、绝收。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线虫危害,当前线虫的防止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对根结线虫进行生物学或者预防研究都必不可少地需要获得大量的根结线虫,因此根结线虫的实验室繁殖工作成为根结线虫研究的前期必经步骤。目前,根结线虫繁殖主要分为活体繁殖和离体人工培养基繁殖,离体人工培养基繁殖又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其中固体培养和活体繁殖均需要把线虫从培养物中清洗出来才便于贮运和定量使用。目前线虫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水淘洗方法,用水量大,杂质多,难以直接用于实验室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以克服现有的根结线虫清洗、收集装置存在的清洗过程繁杂,孵化后的空壳与线虫分离不彻底以及收集的线虫中存在太多杂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瓶和设置于收集瓶内的纱网层,所述纱网层倾斜设置于收集瓶中部,所述纱网层将收集瓶内部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

    所述纱网层的网眼为150~250目,且所述纱网层与水平面呈30~60°夹角;

    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瓶口,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瓶为透明材质或者半透明材质制成的收集瓶。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瓶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用于测量收集瓶内的水位。

    进一步地,所述纱网层的网眼为200目,所述纱网层与水平面呈45°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还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所述出水通道的顶部与集液槽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水阀,所述出水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水阀。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通过倾斜设置的纱网层进行隔离,上腔体顶部设置的瓶口能够方便使用者向收集装置中添加卵块(含有根结线虫虫卵的培养基块),下腔体底部设置的出水通道方便分离后的线虫随同水从出水通道流出、离心收集。纱网层的网眼为150~250目,能够确保仅有根结线虫能够穿透纱网层进入下腔体,而孵化后的空壳或者其它大颗粒杂质不会穿过纱网层,使得下腔体中仅有线虫和水,线虫随同水从出水通道流出后,经过离心、收集,即能获得纯化的线虫体,直接用于实验研究。另外,水位设置成覆盖部分倾斜设置的纱网层,即纱网层部分处于水上、部分处于水下,线虫趋向水移动,进而促使线虫朝倾斜向下一侧聚集,进而促使线虫穿过纱网层,实现线虫与孵化后的空壳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的纵截面视图。

    图中:1、收集瓶;11、瓶体;12、纱网层;13、进水通道;14、集液槽;2、开口;3、出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该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包括圆柱状收集瓶1,收集瓶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2及与开口配套的盖体,通过开口2可以向该收集瓶1中添加卵块(含有根结线虫虫卵的培养基块),添加后也能通过盖体封堵开口2,防止虫体泄露或者外部其它污染物导致卵块被污染。收集瓶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通道3,分离后的虫体随同水从出水通道流出、离心收集,纯化后的虫体可以直接用于试验研究。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的纵截面视图。该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包括瓶体11和设置于瓶体11内的纱网层12,纱网层12倾斜设置于瓶体11中部,纱网层12将瓶体11内部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其中,纱网层12的网眼大小为150~250目,且纱网层12与水平面呈30~60°夹角。使用时,先通过开口2向瓶体11内注水,直至水位没过纱网层12下半部分,再将卵块添加到上腔体中。此时,上腔体中的虫体趋向水源进行移动,进而促使大量虫体聚集于纱网层12上方有水源的地方,大量的线虫聚集进一步驱使线虫穿过纱网层12进入下腔体,实现虫体与孵化后的空壳及其它大颗粒杂质等的分离。纱网层12倾斜30~60°也能使得水位超过纱网层12的部分具有较大体积,诱使虫体向该水位没过处聚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瓶体11为透明材质或者半透明材质制成的瓶体11。由此,使用者向瓶体11内注水时,方便使用者通过肉眼观察并控制水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瓶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用于测量瓶体内的水位,方便使用者基于刻度线精准定位水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纱网层12的网眼大小为200目,此时纱网层12具有最优的分离虫体的效果,既能实现虫体与孵化后的空壳的分离,也能保证虫体快速进入下腔体,缩减分离时间。纱网层12与水平面呈45°夹角,该倾斜角对应的纱网层12能够促使虫体快速聚集,进而向下进入下腔体。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腔体的顶部(即瓶体11的顶部)还设置有进水通道13,方便使用者通过进水通道13向瓶体11内注水。下腔体的底部(即瓶体11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14及出水通道3,下腔体中的虫体-水混合物能够通过出水通道3排除,例如,可以是收集到离心管中,借助于离心管离心收集虫体。集液槽14设置于瓶体11的底部,方便收集下腔体中的虫体,进一步通过其下方连通的出水通道3排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水通道12上设置有第一水阀,同理,出水通道3上设置有第二水阀。通过设置的第一水阀及第二水阀能够有效控制进水、出水的流量,便于实验者控制整体分离虫体过程。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收集瓶1还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立方体形。收集瓶1还可以是桶状,即上方敞口,使用者可以将其置于洁净环境下进行虫体分离,也能直接从上方观察水位。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瓶和设置于收集瓶内的纱网层,所述纱网层倾斜设置于收集瓶中部,所述纱网层将收集瓶内部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

    所述纱网层的网眼为150~250目,且所述纱网层与水平面呈30~60°夹角;

    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瓶口,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瓶为透明材质或者半透明材质制成的收集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瓶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用于测量收集瓶内的水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层的网眼为200目,所述纱网层与水平面呈45°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还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所述出水通道的顶部与集液槽的底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水阀,所述出水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水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瓶和设置于收集瓶内的纱网层,所述纱网层倾斜设置于收集瓶中部,所述纱网层将收集瓶内部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纱网层的网眼为150~250目,且所述纱网层与水平面呈30~60°夹角;所述上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瓶口,所述下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通道。本实用新型植物根结线虫孵化收集装置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通过倾斜设置的纱网层进行隔离,能够确保仅有孵化后的根结线虫能够穿透纱网层进入下腔体,而卵块孵化后剩下的空壳或者其它大颗粒杂质不会穿过纱网层,使得下腔体中仅有线虫和水,线虫随同水从出水通道流出后,经过离心、收集,即能获得纯化的线虫体。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祥;严婉荣;肖敏;曾向萍;王会芳;符美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50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