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馓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双油槽炸馓装置。
背景技术:
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河南省淮滨、江苏淮安、维吾尔族、东乡族、纳西族、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对于回族馓子是用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状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馓子一般采用人工来炸制。首先要用上好的面粉,加少许食盐用水揉成面坯,然后饧面、切条,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食用油,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撑、绷成粗细均匀一致的馓子条,然后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黄焦脆的馓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快,市面上为了达到馓子机械化生产,也出现专门用来炸馓子的机器。但是现有炸馓子机,在炸馓子时,是将生馓子胚悬挂在馓子悬挂手上,然后馓子随着馓子悬挂手转到下面的热油槽进行炸制,馓子始终挂在馓子悬挂手上,这样馓子与馓子悬挂手接触的部位炸不透,造成接触部位不酥不脆,影响馓子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油槽炸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油槽炸馓装置,包括馓子放置架、第一油槽、第二油槽,所述馓子放置架左端为馓条悬挂区,右端为成品卸落区,馓子放置架安装在第一油槽上,第二油槽位于第一油槽右侧,第一油槽右端顶部设有滑板,滑板一端位于馓子放置架下部,另一端位于第二油槽上方。所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内部均设有加热棒,第二油槽上安装有控制面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与加热棒电性连接,控制面板控制加热棒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故障率低,操作方便,实现了双油槽炸馓子,通过第二油槽的设置,对从第一油槽出来的馓子进一步炸制,使馓子与馓子放置架接触部位炸制酥脆,提高馓子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馓子放置架1、第一油槽2、滑板21、加热棒22、第二油槽3、控制面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双油槽炸馓装置,包括馓子放置架1、第一油槽2、第二油槽3,所述馓子放置架1左端为馓条悬挂区,右端为成品卸落区,馓子放置架1安装在第一油槽2上,第二油槽3位于第一油槽2右侧,第一油槽2右端顶部设有滑板21,滑板21一端位于馓子放置架1下部,另一端位于第二油槽3上方。所述第一油槽2和第二油槽3内部均设有加热棒22,第二油槽3上安装有控制面板4。加热棒22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控制面板4控制加热棒22工作。
在进行工作时,工人从馓子放置架1左端将生面馓条悬挂在馓子放置架1上,馓子放置架1旋转将生面馓条运送到第一油槽2进行炸制,炸制好的馓子从馓子放置架1右端自动掉落在滑板21上,从滑板21上掉落到第二油槽3继续炸制,确保馓条与馓子放置架1接触部位炸制酥脆,然后人工捞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故障率低,操作方便,实现了双油槽炸馓子,通过第二油槽3的设置,对从第一油槽2出来的馓子进一步炸制,使馓子与馓子放置架1接触部位炸制酥脆,提高馓子品质。
1.一种双油槽炸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馓子放置架(1)、第一油槽(2)、第二油槽(3),所述馓子放置架(1)左端为馓条悬挂区,右端为成品卸落区,馓子放置架(1)安装在第一油槽(2)上,第二油槽(3)位于第一油槽(2)右侧,第一油槽(2)右端顶部设有滑板(21),滑板(21)一端位于馓子放置架(1)下部,另一端位于第二油槽(3)上方;所述第一油槽(2)和第二油槽(3)内部均设有加热棒(22),第二油槽(3)上安装有控制面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双油槽炸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4)与加热棒(22)电性连接,控制面板(4)控制加热棒(22)工作。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