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及铁路货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269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铁路货车上枕梁与侧梁之间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所述连接结构的铁路货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铁路平车大多采用中梁、侧梁共同承载的车体结构,其车体底架主要由端梁、枕梁、大横梁、中梁、侧梁等部件组成。

    如图1所示,枕梁1一般主要由枕梁上盖板6、下盖板7和枕梁腹8组成,侧梁2一般采用热轧平腹板h型钢侧梁,具有上翼板3、下翼板4和位于中间的侧梁腹板5,中梁16的高度与侧梁2大体相当,枕梁1的上盖板6较为平整,枕梁1的下盖板7分为与枕梁上盖板6的间距向外侧逐渐变小的第一斜向部分10以及与枕梁上盖板6保持变小后间距的水平部分11,枕梁腹板8具有与枕梁上盖板6和枕梁下盖板7之间的截面相一致的形状,枕梁上盖板6与枕梁下盖板7的外侧边缘的间距小于侧梁2的高度,枕梁上盖板6的外侧边缘焊接在侧梁2的上翼板3,枕梁下盖板7的外侧边缘焊接在侧梁腹板5内侧的中部区域,枕梁腹板8与枕梁下盖板7以上的侧梁腹板5焊接连接。

    枕梁下盖板7与侧梁的侧梁腹板5呈直角,且枕梁下盖板7与侧梁的下翼板4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在枕梁下盖板7与侧梁1焊接后,通常会进一步在枕梁下盖板7下方须焊接支撑筋板19,此支撑筋板19位于枕梁下盖板7与侧梁下翼板4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内侧的“u”形区域内,支撑筋板19的上边缘与枕梁下盖板7焊接连接、侧边缘与侧梁腹板5焊接连接、下边缘与下翼板4焊接连接,通过设置支撑筋板19可以提高枕梁下盖板7与侧梁2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但是,这种连接结构会造成该部位的焊缝较多,过多的焊缝会导致焊接应力较大,容易出现焊接疲劳裂纹,进而影响车体底架的结构强度,而且,焊接工艺复杂、焊接时间较长,导致生产效率较低,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通过优化枕梁与侧梁的连接结构,可减少连接位置的焊缝,使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连接位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焊接疲劳裂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连接结构的铁路货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包括侧梁以及与所述侧梁焊接连接的枕梁,所述侧梁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和位于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侧梁腹板,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上下间隔设定距离且相互平行,所述侧梁腹板的上边缘连接于所述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侧梁腹板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下翼板的上表面;所述枕梁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位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枕梁腹板,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连接于所述侧梁的上翼板,所述下盖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弯曲的折弯部并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侧梁的下翼板。

    优选地,所述下盖板的外边缘所形成的折弯部包括垂向部分以及位于所述下盖板的水平部分和垂向部分之间的斜向部分。

    优选地,所述垂向部分的下边沿支撑在所述下翼板内侧边缘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下翼板内侧边缘的上表面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平部分与斜向部分之间以及所述斜向部分与垂向部分之间均圆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枕梁腹板具有填充于所述折弯部与侧梁腹板之间的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焊接连接于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侧梁腹板为垂向的波纹腹板。

    优选地,所述波纹腹板为单层结构或间隔的双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波纹腹板的中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倒梯形部位和/或向上凸出的梯形部位。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包括车体底架,所述车体底架设有中梁、侧梁、横梁、枕梁和端梁,所述枕梁垂直于所述侧梁并与所述侧梁焊接连接,所述枕梁与侧梁之间的连接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了枕梁与侧梁的连接结构,改进之后,枕梁的下盖板不再连接于侧梁腹板,而是在折弯后直接与侧梁的下盖板相连,这样便可以取消枕梁下盖板下方的支撑筋板,与设有支撑筋板的连接结构相比,不存在枕梁下盖板与侧梁腹板之间的焊缝以及支撑筋板与侧梁腹板之间的焊缝,减少了关键连接位置的焊缝数量,不仅使结构更加合理,提高了该连接位置的疲劳可靠性,而且,有助于简化焊接工作,缩短焊接时间,提高车体底架组装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的侧梁腹板采用垂向的波纹腹板,有效的利用波纹钢板优良的平面外刚度、抗屈曲承载能力和较高的疲劳强度,在保证侧梁具有足够强度及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减薄腹板的厚度,进而降低车辆自重,增大载重,提高整体运输经济效益。

    本发明所提供的铁路货车设有上述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由于所述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设有该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的铁路货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典型的铁路平车的枕梁与侧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侧梁的侧视图;

    图4为3所示侧梁的俯视图;

    图5为图2的a-a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铁路货车的车体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枕梁2.侧梁3.上翼板4.下翼板5.侧梁腹板6.上盖板7.下盖板8.枕梁腹板9.中梁10.第一斜向部分11.水平部分12.垂向部分13.第二斜向部分14.延伸部15.倒梯形部位16.中梁17.横梁18.端梁19.支撑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主要由相互焊接连接的枕梁1和侧梁2两部分。

    侧梁2在横截面上大体呈“工”字形,具有上翼板3、下翼板4和位于上翼板3和下翼板4之间的侧梁腹板5,上翼板3和下翼板4上下间隔设定距离且相互平行,侧梁腹板5垂向设置在上翼板3与下翼板4之间,侧梁腹板5的上边缘焊接连接于上翼板3的下表面,侧梁腹板5的下边缘焊接连接于下翼板4的上表面。

    枕梁1主要由上盖板6、下盖板7和位于上盖板6和下盖板7之间的枕梁腹板8组焊而成,枕梁1的内侧焊接连接于中梁9,外侧与侧梁2焊接连接,枕梁1的上盖板6较为平整,枕梁1的下盖板7具有与上盖板6的间距向外侧逐渐变小的第一斜向部分10以及与上盖板6保持变小后间距的水平部分11,枕梁腹板8垂直于侧梁腹板5所在的平面。

    上盖板6的外边缘连接于侧梁上翼板3的上表面,下盖板7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弯曲的折弯部并通过折弯部连接于侧梁2的下翼板4。

    具体地,下盖板7的外边缘所形成的折弯部包括垂向部分12以及位于水平部分11和垂向部分12之间的第二斜向部分13,水平部分11与第二斜向部分13之间以及第二斜向部分13与垂向部分12之间均圆滑过渡,以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垂向部分12的下边沿支撑在下翼板4内侧边缘的上表面并与下翼板4内侧边缘的上表面焊接连接。

    枕梁腹板8的形状也随着下盖板7与侧梁1连接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具有填充在折弯部与侧梁腹板5之间的延伸部14,即枕梁腹板8的形状与上盖板6、下盖板7、侧梁2三者之间围合形成的截面形状相一致,枕梁腹板8同时与上盖板6、下盖板7和侧梁2的上翼板3、下翼板4、侧梁腹板8焊接连接。

    在进行改进之后,枕梁1的下盖板7不再直接连接于侧梁腹板5,而是在折弯后直接与侧梁2的下盖板7相连,取消了枕梁下盖板7下方的支撑筋板,与设有支撑筋板的连接结构相比,不存在枕梁下盖板7与侧梁腹板5之间的焊缝以及支撑筋板与侧梁腹板5之间的焊缝,减少了关键连接位置的焊缝数量,不仅使结构更加合理,提高了该连接位置的疲劳可靠性,而且,有助于简化焊接工作,缩短焊接时间,提高车体底架组装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请参考图3、图4、图5,图3为图2中所示侧梁的侧视图;图4为3所示侧梁的俯视图;图5为图2的a-a视图。

    如图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侧梁2的上翼板3与下翼板4之间的侧梁腹板5为垂向的单层波纹腹板,波纹腹板的中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倒梯形部位15,形成具有类似鱼腹形状的下鱼腹型侧梁,采用垂向的波纹腹板,可有效的利用波纹钢板优良的平面外刚度、抗屈曲承载能力和较高的疲劳强度,在保证侧梁2具有足够强度及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减薄侧梁腹板5的厚度,进而降低车辆自重,增大载重,提高整体运输经济效益。

    当然,侧梁2的波纹腹板也可以设计成间隔的双层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其结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侧梁2的上翼板3和下翼板4可适当的进行加宽,以便有足够的宽度同时连接两道波纹腹板,而且,波纹腹板的中部可同时具有向下凸出的倒梯形部位和向上凸出的梯形部位,从而形成镜像对称的上下鱼腹型侧梁,以满足不同车型、不同载重量的使用要求。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下盖板7的折弯部不支撑的下翼板4上,而是贴合在下翼板4的外边缘上与下翼板4焊接连接方式;或者,将下盖板7的外边缘弯曲呈其他形状,然后与下翼板4焊接连接,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铁路货车的车体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除了上述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包括车体底架,所述车体底架设有枕梁1、侧梁2、中梁16、横梁17和端梁18,其中,枕梁1垂直于侧梁2并与侧梁2焊接连接,且枕梁1与侧梁2之间的连接结构为上文中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侧梁腹板5为垂向的单层波纹腹板,有关铁路货车的其他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及设有该连接结构的铁路货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包括侧梁以及与所述侧梁焊接连接的枕梁,所述侧梁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和位于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侧梁腹板,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上下间隔设定距离且相互平行,所述侧梁腹板的上边缘连接于所述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侧梁腹板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下翼板的上表面;所述枕梁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位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枕梁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连接于所述侧梁的上翼板,所述下盖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弯曲的折弯部并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侧梁的下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的外边缘所形成的折弯部包括垂向部分以及位于所述下盖板的水平部分和垂向部分之间的斜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向部分的下边沿支撑在所述下翼板内侧边缘的上表面并与所述下翼板内侧边缘的上表面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分与斜向部分之间以及所述斜向部分与垂向部分之间均圆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梁腹板具有填充于所述折弯部与侧梁腹板之间的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焊接连接于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腹板为垂向的波纹腹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腹板为单层结构或间隔的双层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腹板的中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倒梯形部位和/或向上凸出的梯形部位。

    10.铁路货车,包括车体底架,所述车体底架设有中梁、侧梁、横梁、枕梁和端梁,所述枕梁垂直于所述侧梁并与所述侧梁焊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梁与侧梁之间的连接结构为上述权利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及铁路货车,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侧梁以及与所述侧梁焊接连接的枕梁,所述侧梁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和侧梁腹板,所述侧梁腹板的上边缘连接于所述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侧梁腹板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下翼板的上表面;所述枕梁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枕梁腹板,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连接于所述侧梁的上翼板,所述下盖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弯曲的折弯部并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侧梁的下翼板。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枕梁与侧梁的连接结构,可减少连接位置的焊缝,使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连接位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焊接疲劳裂纹。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松;孙海双;王立忠;李春勇;刘朋;高振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黑龙江诚成非标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