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07  104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巾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湿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无纺布作为原液的载体,现有的无纺布供应商为了方便产品运输,通常会将成品布料制成卷状,因此在无纺布卷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布卷进行接驳和换卷,以确保湿巾生产线的连续工作。

    在现有的换卷装置中,工作布卷和备用布卷是保持位置是保持固定的,执行布带拼接工作的接驳装置设置在两布卷之间。因此现有换卷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大,当厂房内部使用空间受限时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较小,不利于配合装置进行换卷操作。此外,由于两个布卷在工作时的相对位置保持恒定,因此在连续生产过程中,两个布卷会交替进入放布状态,为应对这一情况,现有的接驳装置需要设置两套独立的动作机构,工作人员则需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接驳装置工作状态,这样一来会增加换卷接驳工作的操作难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根据布卷的工作状态对布卷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降低换卷接驳工作的操作难度,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包括:支撑架、升降机构和接驳机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布卷支架,所述布卷支架用于容纳备用布卷;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向轨道、托举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导向轨道设置在支撑架上,且导向轨道与布带的进料方向相垂直;所述托举板的一端与导向轨道滑动连接,另一端设有钩取单元,所述钩取单元用于对备用布卷进行钩取;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能驱使托举板沿导向轨道进行滑动,并将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抬升至布卷支架上方的放布工位;

    所述接驳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位于放布工位和布卷支架之间,通过接驳装置能使位于放布工位上布卷与备用布卷进行拼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传动链条和丝杠螺母副;所述丝杠螺母副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与所述导向轨道相平行,所述托举板与丝杠螺母副的螺母相连,在丝杠螺母副的丝杠上设有所述从动链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主动链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传动链条缠绕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外部;在进行升降工作时,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链条驱使从动链轮进行转动,从而使螺母带动托举板进行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涨紧链轮,所述涨紧链轮设置在传动链条的内侧或外侧,通过涨紧链轮能提升传动链条的涨紧力,提升驱动装置的传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悬挂架,所述悬挂架设置在托举板的顶部,在悬挂架上设有减速皮带,所述减速皮带的自由端端部设有配重块;在进行工作时,所述减速皮带搭放在处于放布状态的布卷上,从而对布卷的放布转速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接驳机构包括:固定架、承托座、联合动作单元和压合平台,所述固定架与支撑架相固接,在固定架上设有联合动作单元;

    所述联合动作单元包括:动作气缸、升降板、压紧板、切割刀和压头,所述动作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板的顶面相连,在升降板的底面上沿布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所述压紧板、切割刀和压头;当动作气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时,所述压紧板、切割刀和压头将同步进行升降动作,同步完成对布带的切断和压合工作;

    所述承托座设置在升降板的下方,在承托座上设有切割槽和压紧槽,所述切割槽与切割刀相对正,压紧槽与压紧板相对正;

    所述压合平台设置在所述压头的下方,且压合平台的顶面与压头底面相平行;当升降板下压时,所述压头与压合平台相压合,以使得两布带完成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座与固定架可拆卸连接,当备用布卷随升降机构运动时,拆下所述承托座,防止承托座对布卷的运动造成阻碍;当进行布带拼接工作时,将所述承托座安装在固定架上,利用承托座与联合动作单元相配合,完成布带的压紧和切断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板的长度大于切割刀的长度,在联合动作单元进行动作时,所述压紧板会先与布带发生接触,以确保布带在切割时保持紧绷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板的底面为锯齿状。

    进一步的,所述接驳机构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固定弹片,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与连接板相连,所述固定弹片的一端与连接杆相连,另一端抵持在压合平台的侧壁上;通过固定弹片和压合平台的配合能对备用布卷的布带端部进行夹持,防止布带在拼接前发生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接驳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固定架相铰接,另一端设有承托辊,所述压合平台设置在连接板上,且压合平台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承托辊的轴线高度;当进行布带固定工作时,所述压合平台与压头之间的间距能随连接板的转动而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换卷放布装置包括涨紧机构,所述涨紧机构包括:拉布胶辊、滑杆和浮动辊,所述拉布胶辊设置在接驳机构的出口侧,在拉布胶辊的下方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与支撑架相固接,所述浮动辊滑动设置在滑杆上,且布带的出料口位于浮动辊和拉布胶辊之间;在布带离开接驳机构后依次绕过浮动辊和拉布胶辊,所述浮动辊依靠自身重力对布带的涨紧程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涨紧机构包括配重辊,所述配重辊滑动设置在滑杆上,且位于所述浮动辊的上方,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配重辊相配合的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配重辊的最低高度进行限制;当浮动辊的自身重力不满足布带的涨紧需求时,所述浮动辊将向上运动并与配重辊相抵持,通过配重辊能提升浮动辊的重量,进而提升涨紧机构的涨紧力。

    进一步的,所述布卷支架包括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减速座和减速圈,所述减速座设置在布卷支架上,所述减速圈设置在备用布卷的中心承载轴端部,在减速座上设有用于容纳减速圈的容纳槽;当备用布卷放置布卷支架上时,所述减速圈置于容纳槽内部,通过减速圈与容纳槽的摩擦力能对备用布卷的转动速度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钩取单元包括钩取板,所述钩取板的一端与托举板相铰接,在钩取板的顶面上设有钩取槽,所述钩取槽用于容纳备用布卷的中心承载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能根据备用布卷的工作状态对布卷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抬升至放布工位,通过布卷位置的调整能够降低本装置的占地面积,使得放布布卷与备用布卷呈纵向布置,因此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在设备旁的工作空间,提升换卷操作的便利性。此外,由于进入放布状态的布卷始终位于备用布卷的上方,且完成布带接驳工作所需的切割方向和压合方向始终保持恒定,因此工作人员无需对接驳机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这样一来既可以简化接驳机构的结构复杂程度,降低装置维护的难度,又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提升换卷工作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在接驳机构内部通过同一个气缸对压紧板、切割刀和压头进行驱动,因此布带的切断和压合动作能够同时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具有更快的布带拼接速度,提升了换卷放布工作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通过减速皮带和减速机构能够对布卷的转动速度进行限制,避免了因布卷的转动惯性引发的过度放布现象。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通过涨紧机构能对布带的涨紧力进行适应性调节,其中浮动辊能够依靠自身重力对布带进行涨紧,使得布带在本装置中保持平整紧绷的运动状态。当浮动辊的自身重力不足以满足布带的涨紧需求时,浮动辊会与滑杆上的配重辊相配合,利用配重辊提升浮动辊的重力,进而提升涨紧机构对布带的涨紧程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换卷放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隐藏备用布卷);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接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隐藏部分固定架);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涨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换卷放布装置在减速机构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钩取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11-布卷支架;111-减速座;112-减速圈;2-导向轨道;3-托举板;31-钩取板;311-钩取槽;41-驱动电机;42-主动链轮;43-从动链轮;44-传动链条;45-涨紧链轮;46-丝杠螺母副;5-接驳机构;51-固定架;52-承托座;521-切割槽;522-压紧槽;531-动作气缸;532-升降板;533-压紧板;534-切割刀;535-压头;54-压合平台;55-连接板;56-承托辊;57-连接杆;58-固定弹片;61-拉布胶辊;62-滑杆;63-浮动辊;64-配重辊;81-悬挂架;82-减速皮带;83-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结构可由图1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本装置包括:支撑架1、升降机构和接驳机构5。

    所述支撑架1用于对本装置中的其他组件进行支撑,在支撑架1上设有布卷支架11,通过布卷支架11能够容纳备用布卷,当处于放布状态下的布卷即将使用完毕时,所述接驳机构5能将使备用布卷上的布带与放布布卷的布带进行接驳,确保后续设备获得连续的布带供给。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架1上,在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能根据实际工作状态对升降机构的启停进行控制,通过升降机构将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抬升至布卷支架11上方的放布工位上。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向轨道2、托举板3和驱动装置,所述导向轨道2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导向轨道2与本装置中布带的进料方向相垂直。所述托举板3的一端与导向轨道2滑动连接,可选的,在托举板3的一端设有与导向轨道2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导向轨道2上,当托举板3承受沿导向轨道2方向的应力时,所述滑块将带动托举板3沿导向轨道2进行滑动。在所述托举板3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钩取备用布卷的钩取单元,当托举板3滑动至布卷支架11附近时,所述钩取单元能够将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钩起,并使该布卷随托举板3运动至布卷支架11上方的放布工位上。

    可选的,所述钩取单元的结构可由图6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所述钩取单元包括钩取板31,所述钩取板31的一端与托举板3相铰接,在钩取板31的顶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备用布卷中心承载轴的钩取槽311。当托举板3移动到布卷支架11附近时,钩取板31的底面将会与备用布卷的中心承载轴相接触,此时钩取板31将会以铰接点为轴进行翻转,以使得托举板3能够继续向下运动。当托举板3运动到备用布卷下方时,钩取板31将会因重力而复形,此时工作人员可驱动托举板3向上运动,利用钩取槽311对备用布卷的中心承载轴进行钩取,使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随托举板3进行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钩取单元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选择如机械手等现有结构作为钩取单元。

    此外,为提升工作人员在更换布卷时的工作效率,在所述承载轴内部可选用气胀轴。在进行换卷操作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对气胀轴进行充气或放气操作,来实现承载轴与布卷的固定或拆卸,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换卷过程的动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用于为托举板3的运动提供动力。附图2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41、主动链轮42、从动链轮43、传动链条44和丝杠螺母副46。所述丝杠螺母副46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与所述导向轨道2相平行,所述托举板3与丝杠螺母副46的螺母相连,在丝杠螺母副46的丝杠上设有所述从动链轮43。所述驱动电机41设置在支撑架1上,所述主动链轮42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传动链条44缠绕在主动链轮42和从动链轮43的外部。当驱动电机41启动后,所述主动链轮42能通过传动链条44驱使从动链轮43进行转动,当从动链轮43开始转动后,丝杠螺母副46中的丝杠将会同步进行转动。由于所述螺母与托举板3相连,且托举板3受到导向轨道2的限制,不能发生转动,因此丝杠的旋转会使螺母进行直线运动,从而驱使托举板3沿导向轨道2进行移动。

    可选的,为提升传动链条44的传动准确性,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涨紧链轮45,所述涨紧链轮45设置在传动链条44的内侧或外侧。如图2所示,涨紧链轮45设置在传动链条44的外侧,通过涨紧链轮45能对传动链条44施加涨紧力,使链条在传动过程中保持绷紧的状态。

    在现有技术中,换卷装置内部的放布布卷和备用布卷均不具备移动的能力,为了提升布卷在装置内部的稳定性,通常会将两布卷以水平姿态进行放置。这样的布卷装置方式会使整个换卷装置的占地面积增大,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在装置周围的可活动区域变小,不利于工人与装置配合工作。此外,在进行布带接驳工作时,接驳装置需要将处于放布状态的布带切断,并将这部分布带压向备用布带,借助粘合剂使两布带完成拼接。由于两布卷的相对位置不能发生变化,因此随着放布工作的进行,两布卷将会交替进入放布状态。为适应这一工况,现有的接驳装置大多含有两套动作机构,在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择参与工作的动作机构,因此会提升换卷工作的操作难度,降低换卷工作的工作效率。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换卷放布装置中,升降机构能将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抬升至放布工位,通过布卷位置的调整能够降低本装置的占地面积,使得放布布卷与备用布卷呈纵向布置,这一设置提升了工作人员在设备旁的工作空间,从而提高了换卷操作的便利性。此外,由于进入放布状态的布卷始终位于备用布卷的上方,且完成布带接驳工作所需的切割方向和压合方向始终保持恒定,因此工作人员无需对接驳机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这样一来既可以简化接驳机构的结构复杂程度,降低装置维护的难度,又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提升换卷工作的工作效率。

    在本装置中,两布带的接驳工作由接驳机构5完成,具体的,所述接驳机构5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接驳机构5位于放布工位和布卷支架11之间。附图3为接驳机构5在隐藏一侧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接驳机构5包括:固定架51、承托座52、联合动作单元和压合平台54。

    所述固定架51与支撑架1相固接,在固定架51上设有联合动作单元,在进行布带的拼接工作时,联合动作单元能够同步完成对布带的切断和压合工作。具体的,所述联合动作单元包括:动作气缸531、升降板532、压紧板533、切割刀534和压头535。所述动作气缸531的活塞杆与升降板532的顶面相连,在升降板532的底面上沿布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所述压紧板533、切割刀534和压头535,当动作气缸531的活塞杆进行伸缩时,所述压紧板533、切割刀534和压头535将同步进行升降动作。所述压头535用于为布带的压合提供压力,同时对待拼接布带的一端进行固定;所述压紧板533用于对待拼接布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所述切割刀534用于切断处于放布状态的布带。

    可选的,为提升布带的切割质量,确保布带的两端在切割时均保持压紧状态,所述压紧板533的长度应大于切割刀534的长度。因此,当联合动作单元进行动作时,所述压紧板533将会先与布带发生接触,以确保布带在切割时保持紧绷状态。示例性的,所述压紧板533的长度大于切割刀534的长度,所述压头535的长度与切割刀534的长度相等,当升降板532进行下压动作时,压紧板533会先与布带发生接触,从而对布带的一端进行压紧。随后升降板532继续下压,使得压头535和切割刀534同时与布带发生接触,此时布带的另一端会被压头535所固定,因此切割刀534能够顺利的完成布带的切断任务。

    所述承托座52设置在升降板532的下方,且与固定架51可拆卸连接,在承托座52上设有切割槽521和压紧槽522,所述切割槽521与切割刀534相对正,压紧槽522与压紧板533相对正,当升降板532下降时,压紧板533和切割刀534将会对应的插入压紧槽522和切割槽521内部,方便布带压紧和切断过程的进行。当升降机构对备用布卷进行抬升时,工作人员可将承托座52拆下,从而避免承托座52对布带产生阻碍,当抬升过程完毕后,工作人员再将承托座52复位,方便进行下一次布带拼接工作。示例性的,所述承托座52与固定架51之间可通过锁扣进行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在承托座52的一端均设有锁扣,另一端设有插头,相应的,在固定架51上设有与锁扣相匹配的固定槽和与插头相配合的插槽,在进行安装时,可将插头插入插槽内部,并通过锁扣与固定槽的配合对承托座52进行锁定,从而实现承托座52在固定架51上的固定;在承托座52需要拆卸时,仅需打开锁扣即可使承托座52与固定架51分离。

    可选的,为提升压紧板533对布带的固定能力,所述压紧板533的底面可设置为锯齿状。当压紧板533插入压紧槽522后,压紧板533的底面将会与布带相挤压,此时锯齿状底面的尖端会刺入布带内部,从而对布带进行固定,与常规的平面压合相比,本压紧板533能够对布带产生更好的固定效果,避免布带在切割时发生移动。

    由于本装置中处于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会随托举板3而向上运动,因此在布卷的抬升过程中,承托座52会对布带产生阻碍。工作人员需在本装置完成布带拼接后将承托座52拆卸下来,以使得备用布卷能够顺利的向上运动。当托举板3运动到放布工位后,再将承托座52装在固定架51上,以方便下一次拼接过程的进行。

    在接驳机构5中,布带的压合工作由压头535和承载平台配合实现,所述压合平台54设置在压头535的下方,且压合平台54的顶面与压头535底面相平行。当工作人员将备用布卷填装在布卷支架11上后,需要将备用布卷的布带端部固定在压合平台54上,便在布带的顶面上涂抹粘合剂。在进行布带的压合工作时,所述压头535将随升降板532而进行下压,此时压头535将会与压合平台54相压合,因此粘合剂会使备用布卷和放布布卷上的布带粘接在一起,实现布带的拼接。

    可选的,为提升布带在压合平台54上的固定效果,所述接驳机构5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杆57和固定弹片58,所述连接杆57的端部与连接板55相连,所述固定弹片58的一端与连接杆57相连,另一端抵持在压合平台54的侧壁上。当工作人员将布带放置在压合平台54上之后,需要通过固定弹片58对布带的端部进行夹持,而当两布带粘接完毕后,布带的运动会使被加持的端部脱离固定弹片58,随后备用布卷将进入正常的放布状态。

    此外,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布带的固定,所述接驳机构5还包括连接板55,所述连接板55的一端与固定架51相铰接,另一端设有承托辊56。所述压合平台54设置在连接板55上,且压合平台54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承托辊56的轴线高度。由于连接板55与固定架51之间相铰接,因此在进行布带的固定工作时,工作人员能通过转动连接板55来调节压合平台54与压头535之间的间距。在进行备用布带的固定工作时,可通过连接板55的转动使压合平台54外露,方便工作人员将布带的端部夹在固定组件内部,随后在备用布带的顶面上涂抹粘合剂,以备布带压合过程中使用。当备用布带固定完毕后,通过转动连接板55能使压合平台54复位,此时承托辊56能对放布布带进行托举,避免放布布带在放布过程中与备用布带顶部的粘合剂接触。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布带可以是湿巾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无纺布布带,也可以是其他应用在包装印刷领域中的柔性带状材料。

    为确保布带在本装置中的运输过程保持平整,本装置还包括涨紧机构,所述涨紧机构可由图4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涨紧机构包括:拉布胶辊61、滑杆62和浮动辊63。

    所述拉布胶辊61设置在接驳机构5的出口侧,在拉布胶辊61的下方设有滑杆62,所述滑杆62的底端与支撑架1相固接,所述浮动辊63滑动设置在滑杆62上,且布带的出料口位于拉布胶辊61和浮动辊63之间。如图所示,当布带离开接驳机构5后会先从浮动辊63的底部绕过浮动辊63,随后布带向上运动,从拉布胶辊61的顶部绕过拉布胶辊61,最终沿布带的出料口离开本装置。

    由于布带沿浮动辊63的底部绕过浮动辊63,因此浮动辊63的重力将会作为涨紧力而施加在布带上。当布带的运动速度较快且涨紧力需求较大时,所述浮动辊63会沿滑杆62向上运动;当布带运动速度较慢且涨紧力需求较小时,所述浮动辊63会沿滑杆62向下运动。通过浮动辊63的重力能够对布带内部涨紧力进行调节,使得布带在本装置内部保持平整紧绷的运动状态。

    可选的,为提升涨紧机构的适应能力,满足更大的涨紧力需求,所述涨紧机构可包括配重辊64,所述配重辊64滑动设置在滑杆62上,且位于所述浮动辊63的上方。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配重辊64相配合的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配重辊64的最低高度进行限制。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可以是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挂钩。当浮动辊63能够提供足够的涨紧力时,所述配重辊64可挂载在所述挂钩上;当浮动辊63的自身重力无法满足布带的涨紧需求时,所述浮动辊63会向上运动并与所述配重辊64相抵持,此时配重辊64的重力将会通过浮动辊63而施加在布带上,从而使涨紧机构能够对布带施加更大的涨紧力。

    发明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由于布卷的自身重力较大,因此当布卷发生转动放布时会受到惯性的影响。当布卷因惯性发生过度转动时,将会有大量的布带脱离布卷,此时容易发生过度放布现象。当出现过度放布现象后,本装置内部的布带可能会发生缠绕会折边情况,严重影响后续设备的工作质量。

    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本装置内部设有减速皮带82和减速机构,通过减速皮带82能限制位于放布工位处的布卷转动速度,减速机构能限制位于布卷支架11上的布卷转动速度。

    具体的,在所述托举板3的顶部设有悬挂架81,所述减速皮带82设置在悬挂架81上,在减速皮带82的自由端端部设有配重块83,通过配重块83能使减速皮带82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在进行工作时,所述减速皮带82搭放在处于放布状态的布卷上,利用皮带与布卷之间的摩擦能够限制布卷的转动速度,从而避免布卷出现过度放布现象。

    所述减速机构的结构可由图5进行示意,如图所示,减速机构包括:减速座111和减速圈112。所述减速座111设置在布卷支架11上,所述减速圈112设置在备用布卷的中心承载轴端部,在减速座111上设有用于容纳减速圈112的容纳槽。当备用布卷放置布卷支架11上时,所述减速圈112置于容纳槽内部,通过减速圈112与容纳槽的摩擦力能对备用布卷的转动速度进行限制,避免备用布卷在进入放布状态后出现过度转动的情况。

    下面对上述方案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步骤一:向布卷支架11上装填备用布卷,并使这一布卷进入放布状态。随后拆下承托座52并启动驱动电机41,利用托举板3将这一布卷抬升到放布工位上。

    步骤二:向布卷支架11内部装填新的备用布卷,并将该布卷的布带端部固定在压合平台54上。接下来在布带的顶面上涂抹粘合剂,并将承托座52安装到初始位置上。

    步骤三:当放布工位的布卷即将用尽时,启动动作气缸531,使得备用布卷和放布工位上的布卷完成拼接。随后拆下承托座52,并取下放布工位上的中心承载轴。

    接下来,重复上述步骤一至步骤三,使得本设备能够连续的对后续设备提供布带供给。

    下面对上述方案进行效果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能够根据布卷的工作状态对布卷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处于放布状态的布卷始终位于备用布卷的上方。因此,本装置具有更小的占地面积和更简单的操作方式,提升了换卷工作的工作效率。其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中的接驳机构仅需一组动作机构,因此结构更为简单,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其次,在本装置中设有减速皮带和减速机构,能够避免布卷出现过度放布现象。此外,本装置中还包括涨紧机构,通过涨紧机构能避免布带在本装置中发生折边,使布带以平整紧绷的状态进行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升降机构和接驳机构(5);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布卷支架(11),所述布卷支架(11)用于容纳备用布卷;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向轨道(2)、托举板(3)和驱动装置,所述导向轨道(2)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导向轨道(2)与布带的进料方向相垂直;所述托举板(3)的一端与导向轨道(2)滑动连接,另一端设有钩取单元,所述钩取单元用于对备用布卷进行钩取;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能驱使托举板(3)沿导向轨道(2)进行滑动,并将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抬升至布卷支架(11)上方的放布工位;

    所述接驳机构(5)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位于放布工位和布卷支架(11)之间,通过接驳装置能使位于放布工位上布卷与备用布卷进行拼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悬挂架(81),所述悬挂架(81)设置在托举板(3)的顶部,在悬挂架(81)上设有减速皮带(82),所述减速皮带(82)的自由端端部设有配重块(8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机构(5)包括:固定架(51)、承托座(52)、联合动作单元和压合平台(54),所述固定架(51)与支撑架(1)相固接,在固定架(51)上设有联合动作单元;

    所述联合动作单元包括:动作气缸(531)、升降板(532)、压紧板(533)、切割刀(534)和压头(535),所述动作气缸(531)的活塞杆与升降板(532)的顶面相连,在升降板(532)的底面上沿布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所述压紧板(533)、切割刀(534)和压头(535);当动作气缸(531)的活塞杆进行伸缩时,所述压紧板(533)、切割刀(534)和压头(535)将同步进行升降动作,同步完成对布带的切断和压合工作;

    所述承托座(52)设置在升降板(532)的下方,在承托座(52)上设有切割槽(521)和压紧槽(522),所述切割槽(521)与切割刀(534)相对正,压紧槽(522)与压紧板(533)相对正;

    所述压合平台(54)设置在所述压头(535)的下方,且压合平台(54)的顶面与压头(535)底面相平行;当升降板(532)下压时,所述压头(535)与压合平台(54)相压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52)与固定架(51)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41)、主动链轮(42)、从动链轮(43)、传动链条(44)和丝杠螺母副(46);所述丝杠螺母副(46)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与所述导向轨道(2)相平行,所述托举板(3)与丝杠螺母副(46)的螺母相连,在丝杠螺母副(46)的丝杠上设有所述从动链轮(43);所述驱动电机(41)设置在支撑架(1)上,所述主动链轮(42)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传动链条(44)缠绕在主动链轮(42)和从动链轮(43)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涨紧链轮(45),所述涨紧链轮(45)设置在传动链条(44)的内侧或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取单元包括钩取板(31),所述钩取板(31)的一端与托举板(3)相铰接,在钩取板(31)的顶面上设有钩取槽(31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卷支架(11)包括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减速座(111)和减速圈(112),所述减速座(111)设置在布卷支架(11)上,所述减速圈(112)设置在备用布卷的中心承载轴端部,在减速座(111)上设有容纳减速圈(112)的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卷放布装置包括涨紧机构,所述涨紧机构包括:拉布胶辊(61)、滑杆(62)和浮动辊(63),所述拉布胶辊(61)设置在接驳机构(5)的出口侧,在拉布胶辊(61)的下方设有滑杆(62),所述滑杆(62)的底端与支撑架(1)相固接,所述浮动辊(63)滑动设置在滑杆(62)上,在布带离开接驳机构(5)后依次绕过浮动辊(63)和拉布胶辊(6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机构包括配重辊(64),所述配重辊(64)滑动设置在滑杆(62)上,且位于所述浮动辊(63)的上方,在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与配重辊(64)相配合的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配重辊(64)的最低高度进行限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包括:支撑架、升降机构和接驳机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布卷支架,布卷支架用于容纳备用布卷;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向轨道、托举板和驱动装置,导向轨道设置在支撑架上,托举板的一端与导向轨道滑动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钩取备用布卷的钩取单元。通过驱动装置能驱使托举板沿导向轨道进行滑动,并将进入放布状态的备用布卷抬升至布卷支架上方的放布工位。所述接驳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通过接驳装置能使位于放布工位上布卷与备用布卷进行拼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升降换卷放布装置,能够根据布卷的工作状态对布卷的位置进行调整,降低了换卷接驳工作的操作难度,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钟金文;李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比朗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8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