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给料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16  79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给料机。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经过加工处理所得的无定形炭,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对气体、溶液中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及胶体颗粒等都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活性炭是采用优质煤、木屑、果壳、椰壳等材质为原料,以先进的工艺设备精制而成,活性炭生产过程大致分为原料处理、炭化、冷却、活化、洗涤等一系列工序精致而成。原料处理阶段,活性炭原料经过自动给料机进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原料有利于炭化及其它后续步骤的进行。

    公告号为cn2060137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自动配煤、称重皮带给料机,包括称量装置机架,称量装置机架顶部安装有自动称量装置,自动称量装置的顶部一端设置有自动进料装置,另一端设置有出料斗,出料斗的下方设置有托辊输送装置,托辊输送装置支撑安装在输送平台上,输送平台安装在输送机架顶部,称量装置机架和输送机架的顶部固定在地基的支腿预埋板上。该给料机通过自动称重实现其自动化控制,提高称重的精度,而且在称重之后自动完成煤炭的输送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待输送原料在出料斗中,由于其形状不规则及尺寸大小不均容易堵塞在出料斗中,导致下料不顺畅,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给料机,原料能够顺畅落料,不会堵塞料斗,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给料机,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方的料斗、设置在料斗内的转动组件、用于驱动转动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料斗下方的传输组件;所述料斗包括上斗体以及固定在上斗体下端且与上斗体内部连通的套筒;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套筒转动连接的转轴以及均匀固定在转轴周向侧壁的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与所述套筒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套筒两端均固定有轴套,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轴套且与所述轴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倒入上斗体中,驱动组件驱动转轴转动时,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的搅拌作用使得原料不会堵塞在套筒内,能够经过套筒下端顺畅落料,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套筒外壁上的第一电机、固定套设在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固定套设在转轴上端的从动带轮以及缠绕在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上的皮带,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带轮转动,在皮带的传动下,从动带轮和主动带轮同步转动,从动带轮带动转轴一起转动,从而使得上料斗中原料经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后,不会积聚在套筒内,保证原料能够顺畅落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固定有防护箱,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皮带均在所述防护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落至从动带轮与皮带上,原料卡在从动带轮与皮带上,会影响皮带的正常转动,设置防护箱能够避免原料落至从动带轮与皮带上,保证从动带轮和皮带正常转动,从而实现转轴的正常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箱上端面固定有滑板,所述滑板沿着所述防护箱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板的截面为倒v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落至防护箱上容易积聚在防护箱的上端面上,防护箱上端固定倒v型滑板,原料落至滑板上能够及时从滑板上落至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组件包括设置在套筒下端的支架、转动连接在支架两端的转辊、缠绕在转辊上的输送带以及驱动转辊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输送带倾斜设置,所述输送带沿着传输方向逐渐升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从套筒下端落至输送带上,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转辊转动,从而输送带将原料输送至磨粉机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上均匀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沿着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输送带倾斜设置,若输送速度慢,容易导致原料从输送带上向低端滑落,输送带上设置凸条,可以避免原料向下滑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连杆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挡板倾斜设置,所述挡板下端至所述套筒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套筒上端至所述套筒之间的水平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套筒下方设置挡板,避免套筒内原料落料速度过快,原料落至输送带上时,会在惯性作用下,原料向输送带相反的传输方向滑落,造成原料落至地面上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的外侧周向设置有挡料片,所述挡料片与所述输送带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带外侧设置挡料片,能够避免输送带在传输过程中,原料从输送带两侧滑落,造成原料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原料倒入上斗体中,驱动组件驱动转轴转动时,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的搅拌作用使得原料不会堵塞在套筒内,能够经过套筒下端顺畅落料,工作效率高;

    2.设置防护箱能够避免原料落至从动带轮与皮带上,保证从动带轮和皮带正常转动,从而实现转轴的正常转动;

    3.在套筒下方设置挡板,避免套筒内原料落料速度过快,原料落至输送带上时,会在惯性作用下,原料向输送带相反的传输方向滑落,造成原料落至地面上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料斗;21、上斗体;22、套筒;221、轴套;222、固定杆;223、防护箱;224、滑板;3、转动组件;31、转轴;32、螺旋叶片;4、驱动组件;41、第一电机;42、主动带轮;43、从动带轮;44、皮带;5、传输组件;51、支架;52、转辊;53、输送带;531、凸条;532、挡料片;54、第二电机;6、挡板;61、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动给料机,包括机架1、固定在机架1上方的料斗2、设置在料斗2内的转动组件3、用于驱动转动组件3转动的驱动组件4以及设置在料斗2下方的传输组件5。

    如图1所示,料斗2包括上斗体21和套筒22,上斗体21呈倒锥状,套筒22为空心圆柱状,套筒22与上斗体21固定且套筒22与上斗体21内部连通。

    如图3所示,转动组件3包括转轴31和螺旋叶片32,转轴31的中轴线与套筒22的中轴线共线。套筒22两端通过固定杆222固定有轴套221,固定杆222一端与套筒22的侧壁固定,另一端与轴套221的外侧壁固定,转轴31穿过轴套221且与轴套221转动连接,螺旋叶片32均匀固定在转轴31的侧壁上。

    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电机41、主动带轮42、从动带轮43以及皮带44,第一电机41固定在套筒22的外壁上且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方向与转轴31的长度方向一致。主动带轮42固定套设在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上,从动带轮43固定套设在转轴31的上端,皮带44缠绕在主动带轮42和从动带轮43上。启动第一电机41,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带动主动带轮42转动,在皮带44的传动下,从动带轮43和主动带轮42同步转动,从动带轮43带动转轴31一起转动,从而使得上料斗2中原料经过螺旋叶片32的转动后,不会积聚在套筒22内,保证原料能够顺畅落料。

    如图3所示,套筒22的侧壁上固定有防护箱223,从动带轮43与皮带44均在防护箱223内,防护箱223上端面固定有滑板224,滑板224沿着防护箱223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板224的截面为倒v型。原料落至从动带轮43与皮带44上,原料卡在从动带轮43与皮带44上,会影响皮带44的正常转动,设置防护箱223能够避免原料落至从动带轮43与皮带44上,保证从动带轮43和皮带44正常转动,从而实现转轴31的正常转动。防护箱223上端固定倒v型滑板224,原料落至滑板224上能够及时从滑板224上落至套筒22内。

    如图1所示,传输组件5包括支架51、转辊52、输送带53以及第二电机54,转辊52设置有两个,两个转辊52分别与支架51的两端转动连接,输送带53缠绕在转辊52上,第二电机54固定在支架51上且第二电机54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辊52固定。输送带53倾斜设置且沿着输送方向逐渐升高,原料从套筒22下端落至输送带53上,启动第二电机54,第二电机54驱动转辊52转动,从而输送带53将原料输送至磨粉机内。

    如图1所示,输送带53上均匀设置有凸条531,凸条531的长度方向与输送带53的宽度方向一致。因输送带53倾斜设置,若输送速度慢,容易导致原料从输送带53上向低端滑落,输送带53上设置凸条531,可以避免原料向下滑落。输送带53两侧设置有挡料片532,挡料片532与输送带53固定,输送带53外侧设置挡料片532,能够避免输送带53在传输过程中,原料从输送带53两侧滑落,造成原料浪费。

    如图1所示,套筒22下方设置有挡板6,挡板6通过连杆61与支架51固定,连杆61一端与挡板6固定,另一端与支架51固定。挡板6倾斜设置,挡板6下端至套筒22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挡板6上端至套筒22之间的水平距离。在套筒22下方设置挡板6,避免套筒22内原料落料速度过快,原料落至输送带53上时,会在惯性作用下,原料向输送带53相反的传输方向滑落,造成原料落至地面上造成浪费。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原料倒入上斗体21中,启动第一电机41,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带动主动带轮42转动,在皮带44的传动下,从动带轮43和主动带轮42同步转动,从动带轮43带动转轴31一起转动,转轴31带动螺旋叶片32转动,螺旋叶片32的搅拌作用使得原料不会堵塞在套筒22内,能够经过套筒22下端顺畅落料,原料从套筒22下端落至输送带53上,然后再经输送带53输送至磨粉机内,工作效率高。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给料机,包括机架(1)、固定在机架(1)上方的料斗(2)、设置在料斗(2)内的转动组件(3)、用于驱动转动组件(3)转动的驱动组件(4)以及设置在料斗(2)下方的传输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包括上斗体(21)以及固定在上斗体(21)下端且与上斗体(21)内部连通的套筒(22);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与套筒(22)转动连接的转轴(31)以及均匀固定在转轴(31)周向侧壁的螺旋叶片(32),所述转轴(31)的中轴线与所述套筒(22)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套筒(22)两端均固定有轴套(221),所述转轴(31)穿过所述轴套(221)且与所述轴套(221)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在套筒(22)外壁上的第一电机(41)、固定套设在第一电机(41)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42)、固定套设在转轴(31)上端的从动带轮(43)以及缠绕在主动带轮(42)与从动带轮(43)上的皮带(44),所述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方向与所述转轴(31)的轴向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2)的侧壁上固定有防护箱(223),所述从动带轮(43)与所述皮带(44)均在所述防护箱(2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223)上端面固定有滑板(224),所述滑板(224)沿着所述防护箱(22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板(224)的截面为倒v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5)包括设置在套筒(22)下端的支架(51)、转动连接在支架(51)两端的转辊(52)、缠绕在转辊(52)上的输送带(53)以及驱动转辊(52)转动的第二电机(54),所述输送带(53)倾斜设置,所述输送带(53)沿着传输方向逐渐升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53)上均匀设置有凸条(531),所述凸条(531)沿着所述输送带(53)的宽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2)下方设置有挡板(6),所述挡板(6)通过连杆(61)与所述支架(51)固定,所述挡板(6)倾斜设置,所述挡板(6)下端至所述套筒(22)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套筒(22)上端至所述套筒(22)之间的水平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53)的外侧周向设置有挡料片(532),所述挡料片(532)与所述输送带(53)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给料机,其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方的料斗、设置在料斗内的转动组件、用于驱动转动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料斗下方的传输组件,所述料斗包括上斗体以及固定在上斗体下端且与上斗体内部连通的套筒;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套筒转动连接的转轴以及均匀固定在转轴周向侧壁的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与所述套筒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套筒两端均固定有轴套,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轴套且与所述轴套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原料能够顺畅落料,不会堵塞料斗,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谢少峰;谢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煜创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9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