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05  9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属于捕捞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利用渔船进行贝类捕捞时,主要是用渔船拖拽金属架,将贝类送入到金属架上安装的网袋中,为了捕捞作业顺利进行,要将网袋上的贝类及时的输送到渔船上,目前将网袋上的贝类输送到渔船上的方法是,等网袋的贝类集满后,连同金属架一起吊到船上,将盛满贝类的网袋卸掉,然后在金属架上装上新的网袋,再一起放至水中,同时也有利用高压水泵产生真空抽力将贝类输送至收集容器中。

    现有的捕捞输送设备不是费时费力,使贝类捕捞不干净,就是设备机构复杂,拆装困难,捕捞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零部件损坏的状况。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捕捞输送设备不是费时费力,使贝类捕捞不干净,就是设备机构复杂,拆装困难,捕捞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零部件损坏状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包括金属架,所述金属架一侧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耳,所述金属架内部固定连接有网袋,所述网袋外侧与金属架另一侧底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一端设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一端竖直固定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一端安装有对接头,所述对接头内侧卡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间分布有透水孔,所述对接头外侧端口与高压水泵进水口接通,所述高压水泵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方,所述底座一端卡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外围设置有网格板,所述第三输送管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底端开设有与收集箱对应的排放口,所述排放口边侧铰接有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盖一端通过搭扣锁与锥形斗外壁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形斗和第三输送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输送管与第一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之间均通过l型双通接头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放口为扁型槽口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送管与安装槽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具有省时省力,捕捞成本低,设备维护成简易的优点,在具体的使用中,与传统的收集输送装置相比较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水泵将网袋中的贝类连通水同步抽至第三输送管,在隔板的作用下,水流通过透水孔排出,贝类则进入锥形斗,每间隔一定时间便打开密封盖将贝类放至收集箱,无需将整个金属架捞起,确保整个装置拆装简易,使用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输送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耳;2、金属架;3、网袋;4、安装槽口;5、第一输送管;6、l型双通接头;7、第二输送管;8、第三输送管;9、排放口;10、搭扣锁;11、密封盖;12、网格板;13、收集箱;14、高压水泵;15、安装架;16、底座;17、锥形斗;18、隔板;19、透水孔;20、对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包括金属架2,所述金属架2一侧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耳1,所述金属架2内部固定连接有网袋3,所述网袋3外侧与金属架2另一侧底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槽口4,所述安装槽口4一端设有第一输送管5,所述第一输送管5一端竖直固定有第二输送管7,所述第二输送管7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三输送管8,所述第三输送管8一端安装有对接头20,所述对接头20内侧卡接有隔板18,所述隔板18中间分布有透水孔19,所述对接头20外侧端口与高压水泵14进水口接通,所述高压水泵14通过安装架15固定连接在底座16上方,所述底座16一端卡接有收集箱13,所述收集箱13外围设置有网格板12,所述第三输送管8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锥形斗17,所述锥形斗17底端开设有与收集箱13对应的排放口9,所述排放口9边侧铰接有密封盖11。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11一端通过搭扣锁10与锥形斗17外壁固定,方便密封盖11的打开与关闭。

    优选的,所述锥形斗17和第三输送管8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贝类,然后倒至收集箱13。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管7与第一输送管5和第三输送管8之间均通过l型双通接头6相连,结构简单,拆装便捷,密封性好。

    优选的,所述排放口9为扁型槽口状,防止贝类排出的过程中对排放口9内壁造成堵塞。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管5与安装槽口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利用高压水泵14将贝类由安装槽口4吸至锥形斗17。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具有省时省力,捕捞成本低,设备维护成简易的优点,第一输送管5一端旋进安装槽口4,通过高压水泵14将网袋3中的贝类连通水同步抽至第三输送管8,此时密封盖11固定在排放口9底端,在隔板18的作用下,水流通过透水孔19排出,贝类则进入第三输送管8底部的锥形斗17,每间隔一定时间便打开密封盖11将贝类放至收集箱13,贝类中夹杂的水液由网格板12过滤掉,然后再盖上密封盖11,周而复始,无需将整个金属架2捞起,确保整个装置拆装简易,使用成本低廉,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包括金属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架(2)一侧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耳(1),所述金属架(2)内部固定连接有网袋(3),所述网袋(3)外侧与金属架(2)另一侧底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槽口(4),所述安装槽口(4)一端设有第一输送管(5),所述第一输送管(5)一端竖直固定有第二输送管(7),所述第二输送管(7)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三输送管(8),所述第三输送管(8)一端安装有对接头(20),所述对接头(20)内侧卡接有隔板(18),所述隔板(18)中间分布有透水孔(19),所述对接头(20)外侧端口与高压水泵(14)进水口接通,所述高压水泵(14)通过安装架(15)固定连接在底座(16)上方,所述底座(16)一端卡接有收集箱(13),所述收集箱(13)外围设置有网格板(12),所述第三输送管(8)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锥形斗(17),所述锥形斗(17)底端开设有与收集箱(13)对应的排放口(9),所述排放口(9)边侧铰接有密封盖(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1)一端通过搭扣锁(10)与锥形斗(17)外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斗(17)和第三输送管(8)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管(7)与第一输送管(5)和第三输送管(8)之间均通过l型双通接头(6)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9)为扁型槽口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5)与安装槽口(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包括金属架,所述金属架一侧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耳,所述金属架内部固定连接有网袋,所述网袋外侧与金属架另一侧底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一端设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一端竖直固定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一端安装有对接头,所述对接头内侧卡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间分布有透水孔,本实用新型一种贝类收集输送装置,通过高压水泵将网袋中的贝类连通水同步抽至第三输送管,在隔板的作用下,水流通过透水孔排出,贝类则进入锥形斗,每间隔一定时间便打开密封盖将贝类放至收集箱,无需将金属架捞起,确保整个装置拆装简易,使用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董家锁;王世宽;董家波;贾茂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金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8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