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10-04  11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穿线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它已成为电工工具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穿线器具有省时,省力,提高工效等优点,它可以在狭小的空间中拉动牵引绳,通过牵引绳在这些空间中拉线,从而使得穿线工作在瞬间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在室内装修领域中,为了使得室内整洁美观,也为了防止电缆线裸露在外易被破坏或引起安全事故,通常会将电缆线埋入地下或墙壁内,而埋设各种电缆线时就需要采用穿线器将电缆线导入埋入地下或墙壁内的导线管内。

    穿线器1的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固定圈11、壳体12以及成型于固定圈11上的手柄13,固定圈11沿周向安装于壳体12上,壳体12能相对固定圈11绕自身轴线转动,壳体12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半壳121和第二半壳122,线缆的起始端成型有牵引扣a1,第一半壳121上设有供牵引扣a1安装其上的销轴123,且该第一半壳121上设有供线缆a缠绕其上的绕线盘124,壳体12上具有供线缆的末端伸出壳体12外的穿孔,在线缆的末端伸出壳体12后,可在线缆的末端成型定位扣a2。如此,穿线器1在使用时,拉动线缆a末端的定位扣a2,或将定位扣a2定位在某一位置,朝远离线缆a的末端的方向移动,即能使壳体12转动,从而使穿线器1的绕线盘124上的线缆a连续的输出。

    目前的穿线器通常依靠手工缠绕将线缆缠绕在壳体12的绕线盘124上,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将线缆缠绕在穿线器的绕线盘上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生产线方向依次包括有

    放线架,其上缠绕有线缆或用于安装缠绕有线缆的线盘;

    线缆矫直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压辊组,每组所述压辊组包括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压辊,前述两个压辊之间具有供线缆穿过并夹持线缆的夹缝;

    牵引扣预成型机构,包括支架、能上下移动的设于支架上的凸模和固定设于支架上的凹模,所述凹模位于凸模下方,所述凹模上开设有与凸模相适配并供凸模容置于内的成型槽,在凸模置于凹模的状态下,线缆的前端被凸模切断,并线缆被挤压在凸模和凹模之间而呈预成型的牵引扣;

    牵引扣成型机构,用于将预成型的牵引扣加工成能安装于穿线器的销轴上的成型的牵引扣;

    穿线器安装架,其上设有能带动穿线器的壳体转动的转盘。

    所述成型槽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成型槽的相对的两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面自上而下朝向第二侧壁倾斜,沿生产线方向,第二侧壁位于第一侧壁的下游。

    为了防止线缆在被切割时翘动,第二侧壁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壁的高度,且第二侧壁上开设有贯通其壁厚以供线缆穿过的缝隙,该缝隙的底壁面与第一侧壁的上壁面平齐。缝隙对线缆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

    为了便于将牵引扣加工成型,预成型的所述牵引扣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平直段、倾斜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平行且间隔设置;

    所述牵引扣成型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盘;

    第一转动块,转动设于第一固定盘上,所述第一转动块具有呈平面状态的第二挤压面;

    第一固定块,固定设于第一固定盘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具有第一挤压面,该第一挤压面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连接前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斜面;

    第一限位轴,固定设于第一固定盘上,所述第一限位轴位于第二平面和第二挤压面的前侧并邻近第二平面的末端和第二挤压面的起始端设置,且第一限位轴与第二平面之间的间距能供线缆容置于内;

    在所述第二平面和第二挤压面相邻设置且平齐并预成型的所述牵引扣放置到位的状态下,预成型的所述牵引扣的第一平直段、倾斜段和第二平直段分别对应位于第一固定块的第一平面、斜面和第二平面前侧,且第二平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平面的长度并第二平直段延伸至第二挤压面前侧,所述第一转动块转动时挤压第二平直段绕过第一限位轴朝向倾斜段弯折。

    由上可知,该牵引扣成型机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仅需推动第一转动块转动即可。

    为了在初始状态时将第二平面和第二挤压面快速置于平齐状态,以便于将线缆放置到位,所述第一固定块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转动块具有第二抵接面,在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抵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挤压面与第二平面平齐。如此只要将第一转动块置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抵的状态,第二挤压面与第二平面平齐即平齐,无需经过多次调整对准。

    为了使得第一转动块相对于第一固定盘转动平稳,所述第一固定盘的下端面成型有第一环形圈,该第一环形圈固定设于一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环形圈外转动套设有置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块上成型有延伸出第一固定盘的第一支臂,所述第一转动环上成型有延伸出第一固定盘的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固定相连。如此第一固定盘相当于被夹在第一转动块和第一转动环之间,提高了第一转动块的运行平稳性,从而提高牵引扣的加工精度。

    为防止第一转动环转动时与第一底座之间产生磨损,所述第一转动环与第一底座通过第一滚针轴承相连,减小第一转动环和第一底座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放线架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放线架转动安装于支座上,所述支座上转动设有能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管体,该管体与放线架相连并能带动放线架同步转动。

    为了使得放线架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的缠绕有线缆的线盘,所述放线架包括中心管、沿中心管周向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撑柱以及至少两个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与中心管转动连接,第二端对应与一个支撑板相连,所述中心管内沿轴向安装有与管体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管体插设于中心管内并与螺杆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第二端伸出中心管与手柄相连。

    为了对中心管和支撑柱的轨迹进行导向和限位,所述管体上套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上沿径向开设有条形槽,各所述支撑板朝向中心管的壁面上设有安装条,各所述支撑柱的第二端通过安装条与对应的支撑板相连,所述安装条的端部穿过条形槽与一抵在限位盘上的限位块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线架、线缆矫直机构、牵引扣预成型机构、牵引扣成型机构和穿线器安装架而形成一个生产流水线,放线架上安装缠绕有线缆的线盘,线缆矫直机构用于将自放线架来的线缆矫直,牵引扣预成型机构用于将线缆的末端加工呈预成型的牵引扣结构,牵引扣成型机构用于将预成型的牵引扣加工呈能安装于穿线器的销轴上的成型的牵引扣,穿线器安装架上设有能带动穿线器的壳体转动的转盘,在成型的牵引扣安装于穿线器的销轴上的状态下,穿线器的壳体转动从而使线缆自动缠绕于穿线器的绕线盘上。由前述可知,该生产流水线使得线缆能够自动缠绕在穿线器的绕线盘上,无需人工进行缠绕,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穿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线缆上的牵引扣安装于销钉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放线架、转盘以及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放线架和转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线缆矫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牵引扣预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5中牵引扣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5中穿线器安装架和穿线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分解示意图;

    图20为线缆末端经牵引扣预成型机构加工后、预成型的牵引扣结构示意图;

    图21为线缆末端经牵引扣成型机构初步加工后、预成型的牵引扣结构示意图;

    图22为线缆末端经牵引扣成型机构进一步加工后、成型的牵引扣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扣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分解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4中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线缆末端经加工后、预成型的定位扣结构示意图;

    图28为线缆末端经进一步加工后、预成型的定位扣结构示意图;

    图29为线缆末端经再进一步加工后、成型的定位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沿生产线方向依次包括有放线架2、线缆矫直机构3、牵引扣预成型机构4、牵引扣成型机构5和穿线器安装架6,放线架2上安装缠绕有线缆a的线盘28,线缆矫直机构3用于将自放线架2来的线缆a矫直,牵引扣预成型机构4用于将线缆a的末端加工呈预成型的牵引扣结构(如图20所示),牵引扣成型机构5用于将预成型的牵引扣加工呈成型的能安装于穿线器1的销轴123上的牵引扣a1(如图22所示),穿线器安装架6上设有能带动穿线器1的壳体12转动的转盘61,在成型的牵引扣a1安装于穿线器1的销轴123上的状态下,穿线器1的壳体12转动从而使线缆a自动缠绕于穿线器1的绕线盘124上。

    如图5~9所示,放线架2包括中心管21、沿中心管21周向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撑柱22以及至少两个支撑板23,通过多个支撑板23支撑缠绕有线缆a的线盘28,且各支撑板23的两端均设有防止线盘28轴向移动的限位筋29,线盘28被限位在支撑板23上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筋29之间。各支撑板23朝向中心管21的壁面上设有安装条24,各支撑柱22的第一端与中心管21转动连接,第二端对应与一个安装条24相连。

    支座20内设有电机,支座20上转动设有能在电机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管体27,中心管21内沿轴向安装有与管体27螺纹连接的螺杆26,管体27插设于中心管21内并与螺杆26的第一端螺纹连接,螺杆26的第二端261伸出中心管21与手柄(图中未示出)相连。

    管体27上固定套设有限位盘25,限位盘25上沿径向开设有与安装条24数量一致的条形槽251,各安装条24的端部穿过对应条形槽251与一抵在限位盘25上的限位块252相连。

    当需要调节放线架2的规格时,通过手柄转动螺杆26,使得螺杆26轴向移动并带动中心管21随之轴向移动,在中心管21移动过程中,支撑柱22相对于中心管21转动,以改变支撑板23距中心管21的间距,从而适配不同直径的线盘28,该调节方式类似于伞的开合原理。在支撑柱22转动过程中,安装条24沿条形槽251移动,从而对支撑柱22的移动轨迹进行导向和限位。当线盘28安装到位后,管体27在电机作用下转动,并带动放线架2同步转动,使得线缆a连续不断向线缆矫直机构3输出。

    如图10、11所示,线缆矫直机构3包括一组压辊组,每组压辊组包括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压辊31,前述两个压辊31之间具有供线缆a穿过并夹持线缆a的夹缝311,其中一个压辊31在旋转编码器34作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另外,沿生产线方向,压辊组的上游和下游均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第一固定板32和第二固定板33上均设有贯穿其板厚以供线缆a穿过的穿孔321,穿孔321对线缆a起到导向作用。当然压辊组也可以为沿生产线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

    旋转编码器34采集压辊31旋转的圈数后反馈给plc系统,本实施例中,plc系统设于穿线器安装架6上,在生产流水线工作前,先在plc系统上输入线缆a长度的设定值m,当plc系统根据压辊31转动的圈数计算出从放线架2输出的线缆a长度达到设定值m时,plc系统会自动控制整个生产流水线停止运行。

    如图12所示,牵引扣预成型机构4包括支架41、能上下移动的设于支架41上的凸模42和固定设于支架41上的凹模43,凹模43位于凸模42下方,凸模42在设于支架41内的驱动组件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支架41上设有与驱动组件相连的手柄44,驱动组件可以为齿轮传动等结构,只要能带动凸模42上下移动即可。

    凹模43上开设有与凸模42相适配并供凸模42容置于内的成型槽431,凹模43的成型槽431的相对的两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432和第二侧壁433,第一侧壁432的内壁面自上而下朝向第二侧壁433倾斜,沿生产线方向,第二侧壁433位于第一侧壁432的下游,且第二侧壁433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壁432的高度,第二侧壁433上开设有贯通其壁厚以供线缆a穿过的缝隙434,该缝隙434的底壁面与第一侧壁432的上壁面平齐,缝隙434对线缆a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另外,凸模42上成型有能抵在第一侧壁432的上壁面的卡抵部421,在凸模42容置于成型槽431内的状态下,卡抵部421抵在第一侧壁432的上壁面,以压住线缆a。

    本实施例的牵引扣预成型机构4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线缆a前端穿过缝隙434并架设在凹模43的成型槽431上端,操作手柄使凸模42向下移动,在凸模42置于成型槽431内的过程中,线缆a的前端被凸模42切断,在凸模42置于凹模43的成型槽431内的状态下,线缆a被挤压在凸模42和凹模43之间而呈预成型的牵引扣(如图20所示),预成型的牵引扣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平直段81、倾斜段82和第二平直段83,第一平直段81和第二平直段83平行且间隔设置。

    如图13~17所示,牵引扣成型机构5包括第一底座51、第一固定盘52、第一转动块53、第一固定块54、第一限位轴50和第一转动环55,第一固定盘52的下端面成型有第一环形圈521,该第一环形圈521固定设于第一底座51上,第一转动环55置于第一底座51上并转动套设于第一环形圈521上。

    第一转动块53转动设于第一固定盘52上端面,第一固定块54固定设于第一固定盘52上端面,第一转动块53上成型有延伸出第一固定盘52的第一支臂531,第一转动环55上成型有延伸出第一底座51的第二支臂552,第一支臂531和第二支臂552之间通过第一垫块56支撑,第一支臂531、第二支臂552和第一垫块56三者之间通过连接件561相连。第二支臂552的远离第一转动环55的端部设有第一手柄58,以便于推动第二支臂552使第一转动环55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动块53同步转动。

    第一转动环55与第一底座51通过第一滚针轴承59相连,以防止第一转动环55转动时,二者之间摩擦力过大而产生磨损;并且第一转动环55的延伸出第一滚针轴承59的部分与第一底座51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间距,防止第一转动环55转动时其延伸出第一滚针轴承59的部分与第一底座51之间产生干涉,产生磨损。

    第一转动块53具有第二抵接面532以及呈平面状态的第二挤压面533,第一固定块54具有第一抵接面541和第一挤压面,该第一挤压面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平面542、第二平面543以及连接前述第一平面542和第二平面543的斜面544,在第一抵接面541和第二抵接面532相抵的状态(请参见图13)下,第二挤压面533与第二平面543相邻设置且二者平齐。在此状态下,图20所示的预成型的牵引扣放置到位时,预成型的牵引扣的第一平直段81对应位于第一平面542的前侧,倾斜段82对应位于斜面544的前侧,第二平直段83对应位于第二平面543的前侧,且第二平直段83的长度大于第二平面543的长度并第二平直段83延伸至第二挤压面533的前侧。

    第一限位轴50固定设于第一固定盘52上,第一限位轴50位于第二平面543和第二挤压面533的前侧并邻近第二平面543的末端和第二挤压面533的起始端设置,且第一限位轴50与第二平面543之间的间距能供线缆a容置于内。

    另外,第一平面542的下边沿处开设有缺口545。

    本实施例的牵引扣成型机构5工作过程如下:首先使第一转动块53的第二抵接面532与第一固定块54的第一抵接面541相抵,然后将图20所示的预成型的牵引扣放置到位,第一转动块53转动(按图13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挤压第二平直段83、使第二平直段83绕过第一限位轴50朝向倾斜段82弯折,如图21所示;

    然后将图21所示的经过初步加工的预成型的牵引扣上的部位c容置于第一固定块54上的缺口545内,第一转动块53转动(继续顺时针转动)挤压第二平直段83而使得第二平直段83的末端靠近倾斜段82,使得牵引扣a1成接近封闭或封闭的环状,如图22所示,防止第二平直段83与倾斜段82之间过大导致牵引扣a1从穿线器1上的销轴123上脱落。

    如图18、19所示,穿线器安装架6内设有电机,该电机与转动设于穿线器安装架6上的转盘61驱动相连,从而使转盘61能绕自身轴线转动。转盘61的壁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安装臂62,各安装臂62沿转盘61轴向延伸,前述多个安装臂62共同支撑并带动穿线器1的壳体12转动。在转盘61绕自身轴线转动并成型的牵引扣安装于穿线器1的销轴123上的状态下,线缆a能自动缠绕于穿线器1的绕线盘124上。

    在线缆a缠绕于穿线器1的绕线盘124上后,保证线缆a的末端在穿线器1外,为便于后续线缆a的末端定位,通过定位扣成型机构将线缆的末端成型为定位扣。

    如图23~29所示,定位扣成型机构9包括第二底座95、第二固定盘91、转动块92、第二固定块93、第二限位轴94和第二转动环96,第二固定盘91的下端面成型有第二环形圈911,该第二环形圈911固定设于第二底座95上,第二转动环96置于第二底座95上并转动套设于第二环形圈911上。

    第二转动块92转动设于第二固定盘91上端面,第二固定块93固定设于第二固定盘91上端面,第二转动块92上成型有延伸出第二固定盘91的第三支臂921,第二转动环96上成型有延伸出第二底座95的第四支臂962,第三支臂921和第四支臂962之间通过第二垫块90支撑,第三支臂921、第四支臂962和第二垫块90三者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第四支臂962的远离第二转动环96的端部设有第二手柄961,以便于推动第四支臂962使第二转动环96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转动块92同步转动。

    第二转动环96与第二底座95通过第二滚针轴承97相连,以防止第二转动环96转动时,二者之间摩擦力过大而产生磨损;并且第二转动环96的延伸出第二滚针轴承97的部分与第二底座95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间距,防止第二转动环96转动时其延伸出第二滚针轴承97的部分与第二底座95之间产生干涉,产生磨损。

    第二固定块93具有第三抵接面931以及呈平面状态的第三挤压面932,第二转动块92具有第四抵接面922以及呈平面状态的第四挤压面923,在第三抵接面931和第四抵接面922相抵的状态下(请参见图23),第三挤压面932与第四挤压面923相邻设置并平齐,此时在线缆a放置到位的状态下,线缆a位于第三挤压面932和第四挤压面923前侧。

    第二限位轴94固定设于第二固定盘91上,第二限位轴94位于第三挤压面932和第四挤压面923前侧并邻近第三挤压面932的末端和第四挤压面923的起始端设置,且第二限位轴94与第三挤压面932之间的间距能供线缆a容置于内。

    第二固定盘91上设有相对第二限位轴94间隔设置的限位销98,限位销98位于第二转动块92的转动路径上,第二转动块92上设有避让限位销98的避让槽924。

    另外,在第二固定块93上成型有与其第三挤压面932位于同一侧的凹陷部934,凹陷部934内设有能供弯折后的线缆a套设其上的限位柱341,且限位柱341邻近凹陷部934的端部设置。

    本实施例的定位扣成型机构5工作过程如下:a、第二转动块92在初始状态下(如图23所示),第三挤压面932与第四挤压面923相邻设置并平齐,将线缆a放置到位,即线缆a位于第三挤压面932和第四挤压面923前侧,推动第二手柄961使第二转动块92转动(按图23中逆时针转动),第二转动块92的第四挤压面923挤压位于其前侧的线缆a,使线缆a绕过第二限位轴94弯折,如此将线缆a初步弯折成预成型的定位扣,预成型的定位扣如图27所示;

    b、接着将第二转动块92恢复成初始状态,然后将图27所示的预成型的定位扣头部与限位销98相抵(请参见图27中限位销98、第二限位轴94的相对位置),第二限位轴94位于预成型的定位扣围成的区域内,且预成型的定位扣的长边a11与第二限位轴94相抵,然后仍按图2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推动第二转动块92挤压预成型的定位扣,即使得图27所示的预成型的定位扣进一步弯折成接近封闭环状的结构,如图28所示;

    c、接着将第二转动块92恢复成初始状态,然后将图28所示的预成型的定位扣套设在限位柱341上,第二转动块92仍按图2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挤压预成型的定位扣,使得预成型的定位扣进一步被挤压成几乎封闭或已经封闭的环状结构,从而成型为能够安装于穿线器0的销轴023上的成型的定位扣a2,如图29所示;

    d、最后可再将图29所示的成型的定位扣a2放置在凹陷部934内,第二转动块92转动进一步挤压成型的定位扣a2,对成型的定位扣a2进一步进行加固,确保成型的定位扣a2被挤压成封闭的环状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生产线方向依次包括有

    放线架(2),其上缠绕有线缆(a)或用于安装缠绕有线缆(a)的线盘(28);

    线缆矫直机构(3),包括至少一组压辊组,每组所述压辊组包括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压辊(31),前述两个压辊(31)之间具有供线缆(a)穿过并夹持线缆(a)的夹缝(311);

    牵引扣预成型机构(4),用于将线缆(a)的起始端成型为预成型的牵引扣,包括支架(41)、能上下移动的设于支架(41)上的凸模(42)和固定设于支架(41)上的凹模(43),所述凹模(43)位于凸模(42)下方,所述凹模(43)上开设有与凸模(42)相适配并供凸模(42)容置于内的成型槽(431),在凸模(42)置于凹模(43)的状态下,线缆(a)的前端被凸模(42)切断,并线缆(a)被挤压在凸模(42)和凹模(43)之间而呈预成型的牵引扣;

    牵引扣成型机构(5),用于将预成型的牵引扣加工成能安装于穿线器(1)的销轴(123)上的成型的牵引扣(a1);

    穿线器安装架(6),其上转动设有能带动穿线器(1)的壳体(12)转动的转盘(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43)的成型槽(431)的相对的两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432)和第二侧壁(433),所述第一侧壁(432)的内壁面自上而下朝向第二侧壁(433)倾斜,沿生产线方向,第二侧壁(433)位于第一侧壁(432)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槽(431)的第二侧壁(433)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壁(432)的高度,且第二侧壁(433)上开设有贯通其壁厚以供线缆(a)穿过的缝隙(434),该缝隙(434)的底壁面与第一侧壁(432)的上壁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成型的所述牵引扣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平直段(81)、倾斜段(82)和第二平直段(83),所述第一平直段(81)和第二平直段(83)平行且间隔设置;

    所述牵引扣成型机构(5)包括

    第一固定盘(52);

    第一转动块(53),转动设于第一固定盘(52)上,所述第一转动块(53)具有呈平面状态的第二挤压面(533);

    第一固定块(54),固定设于第一固定盘(52)上,所述第一固定块(54)具有第一挤压面,该第一挤压面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平面(542)、第二平面(543)以及连接前述第一平面(542)和第二平面(543)的斜面(544);

    第一限位轴(50),固定设于第一固定盘(52)上,所述第一限位轴(50)位于第二平面(543)和第二挤压面(533)的前侧并邻近第二平面(543)的末端和第二挤压面(533)的起始端设置,且第一限位轴(50)与第二平面(543)之间的间距能供线缆(a)容置于内;

    在所述第二平面(543)和第二挤压面(533)相邻设置且平齐并预成型的所述牵引扣放置到位的状态下,预成型的所述牵引扣的第一平直段(81)、倾斜段(82)和第二平直段(83)分别对应位于第一固定块(54)的第一平面(542)、斜面(544)和第二平面(543)前侧,且第二平直段(83)的长度大于第二平面(543)的长度并第二平直段(83)延伸至第二挤压面(533)前侧;所述第一转动块(53)转动并挤压第二平直段(83)使第二平直段(83)绕过第一限位轴(50)朝向倾斜段(82)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4)具有第一抵接面(541),所述第一转动块(53)具有第二抵接面(532),在第一抵接面(541)和第二抵接面(532)相抵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挤压面(533)与第二平面(543)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盘(52)的下端面成型有第一环形圈(521),该第一环形圈(521)固定设于一第一底座(51)上,所述第一环形圈(521)外转动套设有置于第一底座(51)上的第一转动环(55),所述第一转动块(53)上成型有延伸出第一固定盘(52)的第一支臂(531),所述第一转动环(55)上成型有延伸出第一底座(51)的第二支臂(552),所述第一支臂(531)与第二支臂(552)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环(55)与第一底座(51)通过第一滚针轴承(59)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架(2)转动安装于支座(20)上,所述支座(20)上转动设有能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管体(27),该管体(27)与放线架(2)相连并能带动放线架(2)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架(2)包括中心管(21)、沿中心管(21)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撑柱(22)以及至少两个支撑板(23),各所述支撑柱(22)的第一端与中心管(21)转动连接,第二端对应与一个支撑板(23)相连,所述中心管(21)内沿轴向安装有与管体(27)螺纹连接的螺杆(26),所述管体(27)插设于中心管(21)内并与螺杆(26)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6)的第二端伸出中心管(21)与手柄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7)上套设有限位盘(25),所述限位盘(25)上沿径向开设有条形槽(251),各所述支撑板(23)朝向中心管(21)的壁面上设有安装条(24),各所述支撑柱(22)的第二端通过安装条(24)与对应的支撑板(23)相连,所述安装条(24)的端部穿过条形槽(251)与一抵在限位盘(25)上的限位块(252)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线器的绕线加工装置,沿生产线方向依次包括有放线架;线缆矫直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压辊组,每组所述压辊组包括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压辊,前述两个压辊之间具有供线缆穿过并夹持线缆的夹缝;牵引扣预成型机构,包括支架、能上下移动的设于支架上的凸模和固定设于支架上的凹模,所述凹模位于凸模下方,所述凹模上开设有与凸模相适配并供凸模容置于内的成型槽,在凸模置于凹模的状态下,线缆的前端被凸模切断,并线缆被挤压在凸模和凹模之间而呈预成型的牵引扣;牵引扣成型机构,用于将预成型的牵引扣加工成能安装于穿线器的销轴上的成型的牵引扣;穿线器安装架,其上设有能带动穿线器的壳体转动的转盘,从而实现自动绕线。

    技术研发人员:梅旭君;康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海伯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4791.html

    最新回复(0)