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重仪及其样品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12  87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重仪及其样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恒重仪作为一种用于测定样品在不同浸泡液中的溶出量的仪器,在样品检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恒重仪,其样品输送装置包括圆形转盘,通过圆形转盘的转动从而将样品轮流输送至称重组件上进行称重。传统的恒重仪,对转盘的空间利用率低,待测样品增多时,需增大转盘的直径,导致恒重仪的尺寸相应也变大,占用较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恒重仪及其样品输送装置,所述样品输送装置对空间的利用率高,占用空间较小;如此,采用所述样品输送装置的恒重仪的尺寸较小,节省空间。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包括:环形输送线,且所述环形输送线的纵向宽度可调;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环形输送线传动连接,用于使所述环形输送线能够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及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承托端和连接端,所述承托端设有用于承托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的承托口,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环形输送线连接。

    上述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使用时,将盛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放入承托件的承托端的承托口内,由于承托件的连接端与环形输送线连接,当驱动机构工作而使得环形输送线沿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时,从而带动承托件沿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进而带动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沿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从而能够对容器的重量的循环称量,便于完成对容器的恒重称量。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环形输送线的纵向宽度,从而提高了环形输送线的空间利用率;相比传统的圆形转盘,需要对相同数量的待测样品进行称重时,环形输送线的尺寸更加小,占用空间较小;另外,在相同容积的测试腔内,还可以通过增加环形输送线的数量,从而增加了待测样品的检测数量,提高了检测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还包括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设置的导向线,所述导向线与所述承托件导向配合。如此,使得承托件的运动轨迹更加准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输送线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圆弧段及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均可调,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二圆弧段中的至少一个传动连接。如此,通过调节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从而调节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环形输送线的纵向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圆弧段传动配合的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圆弧段传动配合的第二驱动轮、及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或所述第二驱动轮传动连接的驱动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件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承托件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的外周向间隔设置。如此,能够对至少两个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进行循环称量。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恒重仪,包括:测试箱体,所述测试箱体设有测试腔;所述的样品输送装置,所述样品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升温及冷却;称重组件,所述称重组件设置于所述承托口的下方,用于对所述承托口承托的容器进行称重;及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环形输送线上升或下降,使所述承托端承托的容器与所述称重组件分离或接触。

    上述恒重仪,使用时,将盛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放入测试腔内的承托件的承托口内,由于承托件的连接端与环形输送线连接,当驱动机构工作而使得环形输送线沿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时,从而带动承托件沿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进而带动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沿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从而能够使得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运动至称重组件的正上方;再利用升降组件带动环形输送线下降而朝向靠近称重组件方向运动,直至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的底壁与称重组件接触,进而能够对容器的重量进行称量,称重完成后再利用升降组件带动环形输送线上升而朝向远离称重组件方向运动,直至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的底壁与称重组件间隔分离,从而能够对下一个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进行称重;再利用换热组件能够对容器内的待测样品进行升温与冷却,结合环形输送线的环形循环运动,能够重复对一个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进行循环称重,当对一个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在升温前的称重与冷却后的称重的重量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即可完成对该容器内的样品的恒重称量。上述恒重仪,可以通过调节环形输送线的纵向宽度,从而提高了样品输送装置的空间利用率;相比传统的圆形转盘,需要对相同数量的待测样品进行称重时,环形输送线的尺寸更加小,从而减小了恒重仪的尺寸,节省空间;另外,在相同容积的测试箱体内,还可以通过增加环形输送线的数量,从而增加了待测样品的检测数量,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的温控板、及设置于所述测试箱体的侧壁的出气口和进气口。如此,能够完成对待测样品的加热升温与冷却降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托端下方的水浴槽及设置于所述水浴槽内的加热板。如此,进一步提高了升温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箱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且所述第三侧壁及所述第四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设有所述温控板,所述第三侧壁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四侧壁设有所述出气口。如此,加热效果和降温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称重组件包括称重元件及连接于所述称重元件并用于承托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的托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恒重仪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恒重仪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恒重仪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环形输送线,111、第一直线段,112、第二直线段,113、第一圆弧段,114、第二圆弧段,121、第一驱动轮,122、第二驱动轮,123、驱动元件,130、承托件,131、承托口,132、连接端,140、导向线,200、测试箱体,210、测试腔,220、第一侧壁,230、第二侧壁,240、第三侧壁,250、第四侧壁,310、温控板,321、出气口,322、进气口,330、水浴槽,340、加热板,400、称重组件,410、称重元件,420、托盘,500、升降组件,1000、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包括:环形输送线110,且环形输送线110的纵向宽度可调;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环形输送线110传动连接,用于使环形输送线110能够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及承托件130,承托件130包括相对设置的承托端和连接端132,承托端设有用于承托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的承托口131,连接端132用于与环形输送线110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使用时,将盛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放入承托件130的承托端的承托口131内,由于承托件130的连接端132与环形输送线110连接,当驱动机构工作而使得环形输送线110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时,从而带动承托件130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如图1的a方向所示)循环运动,进而带动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从而能够对容器1000的重量的循环称量,便于完成对容器1000的恒重称量。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环形输送线110的纵向宽度(如图3的d所示),从而提高了环形输送线110的空间利用率;相比传统的圆形转盘,需要对相同数量的待测样品进行称重时,环形输送线110的尺寸更加小,占用空间较小;另外,在相同容积的测试腔内,还可以通过增加环形输送线110的数量,从而增加了待测样品的检测数量,提高了检测效率。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还包括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设置的导向线140,导向线140与承托件130导向配合。如此,利用导向线140对承托件130的运动轨迹进行导向,使得承托件130的运动轨迹在预设轨迹内,保证承托件130运动的准确性,使得被承托口131承托的容器1000能够准确的到达预设位置,从而利用称重组件对容器1000进行准确的称重。导向线140与承托件130的导向配合,可以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例如在承托件130的连接端132与承托端之间设置滑块,在承托件130的下方相应设置滑轨,通过滑块与滑轨的滑动配合实现对承托件130的导向;也可以通过滚动配合的方式实现,例如在承托件130的连接端132与承托端之间设置滚轮,在承托件130的下方相应设置引导滚轮运动的导轨,通过滚轮与导轨的滚动配合实现对承托件130的导向。

    环形输送线110的纵向宽度可调,可以通过调节横向设置的两条输送段之间的距离实现。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输送线110包括第一直线段111、第二直线段112、第一圆弧段113和第二圆弧段114,第一直线段111与第二直线段112相对间隔设置,第一圆弧段113与第二圆弧段114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一直线段111的一端与第一圆弧段113的一端连接,第一直线段111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段114的一端连接,第二直线段112的一端与第一圆弧段11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直线段112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段114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一圆弧段113及第二圆弧段114的直径均可调,驱动机构与第一直线段111、第二直线段112、第一圆弧段113和第二圆弧段114中的至少一个传动连接。如此,环形输送线110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直线段111和第二直线段112、以及纵向设置的第一圆弧段113和第二圆弧段114,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圆弧段113与第二圆弧段114的直径,从而调整第一直线段111与第二直线段112之间的距离,从而对环形输送线110的纵向宽度进行调节,进而提高了环形输送线110在纵向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第一圆弧段113和第二圆弧段114优选为半圆,便于加工;当然,第一圆弧段113和第二圆弧段114也可以为其他弧度的圆弧。

    承托件130可以是承托杆、承托架、承重小车或其他具有承托功能的元件,只需满足能够对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进行承托且不会影响称重组件对容器1000的重量进行测量的元件。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可以是样品杯、样品管或其他具有盛装功能的器件,只需满足能够放置于承托口131内并能够被称重组件进行称重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托件130设置为承托架,容器1000设置为样品杯,承托架的连接端132与第一直线段111、第二直线段112、第一圆弧段113和第二圆弧段114中的一个通过螺栓连接或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承托架的承托端设置承托口131,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杯的杯体穿过承托口131,杯口部分被承托口131的开口的侧壁所承托。如此,能够将装有待测样品的样品杯输送至称重组件上方,利用称重组件对样品杯进行称重时,样品杯的杯口部分与承托口131的开口的侧壁分离,不会对样品杯的称重造成干扰,保证称重的准确性。

    环形输送线110可以是带式的,例如可以是环形输送带;也可以是链式的,例如可以是环形输送链,只需满足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沿自身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即可。

    驱动机构与环形输送线110的传动连接,可以是驱动机构与第一直线段111、第二直线段112、第一圆弧段113和第二圆弧段114中的至少一个的传动连接实现,只需满足能够使得环形输送线110能够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即可。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圆弧段113传动配合的第一驱动轮121、与第二圆弧段114传动配合的第二驱动轮122、及与第一驱动轮121和/或第二驱动轮122传动连接的驱动元件123。如此,驱动元件123驱动第一驱动轮121和/或第二驱动轮122转动,利用第一驱动轮121与第一圆弧段113的传动配合以及第二驱动轮122与第二圆弧段114的传动配合,从而使得整个环形输送线110能够沿自身的轨迹循环运动。可以是驱动元件123与第一驱动轮121通过齿轮啮合或带传动的方式连接,从而将第一驱动轮121作为主动轮而将第二驱动轮122作为从动轮;也可以是驱动元件123与第二驱动轮122通过齿轮啮合或带传动的方式连接,从而将第二驱动轮122作为主动轮而将第一驱动轮121作为从动轮;还可以是驱动元件123与第一驱动轮121及第二驱动轮122均通过齿轮啮合或带传动的方式连接,从而将第一驱动轮121和第二驱动轮122均作为主动轮。驱动元件123可以是电机、旋转液压缸或其他能够驱动第一驱动轮121和/或第二驱动轮122转动的元件。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环形输送线110设置为环形输送带时,第一驱动轮121和第二驱动轮122可以是辊轮或其他能够与环形输送带张紧配合从而使得环形输送带能够沿自身的轨迹循环运动的驱动件,通过改变环形输送带的周长并相应调节辊轮的直径从而调节环形输送带的纵向宽度。当环形输送线110设置为环形输送链时,第一驱动轮121和第二驱动轮122可以是链轮或其他能够与环形输送链啮合从而使得环形输送链能够沿自身的轨迹循环运动的驱动件,通过改变环形输送链的周长并相应调节链轮的直径从而调节环形输送链的纵向宽度。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承托件13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承托件130沿环形输送线110的外周向间隔设置。如此,能够使得至少两个承托件130均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从而能够循环对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进行称量,提高了称量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圆弧段113的外周及第二圆弧段114的外周均连接有一个承托件130,第一直线段111的外周及第二直线段112的外周均连接有两个承托件130。如此,能够分别对六个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进行循环称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圆弧段113的外周及第二圆弧段114的外周均连接有一个承托件130,第一直线段111的外周及第二直线段112的外周均连接有五个承托件130。如此,能够分别对十二个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进行循环称重。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恒重仪,包括:测试箱体200,测试箱体200设有测试腔210;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样品输送装置,样品输送装置设置于测试腔210内;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升温及冷却;称重组件400,称重组件400设置于承托口131的下方,用于对承托口131承托的容器1000进行称重;及升降组件500,升降组件500用于带动环形输送线110上升或下降,使承托端承托的容器1000与称重组件400分离或接触。

    上述实施例的恒重仪,使用时,将盛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放入测试腔210内的承托件130的承托口131内,由于承托件130的连接端132与环形输送线110连接,当驱动机构工作而使得环形输送线110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时,从而带动承托件130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进而带动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沿环形输送线110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从而能够使得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运动至称重组件400的正上方;再利用升降组件500带动环形输送线110下降而朝向靠近称重组件400方向运动,直至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的底壁与称重组件400接触,进而能够对容器1000的重量进行称量,称重完成后再利用升降组件500带动环形输送线110上升而朝向远离称重组件400方向运动,直至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的底壁与称重组件400间隔分离,从而能够对下一个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进行称重;再利用换热组件能够对容器1000内的待测样品进行升温与冷却,结合环形输送线110的环形循环运动,能够重复对一个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进行循环称重,当对一个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在升温前的称重与冷却后的称重的重量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即可完成对该容器1000内的样品的恒重称量。上述实施例的恒重仪,可以通过调节环形输送线110的纵向宽度,从而提高了样品输送装置的空间利用率;相比传统的圆形转盘,需要对相同数量的待测样品进行称重时,环形输送线110的尺寸更加小,从而减小了恒重仪的尺寸,节省空间;另外,在相同容积的测试箱体200内,还可以通过增加环形输送线110的数量,从而增加了待测样品的检测数量,提高了检测效率。

    换热组件可以通过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以及通过静置的方式进行冷却,也可以通过加注高温水蒸气的方式进行加热以及通过风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只需满足能够对待测样品进行加热升温和冷却降温即可。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测试腔210内的温控板310、及设置于测试箱体200的侧壁的出气口321和进气口322。如此,利用温控板310对测试腔210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待测样品升温而烘干;再利用出气口321和进气口322将测试腔210内的高温空气排出而使得待测样品能够迅速冷却,提高了检测效率。温控板310可以设有电热丝,也可以设有放热管,只需能够对测试腔210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即可。还可以利用温控板310对测试腔210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保证测试腔210内的温度不会超出预设的范围,例如,温控板310上还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等测温元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箱体20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220和第二侧壁230、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240和第四侧壁250,且第三侧壁240及第四侧壁250设置于第一侧壁220与第二侧壁230之间,第一侧壁220和第二侧壁230均设有温控板310,第三侧壁240设有进气口322,第四侧壁250设有出气口321。如此,两块温控板310相对间隔设置,升温效果好且升温全面、同步;出气口321与进气口322相互对应连通,能够形成对流,降温效果好且降温迅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承托端下方的水浴槽330及设置于水浴槽330内的加热板340。如此,能够通过水浴的方式进一步对待测样品进行升温加热,提高了烘干效率。利用升降组件500带动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进入水浴槽330内,在水浴槽330内注满水等液体,再利用加热板340对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对待测样品进行水浴加热,水浴完成后,放干水浴槽330内的水即可,不会影响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进行称重。

    称重组件400可以是称重传感器、天平或其他能够对物体进行称重的组件或元件。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称重组件400包括称重元件410及连接于称重元件410并用于承托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1000的托盘420。如此,在升降组件500的作用下使得容器1000下降而朝向靠近托盘420方向运动,直至容器1000的底壁被托盘420承托,使得容器1000与承托口131的开口的侧壁分离,进而能够利用称重元件410准确的对容器1000的重量进行称量,保证称量的准确性。称重元件410可以是称重传感器等能够对重量进行检测的元件。托盘420可以通过连杆与称量元件进行连接。可以将称重组件400靠近第一圆弧段113或第二圆弧段114设置,便于减小第一直线段111与第二直线段112之间的距离。

    升降组件500可以是液压缸、气缸或其他具有升降功能的组件。为了保证升降的同步,可以将样品输送装置设置于升降板上,再利用升降组件500带动升降板上下升降运动,进而实现环形输送线110的升降运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输送线,且所述环形输送线的纵向宽度可调;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环形输送线传动连接,用于使所述环形输送线能够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及

    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承托端和连接端,所述承托端设有用于承托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的承托口,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环形输送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设置的导向线,所述导向线与所述承托件导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输送线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圆弧段及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均可调,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二圆弧段中的至少一个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圆弧段传动配合的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圆弧段传动配合的第二驱动轮、及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或所述第二驱动轮传动连接的驱动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恒重仪的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承托件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的外周向间隔设置。

    6.一种恒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箱体,所述测试箱体设有测试腔;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样品输送装置,所述样品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升温及冷却;

    称重组件,所述称重组件设置于所述承托口的下方,用于对所述承托口承托的容器进行称重;及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环形输送线上升或下降,使所述承托端承托的容器与所述称重组件分离或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测试腔内的温控板、及设置于所述测试箱体的侧壁的出气口和进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恒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托端下方的水浴槽及设置于所述水浴槽内的加热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恒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箱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及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且所述第三侧壁及所述第四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设有所述温控板,所述第三侧壁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四侧壁设有所述出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恒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组件包括称重元件及连接于所述称重元件并用于承托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的托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重仪及其样品输送装置,样品输送装置包括:环形输送线,且所述环形输送线的纵向宽度可调;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环形输送线传动连接,用于使所述环形输送线能够沿所述环形输送线的轨迹方向循环运动;及承托件,所述承托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承托端和连接端,所述承托端设有用于承托装有待测样品的容器的承托口,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环形输送线连接。所述样品输送装置对空间的利用率高,占用空间较小;如此,采用所述样品输送装置的恒重仪的尺寸较小,节省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钟怀宁;刘利频;潘静静;陈胜;陈燕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西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9.06.1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9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