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族行业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鱼缸。
背景技术:
在水族行业中,若要让用户从每天繁杂的喂食、开关灯、温度检测和其他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便需要实现喂食、光控、温控等功能的自动化,但是上述每个功能均要使用专业设备独自实现,不仅集成度低,而且投入成本高,从而大大限制了水族爱好者的加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鱼缸,以解决现有鱼缸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鱼缸,包括,水缸,所述水缸内部设有储水腔;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水缸的顶部;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水缸内;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的照射方向对准所述储水腔;喂食装置,所述喂食装置设有喂食口,所述喂食口设于所述水缸与所述盖板围闭的空间内;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和所述喂食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发热温度置于限定范围内、用于控制所述发光装置在限定时间段内发光、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喂食装置在设定的时间进行喂食。
其中,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储水腔的表面设有收纳腔,所述发光装置设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喂食装置用于放置饵料的部位至少有一部分设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收纳腔封盖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设有喂食通孔和透光孔;所述喂食通孔与所述喂食口相对布置,以使所述喂食装置能经所述喂食通孔喂料至所述储水腔内;所述透光孔与所述发光装置相对布置,以使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能经所述透光孔照射至所述储水腔内。
其中,所述水缸内部的一侧设有背滤槽,所述背滤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盖板,所述背滤槽内设有过滤室和抽水室;所述过滤室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将所述过滤室与所述储水腔导通;所述抽水室与所述过滤室导通,所述抽水室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抽水室内的水抽送至所述储水腔内。
其中,所述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所述背滤槽内在同一直线方向上依次设有所述抽水室、所述第一过滤室和所述第二过滤室;所述抽水室的下部与所述第一过滤室的下部导通,所述水泵的抽水口置于所述抽水室的下部;所述第一过滤室与所述第二过滤室相互导通,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第二过滤室上。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室与所述第二过滤室之间设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过滤室的上部导通,所述加热室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过滤室的下部导通,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室内。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为发热棒,所述发热棒在所述加热室内竖直设置,所述发热棒的一端置于所述加热室的底部。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室底部与所述背滤槽底部相互分离,所述第一过滤室底部与所述背滤槽底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流水区,所述第一过滤室底面与所述第一流水区导通;所述第二过滤室底部与所述背滤槽底部相互分离,所述第二过滤室底部与所述背滤槽底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流水区,所述第二过滤室底面与所述第二流水区导通。
其中,所述抽水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反映温度高于所述控制电路设定的温度临界值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反映温度低于所述控制电路设定的温度临界值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始加热。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设有光控计时器;在所述光控计时器计时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装置发光;在所述光控计时器计时到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装置停止发光。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设有喂食计时器,在所述喂食计时器计时到达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喂食装置进行喂食。
其中,所述喂食装置包括饵料仓、喂食轴和电机;所述饵料仓设有漏料口,所述漏料口与所述喂食口相对布置;所述喂食轴设于喂食口与漏料口之间,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喂食轴转动,以控制所述喂食轴送料至所述喂食口输出。
其中,所述多功能鱼缸还包括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对所述水缸内部进行拍摄。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设有无线通信电路,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用将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内容以视频信号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多功能鱼缸包括加热装置、发光装置、喂食装置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发热温度置于限定范围内、用于控制所述发光装置在限定时间段内发光、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喂食装置在设定的时间进行喂食,即同时将温控、光控和喂食集成于一体,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侧视翻盖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侧视未翻盖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盖板拆除遮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盖板装上遮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喂食装置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喂食轴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喂食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单过滤室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温控原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控原理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控原理示意图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喂食原理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鱼缸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水缸;11、储水腔;13、背滤槽;131、过滤室;132、抽水室;133、进水口;134、出水口;135、第一过滤室;136、第二过滤室;137、加热室;138、第一流水区;139、第二流水区;
2、盖板;21、显示屏;22、按钮;23、收纳腔;24、遮挡板;241、喂食通孔;242、透光孔;
3、加热装置;
4、发光装置;
5、喂食装置;51、喂食口;52、饵料仓;521、漏料口;53、喂食轴;531、凹孔;54、电机;
6、控制电路;61、温控计时器;62、光控计时器;63、喂食计时器;64、无线通信电路;
7、水泵;
81、水位传感器;82、温度传感器;83、光敏传感器;
9、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从图1至图5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包括水缸1、盖板2、加热装置3、发光装置4、喂食装置5和控制电路6;所述水缸1内部设有储水腔11;所述盖板2安装于所述水缸1的顶部;所述加热装置3设于所述水缸1内;所述发光装置4的照射方向对准所述储水腔11;所述喂食装置5设有喂食口51,所述喂食口51设于所述水缸1与所述盖板2围闭的空间内;所述加热装置3、所述发光装置4和所述喂食装置5均与所述控制电路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6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3的发热温度置于限定范围内、用于控制所述发光装置4在限定时间段内发光、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喂食装置5在设定的时间进行喂食。
如图4所示,为便于用户对多功能鱼缸进行操控,可在盖板2的外表面设置显示屏21和按钮22,用户通过对按钮22进行操作,便可对多功能鱼缸进行控制;譬如用户可设定加热装置3的发热温度,控制电路6便可控制加热装置2的发热温度维持于此设定的温度范围内,用户也可以设定发光装置4的发光时间段,控制电路6便可控制发光装置4在指定的时间段进行发光,用户还可以设定喂食时间和喂食量,控制电路6便可在设定的时间控制喂食装置5进行设定量的喂食,即此多功能鱼缸将温控、光控和喂食集成于一体,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便利。
当然,除上述操控方式外,还可以设置多功能鱼缸具备即时操控功能。
譬如可设定一个按钮22用于控制发光装置4的启停,当第一次按下此按钮22时,控制电路6便控制发光装置4进行发光,当第二次按下此按钮22时,控制电路6便控制发光装置4停止发光,并以此循环。
类似地,可设定一个按钮22用于控制喂食装置5的启停,当第一次按下此按钮22时,控制电路6便控制喂食装置5进行一次定量的喂食,当第二次按下此按钮22时,控制电路6便控制喂食装置5再进行一次定量的喂食,即每次按下此按钮22将会触发一次定量喂食操作。
其中,在冬季的时候,盖板2内表面容易凝结水珠,水珠不但会导致喂食装置5内的饵料失效,也会导致控制电路6受潮,即为多功能鱼缸的正常使用带来极大的影响,为解决此问题,可采用图3、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即所述盖板2朝向所述储水腔11的表面设有收纳腔23,所述发光装置4设于所述收纳腔23内,所述喂食装置5用于放置饵料的部位至少有一部分设于所述收纳腔23内;所述发光装置4和所述喂食装置5均设于所述收纳腔23内;所述收纳腔23封盖有遮挡板24,所述遮挡板24设有喂食通孔241和透光孔242;所述喂食通孔241与所述喂食口51相对布置,以使所述喂食装置5能经所述喂食通孔241喂料至所述储水腔11内;所述透光孔242与所述发光装置4相对布置,以使所述发光装置4发出的光能经所述透光孔242照射至所述储水腔11内。
在进行应用时,由于发光装置4会产生较大的热量,所以盖板2和遮挡板24均不会因受冷形成水珠,即不存在水珠导致饵料、控制电路6受潮的问题,而且发光装置4产生的热量更能保障喂食装置5的内部干燥,为饵料的长时间放置提供了重要帮助;特别地,为了提高发光装装置4的热量利用率,可设置为图5所示,此时喂食装置5和控制电路6均与发光装置4相邻布置,而且喂食口51与发光装置4也较为接近,更能防止喂食口51内形成水珠导致饵料受潮。
另外,在进行鱼类饲养的过程中,保证水质的良好能够为鱼类的健康提供重要帮助,所以为了实现此目的,可采用图2、图3和图10所示的结构,即所述水缸1内部的一侧设有背滤槽13,所述背滤槽13的开口朝向所述盖板2,所述背滤槽13内设有过滤室131和抽水室132;所述过滤室131设有进水口133,所述进水口133将所述过滤室131与所述储水腔11导通;所述抽水室132与所述过滤室131导通,所述抽水室132内设有水泵7,所述水泵7用于将所述抽水室132内的水抽送至所述储水腔11内。
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在过滤室131内放置滤材,此时储水腔11内的水将经进水口133流进至过滤室131内,通过滤材过滤水中的各种杂质后,干净的水源将流向抽水室132,然后水泵7再将干净的水源抽送回储水腔11内,以此为鱼类提供一个干净健康的生存环境。
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水泵7、滤材等器件均为在水缸1内杂乱放置,现在将水泵7和滤材统一放置于背滤槽13后,更能提高水缸的美观度,特别地,背滤槽13的一侧壁用于分隔背滤槽13和储水腔11,只要采用非透明材质制成此侧壁,便可对水泵7和滤材进行遮挡,甚至可在此侧壁上添加背景画,更能提高多功能鱼缸的美观度。
而有关进水口133,其作用是将储水腔11内的水引流至过滤室131内,所以为加大进水量,可采用图10所示的设置,即将进水口133设置为栅格状,进水口133置于过滤室131的上部,从而实现了多孔进水,大大提高了过滤室131进水速度。
而有关水泵7,其作用是将抽水室132内的水抽送回储水腔11内,所以只要设置水泵7的输出口与储水腔11导通便可,如在设置水泵7的输出口置于抽水室132外部、在水泵7的输出口连接导管引流至储水腔11均是可行的方案,但为了提高产品的结构紧凑度,可采用图10所示的结构,即在抽水室132的上部设置出水口134,通过水泵7的输出口与出水口134连接导通,不但实现了水泵7将水抽送回储水腔11,更同时对水泵7进行安装位置固定,无需对水泵7额外增设固定结构,使得产品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
但是一个过滤室131能够放置的滤材种类有限,所以为了适用更多不同的过滤情景需求,可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即设置所述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室135和第二过滤室136,所述背滤槽13内在同一直线方向上依次设有所述抽水室132、所述第一过滤室135和所述第二过滤室136;所述抽水室132的下部与所述第一过滤室135的下部导通,所述水泵7的抽水口置于所述抽水室132的下部;所述第一过滤室135与所述第二过滤室136相互导通,所述进水口133设于所述第二过滤室136上。
所以在进行应用时,第一过滤室135和第二过滤室136能够用于放置不同的滤材,第二过滤室136通过滤材对水源进行第一次过滤,第一次过滤的水源将从第二过滤室136送至第一过滤室135,然后由第一过滤室135通过滤材对水源进行第二次过滤,经过两次过滤的水源将从第一过滤室135下部送至抽水室132内,水泵7便可将完全过滤后的水源抽送至上方送回储水腔11内;此方式的优点在于实现了二次过滤,相比于一次过滤具有更佳的过滤的效果。
而且此时水泵7的抽水口置于抽水室132的下部,第一过滤室135过滤的水源经下部送至抽水室132,从而保证水泵7的抽水口始终处于被水浸泡的状态,避免了水泵7出现空载工作的情况。
特别地,为了进一步避免水泵7出现空载工作的情况,可在抽水室132内设置水位传感器81,水位传感器81的设置高度应以置于水泵7的抽水口上方为宜,当水位传感器81测得抽水室132内部水位偏低时,控制电路6便会获得相关的检测信号,控制电路6通过连接报警器便可发出警报,以便用户进行及时加水,而且此时控制电路6还可设定为会停止水泵7进行工作,从而彻底杜绝水泵7出现干烧的现象。
而有关第一过滤室135和第二过滤室136内的滤材,为了提高过滤效果的全面性,可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室135和第二过滤室136分别放置有不同的滤材,而且第二过滤室136内还设有过滤棉,过滤棉放置于滤材上方。
此时储水腔11内的水源将先进入至第二过滤室136内,过滤棉会将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阻隔过滤,然后由第二过滤室136中的滤材对水源中进行第一次硝化、养菌处理,由第一过滤室135中的滤材对水源中进行第二次硝化、养菌处理,以此获得更为符合鱼类生态需求的水质。
需要指出,由于此时第一过滤室135和第二过滤室136还用于养菌,所以为养菌环境提供一个合适的温度尤为重要,为实现此目的,可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所述第一过滤室135与所述第二过滤室136之间设有加热室137,所述加热室137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过滤室135的上部导通,所述加热室137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过滤室136的下部导通,所述加热装置3设于所述加热室137内。
所以此时加热装置3最接近第一过滤室135和第二过滤室136的滤材,不但能够最为及时调控第一过滤室135和第二过滤室136的环境温度,还同时兼顾的储水腔11的水温调节,为鱼类提供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作出了重要帮助。
而且为了避免加热装置3出现干烧现象,还可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即所述加热装置3为发热棒,所述发热棒在所述加热室137内竖直设置,所述发热棒的一端置于所述加热室137的底部;此时经第二过滤室136过滤后的水源必然会包围于发热棒下端的外部,所以发热棒能够保证在一个正常的环境工作,不会出现干烧损坏的现象;当然,也可对发热棒采用类似水泵7的保护控制方式,因为抽水室132、第一过滤室135、第二过滤室136和加热室137在水平方向上呈直线排列布置,所以四者的内部的水位高度将会保持一致,即水位传感器81也能反映加热室137内部水位高度,因此当水位传感器81测得抽水室132内部水位偏低时,控制电路6不但可设定为会停止水泵7进行工作,更可设定为会同时停止发热棒的工作,从而彻底杜绝了发热棒出现干烧现象。
还需指出,在进行过滤的时候,第一过滤室135和第二过滤室136的底部容易积聚形成死水,为解决此问题,可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即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室135底部与所述背滤槽13底部相互分离,所述第一过滤室135底部与所述背滤槽13底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流水区138,所述第一过滤室135底面与所述第一流水区138导通;所述第二过滤室136底部与所述背滤槽13底部相互分离,所述第二过滤室136底部与所述背滤槽13底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流水区139,所述第二过滤室136底面与所述第二流水区139导通。
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所以第一过滤室135底部的积水将会流动至第一流水区138,第二过滤室136底部的积水将会流动至第二流水区139,在失去滤材的阻挡后,第一流水区138和第二流水区139内的水源将能够无障碍流动,从而解决了容易积水形成死水的问题;其中,为了使得过滤室中的水源更容易流向流水区,可将第一过滤室135和第二过滤室136的底面设置多孔结构,以保证第一过滤室135底部的水源能从多方位流进第一流水区138内,同理,第二过滤室136也可采用相同设计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上述加热装置3的控制方式多种多样,譬如可设置为图1、图5和图10所示的结构,即所述抽水室13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82,所述温度传感器82与所述控制电路6电性连接;在所述温度传感器82反映温度高于所述控制电路6设定的温度临界值时,所述控制电路6控制所述加热装置3停止加热;在所述温度传感器82反映温度低于所述控制电路6设定的温度临界值时,所述控制电路6控制所述加热装置3开始加热。
假定控制电路6设定的温度临界值为20℃,若温度传感器82测得水温为20℃以上,控制电路6便会控制加热装置3停止加热,若温度传感器82测得水温为20℃以下,控制电路6便会控制加热装置3进行持续加热,从而实现了温度调控;而在水温刚好处于温度临界值时,可以设定为控制加热装置3停止加热,也可设定为保持加热装置3持续加热,即无论哪种方式均不影响温度调控的实现,由设计者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便可。
还需指出,上述温度临界值的设置方式至少有以下方式:
1、第一种设置方式,控制电路6在制成时已经预设温度临界值,用户无法更改温度临界值;
2、第二种设置方式,控制电路6在制成时已经预设温度临界值,并且用户能够通过控制电路6进行温度临界值的自由设定,为便于用户进行设定;
3、第三种设置方式,控制电路6在制成时已经预设温度临界值,并且设定了一个温度范围,用户可以在此温度范围选取一个值设定为温度临界值;
4、第四种设置方式,控制电路6并未预设温度临界值,用户通过控制电路6进行温度临界值的自由设定;
5、第五种设置方式,控制电路6并未预设温度临界值,但设定了一个温度范围,用户可以在此温度范围内选取一个值设定为温度临界值。
当然,加热装置3并限于上述的控制方式,加热装置3的另一种控制方式可以是通过计时器实现,如图11所示,譬如可以是设置控制电路6包括有温控计时器61;当温控计时器61计时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电路6将控制加热装置3进行发热;当温控计时器61计时到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电路6将控制加热装置3停止发热。
此时实质是控制加热装置3的发热时长,以此调节加热装置3的发热温度,但由于环境温度会时刻变化,所以此方式需及时调整发热时长才能发挥较佳温控效果,即采用温度传感器82进行控制的方式更为符合使用需求。
同理,上述发光装置4的控制方式多种多样,譬如可设置为图12所示的结构,即所述控制电路6设有光控计时器62;在所述光控计时器62计时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电路6控制所述发光装置4发光;在所述光控计时器62计时到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电路6控制所述发光装置4停止发光。
譬如可设定光控计时器62自身为一24小时制的时钟,设定7:00为第一预设时间,设定19:00为第二预设时间,所以在每天早上07:00时,控制电路6将控制发光装置4发光,在每天晚上19:00时,控制电路4将控制发光装置4停止发光,以此保证水缸1时刻能够获取充足的光照;而有关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的设定方式,与温度临界值的设置方式大致相同,故此不在叙述。
当然,发光装置4也并不限于上述的控制方式,如图13所示,发光装置4的另一种控制方式可以是通过光敏传感器83实现,此时多功能鱼缸还包括有光敏传感器83,光敏传感器83与控制电路6电性连接,光敏传感器83用于检测环境亮度;在光敏传感器83反映亮度高于控制电路6设定的亮度临界值时,控制电路6控制发光装置4停止发光;在光敏传感器83反映亮度低于控制电路6设定的亮度临界值时,控制电路6控制发光装置4进行发光。
假定控制电路6设定的亮度临界值为a,若光敏传感器83测得亮度为a以上,控制电路6便会控制发光装置4停止发光,若光敏传感器83测得亮度为a以下,控制电路6便会控制发光装置4进行发光,从而实现了亮度调控;而在亮度刚好处于亮度临界值时,可以设定为停止发光装置4进行发光,也可设定为发光装置4继续进行发光,即无论哪种方式均不影响亮度调控的实现,由设计者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便可。
而相对于温度临界值而言,用户较为难以对亮度临界值进行直观界定,所以只需在控制电路6预设亮度临界值便可,无需为用户提供调节亮度临界值的功能,不但避免为用户带来困扰,也能够降低生成成本。
同理,上述喂食装置5的控制方式多种多样,譬如可设置为图14所示的结构,即所述控制电路6设有喂食计时器63,在所述喂食计时器63计时到达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电路6控制所述喂食装置5进行喂食。
此时通过控制喂食装置5的定时喂食,便可使得多功能鱼缸具备喂食喂养功能,喂食的时间点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具体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选择,而有关喂食时间点的设置可有如下方式:
1、直接指定每个喂食的时间点,如通过控制电路6的按钮进行设置,或通过在手机中安装相关的控制app,以此进行遥控设置;
2、设置每天的喂食次数,可以是人工设定,也可以是预设程序进行设定,如可设置控制电路6会根据开关灯的时间点自动计算出每一个喂食的时间点,譬如每天8:00开灯,20:00关灯,那么,第一次喂食时间点可自动计算为开灯后半小时,即8:30,最后一个喂食时间点可自动设为关灯前半小时,即19:30,那么中间的喂食时间点可平均分配在这两个时间点中间,如果每天喂食3次,那么中间一次的时间点则为13:00。
其中,喂食装置5一种可选的结构如图7至图9所示,即所述喂食装置5包括饵料仓52、喂食轴53和电机54;所述饵料仓52设有漏料口521,所述漏料口521与所述喂食口51相对布置;所述喂食轴53设于喂食口51与漏料口521之间,所述电机54用于驱动所述喂食轴53转动,以控制所述喂食轴53送料至所述喂食口51输出。
在应用时,先将饵料放置于饵料仓52内存储,此时喂食轴52阻断了喂食口51与漏料口521之间导通,所以饵料无法掉落至喂食装置5外,而当到达需要喂食的时间点后,控制电路6将驱动电机54进行转动,电机54从而带动喂食轴53进行转动,在喂食轴53转动的过程中,喂食轴53能够将饵料送至喂食口51输出,从而实现了饵料的自动喂食,待喂食完毕后,电机54便会带动喂食轴53继续转动,直至喂食轴53复位,其中,喂食分量是按喂食轴53转动的圈数而定,系统默认的次数为每次1圈,但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而有关喂食轴53,其结构也并不唯一;譬如喂食轴53可设置有一通孔,该通孔沿径向贯通喂食轴53,当电机54控制喂食轴53转动、直至漏料口521、通孔和喂食口51置于同一直线后,饵料便可不断送至喂食口51输出,此时只需控制电机54调节饵料输出路径的导通时长,便可实现饵料的定量投放;类似的,也可设置为图8和图9所示的结构,此时喂食轴53上设置有一凹孔531,凹孔531设于喂食轴53的侧壁上,但未将喂食轴53贯通,所以当电机54控制喂食轴53转动、直至凹孔531与漏料口521相对时,饵料将会填满凹孔531,此时电机54再控制喂食轴53转动、直至凹孔531与喂食口51相对,凹孔531内的饵料将会送至喂食口51输出,即喂食轴53的一次自转便实现了一次定量投食。
需要注意的,随着智能手机及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及5g的到来,手机远程监控和视频观赏成为水族娱乐的新需求,但是这些功能尚停留在安防监控级别,色彩、视频刷新帧频率都不能满足娱乐级需求,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所以为进一步提高多功能鱼缸的功能多样性,如图15所示,可设置多功能鱼缸还包括有摄像头9,摄像头9用于对水缸1内部进行拍摄,在进行使用时,通过摄像头9对水缸1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拍摄,便于用户日后进行观赏。
而有关摄像头9拍摄的内容,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存储传输,譬如可以是控制电路6设置有存储器,摄像头9拍摄的内容存储于存储器内,由用户日后将存储器内的内容进行调出观看;又或者如图15所示,设置控制电路6设有无线通信电路64,无线通信电路64用将摄像头9拍摄的内容以视频信号输出,如wifi传输,即可传输至服务器、用户手机等,以便用户进行实时观看。
而有关水缸1的材质,水缸1可选用玻璃或亚克力等透明材质制成,但由于亚克力制成的水缸1具有造型美观、加工精致、保温效果好和不容易破碎等多种优点,所以优选使用亚克力制作水缸1;
再者,在进行放鱼、换水等操作时,需要打开盖板2,因此现有技术一般会设置盖板2与水缸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但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鱼缸中,控制电路6设于盖板2上,加热装置3、水泵7、水位传感器81和温度传感器82等设于水缸1中,若将盖板1与水缸1设置为承托分拆式安装,在将盖板2抬起的过程中,会对加热装置3、水泵7、水位传感器81和温度传感器82等部件进行扯动,所以为避免此问题的出现,可采用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即将盖板2与水缸1之间设置为翻转式安装,在盖板2进行翻转打开的过程中,只要各部件间的连接线长度足够,便不会出现部件被扯动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缸,所述水缸内部设有储水腔;
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水缸的顶部;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水缸内;
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的照射方向对准所述储水腔;
喂食装置,所述喂食装置设有喂食口,所述喂食口设于所述水缸与所述盖板围闭的空间内;
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和所述喂食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发热温度置于限定范围内、用于控制所述发光装置在限定时间段内发光、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喂食装置在设定的时间进行喂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储水腔的表面设有收纳腔,所述发光装置设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喂食装置用于放置饵料的部位至少有一部分设于所述收纳腔内;
所述收纳腔封盖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设有喂食通孔和透光孔;
所述喂食通孔与所述喂食口相对布置,以使所述喂食装置能经所述喂食通孔喂料至所述储水腔内;
所述透光孔与所述发光装置相对布置,以使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能经所述透光孔照射至所述储水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缸内部的一侧设有背滤槽,所述背滤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盖板,所述背滤槽内设有过滤室和抽水室;
所述过滤室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将所述过滤室与所述储水腔导通;
所述抽水室与所述过滤室导通,所述抽水室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抽水室内的水抽送至所述储水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所述背滤槽内在同一直线方向上依次设有所述抽水室、所述第一过滤室和所述第二过滤室;
所述抽水室的下部与所述第一过滤室的下部导通,所述水泵的抽水口置于所述抽水室的下部;
所述第一过滤室与所述第二过滤室相互导通,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第二过滤室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室与所述第二过滤室之间设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过滤室的上部导通,所述加热室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过滤室的下部导通,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发热棒,所述发热棒在所述加热室内竖直设置,所述发热棒的一端置于所述加热室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室底部与所述背滤槽底部相互分离,所述第一过滤室底部与所述背滤槽底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流水区,所述第一过滤室底面与所述第一流水区导通;
所述第二过滤室底部与所述背滤槽底部相互分离,所述第二过滤室底部与所述背滤槽底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流水区,所述第二过滤室底面与所述第二流水区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水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反映温度高于所述控制电路设定的温度临界值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反映温度低于所述控制电路设定的温度临界值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始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设有光控计时器;
在所述光控计时器计时到达第一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装置发光;
在所述光控计时器计时到达第二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发光装置停止发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设有喂食计时器,在所述喂食计时器计时到达预设时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喂食装置进行喂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喂食装置包括饵料仓、喂食轴和电机;
所述饵料仓设有漏料口,所述漏料口与所述喂食口相对布置;
所述喂食轴设于喂食口与漏料口之间,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喂食轴转动,以控制所述喂食轴送料至所述喂食口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鱼缸还包括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对所述水缸内部进行拍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功能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设有无线通信电路,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用将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内容以视频信号输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