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15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卸车机,属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卸车机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挡板不能有效地阻挡物料,特别是在卸煤量大时,挡板容易挤压变形,极易造成大量物料不规则落入卸车机地坑内,从而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物料浪费,另一方面会对卸车机设备结构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设备故障,严重影响了卸车机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此外,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手段,仅能靠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清理,因此清理作业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和成本也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卸车作业的顺利开展。

    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卸车机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该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多种不同类型车辆承载、卸货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卸货作业中可有效的克服了物料散落到卸车机地坑中,及因此造成的物料浪费、卸车机设备受损和卸车机地坑内物料清理难度大、成本高等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包括基坑、承载台、防护侧板、定位挡块、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导流槽、行走轮、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风琴防护罩及控制电路,基坑为横断面为“凵”字型槽状结构,承载台嵌于基坑上端面并与基坑上端面呈0°—60°夹角,承载台上端面两侧均设至少一个防护侧板,防护侧板以承载台中线对称分布,与承载台上端面呈±45°夹角,并与承载台共同构成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承载台下端面通过至少两个主升降驱动机构与基坑底部连接,且主升降驱动机构两端分别与承载台及基坑相互铰接,且主升降驱动机构轴线与基坑底部及承载台下端面呈0°—90°夹角,且主升降驱动机构以承载台轴线对称分布,且承载台与主升降驱动机构交点与承载台前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台有效长度的1/3,承载台侧表面另与基坑侧表面间通过旋转轴与基坑铰接,且旋转轴轴线与承载台轴线垂直并相交,且旋转轴与承载台后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台有效长度的1/5,导流槽为宽度与承载台一致且横断面为“凵”字型槽状结构,导流槽前半部位于承载台正上方,并通过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台上端面连接,且导流槽与承载台上端面呈0°—60°夹角,导流槽后半部下端面设至少两个行走轮并通过行走轮与基坑外侧的地平面滑动连接,定位挡块若干,各定位挡块分别通过滑槽与承载台上端面滑动连接,定位挡块长度不小于20厘米,定位挡块上端面高出承载台上端面至少20厘米,且各定位挡块轴线均与承载台轴线垂直分布,压力传感器数量与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数量一致,并分别位于主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台连接位置及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与导流槽连接位置处,倾角传感器至少一个,位于承载台下端面并位于承载台轴向上,承载台侧表面与基坑上端面间通过风琴防护罩相互连接,风琴防护罩为与基坑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台侧表面,并分别与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坑前端面设清理通道,所述清理通道宽度不小于基坑宽度的1/2,且清理通道上端面与水平面呈15°—6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清理通道上设至少一条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绞龙与清理通道表面平行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为基于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丝杠机构、蜗轮蜗杆机构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下端面对应的承载台上端面设导向滑槽,并通过导向滑槽与承载台上端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多种不同类型车辆承载、卸货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卸货作业中可有效的克服了物料散落到卸车机地坑中,及因此造成的物料浪费、卸车机设备受损和卸车机地坑内物料清理难度大、成本高等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包括基坑1、承载台2、防护侧板3、定位挡块4、主升降驱动机构5、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导流槽7、行走轮8、压力传感器9、倾角传感器10、风琴防护罩11及控制电路12,基坑1为横断面为“凵”字型槽状结构,承载台2嵌于基坑1上端面并与基坑1上端面呈0°—60°夹角,承载台2上端面两侧均设至少一个防护侧板3,防护侧板3以承载台2中线对称分布,与承载台2上端面呈±45°夹角,并与承载台2共同构成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承载台2下端面通过至少两个主升降驱动机构5与基坑1底部连接,且主升降驱动机构5两端分别与承载台2及基坑1相互铰接,且主升降驱动机构5轴线与基坑1底部及承载台2下端面呈0°—90°夹角,且主升降驱动机构5以承载台2轴线对称分布,且承载台2与主升降驱动机构5交点与承载台2前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台2有效长度的1/3,承载台2侧表面另与基坑1侧表面间通过旋转轴13与基坑1铰接,且旋转轴13轴线与承载台2轴线垂直并相交,且旋转轴13与承载台2后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台2有效长度的1/5,导流槽7为宽度与承载台2一致且横断面为“凵”字型槽状结构,导流槽2前半部位于承载台2正上方,并通过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与承载台2上端面连接,且导流槽7与承载台2上端面呈0°—60°夹角,导流槽7后半部下端面设至少两个行走轮8并通过行走轮8与基坑1外侧的地平面滑动连接,定位挡块4若干,各定位挡块4分别通过滑槽14与承载台2上端面滑动连接,定位挡块4长度不小于20厘米,定位挡块4上端面高出承载台2上端面至少20厘米,且各定位挡块4轴线均与承载台2轴线垂直分布,压力传感器9数量与主升降驱动机构5、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数量一致,并分别位于主升降驱动机构5与承载台2连接位置及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与导流槽7连接位置处,倾角传感器10至少一个,位于承载台2下端面并位于承载台2轴向上,承载台2侧表面与基坑1上端面间通过风琴防护罩11相互连接,风琴防护罩11为与基坑1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控制电路12嵌于承载台2侧表面,并分别与主升降驱动机构5、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压力传感器9、倾角传感器10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坑1前端面设清理通道15,所述清理通道15宽度不小于基坑1宽度的1/2,且清理通道15上端面与水平面呈15°—6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清理通道15上设至少一条输送绞龙6,所述输送绞龙6与清理通道15表面平行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升降驱动机构5、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为基于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丝杠机构、蜗轮蜗杆机构中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6下端面对应的承载台2上端面设导向滑槽16,并通过导向滑槽16与承载台2上端面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12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基坑、承载台、防护侧板、定位挡块、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导流槽、行走轮、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风琴防护罩及控制电路进行组装,然后将控制电路与外部电源系统连通即可进行卸车作业。

    在进行卸车作业时,首先使承载台及导流槽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定位挡块暂时从承载台上拆除,容纳后车辆处承载台前端倒入到承载台上,然后将定位挡块通过滑槽与承载台上端面连接并对车辆轮胎进行阻挡限位,并确保车辆车厢后端面的卸料门位于导流槽正上方,然后首先驱动辅助升降驱动机构运行,使导流槽雨车厢底部相抵,然后在同步驱动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使承载台及位于承载台上端面得车辆向后倾斜,同时由辅助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导流槽与承载台进行同步倾斜,在倾斜过程中实现车厢内沿导流槽滑落到指定位置,防止物料散落至基坑内。

    同时,在运行中,一方面导流槽工作位置随倾斜角度在行走轮和导向滑槽进行同步调整,提高导流槽调节灵活性,另一方面通过风琴防护罩有效对承载台与基坑间进行密封,防止散落物料落入基坑中。

    此外,在运行中,当需要对基坑内散落物料进行清理时,可直接通过清理通道将清理及转运设备及车辆输送到基坑内,同时也可直接通过输送绞龙进行清理,从而极大的提高基坑清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

    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多种不同类型车辆承载、卸货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卸货作业中可有效的克服了物料散落到卸车机地坑中,及因此造成的物料浪费、卸车机设备受损和卸车机地坑内物料清理难度大、成本高等缺陷。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包括基坑、承载台、防护侧板、定位挡块、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导流槽、行走轮、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风琴防护罩及控制电路,所述基坑为横断面为“凵”字型槽状结构,所述承载台嵌于基坑上端面并与基坑上端面呈0°—60°夹角,所述承载台上端面两侧均设至少一个防护侧板,所述防护侧板以承载台中线对称分布,与承载台上端面呈±45°夹角,并与承载台共同构成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所述承载台下端面通过至少两个主升降驱动机构与基坑底部连接,且所述主升降驱动机构两端分别与承载台及基坑相互铰接,且主升降驱动机构轴线与基坑底部及承载台下端面呈0°—90°夹角,且所述主升降驱动机构以承载台轴线对称分布,且承载台与主升降驱动机构交点与承载台前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台有效长度的1/3,所述承载台侧表面另与基坑侧表面间通过旋转轴与基坑铰接,且旋转轴轴线与承载台轴线垂直并相交,且旋转轴与承载台后端面间间距为0至承载台有效长度的1/5,所述导流槽为宽度与承载台一致且横断面为“凵”字型槽状结构,所述导流槽前半部位于承载台正上方,并通过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台上端面连接,且所述导流槽与承载台上端面呈0°—60°夹角,所述导流槽后半部下端面设至少两个行走轮并通过行走轮与基坑外侧的地平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挡块若干,各定位挡块分别通过滑槽与承载台上端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挡块长度不小于20厘米,定位挡块上端面高出承载台上端面至少20厘米,且各定位挡块轴线均与承载台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压力传感器数量与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数量一致,并分别位于主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台连接位置及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与导流槽连接位置处,所述倾角传感器至少一个,位于承载台下端面并位于承载台轴向上,所述承载台侧表面与基坑上端面间通过风琴防护罩相互连接,所述风琴防护罩为与基坑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所述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台侧表面,并分别与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压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坑前端面设清理通道,所述清理通道宽度不小于基坑宽度的1/2,且清理通道上端面与水平面呈15°—6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理通道上设至少一条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绞龙与清理通道表面平行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为基于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丝杠机构、蜗轮蜗杆机构中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下端面对应的承载台上端面设导向滑槽,并通过导向滑槽与承载台上端面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技术总结
    本新型涉及一种防漏高效汽车卸车机,包括基坑、承载台、防护侧板、定位挡块、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导流槽、行走轮及控制电路,承载台嵌于基坑上端面,承载台上端面两侧均设至少一个防护侧板,下端面通过至少两个主升降驱动机构与基坑底部连接,承载台侧表面另与基坑侧表面间通过旋转轴与基坑铰接,导流槽前半部位于承载台正上方,后半部下端面设至少两个行走轮,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台侧表面。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多种不同类型车辆承载、卸货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卸货作业中可有效的克服了物料散落到卸车机地坑中,及因此造成的物料浪费、卸车机设备受损和卸车机地坑内物料清理难度大、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波;项旭;程军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9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