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循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冻干机用在药品加工技术领域,是一种真空冷却干燥技术。在生产车间,需要利用冷却水循环系统。但是现有的冷却水循环系统无法实施监控温度,即使在监控温度变化之后,无法联动进行降温,无法更好的满足生产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及时降温,调整温度,速度快,效率高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冷却水进行循环的水泵以及用于对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风机,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冷却水降温使用点、水房使用点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风机电性连接设置。
这样,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循环管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而控制风机的启闭以及数量,能够更加快速的对环境进行降温,进而对循环管路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内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冷却水降温使用点、分流器、第一风机、冷冻水制冷机组和集液器,所述外循环管路上设置有水房使用点和第二风机,所述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上均设置有水泵以及温度传感器。
这样,外循环管路用于对水房使用点进行降温,内循环管路用于对外循环管路升温的水进行降温。具体的,冷却水降温使用点的冷却水通过换热器与水房使用点使用之后的水进行换热,使得外循环管路的冷却水温度降低,内循环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利用外循环管路的冷却水对水房使用点进行降温,利用集液器对热交换之后的水进行收集,之后通入冷冻水制冷机组进行制冷后通过分流器流至冷冻水降温使用点,如此往复循环使用,实现外循环冷管路对水房使用点的降温。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循环管道的温度和内循环管道的温度,对应调整第一风机或第二风机的开启以及个数,更快的降低温度,对温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水房使用点包括冻干机使用点和冷库机组使用点,所述外循环管路包括冻干机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所述冻干机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冻干机使用点和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上,所述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库机组使用点和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管路。
这样,可以利用外循环管路对冻干机使用点和冷库机组使用点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机设置有3个且设置在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与所述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管路连接位置处。可以通过第一风机的开启个数控制环境温度的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冻干机冷却水箱。可以对冷却水进行缓冲储存。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为pw/wfi板换式换热器。使用方便,换热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机并联设置有6个。可以通过第二风机的开启个数控制环境温度的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降温使用点的冷却水温度为7摄氏度。可以更好的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控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换热器均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设置。可以更好的控制风机的动作。
综上所述,本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循环管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而控制风机的启闭以及数量,能够更加快速的对环境进行降温,进而对循环管路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内循环管路的示意图。
图3为外循环管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管路1,所述循环管路1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冷却水进行循环的水泵2以及用于对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风机3,所述循环管路1上还设置有冷却水降温使用点4、水房使用点5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风机3电性连接设置。
这样,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循环管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而控制风机的启闭以及数量,能够更加快速的对环境进行降温,进而对循环管路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内循环管路6和外循环管路7,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通过换热器8进行热交换,所述内循环管路6上设置有冷却水降温使用点4、分流器61、第一风机62、冷冻水制冷机组63和集液器64,所述外循环管路7上设置有水房使用点5和第二风机71,所述内循环管路6和外循环管路7上均设置有水泵2以及温度传感器。
这样,外循环管路用于对水房使用点进行降温,内循环管路用于对外循环管路升温的水进行降温。具体的,冷却水降温使用点的冷却水通过换热器与水房使用点使用之后的水进行换热,使得外循环管路的冷却水温度降低,内循环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利用外循环管路的冷却水对水房使用点进行降温,利用集液器对热交换之后的水进行收集,之后通入冷冻水制冷机组进行制冷后通过分流器流至冷冻水降温使用点,如此往复循环使用,实现外循环冷管路对水房使用点的降温。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循环管道的温度和内循环管道的温度,对应调整第一风机或第二风机的开启以及个数,更快的降低温度,对温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水房使用点5包括冻干机使用点91和冷库机组使用点92,所述外循环管路7包括冻干机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所述冻干机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冻干机使用点91和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93,所述换热器8设置在所述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93上,所述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库机组使用点92和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管路95。
这样,可以利用外循环管路对冻干机使用点和冷库机组使用点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机62设置有3个且设置在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93与所述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管路95连接位置处。可以通过第一风机的开启个数控制环境温度的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93上还设置有冻干机冷却水箱96。可以对冷却水进行缓冲储存。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8为pw/wfi板换式换热器。使用方便,换热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机62并联设置有6个。可以通过第二风机的开启个数控制环境温度的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降温使用点4的冷却水温度为7摄氏度。可以更好的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控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换热器均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设置。可以更好的控制风机的动作。
工作原理以及流程如下:
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循环管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而控制风机的启闭以及数量,能够更加快速的对环境进行降温,进而对循环管路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冷却水进行循环的水泵以及用于对冷却水进行降温的风机,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冷却水降温使用点、水房使用点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风机电性连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内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冷却水降温使用点、分流器、第一风机、冷冻水制冷机组和集液器,所述外循环管路上设置有水房使用点和第二风机,所述内循环管路和外循环管路上均设置有水泵以及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房使用点包括冻干机使用点和冷库机组使用点,所述外循环管路包括冻干机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所述冻干机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冻干机使用点和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上,所述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库机组使用点和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设置有3个且设置在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与所述冷库机组循环冷却水管路连接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干机循环冷却水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冻干机冷却水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pw/wfi板换式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并联设置有6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降温使用点的冷却水温度为7摄氏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换热器均与所述电控系统连接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