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及布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17  79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用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及布料设备。



    背景技术:

    中间包干式料是目前国内外连铸用中间包工作层主体耐火材料,其特点是散料状、受热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将中间包干式料胎具天车吊入中间包内,中间包干式料胎具与中间包永久层之间形成30-150mm左右宽度的空隙,该空隙使用中间包干式料填充。

    目前国内外中间包干式料的施工方式均以人工倒料为主,正常情况下需要3-4人作业,通过人工操作将中间包干式料(25kg/小袋)倒入空隙之中,该作业方式简单原始,一线操作员工的劳动强度比较大,作业效率相对低下,且由于中间包本体内的温度正常在80-100℃左右,作业环境相对恶劣,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上述缺点更为突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些布料设备,但是仍然存在自动化程度不够、使用布料设备需要对原有连铸设备的结构进行改造,给布料装置的使用造成一定的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及布料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工布料工作强度大,以及自动布料对设备整体结构改造太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包括胎具本体、支撑结构和轨道,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胎具本体的顶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和承载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承载部之间,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胎具本体和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

    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的承载部上,所述轨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两条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构造为杆状或管状结构,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胎具本体的顶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部连接,和/或,

    所述承载部构造为杆状或管状结构,相互平行地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胎具本体的顶面平行设置,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构造为杆状或管状结构,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支撑部和/或所述承载部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料设备,包括上述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和布料装置,

    所述布料装置包括存储部、出料机构和机架,所述存储部和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放置到所述轨道上,所述滚轮沿着所述轨道滚动,带动所述布料装置沿着所述轨道移动。

    优选地,所述存储部内形成存储空间,所述出料机构与所述存储空间连通,所述出料机构上形成有供物料输出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出料口分别位于所述胎具本体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驱动装置、螺旋输送杆和输送通道,所述螺旋输送杆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内,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上,所述出料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螺旋输送杆转动,所述螺旋输送杆带动物料向所述出料口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螺旋输送杆包括旋向相反的两个螺旋叶片,两个所述螺旋叶片带动物料沿着所述螺旋输送杆的轴线向相反的两个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料口的位置,所述导流结构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胎具本体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布料装置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至少一个所述滚轮相连,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滚轮滚动。

    优选地,所述布料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控制部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胎具本体上设置轨道,使布料装置可以在胎具本体上移动,以减小对连铸设备整体结构的改动,方便对设备进行改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布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布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布料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0、胎具本体;11、顶面;12、胎具吊装结构;20、支撑结构;21、支撑部;22、承载部;23、加强部;30、轨道、31导轨;40、存储部;41、导流板;50、出料机构;51、出料驱动装置;52、螺旋输送杆;53、输送通道;54、导流结构;55、调节杆;60、机架;61、滚轮;62、驱动部;63、布料吊装结构;70、控制部;80、收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用于连铸工艺中的中间包工作层成型,使用时将其放入中间包内,然后将干式料注入胎具与中间包之间的间隙内,形成工作层,然后取出胎具。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包括胎具本体10、支撑结构20和轨道30,所述支撑结构20设置在所述胎具本体10上,并对所述轨道30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结构20与所述胎具本体10和所述轨道30均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结构20包括支撑部21和承载部22,所述支撑部21和所述承载部22构造为杆状或管状结构,为了减轻重量优选设置为管状结构,例如可以为方形管。所述支撑部21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胎具本体10上,优选连接到所述胎具本体10的顶面11上,所述支撑部21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部22连接。所述承载部22沿着所述胎具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承载部22相互平行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承载部22与所述顶面11平行设置,优选地,两个所述承载部22上两个外侧边缘之间的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胎具本体10的宽度,使所述支撑结构20在所述胎具本体10宽度方向上等于或小于所述胎具本体10的尺寸,从而不会在所述胎具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上增加胎具整体的尺寸。所述支撑部2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21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在所述承载部22和所述胎具本体10之间,并与所述胎具本体10和所述承载部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21优选与所述顶面11垂直设置,以提高其承受压力的能力。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22的长度大于所述胎具本体10的长度,在所述胎具本体10的两端所述承载部22均伸出到所述胎具本体10的外侧,因此,与所述承载部22端部连接的所述支撑部21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20还包括加强部23,所述加强部23构造为管状或杆状结构,优选为管状结构。所述加强部23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部22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部22连接,所述加强部23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部23的设置使所述支撑结构20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优选地,所述加强部23还可以与所述承载部22和所述支撑部21连接。

    所述轨道30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轨31,所述导轨31沿着所述承载部22设置并固定到所述承载部22上,优选地,所述导轨31与所述承载部22的长度相同。所述导轨31优选由轨道钢构成。

    优选地,所述胎具本体10上还设置有胎具吊装结构12,所述胎具吊装结构12设置在靠近所述胎具本体10上的顶面11的位置。所述胎具吊装结构12用于进行吊装时与吊绳连接。优选地,所述胎具吊装结构12构造为钩状结构,方便挂装在吊绳上。具体地,所述胎具吊装结构12可以是在板状结构上开设豁口形成,以增大其与所述胎具本体10的连接面积,使连接可靠性更高。进一步地,所述胎具吊装结构12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胎具吊装结构12在所述胎具本体10的两侧各设置两个,使得吊装时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布料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上述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和布料装置,使用时,首先将所述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吊装至中间包内,然后将所述布料装置吊装到所述轨道30上,所述布料装置能够沿着所述轨道30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投放物料。

    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所述布料装置包括存储部40、出料机构50和机架60,所述存储部40和所述出料机构50设置在所述机架60上,所述机架60上设置有滚轮61,所述滚轮与所述导轨31接触,并能够在所述导轨31上滚动,以带动所述布料装置沿着所述轨道30移动。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存储部40构造为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存放物料的存储空间,使用时,将吨袋干式料吊装至所述存储部40上方,打开尾部袋口将干式料装至所述存储空间内。所述存储部40的底部形成有开口,使所述存储空间内的物料能够流出。所述出料机构50设置在所述存储部40的底部,所述出料机构50通过所述存储部40底部的开口与所述存储空间连通,使所述存储空间内的物料可以流出到所述出料机构50内。所述出料机构50上形成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出料口分别位于所述胎具本体10的两侧,使物料能够从所述胎具本体10的两侧同时输出。

    优选地,所述存储部40的底部构造为倒置锥形结构,使所述存储部40底部构造为斜面,从而使物料能够自行沿着斜面流到所述存储部40的底部开口处,并流到所述出料机构50内。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出料机构50包括出料驱动装置51、螺旋输送杆52和输送通道53,所述出料口形成在所述输送通道53上,优选位于靠近所述输送通道53两端的位置。所述螺旋输送杆52位于所述输送通道53内,所述出料驱动装置51驱动所述螺旋输送杆52转动,并能够使物料沿着所述输送通道53向所述出料口处移动。所述出料驱动装置51优选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螺旋输送杆52的一端相连,使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的驱动力能够传输至所述螺旋输送杆52上,以带动其转动。

    优选地,所述螺旋输送杆52包括两个螺旋叶片,两个所述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从而使所述螺旋输送杆52转动时能够通过两个所述螺旋叶片使物料沿着所述螺旋输送杆52的轴线向两个相反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输送杆52上的两个所述螺旋叶片相靠近的位置与所述存储部40底部的开口相对,使得,所述存储部40内流出的物料可以流到两个所述螺旋叶片上,从而使两个所述出料口均有物料流出。优选地,所述存储部40内设置有导流板41,所述导流板41设置在所述存储部40的底部,对物料进行导流使物料流向所述存储部40底部的开口,并且,所述导流板41构造为∧形结构,使物料向两所述导流板41的两侧流动,并分别流到与两个所述螺旋叶片相对的位置,通过两个所述螺旋叶片分别将物料输送至所述出料机构50的出料口处。

    优选地,所述出料机构50还包括导流结构54,所述导流结构54用于对所述出料机构50的出料口流出的物料进行导流。优选地,所述导流结构54连接到所述出料机构50的输送通道53上,并与所述输送通道53上的出料口相对设置,使所述出料口流出的物料沿着所述导流结构54流动。所述导流结构54优选构造为管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输送通道53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胎具本体10的侧部,使物料能够流到所述胎具本体10的两侧,实现精准布料,避免物料散落到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结构54与所述输送通道53连接的端部开口大,靠近所述胎具本体10的一端开口小,从而可以使其与所述出料口更好的匹配,避免物料散落,又能使其向较小空间内布料方便。

    优选地,所述导流结构54与所述输送通道53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导流结构54可以通过转动调整出料位置,进一步实现精准布料。所述导流结构54还通过调节杆55与所述机架60连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杆55的长度可以使所述导流结构54转动一定的角度,所述调节杆55优选通过螺杆进行调节,通过转动调节螺杆的伸缩,以调节所述导流结构54的转动角度,或者,所述调节杆55构造为液压或气压调节杆的伸缩杆,以实现所述导流结构54角度的自动调节。

    优选地,所述导流结构54可拆卸地与所述输送通道53连接,将所述布料装置从所述轨道30上取下时,拆掉所述导流结构54,避免对所述布料装置的放置造成影响。例如,可以通过销轴、卡扣等方式进行连接。或者,还可以设置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可转动地与所述输送通道53连接,并通过所述调节杆55与所述机架60连接,然后,所述导流结构54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中间连接件上,并能随着所述中间连接件转动,当不使用所述布料装置时,将所述导流结构54拆掉即可。

    或者,还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将所述导流结构54收起,即当不使用所述布料装置时,可以转动所述导流结构54使其向所述存储部40下方转动,优选可以贴合在所述输送通道53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止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锁止结构用于锁定所述导流结构54相对所述输送通道53的位置,以避免在布料过程中所述导流结构54转动,所述锁止结构可以构造为螺栓和螺母配合的结构,螺母设置在所述导流结构上,通过旋转螺栓使其压紧在所述输送通道53上,从而使所述导流结构54不能转动。

    所述机架60上设置有驱动部62,所述驱动部62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滚轮61相连,将所述电机的驱动力传输至所述滚轮61以带动所述布料装置在所述轨道30上移动。优选地,所述电机为双向电机,即所述电机可以正向转动也可以反向转动,使其能够驱动所述布料装置在所述轨道30上向两个方向移动。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部70,所述控制部70与所述驱动部62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62的电机的转向和转速,以控制所述布料装置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优选地,所述控制部70为电控箱,设置在所述机架60上,进一步地,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控制部70相连,可以向所述控制部70输入控制指令。优选地,所述遥控器可以与所述控制部70通过电源线连接,或者,所述遥控器能够与所述控制部70无线连接,例如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连接,并向所述控制部70输入控制指令。优选地,所述遥控器可以由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构成。

    所述控制部70还与所述出料驱动装置51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部70可以控制所述出料驱动装置51,从而控制所述出料机构50的出料速度,以使布料速度可更加合理,布料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部40内还可以设置物料检测模块,所述物料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部70相连,可通过所述控制部70获取所述物料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以获得所述存储部40内的物料的量,方便及时添加物料。或者,当所述存储部40内物料的量减少到设定阈值时,通过所述控制部70发出提示信号,提醒操作人员添加物料。所述提示信号可以是声音、灯光或文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探测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探测模块与所述控制部70电连接,当所述布料装置移动到所述轨道30端部时向所述控制部70发送检测信号,所述控制部70接收到检测信号向所述驱动部62发送控制指令,使所述布料装置停止或者改变移动方向,避免所述布料装置从所述轨道30上掉落。所述探测模块优选构造为红外探测模块,设置在所述机架60的两端。

    优选地,通过所述探测模块与所述控制部70的配合可以实现所述布料装置的自动运行,使布料操作更加简单易操作。

    所述机架60上还设置有布料吊装结构63,所述布料吊装结构63在所述机架60上相对设置有多个,所述布料吊装结构63用于进行吊装时与吊绳连接。优选地,所述布料吊装结构63构造为钩状结构,方便挂装在吊绳上。具体地,所述布料吊装结构63可以是在板状结构上开设豁口形成,以增大其与所述机架60的连接面积,使连接可靠性更高。进一步地,所述布料吊装结构63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布料吊装结构63在所述机架60的两侧各设置两个,使得吊装时稳定性更好。

    优选地,所述机架60上还设置有收线盒80,所述收线盒80用于收纳所述布料机构的电源线,并且,所述收线盒80能够随着所述布料装置的移动进行收线或放线,从而,使所述布料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电源线会伸长或缩短,避免电源线会对所述布料装置的移动造成干扰。优选地,所述收线盒80可以通过电动机构控制收线或放线,或者,还可以通过弹簧等机械结构控制收线或放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胎具本体(10)、支撑结构(20)和轨道(30),

    所述支撑结构(20)位于所述胎具本体(10)的顶部,所述支撑结构(20)包括支撑部(21)和承载部(22),所述支撑部(21)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1)与承载部(22)之间,所述支撑部(21)与所述胎具本体(10)和所述承载部(22)固定连接,

    所述轨道(30)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20)的承载部(22)上,所述轨道(3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31),两条所述导轨(31)设置在所述承载部(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1)构造为杆状或管状结构,所述支撑部(21)的一端与所述胎具本体(10)的顶面(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部(22)连接,和/或,

    所述承载部(22)构造为杆状或管状结构,相互平行地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部(21)与所述胎具本体(10)的顶面(11)平行设置,并与所述支撑部(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0)还包括加强部(23),所述加强部(23)构造为杆状或管状结构,所述加强部(23)与所述支撑部(21)和/或所述承载部(22)连接。

    4.一种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和布料装置,

    所述布料装置包括存储部(40)、出料机构(50)和机架(60),所述存储部(40)和出料机构(50)设置在所述机架(60)上,所述机架(60)上设置有滚轮(61),所述滚轮(61)放置到所述轨道(30)上,所述滚轮(61)沿着所述轨道(30)滚动,带动所述布料装置沿着所述轨道(30)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部(40)内形成存储空间,所述出料机构(50)与所述存储空间连通,所述出料机构(50)上形成有供物料输出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出料口分别位于所述胎具本体(1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50)包括出料驱动装置(51)、螺旋输送杆(52)和输送通道(53),所述螺旋输送杆(52)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53)内,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53)上,所述出料驱动装置(51)驱动所述螺旋输送杆(52)转动,所述螺旋输送杆(52)带动物料向所述出料口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杆(52)包括旋向相反的两个螺旋叶片,两个所述螺旋叶片带动物料沿着所述螺旋输送杆(52)的轴线向相反的两个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50)还包括导流结构(54),所述导流结构(5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出料口的位置,所述导流结构(54)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胎具本体(10)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装置还包括驱动部(62),所述驱动部(62)与至少一个所述滚轮(61)相连,所述驱动部(62)驱动所述滚轮(61)滚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装置还包括控制部(70),所述控制部(70)设置在所述机架(60)上,所述控制部(70)与所述驱动部(62)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包干式料工作层成型胎具及布料设备,涉及连铸用设备相关技术领域,解决了手工布料工作强度大,以及自动布料对设备整体结构改造太大的技术问题。该胎具包括胎具本体、支撑结构和轨道,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胎具本体的顶部,包括支撑部和承载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承载部之间,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胎具本体和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的承载部上,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两条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本实用新型用于连铸中间包工作层的成型,在胎具本体上设置轨道,使布料装置可以在胎具本体上移动,以减小对连铸设备整体结构的改动,方便对设备进行改造。

    技术研发人员:庞涛;多志军;曹社然;黄国江;徐伟;王建盟;巩洲飞;张涛;李振阳;丁帅杰;刘旭日;韩艳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濮阳市濮耐炉窑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协昱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9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